一种全自动拆螺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3413发布日期:2018-10-12 23:3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拆螺丝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手机中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中板上的多个螺丝进行拆除,现有技术是由人工手动拧出螺丝,这种人工拧出螺丝的方式费时费力,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严重拖延了产品的交付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全自动拆螺丝机,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不仅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拆螺丝机,包括工作台机架,在所述工作台机架的一侧设置上料机构,在所述工作台机架的另一侧设置分别设置外框出料平台和中板出料平台,在所述工作台机架的表面依次设置第一移栽机构、压紧机构、拆螺丝机构、第二移载机构及搬运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上料平台框架,在所述上料平台框架的两侧设置控制开关,在所述上料平台框架内设置上料输送带,上料输送带的末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控制电机连接;

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治具托盘,所述第一治具托盘的底部与第一上下气缸的活塞连接,在所述第一上下气缸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导向座,所述第一导向座上设置用于连接第一治具托盘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座、第一上下气缸均设置于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压紧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一对气缸固定座,在各气缸固定座的外侧均设置直线气缸,各直线气缸的输出端均连接一块侧连接板,各块侧连接板均与压板固接;在所述气缸固定座的内侧相对面处还分别设置加强板,在各块加强板的表面均固接一块用于放置产品的承载板;

所述拆螺丝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机座,在所述第一机座上设置六轴机械手,在所述六轴机械手的头部设置螺杆控制器,所述螺杆控制器内设置伸缩螺杆,在所述螺杆控制器的头部还设置螺丝定位夹;

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二滑轨,在第二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多个第二滑块,各第二滑块均固接于第二底板的底面,在所述第二底板的表面设置第二上下气缸及一对第二导向座,所述第二上下气缸的活塞与第二治具托盘连接,各第二导向座通过第二导向杆也连接第二治具托盘,在第二治具托盘上还设置治具安装座;

所述搬运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二机座,在所述第二机座上设置滑动导轨,于所述滑动导轨上滑动连接搬运滑板,在所述搬运滑板上分别设置用于夹取中板的中板搬运机构和夹取外框的外框搬运机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动轴端部的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安装在上料输送带末端的输送转轴上。

所述外框搬运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上下搬运气缸,所述第一搬运气缸的活塞端通过过渡板连接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一固定板固接,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接夹爪固定板,在所述夹爪固定板的表面设置多个前后气缸,在所述前后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活动的楔形块,于所述夹爪固定板的两侧分别通过侧导轨滑动连接一对侧滑块,各侧滑块伸出夹爪固定板的内侧均固接定位夹爪,在所述定位夹爪的头部设置夹爪凸缘;

所述中板搬运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二上下搬运气缸,所述第二上下搬运气缸通过另一块过渡板连接第二固定座,在第二固定座的底部固接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通过第二连接柱连接第四固定板,在所述第第三固定板的底面还设置左右气缸,所述左右气缸两端的活塞均与定位夹杆连接,在所述定位夹杆的头部设置夹杆凸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动拆螺丝及产品的自动搬运,整个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极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搬运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Ⅰ。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搬运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Ⅱ。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中板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框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拆螺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在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二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料机构;101、上料平台;102、上料输送带;103、控制开关;2、拆螺丝机构;201、第一机座;202、六轴机械手;203、螺杆控制器;204、螺丝定位夹;205、伸缩螺杆;3、搬运机构;301、第二机座;302、滑动导轨;303、第一上下搬运气缸;304、第一固定座;305、第一固定板;306、第二固定板;307、第一连接柱;308、定位夹爪;3081、夹爪凸缘;309、第二上下搬运气缸;310、第二固定座;311、定位夹杆;312、第三固定板;313、第二连接柱;314、第四固定板;315、夹杆凸缘;316、左右气缸;317、前后气缸;318、楔形块;319、侧导轨;320、侧滑块;321、搬运滑板;322、夹爪固定板;4、外框出料平台;5、第一移载机构;501、第一治具托盘;502、第一上下气缸;503、第一滑块;504、第一滑轨;505、第一导向座;506、第一底板;507、第一导向杆;6、第二移载机构;601、治具安装座;602、第二治具托盘;603、第二上下气缸;604、第二滑块;605、第二滑轨;606、第二底板;607、第二导向座;608、第二导向杆;7、工作台机架;8、光栅传感器;9、控制电机;10、转动轴;11、第一同步轮;12、同步带;13、第二同步轮;14、压紧机构;1401、压板;1402、侧连接板;1403、直线气缸;1404、气缸固定座;1405、加强板;1406、承载板;15、中板出料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全自动拆螺丝机包括工作台机架7,在工作台机架7的一侧设置上料机构1,在工作台机架7的另一侧设置分别设置外框出料平台4和中板出料平台15,在工作台机架7的表面依次设置第一移栽机构5、压紧机构14、拆螺丝机构2、第二移载机构6及搬运机构3。

如图5所示,上料机构1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上料平台框架101,在上料平台框架101的两侧设置控制开关103和光栅传感器8,在上料平台框架101内设置上料输送带102,上料输送带102的末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转动轴10的一端,转动轴10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控制电机9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动轴10端部的第一同步轮11,第一同步轮11通过同步带12连接第二同步轮13,第二同步轮13安装在上料输送带102末端的输送转轴上。

如图14所示,第一移载机构5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治具托盘501,第一治具托盘501的底部与第一上下气缸502的活塞连接,在第一上下气缸502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导向座505,第一导向座505上设置用于连接第一治具托盘501的第一导向杆507,第一导向座505、第一上下气缸502均设置于第一底板506上,第一底板506的底部通过第一滑块503与第一滑轨504滑动连接。

如图11所示,压紧机构14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一对气缸固定座1404,在各气缸固定座1404的外侧均设置直线气缸1403,各直线气缸1403的输出端均连接一块侧连接板1402,各块侧连接板1402均与压板1401固接;在气缸固定座1404的内侧相对面处还分别设置加强板1405,在各块加强板1405的表面均固接一块用于放置产品的承载板1406;

如图6、图12、图13所示,拆螺丝机构2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机座201,在第一机座201上设置六轴机械手202,在六轴机械手202的头部设置螺杆控制器203,螺杆控制器203内设置伸缩螺杆205,在螺杆控制器203的头部还设置螺丝定位夹204。

如图15所示,第二移载机构6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二滑轨605,在第二滑轨605的表面滑动连接多个第二滑块604,各第二滑块604均固接于第二底板606的底面,在第二底板606的表面设置第二上下气缸603及一对第二导向座607,第二上下气缸603的活塞与第二治具托盘602连接,各第二导向座607通过第二导向杆608也连接第二治具托盘602,在第二治具托盘602上还设置治具安装座601。

如图7、图8、图9及图10所示,搬运机构3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二机座301,在第二机座301上设置滑动导轨302,于滑动导轨302上滑动连接搬运滑板321,在搬运滑板321上分别设置用于夹取中板的中板搬运机构和夹取外框的外框搬运机构。

如图7至图10所示,外框搬运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上下搬运气缸303,第一上下搬运气缸303的活塞端通过过渡板连接第一固定座304,第一固定座304与第一固定板305固接,第一固定板305连接第二固定板306,第二固定板306通过第一连接柱307连接夹爪固定板322,在夹爪固定板322的表面设置多个前后气缸317,在前后气缸317的输出端设置活动的楔形块318,于夹爪固定板322的两侧分别通过侧导轨319滑动连接一对侧滑块320,各侧滑块320伸出夹爪固定板322的内侧均固接定位夹爪308,在定位夹爪308的头部设置夹爪凸缘3081。

如图7至图10所示,中板搬运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二上下搬运气缸309,第二上下搬运气缸309通过另一块过渡板连接第二固定座310,在第二固定座310的底部固接第三固定板312,第三固定板312通过第二连接柱313连接第四固定板314,在第第三固定板312的底面还设置左右气缸316,左右气缸316两端的活塞均与定位夹杆311连接,在定位夹杆311的头部设置夹杆凸缘31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至图15所示,由上料机构1中的上料输送带102将带有外框和中板的产品输送至第一移载机构5的指定位置,第一移载机构5中第一上下气缸502启动,带动第一治具托盘501向上并顶起产品,然后通过动力源驱动第一底板506,通过第一滑块503、第一滑轨504作用移动至压紧机构14处,如图11所示,压紧机构14在产品到来前通过直线气缸1403向上伸出,使侧连接板1402带动压板1401抬起,此时第一移载机构继续带动产品前进一个工位,使产品置于压紧机构14的承载板1406上,然后直线气缸1403的活塞缩回,使压板1401压紧产品,压紧后拆螺丝机构2的六轴机械手202转至压板1401上方,然后由螺杆控制器203控制伸缩螺杆205反转并伸出旋出产品上的螺丝,旋出的螺丝由伸缩螺杆205提升并配合在螺丝定位夹204,直至六轴机械手202经过料斗时,螺杆控制器203再次控制伸缩螺杆205伸出并将螺丝顶出至料斗内。螺丝拆除完成后,如图5所示,压紧机构14中直线气缸1403向上伸出,使侧连接板1402带动压板1401抬起,使旋出螺丝的产品解除压紧状态,然后第二移载机构中通过外部动力源驱动第二滑块604在第二滑轨605上滑动至产品下方,第二上下气缸603向上抬起,使第二治具托盘602带动治具安装座601向上直至接触产品后,第二上下气缸603复位,同时通过第二滑块604在第二滑轨605上移动至下一工位,此时搬运机构3中的中板搬运机构通过滑动导轨302及搬运滑板321移动至产品位置,第二上下搬运气缸309向下使第二固定座310、定位夹杆311下行至产品位置,然后再由左右气缸316驱动定位夹杆311活动并抱紧中板,然后第二上下搬运气缸309向上复位后通过搬运滑板321、滑动导轨302如图8箭头方向滑动,中板搬运机构带动中板移动直至外框搬运机构剩余产品的正上方,第一上下搬运气缸303启动并带动第一固定座304、第一固定板305、第二固定板306、第一连接柱307及定位夹爪308下行,如图8所示,前后气缸317启动并各自推动面前的楔形块318动作,由于楔形块318的表面有斜面,使楔形块318的斜面与侧滑块320接触,从而实现侧滑块320在侧导轨319上移动,由此实现了定位夹爪308的扩张和收缩,定位夹爪308通过夹爪凸缘3081钩住外框的边缘,最后第一上下搬运气缸303启动并复位,直至夹有外框的外框搬运机构通过滑动导轨302及搬运滑板321移动至外框出料平台4上方,同时夹有中板的中板搬运机构通过滑动导轨302及搬运滑板321移动至中板出料平台15的正上方,并通过各出料平台出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动拆螺丝及产品的自动搬运,整个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极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