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的专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278发布日期:2019-02-12 21:0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的专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站压力钢管加劲环焊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的专用平台。



背景技术:

水电站压力钢管是从水库、压力前池或调压室向水轮机输送水量的水管,一般为有压状态。其特点是集中了水电站大部分或全部的水头,另外坡度较陡,内水压力大,还承受动水压力的冲击(水击压力),且靠近厂房,一旦破坏会严重威胁厂房的安全。

为承受动水压力的冲击,并保证压力钢管安装、运行过程中不变形,压力钢管外围设置有加劲环,如图3所示,大型的压力钢管1通常布置两层加劲环,上层加劲环9和下层加劲环3,上层加劲环9距离地面高度通常大于2米。压力钢管1制造时,一般先焊主体管节,之后焊接加劲环。现阶段压力钢管1的上层加劲环9焊接时,由于距离地面较高,通常采用临时搭设临时脚手架形成焊接平台,然后进行焊接。

此种临时脚手架式的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平台,存在如下缺点:

一、效率低,成本高。通常需要在压力钢管周围搭设一圈脚手架,耗时4-7天,并且满堂脚手架成本较高;

二、焊接工人作业不便。普通的脚手架,立杆间距较短,焊接时不利于焊工来回移动,并且有些立杆的设置会影响焊接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的专用平台,以方便工人对压力钢管的上层加劲环进行焊接操作,提高焊接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的专用平台,包括设于压力钢管外围的平台骨架,所述平台骨架侧部设有用于夹紧下层加劲环的夹紧装置,所述平台骨架顶面铺设有扣板,所述平台骨架顶部竖向设有栏杆和进人门。

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U型夹板,所述U型夹板下侧穿插有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末端设有位于U型夹板内的压板。

优选地,所述平台骨架侧部还设有直梯。

优选地,所述平台骨架为三棱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轻巧,可快速拼装拆卸,牢固可靠,并且设置有栏杆,有效保护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并能保证有效的焊接作业空间,其方便工人对压力钢管的上层加劲环进行焊接操作,提高了焊接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用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的专用平台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的专用平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力钢管上的上层加劲环和下层加劲环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压力钢管1、平台骨架2、下层加劲环3、夹紧装置4、U型夹板4.1、顶紧螺栓4.2、压板4.3、扣板5、栏杆6、进人门7、直梯8、上层加劲环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用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上层加劲环焊接的专用平台,包括设于压力钢管1外围的平台骨架2,所述平台骨架2侧部设有用于夹紧下层加劲环3的夹紧装置4,所述平台骨架2顶面铺设有扣板5,所述平台骨架2顶部竖向设有栏杆6和进人门7。

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4包括U型夹板4.1,所述U型夹板4.1下侧穿插有顶紧螺栓4.2,所述顶紧螺栓4.2末端设有位于U型夹板4.1内的压板4.3。这样设计后,下层加劲环3伸入到U型夹板4.1内后,通过调节顶紧螺栓4.2,使得压板4.3压紧下层加劲环3表面,从而使得整个平台骨架2通过夹紧装置4固定于下层加劲环3上。

优选地,所述平台骨架2侧部还设有直梯8。直梯8可以方便工人上下平台。

优选地,所述平台骨架2为三棱柱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平台骨架2由多个角钢通过螺栓连接成三棱柱体结构,然后扣板5安装在其顶面即可,这种结构大大节约了材料,并且布置也简单。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一、本实施例通过下层加劲环3伸入到U型夹板4.1内后,通过调节顶紧螺栓4.2,使得压板4.3压紧下层加劲环3表面,从而使得整个平台骨架2通过夹紧装置4固定于下层加劲环3上;工人通过直梯8爬到平台骨架2上的扣板5上,打开进人门7进入到栏杆6内,然后关闭进人门,然后操作并将上层加劲环9焊接在压力钢管1表面;另外旋松顶紧螺栓4.2后可再次调整平台骨架2的位置,进而可将一整圈上层加劲环9焊接在压力钢管1表面,其不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本实施例整体结构轻巧,可快速拼装拆卸,牢固可靠,并且设置有栏杆6,有效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并能保证有效的焊接作业空间。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