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头顶部焊接的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347发布日期:2019-02-19 18:2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头顶部焊接的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头顶部焊接的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平板车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运输工具,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个体出租、厂区、矿区、环卫、社区保洁等短途运输领域,但其使用环境一般比较恶劣,对车架用材,焊接工艺要求等较高。电动平板车的车头主要由前档11、后档12、座椅支架13等多个零部件焊接而成,其中车头的顶部由前档的上端、后档的上端及连接前档和后档的连接支架14组成,整体呈方框形,工厂内通常将车头通过定位销等定位件初步定位车头,再用众多的快速夹钳等夹具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夹紧,每次焊接时都要逐一操作快速夹钳,过程繁琐,难以保证夹紧后位置精度,且车头焊接大多采用将所有零部件全都装夹在焊接模具上一次性整体焊接的方式,这导致焊接成型后车头的顶部较难从焊接模具上取下来,造成焊接精度和效率偏低。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4978670 U,授权公告日为2016.01.20,名称为“一种客车车头顶部结构”,公开了一种将车头顶部作为单独的模块进行焊接的结构,但是这种车头顶部结构仅适用于客车,不适用于电动平板车车头顶部的焊接,且这种车头顶部结构需要单独焊接,难以满足工厂内车头一次性整体焊接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车头的顶部焊接时需要较多夹具夹紧定位且夹紧后位置精度难以保证,车头顶部焊接成型后难以从焊接模具上取下来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车头的顶部进行快速准确的压紧定位、保证压紧后位置精度,且焊接完毕后能够对车头的顶部快速解除压紧、使车头从焊接模具上时其顶部不会与焊接模具发生干涉的用于车头顶部焊接的压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车头顶部焊接的压紧装置,包括

用于焊接车头的焊装框架及可在框架上升降的顶板,顶板位于焊装框架的上方,当顶板降至与焊装框架的上端接触时,顶板被焊装框架限位不能继续下降,顶板上设有用于压紧车头顶部的压紧机构,焊装框架内设有用于容纳车头的焊接腔;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用于驱动顶板升降的气缸,气缸固定在焊装框架的上端,顶板的下端设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压杆及与压杆一一对应的通孔,压杆滑动设置在对应的通孔中,顶板上设有用于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的导向孔,气缸的活塞杆滑动设置在导向孔中,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设有压板,压板位于顶板的下方,压板位于固定座中,压板的中部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推动压杆的压头。焊接车头时,将车头放置于焊接腔中,通过焊接框架上的夹具对车头进行定位,其中车头的顶部通过压紧机构压紧定位,具体为,气缸运作,活塞杆下降,跟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的压板也下降,顶板在重力作用随着活塞杆一起下降,当顶板降至与焊装框架的上端接触时,顶板被焊装框架限位不能继续下降,此时各压杆到达指定位置,由于活塞杆与顶板之间是滑动连接的,活塞杆仍可推动压板继续下降,在此过程中压头推动压杆向外伸出,一次性对车头的顶部进行压紧定位。焊接完毕后,气缸运作,活塞杆上移,此时压板先随活塞杆上移,卸除压杆与车头的顶部之间的压紧力,此过程中顶板保持不动,当压板升至与顶板接触,顶板则随活塞杆一起上移,将整个压紧机构抬起,方便将焊接成型后的车头推出焊接框架,车头推出时其顶部不会与压紧机构发生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压头的下表面为圆锥面,压杆位于固定座内的一端具有和压头的下表面匹配的导向面,当压头下移并与压杆接触时,导向面与压头的下表面贴合。通过圆锥面与导向面的配合,使压头下降的过程中自动将压杆平稳地推出,压紧车头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压杆上设有复位弹簧及弹簧卡环,弹簧卡环位于固定座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卡环及固定座的侧壁接触。复位弹簧用于压杆的回缩复位,方便压紧机构的抬起。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内设有与压杆一一对应的滑座,压杆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滑座上。滑座使压杆伸缩时更平稳,也对压杆起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焊装框架的上端设有若干导向杆,顶板上设有与导向杆一一对应的让位通孔,导向杆穿过对应的让位通孔。导向杆有利于顶板升降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压杆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位于固定座的外部。防止压杆过度回缩导致卡住压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只需通过活塞杆下降一个动作,压杆就能先降至指定位置后再自动伸出压紧车头的顶部,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保证车头压紧后的定位精度;(2)车头焊接成型后,只需通过活塞杆上升一个动作,压杆就能先缩回卸除压紧力后再上升抬起,车头就能方便地推出焊接框架,推出时车头的顶部不会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档11、后档12、座椅支架13、连接支架14、焊装框架2、导向杆21、焊接腔22、顶板3、气缸31、固定座32、压杆33、滑座34、压板35、压头36、导向面37、复位弹簧38、弹簧卡环39、限位凸起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一种用于车头顶部焊接的压紧装置,包括

用于焊接车头的焊装框架2及可在框架上升降的顶板3,顶板位于焊装框架的上方,焊装框架的上端设有若干导向杆21,顶板上设有与导向杆一一对应的让位通孔,导向杆穿过对应的让位通孔,导向杆提高顶板升降的稳定性。当顶板降至与焊装框架的上端接触时,顶板被焊装框架限位不能继续下降,顶板上设有用于压紧车头顶部的压紧机构,焊装框架内设有用于容纳车头的焊接腔22;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用于驱动顶板升降的气缸31,气缸固定在焊装框架的上端,顶板的下端设有固定座32,固定座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压杆33及与压杆一一对应的通孔,压杆滑动设置在对应的通孔中,各压杆的长度和所处高度均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固定座内设有与压杆一一对应的滑座34,压杆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滑座上,滑座使压杆伸缩时更平稳,也对压杆起支撑作用。顶板上设有用于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的导向孔,气缸的活塞杆滑动设置在导向孔中,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设有压板35,压板位于顶板的下方,压板位于固定座中。压板的中部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推动压杆的压头36,压头的下表面为圆锥面,压杆位于固定座内的一端具有和压头的下表面匹配的导向面37,当压头下移并与压杆接触时,导向面与压头的下表面贴合,通过圆锥面与导向面的配合,使压头下降的过程中自动将压杆平稳地推出,压紧车头的顶部。压杆上设有复位弹簧38及弹簧卡环39,弹簧卡环位于固定座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卡环及固定座的侧壁接触,复位弹簧用于压杆的回缩复位,方便压紧机构的抬起。压杆上设有限位凸起310,限位凸起位于固定座的外部,防止压杆过度回缩导致卡住压头。

焊接车头时,将车头放置于焊接腔中,将车头初步定位在焊接框架内,再进一步夹紧定位,其中车头的顶部通过压紧机构压紧定位,具体为,气缸运作,活塞杆下降,跟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的压板也下降,顶板在重力作用随着活塞杆一起下降,当顶板降至与焊装框架的上端接触时,顶板被焊装框架限位不能继续下降,此时各压杆到达指定位置,由于活塞杆与顶板之间是滑动连接的,活塞杆仍可推动压板继续下降,在此过程中压头的下表面和压杆上的导向面贴合,压头对压杆产生向外的推动分力,推动各压杆一起向外伸出,一次性对车头的顶部进行压紧定位。焊接完毕后,气缸运作,活塞杆上移,此时压板先随活塞杆上移,卸除压杆与车头的顶部之间的压紧力,复位弹簧使压杆回缩,此过程中顶板保持不动,当压板升至与顶板接触,则带动顶板则随活塞杆一起上移,将整个压紧机构抬起,方便将焊接成型后的车头推出焊接框架,车头推出时其顶部不会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需通过活塞杆下降一个动作,压杆就能先降至指定位置后再自动伸出压紧车头的顶部,对其进行准确压紧,保证压紧后车头的位置精度;车头焊接成型后,只需通过活塞杆上升一个动作,压杆就能先缩回卸除压紧力后再上升抬起,车头就能方便地推出焊接框架,推出时车头的顶部不会发生干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