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3689发布日期:2019-04-29 11:3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弯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量的办公座椅或酒吧椅包括由圆形金属管制作的支撑结构,具体是由圆形金属管件经过弯管工序弯折成需要的形状,而且随着消费群体对坐椅舒适度的追求,椅架的设计弯曲度越来越贴合于人体的背部与腰部,这样设计出来的椅架具有多个弯曲部,且具有不同的弯曲方向,对弯管机的要求越来越多。现有技术的弯管机多通过手动调节管材的方向、管材弯曲的角度以及管材中不同弯曲部位的间隔距离,所以弯曲效果不是很好,往往会增加加工的成本,花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管装置,该装置可以调节不同的弯曲角度,单管连续数个弯曲操作方便,具有高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弯管装置,该弯管装置包括工作台、送管机构、弯管模具、固定机构、弯曲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送管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定型机构和旋转传送机构,所述旋转传送机构上设置有用于监测管材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检测器;所述弯管模具上设置有用于监测管材弯曲角度的第二角度检测器。

作为优选地,所述旋转传送机构滑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旋转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接在所述驱动组件上的固定组件、自转设置在固定组件另一端的卡合组件以及套设于卡合组件外部通过直线往复运动实现卡合组件的卡紧与松弛的紧固组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紧固组件通过一气缸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以实现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角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紧固组件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弯管模具的进料端沿切线方向上设置有防皱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抵接后形成包覆管材的腔体。

作为优选地,所述弯管模具在其切线方向上增设有一与所述弯曲机构配合作用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防皱机构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弯曲机构抵接后形成包覆管材的腔体。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角度检测器、第二角度检测器均为角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地,所述旋转传送机构上设置有一用于监测管材递送距离的距离检测器。

作为优选地,所述距离检测器为距离传感器。

作为优选地,所述弯管模具的侧面开设有一容置管材的沟槽,所述沟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弯管装置的送管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定型机构和旋转传送机构,旋转传送机构上设置有用于监测管材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检测器,可以精确旋转调节管材,改变管材的待加工段的弯曲方向,实现单管的连续数个弯曲,且加工精度高;弯管模具上设置有用于监测管材弯曲角度的第二角度检测器,可以精确调节管材的弯曲角度,实现精准控制;弯管模具切线方向设置有夹持部和防皱机构便于增加弯折区域的支撑,使管材壁在压缩后均匀增厚,不产生褶皱。本实用新型的弯管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准、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弯管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00-工作台,200-送管机构,210-定型机构,220-旋转传送机构,221-第一角度检测器,222-驱动组件,223-固定组件,224-卡合组件,225-紧固组件,226-距离检测器,300-弯管模具,310-第二角度检测器,320-防皱机构,330-夹持部,400-固定机构,500-弯曲机构,600-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弯管装置包括工作台100、送管机构200、弯管模具300、固定机构400、弯曲机构500以及控制机构600。

工作台100为弯管工作的进行提供场地,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脏性、抗冲击性和承重能力强。工作台100的下部配置有抽屉和柜门方便使用者存储工具。送管机构200、弯管模具300、固定机构400以及弯曲机构500都设置在工作台100上。其中,送管机构200、固定机构400以及弯曲机构500均可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00上。本实用新型弯管装置的送管机构200将待加工管材递送至弯管模具300处,固定机构400滑动至卡合管材位置以将其固定,此时弯曲机构500滑动至卡合管材位置以进入弯管工作状态,弯曲机构500和弯管模具300同步转动实行管材的弯管工作。送管机构200用于递送管材的同时可调节管材角度,实现单管的连续数个弯曲。控制机构600为PLC控制装置,其与其他机构电连接以接受其他机构传送的弯管装置的工作状态参数,并判断得出控制信息后,选择性地输出控制信息至弯管装置的其他机构,以调节弯管装置的工作状态。控制机构600可设置于工作台100上,也可在工作台100之外比较方便操作的位置设置。

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管机构200包括同轴设置的定型机构210和旋转传送机构220。定型机构210为一定型芯棒,芯棒插入管材中用于支撑管材。旋转传送机构220滑设于工作台100上,包括驱动组件222、固接在驱动组件222上的固定组件223、自转设置在固定组件223另一端的卡合组件224以及套设于卡合组件224外部通过直线往复运动实现卡合组件224的卡紧与松弛的紧固组件225。紧固组件225通过一气缸与固定组件223连接以实现往复运动。可在工作台100上设置一供旋转传送机构220直线往复滑动的滑轨,旋转传送机构220在驱动组件222的驱动下根据控制机构600发出的控制信息移动预设的距离,能精准控制管材上不同弯曲部之间的距离间隔。另外,在旋转传送机构220上设置有一用于监测管材递送距离的距离检测器226,此处的距离检测器226可为距离传感器,更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合组件224为上粗下细的条形物块,紧固组件225为一圆柱筒,圆柱筒套设在条形物块围成的夹头外,条形物块的粗端突出于圆柱筒,通过圆柱筒的往复运动实现夹头的卡紧与松弛。当圆柱筒远离粗端时,夹头松弛;当圆柱筒靠近粗端时,夹头卡紧。

椅架的设计弯曲度越来越贴合于人体的背部与腰部,这样设计出来的椅架具有多个弯曲部,且具有不同的弯曲方向。为了实现单管连续数个弯曲,且具有不同的弯曲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传送机构220上设置有用于监测管材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检测器221,其可实时监测管材的旋转角度,并将状态参数传送给控制机构600,控制机构600做出判断后给出控制信息,从而控制管材的待加工段的弯曲方向。具体的,第一角度检测器221设置在紧固组件225上。

弯管模具300上设置有用于监测管材弯曲角度的第二角度检测器310。当第二角度检测器310检测到的弯曲角度到预设值时,传递参数信号给控制机构600,控制机构600接收信号并做出判断,给出控制信息,停止弯曲工作,并进行下一个弯曲。弯管模具300的进料端沿切线方向上设置有防皱机构320,与固定机构400抵接后形成包覆管材的腔体。弯管模具300在其切线方向上增设有一与弯曲机构500配合作用的夹持部330,夹持部330位于防皱机构320的延伸方向上,与弯曲机构500抵接后形成包覆管材的腔体。夹持部330以及防皱机构320的设置便于增加弯折区域的支撑,使管材壁在压缩后均匀增厚,不产生褶皱。弯管模具300的侧面开设有一容置管材的沟槽,沟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角度检测器221、第二角度检测器310均为角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弯管装置的送管机构200包括同轴设置的定型机构210和旋转传送机构220,旋转传送机构220上设置有用于监测管材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检测器221,可以精确旋转调节管材,改变管材的待加工段的弯曲方向,实现单管的连续数个弯曲,且加工精度高;弯管模具300上设置有用于监测管材弯曲角度的第二角度检测器310,可以精确调节管材的弯曲角度,实现精准控制;弯管模具300切线方向设置有夹持部330和防皱机构320便于增加弯折区域的支撑,使管材壁在压缩后均匀增厚,不产生褶皱。本实用新型的弯管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准、生产效率高。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来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方向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