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心自矫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007发布日期:2019-04-20 02:3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心自矫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载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心自矫正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座椅安装线主要由骨架冲压、焊接、涂装、发泡体制作、椅罩等线体工艺组合,历经操作、输送、装配、检验、存贮等流程节点控制,其过程的多线体集结,造成分装线操作人员多,产地空间过渡暂用等瓶颈。

汽车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积聚增加线体标准化需求的改善难度,极易出现座椅装配需求差异多样,不符合现代精准生产管理及汽车生态链降低成本的发展理念,因此差异化座椅装配柔性对接凸显。

世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链发生了新的变革,各大知名汽车公司纷纷变轨供应体制,执行汽车零部件产线转移,追寻汽车部件模块化集结及全球采购,增进汽车产业链的空间匹配,确保车厂与配套可持续同步系统化发展,整体缩短汽车制造周期及开发成本,座椅模块化布局已显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轴心自矫正机构,通过同轴度矫正缓冲工艺,有效提升平台移动、翻转及多角度位移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轴心自矫正机构,其包括:基板;两滑轨及其上滑块,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中部;两支撑座,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滑轨上的滑块;两支撑座通过一连接板连接,该连接板中央设通孔;丝杠及其上螺母,穿设于所述连接板中央的通孔,螺母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通孔处;丝杠两端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丝杠与所述两滑轨平行;驱动电机及减速机,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一侧;两同步带轮及同步带,该两同步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丝杠的端部及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端部;两个固定调节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中央的通孔的两侧;所述固定调节块中央设矩形槽;调节板,其上中心通孔,穿设于所述丝杠,并与螺母连接,调节板两侧分别凸设一调节耳块,并插置于所述两个固定调节块的矩形槽。

优选的,所述基板上端面上所述两滑轨的端部外侧分别设对应滑块的滑块限位。

优选的,所述基板上端面上滑轨外侧沿轴向设两个位置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丝杆,结合调节板调节配合,在滑移过程中,解决了因滑轨、丝杆及丝杆座等位置固定不均衡,极易出现滑移时丝杆同轴线移动吃紧或紧固件断裂等问题,通过调节板及两个固定调节块的矩形槽配合自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心自矫正机构,其包括:

基板1;

两滑轨2、2’及其上滑块3、3’,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1上端面中部;

两支撑座4、4’,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滑轨上的滑块3、3’;两支撑座4、4’通过一连接板5连接,该连接板5中央设通孔51;所述两支撑座4、4’上可安装翻板100等物件;

丝杠6及其上螺母7,穿设于所述连接板5中央的通孔51,螺母7连接于所述连接板5的通孔51处;丝杠6两端通过轴承座8、8’设置于所述基板1上端面,丝杠6与所述两滑轨2、2’平行;

驱动电机9及减速机,安装于所述基板1上端面一侧;

两同步带轮10、10’及同步带11,该两同步带轮10、10’分别设置于所述丝杠6的端部及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端部;

两个固定调节块12、12’,设置于所述连接板5中央的通孔51的两侧;所述固定调节块12、12’中央设矩形槽121、121’;

调节板13,其上中心通孔131,穿设于所述丝杠6,并与螺母7连接,调节板13两侧分别凸设一调节耳块132、132’,并插置于所述两个固定调节块12、12’的矩形槽121、121’。

优选的,所述基板1上端面上所述两滑轨2、2’的端部外侧分别设对应两滑轨2、2’的滑块限位14、14’。

优选的,所述基板1上端面上滑轨2外侧沿轴向设两个位置传感器15、15’。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9为伺服电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