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可靠的高精度轴类冲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3157发布日期:2019-04-24 00:59阅读:2152来源:国知局
安全可靠的高精度轴类冲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类冲筋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精度轴类冲筋模具。



背景技术:

电机轴、马达轴冲筋工艺,主要用于电机、马达的转子生产领域,属于生产中一个非常精密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生产工序。根据其扭力的大小,冲筋也分为冲4筋、8筋和12筋之分。其对冲筋后的外径尺寸,同轴度跳动、角度分度等尺寸有着重要管控,要求的电机轴冲筋产品精度极高。

现目前冲筋模具,都采用的是上下模分离式,即冲筋模具上、下模由冲床或油压机的上滑块运动将其分离打开,上模利用模柄固定在冲床或油压机的上滑块上,下模用螺栓固定在其工作台上,来完成冲压动作的。其缺点具体归纳如下:

一、常规上下模分离式,轴类冲筋产品的精度主要依靠:1、模具加工的精度;2、导柱的精度;3、冲床或油压机上滑块运动的精度及上滑块和下工作台的平行度,来保证其冲压产品的精度。因其众多的因素,故会形成累计公差,很难生产出高精度的稳定的轴件产品。

二、常规上下模分离式,轴类冲筋产品的精度其次还依赖于稳定的模具闭合高度,即行程。

三、常规上下模分离式,轴类冲筋产品的定位不好定,主要依靠人工手放,故生产效率低,工伤机率高,其定位精度也很难保证。

四、常规上下模分离式,其冲压动作,主要依靠冲压机或油压机的上滑块运动轨迹从而使其分离的。在工人安装冲筋模具时需要依靠螺丝来固定其上下模具,才能达到生产的目的,故其在生产时,安装很不方便且浪费时间。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目前的电机轴、马达轴的冲筋模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精度轴类冲筋模具,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冲筋模具精度低、安全性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精度轴类冲筋模具,包括有下模以及上模;该下模包括有下模座和设置于下模座表面上的下模芯;该上模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下模的正上方,上模包括有上模座和设置于上模座底面的上模芯;该下模座和上模座之间设置于导向装置,且下模座与上模座之间连接有行程立柱,该行程立柱上套设有分模弹簧,该分模弹簧促使上模向上活动复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有下导柱和上导套,该下导柱竖向固定在下模座上,该上导套固定在上模座上并滑动套设于下导柱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程立柱的下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下模座上,行程立柱的上端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有一顶盖,该上模座上开设有通孔和沉孔,该通孔的内径大于行程立柱的外径,该顶盖位于沉孔中,顶盖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程立柱的下端侧旁设置有用于防止行程立柱转动的防转螺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芯的表面具有工件安置位,该工件安置位的两侧均通过活动弹簧浮动安装有活动挡料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座的表面前侧设置有手柄,该手柄的夹持端正对工件安置位的前端,下模座的表面后侧设置有带磁铁定位螺丝,该带磁铁定位螺丝正对工件安置位的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柄通过支架底座安装在下模座的表面前侧,该下模芯内设置有分度支架,该分度支架托住手柄的夹持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座和上模座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下限位柱、行程螺母、锁紧螺母和上限位柱;该下限位柱通过下螺栓竖向固定于下模座的表面上,该行程螺母和锁紧螺母均与下限位柱螺合连接,锁紧螺母位于行程螺母的下方,该上限位柱通过上螺栓固定于上模座的底面上,上限位柱位于行程螺母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限位柱的下端侧旁设置有用于防止下限位柱转动的防转螺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设置有行程立柱,利用行程立柱连接下模座与上模座之间,并配合设置分模弹簧,利用分模弹簧促使上模向上活动复位,使得上模与下模不再完全分离,不再依靠冲压机或油压机的上滑块的运动轨迹来使其分离,从而杜绝外在不稳定因素,有效提高冲筋精度。且模具不需要上下紧固,为架模生产提供了便捷。

二、通过设置有限位装置,利用限位装置的高度可调,为稳定而高精密的工件生产提供保障。

三、通过设置手柄,高精度一冲4筋且可配合手柄做到高精度,高精准分度的8筋、12筋,操作人员肢体不用接触模具从而杜绝工伤。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手柄与工件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工件冲筋后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工件冲筋后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另一种工件冲筋后的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再一种工件冲筋后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下模 11、下模座

12、下模芯 121、下主体

122、下冲筋刀片 123、下脱料板

124、活动弹簧 125、活动挡料板

101、工件安置位 20、上模

21、上模座 22、上模芯

221、上主体 222、上冲筋刀片

223、上脱料板 23、上盖板

201、通孔 202、沉孔

30、导向装置 31、下导柱

32、上导套 41、行程立柱

42、分模弹簧 43、第一螺栓

44、第二螺栓 45、顶盖

46、防转螺柱 51、手柄

52、带磁铁定位螺丝 53、支架底座

54、分度支架 60、限位装置

61、下限位柱 62、行程螺母

63、锁紧螺母 64、上限位柱

65、下螺栓 66、上螺栓

67、防转螺柱 70、工件

71、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下模10以及上模20。

该下模10包括有下模座11和设置于下模座11表面上的下模芯12;该下模芯12由下主体121、下挡刀片(图中未示)、下冲筋刀片122、下脱料板123和下脱料弹簧(图中未示)等构成,其为现有技术,在此对下模芯12的具体结构不做详细叙述,且下模芯12的表面具有工件安置位101,该工件安置位101的两侧均通过活动弹簧124浮动安装有活动挡料板125。

该上模20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下模10的正上方,上模20包括有上模座21和设置于上模座21底面的上模芯22;上模座21的表面设置有上盖板23,该上模芯22由上主体221、上挡刀片(图中未示)、上冲筋刀片222、上脱料板223和下脱料弹簧(图中未示)等构成,其为现有技术,在此对上模芯22的具体结构不做详细叙述。

该下模座11和上模座21之间设置于导向装置30,所述导向装置30包括有下导柱31和上导套32,该下导柱31竖向固定在下模座11上,该上导套32固定在上模座21上并滑动套设于下导柱31上。

该下模座11与上模座21之间连接有行程立柱41,该行程立柱41上套设有分模弹簧42,该分模弹簧42促使上模20向上活动复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程立柱41的下端通过第一螺栓43固定在下模座11上,行程立柱41的上端通过第二螺栓44固定有一顶盖45,该上模座21上开设有通孔201和沉孔202,该通孔201的内径大于行程立柱41的外径,该顶盖45位于沉孔202中,顶盖45的外径大于通孔201的内径;并且,所述行程立柱41的下端侧旁设置有用于防止行程立柱41转动的防转螺柱46。

以及,所述下模座11的表面前侧设置有手柄51,该手柄51的夹持端正对工件安置位101的前端,下模座11的表面后侧设置有带磁铁定位螺丝52,该带磁铁定位螺丝52正对工件安置位101的后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51通过支架底座53安装在下模座11的表面前侧,该下模芯12内设置有分度支架54,该分度支架54托住手柄51的夹持端。

所述下模座11和上模座21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60,所述限位装置60包括有下限位柱61、行程螺母62、锁紧螺母63和上限位柱64;该下限位柱61通过下螺栓65竖向固定于下模座11的表面上,该行程螺母62和锁紧螺母63均与下限位柱61螺合连接,锁紧螺母63位于行程螺母62的下方,该上限位柱64通过上螺栓66固定于上模座21的底面上,上限位柱64位于行程螺母62的正上方,并且,所述下限位柱61的下端侧旁设置有用于防止下限位柱61转动的防转螺柱67。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首先,将工件70的后端由手柄51的夹持端夹持固定住,并将工件70置于工件安置位101上,工件70的前端顶住带磁铁定位螺丝52,且工件70位于两活动挡料板125之间;接着,通过冲压机或油压机的上滑块在向下运动时首先接触上盖板23,该上盖板23和上模座21由螺丝连接并紧固,在上盖板23受上滑块的作用力下,上模20整体向下运动;该上模20在接着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此时需要冲压的工件70前端顶住带磁铁定位螺丝52,左右由两个活动挡料板125挡住,工件70后端由手柄51夹持,使得需要冲压的工件70下面由下模10的下脱料板123拖起,工件70的前端被迫由带磁铁定位螺丝52固定;该上模20在冲压机或油压机的上滑块继续向下运动,此时上模20的上冲筋刀片222碰到要冲压的工件70,接着向下运动,直到上模20的上冲筋刀片222和下模10的下冲筋刀片122将工件70冲出筋71,合格的冲筋外经尺寸可以通过调节冲压机或油压机的行程来实现,尺寸调节好后,左右扭动来调节行程螺帽62调到合理的高度后反向扭死紧固螺母63,使其达到限位的作用,来保证稳定的尺寸。当冲筋完成后,冲压机或油压机的上滑块向上运动离开上盖板23,该上模20在分模弹簧42的作用下向上活动复位,使得上模20与下模10分离,然后,取出工件70即可,工件70的外表面上冲制形成多个筋71,筋71可以为八条(如图5)、四条(如图6)或十二条(如图7),不以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设置有行程立柱,利用行程立柱连接下模座与上模座之间,并配合设置分模弹簧,利用分模弹簧促使上模向上活动复位,使得上模与下模不再完全分离,不再依靠冲压机或油压机的上滑块的运动轨迹来使其分离,从而杜绝外在不稳定因素,有效提高冲筋精度。且模具不需要上下紧固,为架模生产提供了便捷。其次,通过设置有限位装置,利用限位装置的高度可调,为稳定而高精密的工件生产提供保障。再者,通过设置手柄,高精度一冲4筋且可配合手柄做到高精度,高精准分度的8筋、12筋,操作人员肢体不用接触模具从而杜绝工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