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机下模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007发布日期:2019-10-19 02:5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机下模模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机下模模座。



背景技术:

冲压机也叫冲床,其设计原理是将圆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通常由上模做直线运动,对下模上的工件施以压力,并使工件塑形变形,从而得到所要求的形状与精度。

在现有技术中,为节约成本,往往是一个冲压机配套有多组模具;并且,每个模具的下模都固定配有各自的模座。实际运用中,通过将模座固定在冲压机上,实现对下模的固定。然后,各个下模都具有各自的模座,势必会增加模具的生产成本,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冲压机下模模座,借助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定位板对放置在底座上的下模进行定位,并借助第二驱动件驱动抵紧板将下模抵紧在第一定位板上,从而实现单个底座对不同下模的固定,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冲压机下模模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上滑移设置有第一定位板,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板滑移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底座在相对第一定位板的一侧沿第一定位板滑移方向滑移设置有抵紧板,所述抵紧板平行于第一定位板,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抵紧板滑移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抵紧板将下模抵紧在第一定位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下模放置在第一定位板和抵紧板之间,并使得下模靠近第一定位板的一侧侧面与第一定位板抵接;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定位板滑移,并推动下模对下模进行定位;下模的位置确定后,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第二驱动件驱动抵紧板将下模抵紧在第一定位板上,进而对下模进行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单个底座对不同下模的固定,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板远离抵紧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手柄螺杆,所述第一手柄螺杆贯穿穿设第一支撑板并与第一支撑板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手柄螺杆的端部向第一定位板延伸并与第一定位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手柄螺杆的轴向平行于第一定位板滑移的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驱动件设置为第一手柄螺杆,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转动第一手柄螺杆,通过第一手柄螺杆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螺纹配合,进而带动第一定位板在底座上滑移,实现对第一定位板在底座上滑移的驱动,极大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定位板的调节作业,保证第一定位板对下模正常的定位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板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滑移柱,第一滑移柱平行于第一手柄螺杆的轴向,所述第一滑移柱贯穿穿设第一支撑板并于第一支撑板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第一滑移柱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滑移配合,从而提升第一定位座在底座上滑移的稳定性,保证第一定位板在底座上稳定滑移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贯穿穿设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一手柄螺杆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一支撑板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端部向第一定位板延伸并抵紧第一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驱动件驱动抵紧板将下模抵紧在第一定位板上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旋紧第一固定螺栓,使得第一固定螺栓的端部抵紧第一固定板,从而进一步固定第一定位板,提升第一定位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板远离第一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手柄螺杆,所述第二手柄螺杆平行于抵紧板的滑移方向贯穿穿设第二支撑板并与第二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手柄螺杆的端部向抵紧板延伸并与抵紧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驱动件设置为第二手柄螺杆,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转动第二手柄螺杆,进而驱动抵紧板将下模抵紧在第二定位板上,从而实现对抵紧板在底座上滑移的驱动,极大方便工作人员对抵紧板的调节作业,保证抵紧板对下模正常的抵紧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在水平垂直于第一定位板滑移方向的一侧滑移设置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滑移的方向水平垂直于第一定位板的滑移方向,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板滑移的第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中,下模的一竖直侧面与第二定位板抵接,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二定位板,进而对下模在水平面内垂直于第一定位板滑移方向的方向进行调节,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对下模的定位作业,并进一步保证下模在底座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在第二定位板一侧的边缘位置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三驱动件为第三手柄螺杆,所述第三手柄螺杆平行第二定位板滑移方向贯穿穿设固定板,且所述第三手柄螺栓的端部向第二定位板延伸并与第二定位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三驱动件设置为第三手柄螺杆,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转动第三手柄螺杆,进而驱动第二定位板并推动下模在底座上沿垂直于第一定位板滑移方向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第二定位板在底座上滑移的驱动,极大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二定位板的调节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定位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平行第三手柄螺杆固定设置有第三滑移柱,所述第三滑移柱贯穿穿设固定板并与固定板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第三滑移柱与固定板之间的滑移配合,从而提升第二定位板在底座上滑移的稳定性,保证第二定位座在底座上稳定滑移的正常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借助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定位板对放置在底座上的下模进行定位,并借助第二驱动件驱动抵紧板将下模抵紧在第一定位板上,从而实现单个底座对不同下模的固定,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2)通过将第一驱动件设置为第一手柄螺杆,将第二驱动件设置为第二手柄螺杆,将第三驱动件设置为第三手柄螺杆,从而极大方便工作人员对下模的定位和固定作业,保证对任意下模的定位和固定作业;

(3)利用第一滑移柱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滑移配合,以及第三滑移柱与固定板之间的滑移配合,从而保证该下模模座在对下模进行定位和固定作业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主要体现冲压机下模模座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主要体现冲压机下模模座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安装槽;2、第一定位板;21、第一支撑板;22、第一手柄螺杆;23、第一滑移柱;24、第一固定螺栓;3、抵紧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二手柄螺杆;33、第二滑移柱;34、第二固定螺栓;4、第二定位板;41、固定板;42、第三手柄螺杆;43、第三滑移柱;5、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冲压机下模模座,包括底座1,底座1呈水平设置的长方体结构,底座1在上侧面的四个夹角位置均竖直贯穿开设有安装槽11;底座1宽度方向的一侧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滑移设置有第一定位板2,第一定位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座1的长度方向;底座1在第一定位板2一侧边缘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1,第一支撑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座1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撑板21上沿底座1宽度方向贯穿穿设有第一手柄螺杆22,第一手柄螺杆22与第一支撑板21螺纹连接,且第一手柄螺杆22的端部向第一定位板2延伸并穿入第一定位板2,第一手柄螺杆22的端部与第一定位板2转动连接。

底座1宽度方向远离第一支撑板21的一侧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滑移设置有抵紧板3,抵紧板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座1的长度方向;底座1宽度方向远离第一支撑板21的一侧边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支撑板21的长度方向;第二支撑板31上沿底座1宽度方向贯穿穿设有第二手柄螺杆32,第二手柄螺杆32与第二支撑板31螺纹连接,且第二手柄螺杆32的端部向抵紧板3延伸并穿入抵紧板3,第二手柄螺杆32的端部与抵紧板3转动连接。

底座1长度方向的一侧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第二定位板4,第二定位板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座1的宽度方向;底座1在第二定位板4一侧的边缘位置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1,固定板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座1的长度方向;固定板41上沿底座1长度方向贯穿穿设有第三手柄螺杆42,第三手柄螺杆42与固定板41螺纹连接,且第三手柄螺杆42的端部向第二定位板4延伸并穿入第二定位板4,第三手柄螺杆42的端部与第二定位板4转动连接。

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下模5从底座1远离第二定位板4的一侧推入第一定位板2和抵紧板3之间,并使得下模5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定位板2抵接,使得下模5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二定位板4抵接;然后,工作人员可以转动第一手柄螺杆22驱动第一定位板2推动下模5沿底座1宽度方向移动,转动第三手柄螺杆42驱动第二定位板4推动下模5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对下模5位置的调节定位;最后,工作人员可以转动第二手柄螺杆32推动抵紧板3将下模5抵紧在第一定位板2,实现对下模5的固定。

为保证该下模5模座对下模5固定的稳定性,第一定位板2靠近第一支撑板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滑移柱23,第一滑移柱23平行于第一手柄螺杆22的轴向,第一滑移柱23贯穿穿设第一支撑板21并于第一支撑板21滑移连接,且第一滑移柱23在第一支撑板21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根。第一支撑板21上还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贯穿穿设有第一固定螺栓24,第一固定螺栓24与第一支撑板21螺纹连接,第一固定螺栓24的端部向第一定位板2延伸并抵紧第一定位板2,且第一固定螺栓24在第一支撑板2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两个。

抵紧板3靠近第二支撑板3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滑移柱33,第二滑移柱33平行于第二手柄螺杆32的轴向,第二滑移柱33贯穿穿设第二支撑板31并与第二支撑板31滑移连接,且第二滑移柱33在第二支撑板31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根。第二支撑板31上还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贯穿穿设有第二固定螺栓34,第二固定螺栓34与第二支撑板31螺纹连接,第二固定螺栓34的端部向抵紧板3延伸并抵紧抵紧板3,且第二固定螺栓34在第二支撑板31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一个。

当抵紧板3将下模5抵紧在第一定位板2上后,工作人员可以依次旋紧第一固定螺栓24和第二固定螺栓34,并使得第一固定螺栓24和第二固定螺栓34端部分别抵紧第一定位板2和抵紧板3,提升该下模5模座对下模5固定的稳定性。

第二定位板4靠近固定板4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滑移柱43,第三滑移柱43平行于第三手柄螺杆42的周向,第三滑移柱43贯穿穿设固定板41并与固定板41板滑移连接,且第三滑移柱43在第二定位板4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定位板2和第二定位板4对下模5进行调节定位,通过抵紧板3将下模5抵紧在第二定位板4上,并借助第一固定螺栓24和第二固定螺栓34分别抵紧第一定位板2和抵紧板3。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单个底座1对不同下模5的固定,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