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罩、除尘装置及激光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251发布日期:2019-11-12 23:3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尘罩、除尘装置及激光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罩、除尘装置及激光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切割生产过程中会伴随产生大量的粉尘、烟雾,若不能够有效地清理,则会导致诸多问题,例如:第一,滞留的粉尘易粘附在极片上,影响锂电池的质量;第二,粉尘易腐蚀设备电路系统,使设备电路系统短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三,粉尘会危害使用人员的身体健康;第四,粉尘属于易燃易爆物品,若不能有效的除尘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激光切割装置上设置除尘装置,从而在激光切割的同时进行除尘。现有技术的除尘装置虽然达到了除尘的目的,但除尘装置在切割口处产生较大的除尘风速,容易导致极片的剧烈抖动以及吸极片和废料,导致极片发生离焦,从而产生极片切不断或断带现象,影响激光切割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尘罩,以解决除尘装置除尘时极片在切割口处产生大幅抖动而离焦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具有该除尘罩的除尘装置及激光切割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除尘罩,包括除尘腔,所述除尘罩上开设有切割口、第一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切割口用于避让激光,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除尘腔连通,所述除尘罩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除尘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除尘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除尘罩在所述第一腔处开设所述第一进气口,在所述第二腔处开设所述切割口,在所述第三腔处开所述出气口和用于进气的第二进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进气口开设在所述除尘罩的侧壁上,位于所述切割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并沿所述第三腔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尘罩为直通的结构,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三腔从所述除尘罩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腔中设有第一导流装置,该第一导流装置将第三腔分成若干出气腔,所述出气腔对应地在所述除尘罩上形成若干个所述出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腔中设置第二导流装置,该第二导流装置将第一腔分成若干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对应地在所述除尘罩上形成若干个第一进气口。

还包括一种除尘装置,包括上述的除尘罩,还包括抽气罩,所述抽气罩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对所述抽气罩抽气可将所述除尘罩内部的空气从所述出气口抽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处并向所述除尘罩内部送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装置对应所述第一进气口处的底部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腔中设有第一导流装置,该第一导流装置将第三腔分成若干出气腔,所述出气腔对应地在所述除尘罩上形成若干个所述出气口,所述位于下方的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装置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气罩还包括相互隔离的若干根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分别对应所述出气腔进行抽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腔中设置第二导流装置,该第二导流装置将第一腔分成若干个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对应地在所述除尘罩上形成若干个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气装置对应位于底部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处设置。

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切割装置,包括激光发射装置和上述的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除尘罩包括除尘腔,除尘罩上开设有用于进气的第一进气口、用于避让激光的切割口、用于出气的出气口,第一进气口、出气口与除尘腔连通,除尘罩位于出气口的一侧还设置有与除尘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气流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除尘罩,并流经除尘腔带走切割口处产生的粉尘,然后从出气口流出除尘罩,达到除尘作用,第二进气口起到卸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减小出气口处气压波动对除尘腔中气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减小除尘腔内位于切割口处的风速,降低了气流对极片造成的抖动离焦影响,从而保证激光稳定切割,从而有利于提高切割质量和切割效率。具有该除尘罩的除尘装置和激光切割装置同样具备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参考图1、2,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罩2,该除尘罩2内部形成除尘腔,除尘罩上开设有切割口 22、第一进气口21和出气口23,该切割口22用于避让激光,第一进气口21、出气口23与除尘腔连通,除尘罩2位于出气口23的一侧还设置有与除尘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24。除尘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201、第二腔202和第三腔203,除尘罩2在第一腔201处开设有用于进气的第一进气口21,在第二腔202处开设有用于避让激光的切割口22,在第三腔203处开设有用于出气的出气口23和用于进气的第二进气口24,气流通过第一进气口21进入第一腔201,并流经第二腔202带走切割口 22处产生的粉尘,然后流入第三腔203并从出气口23流出除尘罩2,达到除尘作用,第三腔203上开设的第二进气口24,起到卸压的作用,当出气口23负压较大时,部分气体从第二进气口24进入到出气口23 第三腔203实现卸压,一方面可以减小出气口气压波动对第二腔气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减小除尘腔内位于切割口处的风速,降低了气流对极片造成的抖动离焦影响,从而保证激光稳定切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尘装置除尘时极片在切割口22处产生抖动而离焦,从而影响切割质量和切割效率的问题。

第二进气口24开设在除尘罩2的侧壁上,并沿自第三腔203向出气口23的方向倾斜,可扩大第二进气口24与第三腔203连通处的面积,有助于充分进气卸压。第二进气口24位于切割口22和出气口23之间,即第二进气口24位于切割口22后方,可减小出气口气压波动对第二腔气流的影响,并且可减小除尘腔内位于切割口处的风速,从而降低气流对极片造成的抖动离焦影响。本实施例中,除尘罩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进气口24,具体实施时,也可在除尘罩2对应第三腔203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二进气口24以达到上述作用。

第三腔203自第二腔202向出气口23的方向逐渐缩小,形成收口结构,使得在出气口23处抽气时,可增大流速,减小压强。

除尘罩2为直通的结构,第一腔201、第二腔202和第三腔203从除尘罩2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连通,因此气流通道为直通通道,有助于提高除尘效率。

基于上述除尘罩2,除尘装置的抽气罩3与除尘罩2的出气口23连通,并与抽气气源(图未示出)连接,工作时,抽气气源(图未示出) 对抽气罩3抽气,从而可将除尘罩2内部的空气从出气口23抽出,同时将粉尘带出除尘罩2,实现在激光切割时及时进行除尘的目的。

除尘装置还可设置进气装置1以获得较大进气风速,可选择常用的风刀作为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1设置在第一进气口21处并向除尘罩2 内部送气,形成一边送气一边抽气的除尘方案,有助于提高除尘效率。

考虑进气装置1送气会影响切割口22处的极片,易使极片在气流作用下产生抖动,将进气装置1对应第一进气口21处的底部设置,从而进气装置1送气的气流大部分向切割口22的底部吹动,可减少送气气流对极片的影响,并且可吹走沉降在第二腔202下部的大颗粒粉尘,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为获得适合的进气风速,第一进气口21处也可设置多个进气装置1 进行送气,可对与切割口22高度对应的进气装置1设置较小的送气风速,避免气流过大而使极片发生过大的抖动。相对地,相对高度位于切割口22下方的进气装置1可设置相对较大的送气风速,从而有效清除沉降在第二腔202下部的大颗粒粉尘,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除尘罩2及除尘装置与实施例一的方案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如下:

(1)本实施例中,为了较好地引导气流向第二腔202的下侧流动,可在第一腔201偏下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导流装置25,该第二导流装置 25将第一腔201分成若干进气腔,这些进气腔对应地在除尘罩上形成若干个第一进气口。从而气流可分别通过这些第一进气口进入除尘腔,通过不同第一进气口流速的设置,使得流经除尘腔内的气流形成不同的流速保证高效除尘的前提下防止过过高流速的气流对切割口处极片的影响。

该第二导流装置25可为一体成型在第一腔201内的板状结构,或者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安装在第一腔201内的板状结构,使得第一腔201 形成上、下两个相互间隔或相互连通的两部分,分别为位于上部的第一上腔2011和位于下部的第一下腔2012,对应地形成第一上进气口211 和第一下进气口212两个进气口,将进气装置1设在第一下进气口212 处,进气装置1送气的气流沿第一下腔2012进入第二腔202,从而实现对气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除尘效率。第二导流装置25相对除尘罩2底部的位置不高于切割口22的下侧边沿相对于除尘罩2底部的位置,进一步减小进气装置1送气的气流对切割口22处的极片的影响,使得极片的位置保持在切割焦点范围内,有助于保证切割质量和切割效率。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上述原理设置多个进气腔及对应的多个第一进气口,本实用新型对数量不作限定。

(2)本实施例中,在除尘罩2的第三腔203中设有第一导流装置 26,该第一导流装置将第三腔分成若干出气腔,这些出气腔对应地在除尘罩上形成若干个出气口,从而除尘腔内的气体可分别通过这些出气口流出除尘腔,或者可通过这些出气口分别对除尘腔进行抽气。

该第一导流装置26可为一体成型在第三腔203中的板状结构,或者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安装在第三腔203中的板状结构,该第一导流装置26将第三腔203分成相互间隔或相互连通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三上腔2031和第三下腔2032,二者对应地在除尘罩2上形成第一出气口231 和第二出气口232,第三下腔2032与进气装置1相对应。从而在抽气时,进气装置1送入的气流大部分可通过第三下腔2032抽出,提高抽气效率。第一导流装置26相对除尘罩2底部的位置不高于切割口22的下侧边沿相对于除尘罩2底部的位置,进一步减小进气装置1送气的气流对切割口22处的极片的影响,使得极片的位置保持在切割焦点范围内,有助于保证切割质量和切割效率。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上述原理设置多个出气腔及对应的多个出气口,本实用新型对数量不作限定。

除了上述不同之处,本实施例其他结构及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除尘罩2及除尘装置与实施例二的方案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如下:

本实施例中,抽气罩3若干根相互抽气管道,这些抽气管道分别对应上述的出气腔进行抽气,从而可使每个出气腔对应的抽气负压不同,避免过高的抽气负压影响除尘腔内切割口处的风速,避免极片产生较大幅度的抖动,防止极片离焦。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抽气罩3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抽气管道31和第二抽气管道32,第一抽气管道31与第三上腔2031连通,第二抽气管道32与第三下腔2032连通,二者分别连通不同的抽气气源(图未示出),通过对第一抽气管道31、第二抽气管道32分别抽气,可将除尘罩2内部的空气分别从第一出气口231、第二出气口232抽出,抽气的气压可相同也可不同,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基于该抽气罩3的设置,针对第三下腔2032可设置较大的抽气负压,从而有效抽除送风装置送入的气流,避免抽气效率过低而使得第二腔202内产生紊流,使得粉尘滞留。

实施例四(图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切割装置,包括激光发射装置和上述的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对应设置在极片切割处,激光发射装置发射的激光对极片进行切割的同时,该除尘装置对切割极片产生的粉尘进行除尘,从而避免粉尘对环境、设备等造成不良影响。该除尘装置的设置使得,激光发射装置发射的激光对极片进行切割的同时,通入除尘罩中的气流可有效去除切割产生的粉尘,并且有效防止气流对极片的影响,防止极片抖动离焦,有利于提高切割质量和切割效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