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挠性陀螺转接头穿丝孔的转接头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5832发布日期:2019-08-03 15:5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挠性陀螺转接头穿丝孔的转接头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挠性陀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挠性陀螺转接头穿丝孔的转接头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零件的装夹加工技术几乎运用到了所有加工领域,在零件的加工环节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零件的装夹加工能够保证零件本身的一些外形参数要求,避免零件产生较大误差,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稳定加工质量。

在挠性陀螺中,需要通过转接头保证正交性,如图1、图2所示,该转接头主要包括穿丝段(大径段)和连接段(小径段),在大径段的周面上,绕其一周均匀设有4个凹槽001,在4个凹槽001的底面上分别设有一穿丝孔002,其中,相对的两凹槽底面上的两穿丝孔002的轴心线重合,形成两对穿丝孔,且两对穿丝孔的轴心线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在穿丝孔的加工中,主要通过超细钻头钻孔,因此需要转接头在钻孔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来提高钻孔的质量。

但在目前的加工过程中,现有的装夹装置,采用手动调节装夹位置,会导致有一定的误差,并且在加工时转接头不能牢固固定在夹具上,导致转接头在加工时容易产生微小的滚动,使转接头的中心线发生角位移,不易保证各个面的加工位置的一致性,严重影响了穿丝孔的加工精度,也很难将工件进行校正,严重的会产生加工废品;不仅不能满足转接头的穿丝孔的加工要求,造成装配成功率低,并且导致生产周期加长,产品的成本提高,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满足转接头穿丝孔加工要求的装夹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夹具在加工时转接头不能牢固固定在夹具上,造成加工质量低,加工精确度低,加工效率低,产品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挠性陀螺转接头穿丝孔的转接头装夹装置,能够将转接头快速固定,并且一次固定后,能够进行4个穿丝孔的加工,从而保证转接头穿丝孔的加工质量,提高穿丝孔的加工精确度,使转接头的装配成功率高,并大大提高转接头的加工效率,从而降低转接头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加工挠性陀螺转接头穿丝孔的转接头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方体结构的装夹块,在装夹块的一侧设有一转接头定位槽,该定位槽内径与转接头穿丝段的直径一致;在装夹块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孔,该第一限位孔的轴心线与定位槽的轴心线重合,在第一限位孔内配合设有第一限位螺栓,通过该第一限位螺栓能够与转接头上的螺孔相连,并使转接头的端部与定位槽的槽底紧贴;

在装夹块的上侧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定位槽的轴向垂直,其下侧向下延伸并与定位槽部分重合,且当转接头装入定位槽后,转接头上的凹槽的底面能够凸出于限位槽的底面;在限位槽内设有一限位块,在限位槽远离沉孔的侧壁上纵向设有两导向槽,所述限位块对应导向槽的位置设有与导向槽向匹配的卡块,该限位块通过卡块与导向槽的配合与装夹块卡接在一起;

在装夹块的上侧和下侧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加工导向孔,在装夹块的另外两侧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二加工导向孔;其中,两第一加工导向孔所在的轴心线与两第二加工导向孔所在的轴心线垂直,并与转接头上穿丝孔的设计位置相对应。

本方案中,通过转接头装夹装置能够方便、快速地对转接头进行定位,并能够防止在加工过程中转接头产生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地进行穿丝孔加工。并且,在将移动组件的底板固定到穿丝孔钻孔设备上后,只需转动整个装夹装置,使钻头与第一加工导向孔或第二加工导向孔正对,即可进行穿丝孔加工,这样,既保证了加工精度,又保证了加工质量,并且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在第一限位孔附近设有第二限位孔,在第二限位孔内设有第二限位螺栓,该第二限位螺栓与第二限位孔螺纹配合,且其端部伸入限位槽内,并能将限位块压紧在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为沉头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小于转接头上的凹槽沿转接头轴向方向的长度,当转接头的端部与定位槽的槽底紧贴时,限位槽位于转接头上的凹槽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与卡块中,至少一组导向槽与卡块的断面呈楔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工导向孔位于两导向槽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能够将转接头快速固定,有效解决了零件在装夹装置上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2、通过本装夹装置能完全限制零件发生角位移,从而提高了穿丝孔的精度,保证了两对穿丝孔的垂直度;并且一次固定后,通过转动装夹装置就能够进行4个穿丝孔的加工,从而保证转接头穿丝孔的加工质量,使转接头的装配成功率高,并大大提高转接头的加工效率;大大降低了废品率,从而降低转接头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接头加工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6沿A—A向的剖视图。

图3至图7中:1—装夹块,2—定位槽,3—第一限位螺栓,4—限位块,5—第一加工导向孔,6—第二加工导向孔,7—第二限位螺栓,8—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3至图7,一种用于加工挠性陀螺转接头穿丝孔的转接头装夹装置,包括立方体结构的装夹块1,在装夹块1的一侧设有一转接头定位槽2,该定位槽2内径与转接头穿丝段的直径一致,为使在加工过程中,更便于加工,该装夹块1沿定位槽2轴向方向的断面呈正方形;这样,能够保证装夹块1转动后,其上侧面的高度一致,从而便于进行钻孔加工。在装夹块1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孔,该第一限位孔的轴心线与定位槽2的轴心线重合,在第一限位孔内配合设有第一限位螺栓3,通过该第一限位螺栓3能够与转接头上的螺孔相连,并使转接头的端部与定位槽2的槽底紧贴。

在装夹块1的上侧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定位槽2的轴向垂直,其下侧向下延伸并与定位槽2部分重合,且当转接头装入定位槽2后,转接头上的凹槽的底面能够凸出于限位槽的底面。在限位槽内设有一限位块4,在限位槽远离沉孔的侧壁上纵向设有两导向槽,所述限位块4对应导向槽的位置设有与导向槽向匹配的卡块,该限位块4通过卡块与导向槽的配合与装夹块1卡接在一起;在加工过程中,至少一组导向槽与卡块的断面呈楔形,从而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其中,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小于转接头上的凹槽沿转接头轴向方向的长度,当转接头的端部与定位槽2的槽底紧贴时,限位槽位于转接头上的凹槽的中部;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穿丝孔的加工位置不受限位块4的影响。具体实施时,在第一限位孔附近设有第二限位孔,在第二限位孔内设有第二限位螺栓7,该第二限位螺栓7与第二限位孔螺纹配合,且其端部伸入限位槽内,并能将限位块4压紧在限位槽内。通过该第二限位螺栓7伸入限位槽的一端作用于限位块4上,从而将限位块4抵紧,这样能够有效地将限位块4的位置固定,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因震动等造成限位块4松动后,转接头产生转动等,从而进一步保证转接头的装夹稳定性,提高穿丝孔的加工精度。在实际加工时,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为沉头孔,这样能够将第一限位螺栓3和第二限位螺栓7的螺栓头置于沉头孔内,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美观。

在装夹块1的上侧和下侧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加工导向孔5,在装夹块1的另外两侧(即与上、下侧及设有定位槽2和设有第一限位孔相邻的两侧)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二加工导向孔6,其中,两第一加工导向孔5所在的轴心线与两第二加工导向孔6所在的轴心线垂直,并与转接头上穿丝孔的设计位置相对应。

本方案中,通过转接头装夹装置能够方便、快速地对转接头8进行定位,并能够防止在加工过程中转接头8产生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地进行穿丝孔加工。并且,在将移动组件的底板固定到穿丝孔钻孔设备上后,只需转动整个装夹装置,使钻头与第一加工导向孔5或第二加工导向孔6正对,即可进行穿丝孔加工,这样,既保证了加工精度,又保证了加工质量,并且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