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52984发布日期:2019-05-24 21:06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属于微细铣削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现如今,微型化、集成化是机械零件发展的一种趋势,微小型零件上通常有各种的微型结构特征。微型结构的加工质量是影响应用的主要因素,针对微细铣削微小型特征结构加工质量的研究有着实际的意义。国内外针对微细铣削微小型零件加工质量的提高一般通过参数优化、选择较佳的工艺、改善加工条件、提高加工设备精度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微型结构加工质量的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的单因素微细铣削试验,以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及微型结构尺寸误差为指标,确定出各指标随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变化的规律;

第二步:基于上述各指标随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变化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进行正交微细铣削试验,综合铣削力以及微型结构尺寸误差的结果,识别出最优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

第三步:基于上述最优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进行微型结构微细铣削径向走刀次数的单因素微细铣削试验,确定出径向走刀次数与微型结构尺寸误差的关系,识别出微型结构的合理径向走刀次数;

第四步:基于上述最优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及合理径向走刀次数,进行6次以上微型结构微细铣削加工验证,根据验证结果,最终确定出最优的径向走刀次数。

所述的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关键切削参数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包括径向切深,或者不包括径向切深;关键切削参数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中不包括径向切深,且径向切深小于刀具半径。

所述的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结构微细铣削过程中两侧走刀时,采用对称铣削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与现有的微细铣削方法相比,其优点是:

1、流程简单,操作简便;

2、能够同时保证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3、可操作性高,具有普遍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通过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的单因素微细铣削试验,以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及微型结构尺寸误差为指标,确定出各指标随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变化的规律;第二步:基于上述各指标随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变化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进行正交微细铣削试验,综合铣削力以及微型结构尺寸误差的结果,识别出最优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第三步:基于上述最优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进行微型结构微细铣削径向走刀次数的单因素微细铣削试验,确定出径向走刀次数与微型结构尺寸误差的关系,识别出微型结构的合理径向走刀次数;第四步:基于上述最优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及合理径向走刀次数,进行6次以上微型结构微细铣削加工验证,根据验证结果,最终确定出最优的径向走刀次数。本发明所涉及的识别方法的优点包括:能够同时保证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工艺流程的可操作性高,针对不同材料、不同尺寸的微小型结构都可以通过该方法进行优化参数与走刀次数,具有普遍应用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结构微细铣削最优的关键切削参数与径向走刀次数识别方法,特征在于:通过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的单因素微细铣削试验,确定微型结构微细铣削的规律;进行正交微细铣削试验,识别出最优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进行微型结构微细铣削径向走刀次数的单因素微细铣削试验,识别出微型结构的合理径向走刀次数;基于上述最优的微细铣削关键切削参数及合理径向走刀次数,进行微型结构微细铣削加工验证,最终确定出最优的径向走刀次数。本发明方法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普遍适用性,且能够同时保证微型结构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程祥;郑光明;郭前建;杨先海;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1.19
技术公布日:2019.05.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