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充电数据线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1995发布日期:2019-05-11 00:44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充电数据线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充电数据线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产业的迅速成长,机械电子领域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密集型企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进程。usb接线头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目前在usb接线头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的生产厂家都是通过人工手动组装,先将连接弹簧插入底座上,再将外壳组装到连接弹簧上将外壳和底座连接起来,这样的加工方法单一,人工加工后的外形整齐度、一致性、准确度等各方面的效果都不佳,很难确保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并且在加工一道工序之后还需要输送至下一道,这样的加工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也较低。而少数生产厂也通过机械自动设备对接线头进行组装加工,但都是通过单一的加工方式,通过先将连接弹簧插入底座内,通过人工或设备运输到下一个加工位置将外壳与底座连接在一起,在加工过程中输送装置输送不稳定、治具和夹具固定不够牢固,容易在组装时发生松动导致组装质量低,这样的加工方式不仅生产效率慢,而且人工和设备的成本高,占用的生产空间大,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组装不稳定或组装质量低,以及没有检测回收的装置,整个产品的生产质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通过底座、外壳和连接弹簧同时输送,直接将底座、外壳和连接弹簧进行组装,通过组装压紧装置能够确保组装的稳定性,设置回收装置能够进一步确保产品的质量,并且能够实现组装自动化、减少人工和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机充电数据线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手机充电数据线生产系统,包括usb接线头自动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旋转盘、底座进料装置、底座输送装置、连接弹簧进料装置、连接弹簧输送装置、外壳进料装置、外壳输送装置、组装压紧装置、出料装置和回收装置;所述的旋转盘、底座进料装置、底座输送装置、连接弹簧进料装置、连接弹簧输送装置、外壳进料装置、外壳输送装置、组装压紧装置、出料装置和回收装置均设置在工作台上;旋转盘上设置有8个工位,8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和第八工位;所述的8个工位规则排列在旋转盘的外圈周向上,每个工位上均设置有工位治具;底座进料装置的出料端与底座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相衔接,底座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位于第一工位的外侧;底座进料装置和底座输送装置相配合,且将底座输送至工位治具内;连接弹簧进料装置的出料端与连接弹簧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相衔接,连接弹簧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位于第三工位的外侧,连接弹簧进料装置与连接弹簧输送装置相配合,且将连接弹簧输送至工位治具内的底座上;外壳进料装置的出料端与外壳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相衔接;外壳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位于第五工位的外侧;外壳进料装置与外壳输送装置相配合,且将外壳输送至工位治具内的连接弹簧上,外壳通过连接弹簧与底座连接;外壳输送装置与底座输送装置相向设置;组装压紧装置位于第六工位的外侧,组装压紧装置用于将外壳和底座组装成一体;出料装置的进料端位于第七工位的外侧,出料装置用于将成品输送出去;回收装置位于第八工位的外侧,回收装置用于将不合格产品回收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位治具包括治具底座、治具配合底板、治具配合顶板、第一治具移动块、第二治具移动块和治具顶盖;所述的治具底座固定设置在旋转盘上,所述的治具配合底板设置在治具底座上,治具配合底板中部设置有治具配合槽,治具配合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治具滑槽和第二治具滑槽,第一治具滑槽和第二治具滑槽呈倾斜状且对称设置,所述的治具配合顶板底面中部设置有治具配合凸块,所述的治具配合凸块设置在治具配合槽内,治具配合顶板的顶面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治具物料槽,治具配合顶板和治具配合底板之间设置有治具复位弹簧,治具配合顶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治具移动槽和第二治具移动槽;治具配合顶板上且位于第一治具移动槽下方设置有第一治具u型槽;治具配合顶板上且位于第二治具移动槽下方设置有第二治具u型槽,第一治具u型槽和第二治具u型槽的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治具移动块设置在第一治具移动槽内,所述的第二治具移动块设置在第二治具移动槽内,第一治具移动块和第二治具移动块均能在治具配合顶板内移动,第一治具移动块和第二治具移动块分别设置有第一治具配合杆和第二治具配合杆,第一治具配合杆底部设置在第一治具滑槽内,第二治具配合杆底部设置在第二治具滑槽内,第一治具配合杆和第二治具配合杆分别能使第一治具移动块和第二治具移动块向外侧松开或向内夹紧;所述的治具顶盖设置在治具配合顶板上,治具顶盖上设置有跑道型状的治具通孔,所述的治具通孔与治具物料槽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进料装置和外壳进料装置均包括进料支架、进料通道、物料支架、物料滑轨、限位组件和物料更换架;所述的进料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进料通道设置在进料支架上,进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物料进料的进料槽;所述的进料通道上设置有2组驱动组件,一组驱动组件设置在进料通道的进料端部,另一组驱动组件设置在进料通道的出料端部,2组驱动组件用于输送进料;所述的2组驱动组件均包括进料电机支架、进料电机、主动导向轮、第一从动导向轮、第二从动导向轮、进料带、第一辅助导轮和第二辅助导轮;所述的进料电机通过进料电机支架设置在进料通道上,进料电机的转动轴与主动导向轮连接,主动导向轮通过进料带分别与第一从动导向轮和第二从动导向轮张紧连接,第一从动导向轮和第二从动导向轮均通过导向轮转轴设置在进料通道上,2组驱动组件中的进料带通过进料带衔接块衔接;所述的第一辅助导轮设置在主动导向轮与第一从动导向轮之间,第二辅助导轮设置在主动轮与第二辅助导轮之间;所述的物料支架设置在进料通道进料端的前部;所述的物料滑轨分别设置在物料支架的两侧;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支撑板、限位气缸、限位气缸连接板;所述的限位支撑板设置在两侧物料滑轨之间,所述的限位气缸设置在限位支撑板的顶面中部,所述的限位气缸连接板与限位气缸连接,限位气缸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限位杆;两侧物料滑轨的后面固定连接有物料接料前板,物料接料前板底部设置有多个物料限位孔;限位杆与物料限位孔相配合能实现物料的进料和停止,物料接料前板的后面固定连接有用于物料接料后板;物料接料后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防止物料下滑的物料顶杆;物料接料前板和物料接料后板组成形成有用于物料进料的物料进料道,所述的物料更换架设置在物料进料道的上方,物料更换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进料物料的物料下滑通道,物料更换架通过物料架支撑杆固定设置在限位支撑板上;所述的进料支架上设置有物料调节气缸,物料调节气缸的活塞杆的底部连接有物料调节气缸连接板,物料调节气缸连接板的顶部与限位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物料调节气缸能调节物料更换架上物料的下滑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弹簧进料装置包括连接弹簧进出料模块和连接弹簧转移模块;连接弹簧进出料模块包括进出料支架、进料驱动组件、出料驱动组件、进出料固定平台;所述的进出料支架包括固定部和输送部;所述的进出料固定平台设置在固定部上,所述的进料驱动组件设置在输送部的前部,所述的出料驱动组件设置在输送部的后部;进料驱动组件和出料驱动组件均包括连接弹簧驱动电机、连接弹簧主动轮、连接弹簧传送带、连接弹簧从动轮、连接弹簧主动辊、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和传动辊输送带;所述的连接弹簧驱动电机通过连接弹簧电机支架固定在工作台上;连接弹簧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与连接弹簧主动轮连接,连接弹簧主动轮通过连接弹簧传送带与连接弹簧从动轮张紧连接,连接弹簧从动轮与连接弹簧主动辊连接,连接弹簧主动辊设置在输送部的中部,连接弹簧主动辊通过传动辊输送带分别与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和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张紧连接,所述的连接弹簧主动辊与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弹簧辅助轮;所述的连接弹簧主动辊与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弹簧辅助轮;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设置在输送部的进料端上,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设置在输送部的出料端上;所述的进出料支架的出料端部设置有连接弹簧载具,连接弹簧载具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定位和放置连接弹簧的连接弹簧夹爪气缸,连接弹簧夹爪气缸上设置有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能使连接弹簧载具内的连接弹簧固定,所述的进出料支架的后部设置有连接弹簧出料气缸,连接弹簧出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用于将连接弹簧盒输送至传动辊输送带上的连接弹簧出料板;所述的连接弹簧转移模块包括转移支架、定位计数组件和转移组件;转移支架设置在进出料支架的前部,转移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将进出料支架上连接弹簧输送盒推动的推动气缸;所述的定位计数组件设置在转移支架的进料端部,定位计数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气缸、定位滑轨、定位气缸连接板、第二定位气缸、第一定位杆、第三定位气缸和第二定位杆;所述的第一定位气缸固定设置在转移支架上,第一定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定位气缸连接板,定位气缸连接板通过定位滑轨与转移支架滑动连接,第二定位气缸设置在定位气缸连接板上,所述的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定位顶杆设置在转移支架的顶板底面,所述的第二定位杆与第三定位顶杆的活塞杆通过定位杆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定位杆与第一定位杆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的转移组件包括旋转气缸、转移板、转移气缸、转移吸嘴;所述的旋转气缸固定设置在转移支架上,所述的转移板一端与旋转气缸连接,且旋转气缸能带动转移板移动;所述的转移气缸设置在转移板的另一端,所述的转移吸嘴设置在转移气缸的底部,且转移气缸能带动转移吸嘴上下移动;转移吸嘴由输送部出料端的连接弹簧盒内吸料通过转移板旋转90°,使转移吸嘴将物料输送至连接弹簧载具内放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输送装置、连接弹簧输送装置和外壳输送装置均包括物料输送支架、物料输送支撑板、水平输送模块和物料夹取移动模块;物料输送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物料输送支撑板设置在物料输送支架上,物料输送支撑板上设置有物料输送滑轨;所述的水平输送模块包括物料电机、物料输送主动导轮、物料输送从动导轮、物料传送带、物料转动轴、物料移动块,所述的物料电机通过物料电机支撑板固定在物料输送支撑板上,所述的物料输送主动导轮与物料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物料输送主动导轮通过物料传送带与物料输送从动导轮连接;所述的物料转动轴与物料输送从动导轮连接;物料转动轴的一端通过第一物料转动轴固定块设置在物料输送支撑板上;物料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物料转动轴固定块设置在物料输送支撑板上;所述的物料移动块设置在物料转动轴上,物料移动块与物料转动轴螺纹连接;所述的物料夹取移动模块设置在物料移动块上;物料夹取移动模块包括夹取支撑板、夹取滑轨、夹取移动气缸、夹取连接板、夹爪气缸,所述的夹取支撑板的上部与物料移动块固定连接,夹取支撑板的下部与物料输送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的夹取连接板通过夹取滑轨与夹取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的夹取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与夹取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夹爪气缸设置在夹取连接板上,夹爪气缸上设置有用于夹取物料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的夹爪气缸能通过夹取吸嘴代替。

作为优选,所述的组装压紧装置包括组装压紧支架、组装压紧气缸、组装压紧电机、组装压紧连接板、组装压紧滑轨、组装压紧杆和组装压紧电机固定架;所述的组装压紧支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组装压紧气缸设置在组装压紧支架的顶部,所述的组装压紧连接板与组装压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组装压紧连接板通过组装压紧滑轨与组装压紧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的组装压紧电机固定架与组装压紧连接板固定连接,组装压紧电机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组装压紧杆连接,组装压紧杆与联轴器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组装压紧杆位于第六工位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支架、出料支撑板、出料输送模块和出料夹取移动模块;出料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出料支撑板设置在出料支架上,出料支撑板上设置有出料滑轨;所述的出料输送模块包括出料电机、出料主动轮、出料从动轮、出料传送带、出料转动轴、出料移动块;所述的出料电机通过出料电机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出料支撑板上,所述的出料主动轮与出料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所述的出料从动轮通过出料传送带与出料主动轮连接;所述的出料转动轴与出料从动轮连接;出料转动轴的一端通过第一出料转动轴固定块设置在出料支撑板上;出料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料转动轴固定块设置在出料支撑板上;所述的出料移动块设置在出料转动轴上,出料移动块与出料转动轴螺纹连接;所述的出料夹取移动模块设置在出料移动块上;出料夹取移动模块包括出料夹取支撑板、出料夹取滑轨、出料夹取移动气缸、出料夹取连接板、第一出料夹爪气缸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所述的出料夹取支撑板的上部与出料移动块固定连接,出料夹取支撑板的下部与出料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的出料夹取连接板通过出料滑轨与出料夹取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的出料夹取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与出料夹取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的第一出料夹爪气缸设置在出料夹取连接板的进料端部,所述的第二出料夹爪气缸设置在出料夹取连接板的出料端部,第一出料夹爪气缸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上均设置有用于夹取物料的第一出料夹爪和第二出料夹爪;第一出料夹爪气缸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处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所述的第二出料夹爪气缸下方设置有转向模块,所述的转向模块包括转向支架、成品载具、旋转配合杆、转向连接头、转向气缸、转向气缸固定座;所述的转向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成品载具固定设置在转向支架的顶部,所述的旋转配合杆的一端与成品载具铰接,旋转配合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转向连接头,所述的转向气缸通过转向气缸固定座倾斜设置在工作台上,转向气缸的活塞杆与转向头连接,且转向气缸能使旋转配合杆旋转90°。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支架、第一回收气缸、第一回收滑轨、回收滑动移动架、第二回收气缸、回收气缸连接板、第二回收滑轨、回收夹爪气缸;所述的回收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第一回收气缸设置在回收支架的顶部,所述的回收滑动移动架与第一回收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回收滑动移动架通过第一回收滑轨与回收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回收气缸设置在回收滑动移动架的顶部,所述的回收气缸连接板与第二回收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回收气缸连接板通过第二回收滑轨与回收滑动移动架滑动连接,所述的回收夹爪气缸设置在回收气缸连接板上,回收夹爪气缸上设置有第一回收夹爪和第二回收夹爪;回收支架的中部设置有落料通道,且落料通道下方设置有回收盒。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工位外侧、第七工位外侧和第八工位外侧均设置有用于使物料固定的推压装置,推压装置包括推压支架、推压气缸和推压块,推压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推压气缸设置在推压支架的顶部,所述的推压块与推压气缸连接;推压块能推动工位治具用于固定物料;所述的第二工位外侧和第五工位外侧均设置有推杆装置,推杆装置包括推料支架、推料气缸、推料块和推料杆,推压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推料气缸设置在推料支架的顶部,所述的推料块与推压气缸连接;所述的推料杆设置在推料块的上部,推料块能推动工位治具用于固定物料;推料杆能推动外壳使外壳与底座组装牢固。

一种手机充电数据线生产系统的生产方法,底座通过底座进料装置进料,通过底座输送装置将底座输送至旋转盘上的第一工位的工位治具内;外壳通过外壳进料装置进料,通过外壳输送装置将外壳输送至旋转盘的第五工位的工位治具内;并且底座和外壳同时输送进料;连接弹簧进料装置将连接弹簧输送进料,通过连接弹簧输送装置将连接弹簧输送至旋转盘上的第三工位的工位治具内;底座进入到第一工位的工位治具内,通过旋转盘旋转将底座输送至第三工位,使连接弹簧装入到底座上,通过旋转盘旋转将底座和连接弹簧输送至第五工位,将外壳通过连接弹簧与底座连接,通过旋转盘旋转将底座、连接弹簧和外壳旋转至第六工位,通过组装压紧装置进行组装压紧完成组装;通过旋转盘旋转将成品旋转至第七工位,通过出料装置将合格成品出料;通过旋转盘旋转将不合格成品旋转至第八工位,将不合格的产品通过回收装置回收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工位治具能使底座进入最佳的固定位置并且便于组装;

(3)通过推压装置和推杆装置与工位治具配合能进一步固定底座和外壳的位置,并且提高底座、外壳和连接弹簧组装质量;

(4)通过底座和外壳的进料装置能够实现物料的稳定输送,并且便于更换物料架以及调节物料最佳的落料位置;

(5)通过输送装置中的夹爪气缸或吸嘴能够便于物料的夹取移动,防止输送中掉落;

(6)通过连接弹簧进料装置能够实现自动进出料,减轻人工下料的过程,以及通过自动转向便于组装;

(7)通过出料装置能够实现成品的位置方向改变便于输送以及进行后序的加工;

(8)通过设置回收装置能够将不合格产品回收处理,提升整个生产线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推压装置和工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推杆装置和工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座进料装置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底座进料装置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连接弹簧进出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连接弹簧转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底座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组装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手机充电数据线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usb接线头自动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1、旋转盘2、底座进料装置3、底座输送装置4、连接弹簧进料装置5、连接弹簧输送装置6、外壳进料装置7、外壳输送装置8、组装压紧装置9、出料装置10和回收装置11。旋转盘2、底座进料装置3、底座输送装置4、连接弹簧进料装置5、连接弹簧输送装置6、外壳进料装置7、外壳输送装置8、组装压紧装置9、出料装置10和回收装置11均设置在工作台1上。旋转盘2上设置有8个工位,8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20、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第六工位26、第七工位27和第八工位28。8个工位规则排列在旋转盘2的外圈周向上,每个工位上均设置有工位治具21。底座进料装置3的出料端与底座输送装置4的进料端相衔接,底座输送装置4的出料端位于第一工位20的外侧。底座进料装置3和底座输送装置4相配合,且将底座输送至工位治具21内。连接弹簧进料装置5的出料端与连接弹簧输送装置6的进料端相衔接,连接弹簧输送装置6的出料端位于第三工位23的外侧,连接弹簧进料装置5与连接弹簧输送装置6相配合,且将连接弹簧输送至工位治具21内的底座上。外壳进料装置7的出料端与外壳输送装置8的进料端相衔接。外壳输送装置8的出料端位于第五工位25的外侧。外壳进料装置7与外壳输送装置8相配合,且将外壳输送至工位治具21内的连接弹簧上,外壳通过连接弹簧与底座连接。外壳输送装置8与底座输送装置4相向设置。组装压紧装置9位于第六工位26的外侧,组装压紧装置6用于将外壳和底座组装成一体。出料装置10的进料端位于第七工位27的外侧,出料装置10用于将成品输送出去。回收装置11位于第八工位28的外侧,回收装置11用于将不合格产品回收处理。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工位治具21包括治具底座211、治具配合底板212、治具配合顶板213、第一治具移动块214、第二治具移动块215和治具顶盖216。治具底座211固定设置在旋转盘2上,治具配合底板212设置在治具底座211上,治具配合底板212中部设置有治具配合槽2121,治具配合底板2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治具滑槽2122和第二治具滑槽2123,第一治具滑槽2122和第二治具滑槽2123呈倾斜状且对称设置,治具配合顶板213底面中部设置有治具配合凸块2131,治具配合凸块2131设置在治具配合槽2131内,治具配合顶板213的顶面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治具物料槽2132,治具配合顶板213和治具配合底板213之间设置有治具复位弹簧217,治具配合顶板2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治具移动槽2133和第二治具移动槽2134。治具配合顶板213上且位于第一治具移动槽2133下方设置有第一治具u型槽2135。治具配合顶板213上且位于第二治具移动槽2134下方设置有第二治具u型槽2136,第一治具u型槽2135和第二治具u型槽2136的对称设置,第一治具移动块214设置在第一治具移动槽2133内,第二治具移动块215设置在第二治具移动槽2134内,第一治具移动块214和第二治具移动块215均能在治具配合顶板213内移动,第一治具移动块214和第二治具移动块215分别设置有第一治具配合杆2141和第二治具配合杆2151,第一治具配合杆2141底部设置在第一治具滑槽2122内,第二治具配合杆2151底部设置在第二治具滑槽2123内,第一治具配合杆2141和第二治具配合杆2151分别能使第一治具移动块214和第二治具移动块215向外侧松开或向内夹紧。治具顶盖216设置在治具配合顶板213上,治具顶盖216上设置有跑道型状的治具通孔2161,治具通孔2161与治具物料槽2132连通。

工作时,通过推压装置12和推杆装置13挤压治具配合底板212,使治具配合底板212能压向治具配合顶板213,从而使第一治具配合杆2141和第二治具配合杆2151分别沿着第一治具滑槽2122和第二治具滑槽2123向两侧滑动,通过第一治具配合杆2141和第二治具配合杆2151分别带动第一治具移动块214和第二治具移动块215向两侧移动,使输送到工位治具21内的底座和外壳能够下落到最低处,通过推压装置12和推杆装置13回到原来位置,通过治具配合底板212和治具配合顶板213之间的治具复位弹簧217,能够使第一治具移动块214和第二治具移动块215向内收拢,从而将工位治具21内的底座和外壳夹紧。这样在进行组装时防止出现松动或滑动导致组装质量下降。

工位治具21能够解决底座、连接弹簧和外壳三者组装过程中发生的松动或不稳定,导致组装不到位或组装质量低的问题。通过推压装置12和推杆装置13能够挤压工位治具21,使工位治具21能够将底座和外壳固定,解决组装过程中的松动或组装不牢的现象,提升整个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一工位20外侧、第七工位27外侧和第八工位28外侧均设置有用于使物料固定的推压装置12,推压装置12包括推压支架121、推压气缸122和推压块123,推压支架121设置在工作台1上,推压气缸122设置在推压支架121的顶部,推压块123与推压气缸122连接。推压块123能推动工位治具21用于固定物料。通过推压气缸122带动推压块123压向治具配合底板212。使工位治具21中第一治具移动块214和第二治具移动块215移动,将底座和外壳进一步固定,提升组装效果和组装质量。

第二工位22外侧和第五工位25外侧均设置有推杆装置13,推杆装置13包括推料支架131、推料气缸132、推料块133和推料杆134,推压支架131设置在工作台1上,推料气缸132设置在推料支架131的顶部,推料块133与推压气缸132连接。推料杆134设置在推料块133的上部,推料块133能推动工位治具21用于固定物料。推料杆134能推动外壳使外壳与底座组装牢固。通过推料气缸132带动推料块133压向治具配合底板212中的底座。推料杆134从治具物料槽2132中进入压向外壳,推料块133使工位治具21中第一治具移动块214和第二治具移动块215移动,将底座进一步固定,推料杆134使工位治具21中的外壳压向底座上,使两者组装的更加稳固,进一步提升组装效果和组装质量。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底座进料装置3和外壳进料装置7均包括进料支架31、进料通道32、物料支架34、物料滑轨35、限位组件和物料更换架39。进料支架31设置在工作台1上,进料通道32设置在进料支架31上,进料通道32上设置有用于物料进料的进料槽321。进料通道32上设置有2组驱动组件,一组驱动组件设置在进料通道32的进料端部,另一组驱动组件设置在进料通道32的出料端部,2组驱动组件用于输送进料。2组驱动组件均包括进料电机支架331、进料电机332、主动导向轮333、第一从动导向轮334、第二从动导向轮335、进料带336、第一辅助导轮338和第二辅助导轮339。进料电机332通过进料电机支架331设置在进料通道32上,进料电机332的转动轴与主动导向轮333连接,主动导向轮333通过进料带336分别与第一从动导向轮334和第二从动导向轮335张紧连接,第一从动导向轮334和第二从动导向轮335均通过导向轮转轴设置在进料通道32上,2组驱动组件中的进料带336通过进料带衔接块337衔接。第一辅助导轮338设置在主动导向轮333与第一从动导向轮334之间,第二辅助导轮339设置在主动轮333与第二辅助导轮335之间。物料支架34设置在进料通道32进料端的前部。物料滑轨35分别设置在物料支架34的两侧。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支撑板361、限位气缸362、限位气缸连接板363。限位支撑板361设置在两侧物料滑轨35之间,限位气缸362设置在限位支撑板361的顶面中部,限位气缸连接板363与限位气缸362连接,限位气缸连接板363上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限位杆3631。两侧物料滑轨35的后面固定连接有物料接料前板37,物料接料前板37底部设置有多个物料限位孔371。限位杆3631与物料限位孔371相配合能实现物料的进料和停止,物料接料前板37的后面固定连接有用于物料接料后板38。物料接料后板38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防止物料下滑的物料顶杆381。物料接料前板37和物料接料后板38组成形成有用于物料进料的物料进料道382,物料更换架39设置在物料进料道382的上方,物料更换架39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进料物料的物料下滑通道391,物料更换架39通过物料架支撑杆392固定设置在限位支撑板361上。进料支架31上设置有物料调节气缸311,物料调节气缸311的活塞杆的底部连接有物料调节气缸连接板312,物料调节气缸连接板312的顶部与限位支撑板361的前端固定连接,物料调节气缸311能调节物料更换架39上物料的下滑位置。

工作时,底座和外壳分别从各自的物料更换架39上下落,物料更换架39当物料输送完时可以取下并更换继续进行输送,物料更换架39上的物料下落进入到物料接料后板38中的物料进料道382内,通过限位气缸362带动限位气缸连接板363,使多个限位杆3631与物料接料前板37上的多个物料限位孔371相配合能够将物料卡住,防止物料下滑,当一排物料输送到进料带336上,通过进料电机332带动主动导向轮333,主动导向轮333带动第一从动导向轮334和第二从动导向轮335旋转,使一排物料通过进料带336输送至另一个驱动组件上,进料带336与另一个驱动组件上进料带336通过进料带衔接块337衔接,将一排物料输送至出料端。一排物料输送至物料更换架39的出料端时,通过限位气缸362使多个限位杆3631松开,将新的一排物料下落到进料带进行输送。通过调节物料调节气缸311能够调节物料更换架39上物料的下滑位置,防止使物料下落时出现卡顿影响生产效率。

该装置能够解决物料单个输送以及输送过程中出现卡顿的问题。通过物料更换架39上设置多个物料下滑通道391,能够多个物料同时进行输送,增加输送效率。设置有限位组件能够有效的进行一排一排下落,防止出现物料在输送时出现通道堵塞的现象。通过设置物料调节气缸311能够调节物料更换架39上物料的下滑位置,防止使物料下落时出现卡顿影响生产效率。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连接弹簧进料装置5包括连接弹簧进出料模块和连接弹簧转移模块。连接弹簧进出料模块包括进出料支架511、进料驱动组件512、出料驱动组件513、进出料固定平台514。进出料支架511包括固定部5111和输送部5112。进出料固定平台514设置在固定部5111上,进料驱动组件512设置在输送部5112的前部,出料驱动组件513设置在输送部5112的后部。进料驱动组件512和出料驱动组件513均包括连接弹簧驱动电机5121、连接弹簧主动轮5122、连接弹簧传送带5123、连接弹簧从动轮5124、连接弹簧主动辊5125、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5126、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5127和传动辊输送带5128。连接弹簧驱动电机5121通过连接弹簧电机支架固定在工作台1上。连接弹簧驱动电机5121的转动轴与连接弹簧主动轮5122连接,连接弹簧主动轮5122通过连接弹簧传送带5123与连接弹簧从动轮5124张紧连接,连接弹簧从动轮5124与连接弹簧主动辊5125连接,连接弹簧主动辊5125设置在输送部5112的中部,连接弹簧主动辊5125通过传动辊输送带5128分别与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5126和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5127张紧连接,连接弹簧主动辊5125与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5126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弹簧辅助轮51251。连接弹簧主动辊5125与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5127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弹簧辅助轮51252。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5126设置在输送部5112的进料端上,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5127设置在输送部5112的出料端上。进出料支架511的出料端部设置有连接弹簧载具5113,连接弹簧载具511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定位和放置连接弹簧的连接弹簧夹爪气缸5114,连接弹簧夹爪气缸5114上设置有第一夹紧块5115和第二夹紧块5116,第一夹紧块5115和第二夹紧块5116能使连接弹簧载具5113内的连接弹簧固定,进出料支架511的后部设置有连接弹簧出料气缸5117,连接弹簧出料气缸5117的活塞杆连接有用于将连接弹簧盒输送至传动辊输送带5128上的连接弹簧出料板5118。连接弹簧转移模块包括转移支架521、定位计数组件和转移组件。转移支架521设置在进出料支架511的前部,转移支架521上设置有用于将进出料支架511上连接弹簧输送盒推动的推动气缸5211。定位计数组件设置在转移支架521的进料端部,定位计数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气缸5221、定位滑轨5222、定位气缸连接板5223、第二定位气缸5224、第一定位杆5225、第三定位气缸5226和第二定位杆5227。第一定位气缸5221固定设置在转移支架521上,第一定位气缸5221的活塞杆连接定位气缸连接板5223,定位气缸连接板5223通过定位滑轨5222与转移支架521滑动连接,第二定位气缸5224设置在定位气缸连接板5223上,第一定位杆5225与第二定位气缸522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定位顶杆5226设置在转移支架521的顶板底面,第二定位杆5227与第三定位顶杆5226的活塞杆通过定位杆连接块5228固定连接。第二定位杆5227与第一定位杆5225之间的夹角为90°。转移组件包括旋转气缸5231、转移板5232、转移气缸5233、转移吸嘴5234。旋转气缸5231固定设置在转移支架521上,转移板5232一端与旋转气缸5231连接,且旋转气缸5231能带动转移板5232移动。转移气缸5233设置在转移板5232的另一端,转移吸嘴5234设置在转移气缸5233的底部,且转移气缸5233能带动转移吸嘴5234上下移动。转移吸嘴5234由输送部5112出料端的连接弹簧盒内吸料通过转移板5232旋转90°,使转移吸嘴5234将物料输送至连接弹簧载具5113内放料。

工作时,连接弹簧物料盒由输送部5112的进料端进料,连接弹簧物料盒内装有多个规则排列的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呈垂直连接弹簧物料盒的摆放在连接弹簧物料盒内,通过连接弹簧驱动电机5121带动连接弹簧主动轮5122转动,连接弹簧主动轮5122通过连接弹簧传送带5123带动连接弹簧从动轮5124旋转,连接弹簧从动轮5124带动连接弹簧主动辊5125旋转,连接弹簧主动辊5125通过传动辊输送带5128分别带动第一连接弹簧从动辊5126和第二连接弹簧从动辊5127旋转,将连接弹簧物料盒由输送部5112的进料端通过传动辊输送带5128传递到输送部5112的出料端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定位气缸5224带动第一定位杆5225以及第三定位气缸5226带动第二定位杆5227将连接弹簧物料盒进行定位计数,能够准确有效进行输送,防止输送时出现遗漏或错位。当连接弹簧物料盒至输送部5112的出料端时,通过旋转气缸5231带动转移板5232上的转移吸嘴5234吸嘴将连接弹簧物料盒内的连接弹簧吸附住,并且转移到连接弹簧载具5113内,使连接弹簧旋转90°呈平行连接弹簧物料盒的摆放在连接弹簧载具5113内,并且通过连接弹簧夹爪气缸5114夹紧固定。当连接弹簧物料盒的连接弹簧输送完后,连接弹簧物料盒通过传动辊输送带5128输送至固定部的进出料固定平台514上,通过推动气缸5211将连接弹簧物料盒向后推动,通过连接弹簧出料气缸5117将连接弹簧物料盒推送至出料驱动组件513中的传动辊输送带5128上并且输送至进出料支架511的进料端的位置出料。

该装置能够解决连接弹簧进料出料分开设置,占用空间、设备成本过高的问题,以及连接弹簧无法转移方向导致组装输送不方便的问题。通过进料和出料同时设置在一个装置上,节省设备空间增加生产效率,并且通过转移组件将能够在输送的同时将连接弹簧旋转90°,方便后续的输送和组装,提高输送的效率。另外增加定位计数组件能进一步的防止输送过程中的遗漏和错位。

如图1和图9所示,底座输送装置4、连接弹簧输送装置6和外壳输送装置8均包括物料输送支架61、物料输送支撑板62、水平输送模块和物料夹取移动模块。物料输送支架61设置在工作台1上,物料输送支撑板62设置在物料输送支架61上,物料输送支撑板62上设置有物料输送滑轨621。水平输送模块包括物料电机631、物料输送主动导轮632、物料输送从动导轮633、物料传送带634、物料转动轴635和物料移动块636。物料电机631通过物料电机支撑板6311固定在物料输送支撑板62上,物料输送主动导轮632与物料电机631的转动轴连接。物料输送主动导轮632通过物料传送带634与物料输送从动导轮633连接。物料转动轴635与物料输送从动导轮633连接。物料转动轴635的一端通过第一物料转动轴固定块6351设置在物料输送支撑板62上。物料转动轴63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物料转动轴固定块6352设置在物料输送支撑板62上。物料移动块636设置在物料转动轴635上,物料移动块636与物料转动轴635螺纹连接。物料夹取移动模块设置在物料移动块636上。物料夹取移动模块包括夹取支撑板641、夹取滑轨642、夹取移动气缸643、夹取连接板644、夹爪气缸645,夹取支撑板641的上部与物料移动块636固定连接,夹取支撑板641的下部与物料输送滑轨621滑动连接。夹取连接板644通过夹取滑轨642与夹取支撑板641滑动连接。夹取移动气缸643的活塞杆与夹取连接板644的顶部连接。夹爪气缸645设置在夹取连接板644上,夹爪气缸645上设置有用于夹取物料的第一夹爪6451和第二夹爪6452。夹爪气缸645能通过夹取吸嘴代替。

工作时,物料电机631带动物料输送主动导轮632旋转,物料输送主动导轮632通过物料传送带634带动物料输送从动导轮633旋转,物料输送从动导轮633带动物料转动轴635旋转,从而使物料移动块636能够来回移动。物料移动块636能带动夹取移动气缸643来回移动,夹取移动气缸643通过夹取连接板644带动夹爪气缸645上下移动,从而使夹爪气缸645能够将进料装置出料端的物料夹取住输送至工位治具21内进行组装。

该装置能够解决输送无法多方位移动以及输送不稳的问题。通过夹爪气缸645能够上下左右来回移动,能够将物料进行输送,使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给能够更好的衔接输送,并且通过用于夹取物料的气缸通过吸取物料的吸嘴代替。通过多种方式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物料进行输送,提高输送效率,以及输送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10所示,组装压紧装置9包括组装压紧支架91、组装压紧气缸92、组装压紧电机93、组装压紧连接板94、组装压紧滑轨95、组装压紧杆96和组装压紧电机固定架97。组装压紧支架91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组装压紧气缸60设置在组装压紧支架91的顶部,组装压紧连接板94与组装压紧气缸92的活塞杆连接,组装压紧连接板94通过组装压紧滑轨95与组装压紧支架91滑动连接,组装压紧电机固定架97与组装压紧连接板94固定连接,组装压紧电机93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组装压紧杆96连接,组装压紧杆96与联轴器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961,组装压紧杆96位于第六工位26的正上方。

工作时,通过组装压紧气缸92能够带动组装压紧电机固定架97上下移动,组装压紧电机93能够带动组装压紧杆96旋转,使组装压紧杆96能够上下移动的同时完成旋转,将外壳与底座压紧,进一步稳固产品的质量。

该装置能够解决外壳与底座组装不稳定以及组装不牢固的问题。通过组装压紧杆96旋转下压移动,能够将外壳很好的压向底座,并且组装压紧杆96设置有压紧弹簧,能够有弹性的压向底座,防止组装压紧杆96将物料损坏。

如图1和图11所示,出料装置10包括出料支架101、出料支撑板102、出料输送模块和出料夹取移动模块。出料支架101设置在工作台1上,出料支撑板102设置在出料支架101上,出料支撑板102上设置有出料滑轨1021。出料输送模块包括出料电机1031、出料主动轮1032、出料从动轮1033、出料传送带1034、出料转动轴1035、出料移动块1036。出料电机1031通过出料电机支撑板10311固定设置在出料支撑板102上,出料主动轮1032与出料电机1031的转动轴连接。出料从动轮1033通过出料传送带1034与出料主动轮1032连接。出料转动轴1035与出料从动轮1033连接。出料转动轴1035的一端通过第一出料转动轴固定块10351设置在出料支撑板102上。出料转动轴103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料转动轴固定块10352设置在出料支撑板102上。出料移动块1036设置在出料转动轴1035上,出料移动块1036与出料转动轴1035螺纹连接。出料夹取移动模块设置在出料移动块1036上。出料夹取移动模块包括出料夹取支撑板1041、出料夹取滑轨1042、出料夹取移动气缸1043、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出料夹取支撑板1041的上部与出料移动块1036固定连接,出料夹取支撑板1041的下部与出料滑轨1021滑动连接。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通过出料滑轨1021与出料夹取支撑板1041滑动连接。出料夹取移动气缸1043的活塞杆与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的顶部连接。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设置在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的进料端部,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设置在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的出料端部,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上均设置有用于夹取物料的第一出料夹爪10451和第二出料夹爪10452。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处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下方设置有转向模块,转向模块包括转向支架1051、成品载具1052、旋转配合杆1053、转向连接头1054、转向气缸1055、转向气缸固定座1056。转向支架1051设置在工作台1上,成品载具1052固定设置在转向支架1051的顶部,旋转配合杆1053的一端与成品载具1052铰接,旋转配合杆1053的另一端连接转向连接头1054,转向气缸1055通过转向气缸固定座1056倾斜设置在工作台1上,转向气缸1055的活塞杆与转向头1054连接,且转向气缸1055能使旋转配合杆1053旋转90°。

工作时,通过出料电机1031带动出料主动轮1032旋转,出料主动轮1032通过出料传送带1034带动出料从动轮1033旋转,出料从动轮1033带动出料转动轴1035旋转,从而使出料移动块1036能够在出料转动轴1035上来回移动。出料夹取移动气缸1043通过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带动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同时上下移动,使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能够在出料转动轴1035方向上来回移动的同时上下移动夹取物料。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与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平行设置,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用于夹取成品的左右两侧,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与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垂直设置,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用于夹取成品的前后两侧。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设置在成品载具1052的上方,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夹取的物料输送至成品载具1052内,通过转向气缸1055带动转向头1054向下旋转,转向头1054带动旋转配合杆1053向上旋转90°,使水平放置在成品载具1052内的成品竖立起来。当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重新夹取一个成品到成品载具1052内的同时,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能将前一个放置在旋转配合杆1053上成品夹取并输送至下一个加工处进行加工,能节省分开进行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该装置能够解决将成品改变方向以及多步分开输送的问题。通过设置有转向模块能够将成品由水平放置改为竖直放置,通过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垂直设置,能够改变夹取成品的位置,为了更好进行下一步的输送。并且将第一出料夹爪气缸1045和第二出料夹爪气缸1046分别设置在出料夹取连接板1044的前后两端,能够加快出料效率,节省多余的输送设备和定位设备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回收装置11包括回收支架111、第一回收气缸112、第一回收滑轨113、回收滑动移动架114、第二回收气缸115、回收气缸连接板116、第二回收滑轨117、回收夹爪气缸118。回收支架111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一回收气缸112设置在回收支架111的顶部,回收滑动移动架114与第一回收气缸112的活塞杆连接,回收滑动移动架114通过第一回收滑轨113与回收支架111滑动连接,第二回收气缸115设置在回收滑动移动架114的顶部,回收气缸连接板116与第二回收气缸115的活塞杆连接,回收气缸连接板116通过第二回收滑轨117与回收滑动移动架114滑动连接,回收夹爪气缸118设置在回收气缸连接板116上,回收夹爪气缸118上设置有第一回收夹爪1181和第二回收夹爪1182。回收支架111的中部设置有落料通道1111,且落料通道1111下方设置有回收盒。

工作时,通过第一回收气缸112带动回收滑动移动架114能够来回移动,第二回收气缸115通过回收气缸连接板116带动回收夹爪气缸118上下移动,从而使回收夹爪气缸118能够前后上下移动,将不合格的产品从工位治具21内夹住取出,移动到落料通道1111松开,使不合格的成品堆积到回收盒内,进行统一回收处理。该装置能够产品的不合格率过高、产品质量低的问题,通过检测回收能够将不合格产品取出,进行统一回收处理,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整个系统的生产方法,底座通过底座进料装置3进料,通过底座输送装置4将底座输送至旋转盘2上的第一工位20的工位治具21内。外壳通过外壳进料装置7进料,通过外壳输送装置8将外壳输送至旋转盘2的第五工位25的工位治具21内。外壳进料装置7与底座进料装置3对称设置,外壳输送装置8与底座输送装置4对称设置,并且底座和外壳同时输送进料。连接弹簧进料装置5将连接弹簧输送进料,通过连接弹簧输送装置6将连接弹簧输送至旋转盘2上的第三工位23的工位治具21内。底座进入到第一工位20的工位治具21内,通过旋转盘2旋转将底座输送至第三工位23,使连接弹簧装入到底座上,通过旋转盘2旋转将底座和连接弹簧输送至第五工位25,将外壳通过连接弹簧与底座连接,通过旋转盘2旋转将底座、连接弹簧和外壳旋转至第六工位26,通过组装压紧装置9进行组装压紧完成组装。通过旋转盘2旋转将成品旋转至第七工位27,通过出料装置10将合格成品出料。通过旋转盘2旋转将不合格成品旋转至第八工位28,将不合格的产品通过回收装置11回收处理,整个装置中用到的用于夹取物料的气缸均可通过吸取物料的吸嘴代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工位治具能使底座进入最佳的固定位置并且便于组装。通过推压装置和推杆装置与工位治具配合能进一步固定底座和外壳的位置,并且提高底座、外壳和连接弹簧组装质量。通过底座和外壳的进料装置能够实现物料的稳定输送,并且便于更换物料架以及调节物料最佳的落料位置。通过输送装置中的夹爪气缸或吸嘴能够便于物料的夹取移动,防止输送中掉落。通过连接弹簧进料装置能够实现自动进出料,减轻人工下料的过程,以及通过自动转向便于组装。通过出料装置能够实现成品的位置方向改变便于输送以及进行后序的加工。通过设置回收装置能够将不合格产品回收处理,提升整个生产线的产品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