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贴片电感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8441发布日期:2019-08-27 21:5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用于贴片电感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贴片电感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贴片电感又称功率电感、大电流电感和表面贴装高功率电感。具有小型化,高品质,高能量储存和低电阻等特性。其一般是由线圈与两个极片在模具中同导磁粉一起干压成型或多层叠印后烘干制备的电感,成型后基体左右两侧的极片与基本平行。极片需要进一步从左右两侧朝同一侧折脚,以在另一侧喷漆时在此侧保留触点。

为使各贴片电感的规格一致,还需要对极片进行切脚。为避免损伤电感,其一般在折脚前进行。目前的用于贴片电感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通常只是由气缸朝下对水平的极片进行简单切断,因此极片还必须由折脚机构对极片进行两次90度折脚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贴片电感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使其对贴片电感的极片进行切脚后一次性完成折脚。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贴片电感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包括切脚装置和折脚装置,其中:

所述切脚装置包括:上下正对的上气缸和下气缸,上气缸的缸体固定在上气缸固定板上,下气缸的缸体固定在下气缸固定板上,上气缸的活塞杆朝下穿设上气缸固定板后与一上压料模固定连接,下气缸的活塞杆朝上穿设下气缸固定板后与一下压料模固定连接,上压料模的左右近端部各朝下凸伸形成一上压脚,上压料模的左右中央处朝下凸伸形成一压料柱,下压料模的左右近端部各朝上凸伸形成一下压脚,上压脚与左右同侧的压脚上下正对,上压脚的下端形成一上成型面,上成型面的左右外侧一端相对于左右内侧一端朝上倾斜,下压脚的上端对应形成一下成型面,上成型面朝下垂直地固定有一切刀,下压脚的上端形成与切刀的刃口相平齐的剪切面;左右正对的两个侧板,下气缸固定板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且垂直地固定在两个侧板的上端,上气缸固定板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且垂直地固定在两个侧板的上端;设置在上气缸固定板与下气缸固定板之间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均水平设置且固定在两个侧板上;及固定在上盖板下端的流道盖板及固定在下盖板上端的流道座,流道盖板与流道座均前后延伸,流道盖板与流道座上下抵近而形成可供贴片电感前后通过的流道,流道盖板与流道座之间形成有可供贴片电感的极片通过的间隙,流道盖板与流道盖板上均开设有可供压料柱与上压脚穿设的上过孔,流道盖板与流道座上均开设有可供下压脚穿设的下过孔,流道盖板在前后方向上对应于上压脚、下压脚处断开;

所述折脚装置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折脚机构,所述折脚机构包括折脚气缸、两个支撑架、多个压轮及至少一个压料条,其中,在每个折脚机构中:所述折脚气缸固定在侧板上,折脚气缸的活塞杆朝左右内侧穿设侧板后与两个支撑架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架前后正对设置,多个压轮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支撑架上,压料条的左右外侧一端与折脚气缸固定连接且位于两支撑架的外侧,压料条的另一端朝左右内侧一端越过全部压轮并与上压脚和下压脚前后错开,压料条的下端形成一水平的限位平面,限位平面与所述压轮的下缘平齐,压轮在前后方向上与上压脚、下压脚正对;

优选地,所述上成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

优选地,下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与一第一气缸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气缸连接件与第一气缸连接手指件固定连接,第一气缸连接手指件的上端固定在下压料模的上端。

优选地,上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与一第二气缸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气缸连接件与第二气缸连接手指件固定连接,第二气缸连接手指件的下端固定在上压料模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折脚装置还包括一竖直的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折脚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支撑架与压料条的左右外侧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为l形,所述支撑架包括一体连接的水平部与竖直部,所述多个压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水平部上,折脚气缸的活塞杆朝左右内侧穿设侧板后与两个支撑架的固定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能够对贴片电感的极片进行切脚后一次性完成折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贴片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局部处于切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局部在折脚开始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所示局部在折脚过程中处于某一状态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所示局部在折脚完成时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

本发明的切脚折脚一体化装置,包括切脚装置和折脚装置。

本发明的切脚装置包括上气缸2、下气缸1、上气缸固定板20、下气缸固定板10、上压料模23、下压料模13、上盖板5、下盖板4、流道座15、流道盖板(未示出)及两个侧板30。

其中,上气缸2和下气缸1上下正对。上气缸2的缸体固定在上气缸固定板20上。下气缸1的缸体固定在下气缸固定板10上。上气缸2的活塞杆朝下穿设上气缸固定板20后与上压料模23固定连接。

下气缸1的活塞杆的上端与一第一气缸连接件11固定连接。第一气缸连接件11与第一气缸连接手指件12固定连接。第一气缸连接手指件12的上端固定在下压料模13的上端。

上气缸2的活塞杆的下端与一第二气缸连接件21固定连接。第二气缸连接件21与第二气缸连接手指件22固定连接。第二气缸连接手指件22的下端固定在上压料模23的上端。

下气缸1的活塞杆朝上穿设下气缸固定板10后下压料模13固定连接。上压料模23的左右近端部各朝下凸伸形成一上压脚24。上压料模23的左右中央处朝下凸伸形成一压料柱25。下压料模13的左右近端部各朝上凸伸形成一下压脚14。上压脚14与左右同侧的压脚15上下正对。

上压脚14的下端形成一上成型面24a。上成型面24a的左右外侧一端相对于左右内侧一端朝上倾斜。下压脚14的上端对应形成一下成型面(未标记)。上成型面24a朝下垂直地固定有一切刀26。下压脚14的上端形成与切刀26的刃口相平齐的剪切面;

两个侧板30左右正对。下气缸固定板10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且垂直地固定在两个侧板30的上端。上气缸固定板20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且垂直地固定在两个侧板30的上端。

上盖板5和下盖板4设置在上气缸固定板20与下气缸固定板10之间。上盖板5和下盖板4均水平设置且固定在两个侧板30上。

流道盖板固定在上盖板5下端。流道座15固定在下盖板4上端。流道盖板与流道座15均前后延伸。流道盖板与流道座15上下抵近而形成可供贴片电感01前后通过的流道。流道盖板与流道座15之间形成有可供贴片电感01的极片通过的间隙。流道盖板5与流道盖板上均开设有可供压料柱25与上压脚24穿设的上过孔(未示出)。流道盖板与流道座15上均开设有可供下压脚24穿设的下过孔(未示出)。

本发明的切脚装置通过上压脚、下压脚合模后通过切刀26对极片012进行切脚的同时,上压脚、下压脚通过成型面对极片012从根部起进行初步折脚,使极片由图1所示的p1形态折弯至p2形态,然后原路复位,因而能够方便后续从左右两侧进行一步折脚。

其中,上成型面24a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优选为45°~60°。

本发明的折脚装置用于从左右两侧对极片进行一次折脚,其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折脚机构。折脚机构包括折脚气缸3、两个支撑架33、多个压轮34及至少一个压料条35。

其中,在每个折脚机构中:折脚气缸3固定在侧板30上;折脚气缸3的活塞杆31朝左右内侧穿设侧板30后与两个支撑架33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架33前后正对设置;多个压轮34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支撑架33上;压料条35的左右外侧一端与折脚气缸31固定连接且位于两支撑架33的外侧,并与上压脚14和下压脚15前后错开;压料条35的另一端朝左右内侧一端越过全部压轮34;压料条35的下端形成一水平的限位平面;限位平面与压轮34的下缘平齐。

本发明的折脚装置通过折脚气缸31驱动压轮34朝左右内侧水平运动,在压轮34抵接极片012之前,压料条35从左右外侧朝内侧运动,进而对贴片电感的基体011从前后两侧边缘进行压料限位,防止在压轮对极片进行脚弯的过程中电感移位,如图4所示。其中,折脚装置先将极片由图1所示的p2形态先折弯至p3形态,如图5所示;然后压轮34进一步朝左右内侧水平运动,使极片由图1所示p3状态折弯并被收纳至基体上表面左右两端凹陷而成的收纳槽中,进而使其折弯至图1中实线所示的形态,如图6所示即完成最终折脚。

其中,压轮34在前后方向上与上压脚14、下压脚15正对。流道盖板在前后方向上对应于上压脚14、下压脚15处断开,以避免与上压脚14、下压脚15及压轮34相干涉。

其中,折脚装置还可包括一竖直的固定板32。固定板32固定在折脚气缸3的活塞杆31上。支撑架33与压料条35的左右外侧一端均固定在固定板32上。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架33为l形,其具体包括一体连接的水平部与竖直部,多个压轮34可转动地设置在水平部上,折脚气缸3的活塞杆31朝左右内侧穿设侧板30后与两个支撑架33的固定部固定连接。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