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紧固件的棒料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8106发布日期:2019-11-26 01:53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紧固件的棒料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紧固件的棒料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由宝钢、永兴、青山、东北这几大主要的钢厂制造出来的钢材,为304不锈钢盘圆,由1200℃高温固溶,其材料强度为565~585mpa,冷作硬化后,抗拉强度也就只能达到861mpa。

但在非标紧固件行业,对于一些特殊的领域,如食品、医药、航空、核能、高铁等,要求m20的螺栓(中径尺寸为18.46mm),应具备抗拉强度大于880mpa。

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几种方案:

a,采用直径为21mm的304不锈钢盘圆,两次退火两次拉丝到18.46mm,成品的抗拉强度最多只能达到800mpa,达不到工艺要求;

b,采用直径为22mm的304不锈钢盘圆,由于拉丝设备具有其拉丝作业的上限,拉丝设备会爆掉,无法实现拉丝作业;

c,采用直径为21.5mm的304不锈钢盘圆,两次退火两次拉丝到18.46mm,虽然可以满足强度要求,但是对于国内绝大多数钢厂而言,不会提供以及批量生产21.5mm的304不锈钢盘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盘圆棒料难以用于批量生产非标件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紧固件的棒料制造工艺,通过工艺改良现有钢厂提供的原料,便于制造出抗拉强度大于880mpa的m20螺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紧固件的棒料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直径为22mm的304盘圆棒料进行落料;

s2,重新热处理,固溶温度为1050±10℃;

s3,第一次退火处理;

s4,拉丝,盘圆落料拉丝至直径21mm;

s5,第二次退火处理;

s6,拉丝,盘圆落料拉伸至直径18.46±0.3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由钢厂提供的标准304盘圆棒料重新固溶,并将固溶的温度改变为1050±10℃,使盘圆棒料在经过两次退火两次拉伸后,其抗拉伸强度能够达到大于880mpa的性能。

进一步的,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以不低于600℃开始升温加热盘圆落料;

s22,盘圆落料加热至1050±10℃,并以该温度保温1.5~2h;

s23,油冷或水冷,将盘圆落料冷却至30℃以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高温升温的方式加热盘圆落料,便于盘圆落料完全处于过饱和固溶状态。

进一步的,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以不低于100℃开始升温加热盘圆落料;

s32,盘圆落料加热至250±10℃,并以该温度保温4~5h;

s33,盘圆落料以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至室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初步低温退火,初步改善盘圆落料的塑形和韧性,便于后续对盘圆落料进行拉丝处理。

进一步的,步骤s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1,以不低于150℃开始升温加热盘圆落料;

s52,盘圆落料加热至350±10℃,并以该温度保温4~5h;

s53,盘圆落料以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至室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释放金属应力,进一步改善盘圆落料的塑形和韧性,便于进一步地拉丝处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s7,取试样;

s8,力学性能检验;

s9,酸浸低倍检验;

s10,金相检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重新热处理后的盘圆落料做进一步地抽样检测,确保盘圆落料质量符合要求。

进一步的,步骤s8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81,拉伸试验,从每批棒材内抽取两个试样,在室温环境下,按gb/t228.1-2010的规定纵向测试,抗拉强度大于880mpa为合格产品;

s82,零度冲击试验,从每批棒材内抽取六个试样,在零摄氏度的环境下,按gb/t229-2007的规定纵向测试,抗冲击强度大于41j为合格产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抗拉伸和零度冲击方向检测盘圆落料的试样。

进一步的,步骤s9中,酸浸低倍检验的具体步骤为:从每批棒材内取一个试样,按gb/t226-1991的规定进行酸浸低倍检验,并按gb/t1979-2001中的评级图进行评定,在棒材横截面酸浸低倍试纸上,一般疏松、中心疏松、偏析均不大于2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棒材截面不存在眼可见的缩孔、气泡、翻边、夹杂、裂纹、白点、折叠等缺陷。

进一步的,步骤s10中,金相检验的具体步骤为:从每批棒材中取一个试样,按gb/t10561-2005中a法检测非金属夹杂物,并按gb/t10561-2005附录a中的评级图谱进行评定;

各类非金属夹杂物,a、b类应分别不大于1.5级,c、d、ds类应分别不大于2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盘圆棒料内夹杂物的含量,便于及时发现不合格的盘圆棒料。

进一步的,步骤s8中,若力学性能检验不合格,允许取双倍数量试样对不合格的项目作复试;

若复试仍不合格,则该热处理批所对应的所有零件均应予以报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复试检测用于排除检测结果得到偶然性。

进一步的,复试试样应在不合格试样的邻近部位切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检测数据的温度性,便于对比,找出不合格的原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由钢厂提供的标准304盘圆棒料重新固溶,并将固溶的温度改变为1050±10℃,使盘圆棒料在经过两次退火两次拉伸后,其抗拉伸强度能够达到大于880mpa的性能;

(2)进一步地,通过两次退火两次拉伸,有利于精确地拉丝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盘圆棒料,继而进行非标紧固件的批量生产;

(3)进一步地,通过对重新热熔的棒料做性能检测,确保用于批量生产非标的棒料符合相应的抗拉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紧固件的棒料制造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直径为22mm的304盘圆棒料切头15%切尾5%,完成落料;

s2,将原始的盘圆棒料重新热处理,固溶温度改为1050±1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以不低于600℃开始升温加热盘圆落料;

s22,盘圆落料加热至1050±10℃后,以该温度保温1.5~2h;

s23,油冷或水冷,将盘圆落料在2-3分钟内冷却至30℃以下。

s3,第一次退火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以不低于100℃开始升温加热盘圆落料;

s32,盘圆落料加热至250±10℃,并以该温度保温4~5h;

s33,盘圆落料在室内环境中以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至室温。

s4,拉丝,采用拉丝机将盘圆落料拉丝至直径21mm,此时盘圆落料的抗拉伸性能为620~650mpa;

s5,第二次退火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1,以不低于150℃开始升温加热盘圆落料;

s52,盘圆落料加热至350±10℃,并以该温度保温4~5h;

s53,盘圆落料以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至室温。

s6,拉丝,盘圆落料拉伸至直径18.46±0.3mm,盘圆落料的抗拉伸性能为880~900mpa。

s7,取试样,试样分别取自该批最高硬度和最低硬度的棒材上。

s8,力学性能检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81,拉伸试验,从每批棒材内抽取两个试样,在室温环境下,按gb/t228.1-2010的规定纵向测试,抗拉强度大于880mpa为合格产品;

s82,零度冲击试验,从每批棒材内抽取六个试样,在零摄氏度的环境下,按gb/t229-2007的规定纵向测试,抗冲击强度大于41j为合格产品。

其中,若是力学性能试验发现不合格时,允许取双倍数量试样对不合格的项目作复试(复试试样应在不合格试样的邻近部位切取),如果复试仍不合格,允许重新热处理并重新试验,重新热处理的条件应在热处理记录中注明,重新试验不合格则该热处理批所对应的所有零件均应予以报废。重新热处理不得超过2次。

按照cpo3t3066rev.b《核级金属材料复验技术要求》对材料进行复验,若供需双方检验结论不一致,以需方结论为最终结论。试验用本体试料需在需方见证下切取。

s9,酸浸低倍检验;具体步骤为:从每批棒材内取一个试样,按gb/t226-1991的规定进行酸浸低倍检验,并按gb/t1979-2001中的评级图进行评定,在棒材横截面酸浸低倍试纸上,不应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气泡、翻边、夹杂、裂纹、白点、折叠等缺陷;一般疏松、中心疏松、偏析均不大于2级。

s10,金相检验;具体步骤为:从每批棒材中取一个试样,按gb/t10561-2005中a法检测非金属夹杂物,并按gb/t10561-2005附录a中的评级图谱进行评定;

各类非金属夹杂物,a、b类应分别不大于1.5级,c、d、ds类应分别不大于2级。

综上所述: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将由钢厂提供的标准304盘圆棒料重新固溶,并将固溶的温度改变为1050±10℃,使盘圆棒料在经过两次退火两次拉伸后,其抗拉伸强度能够达到大于880mpa的性能;通过两次退火两次拉伸,有利于精确地拉丝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盘圆棒料,继而进行非标紧固件的批量生产;通过对重新热熔的棒料做性能检测,确保用于批量生产非标的棒料符合相应的抗拉性能要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