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衬套划线样板的生产线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2161发布日期:2020-02-08 05:5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连杆衬套划线样板的生产线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杆衬套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杆衬套划线样板的生产线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有一种连杆衬套,如图9,包括圆筒1和焊接在圆筒1上的劣弧片21,圆筒1上开设有方孔11和长孔12,圆筒1内壁上设有环槽14和直槽15。

如何快速便捷的加工出这样的连杆衬套已经成为行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快速便捷的加工出连杆衬套的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衬套划线样板的制造工艺,其优点是:可以快速、精确的制造出连杆衬套。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杆衬套划线样板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料棒装夹至数控机床上车出圆筒和圆片,且圆筒和圆片的直径一致,并在圆筒内部加工出环槽和直槽;步骤b:对圆片的圆心打中心孔,并将圆片的圆心固定,然后从圆片圆心的两侧切割出劣弧片;步骤c:将劣弧片同心固定在圆筒的一端,并将圆筒的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对圆筒侧壁铣出方孔和长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圆片的圆心固定后再对圆片进行切割,可以使得切割过程中劣弧片不会具有向内靠拢的趋势,从而提高了劣弧片的切割精度;然后操作者将劣弧片固定在圆筒的一端,固定住圆筒的两端,并以劣弧片的径高为基准线,铣出底边与劣弧片径高齐平的方孔,最后在圆筒上铣出方孔,从而快速、精确的制造出连杆衬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a中,对圆筒的一端切割出第一槽;在步骤b中,将圆片的圆心固定后,对圆片的沿直径方向的两端分别切割出一个与第一槽等宽的第二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劣弧片和圆筒时,操作者将劣弧片上的第二槽与圆筒上的第一槽相对应,此时劣弧片与圆筒便迅速对齐且同心设置,以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将劣弧片和圆筒同心固定起来,减少了对齐时间,提高了对齐精度和工作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步骤d:对圆筒和劣弧片的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砂处理可以对圆筒和劣弧片的表面进行打磨,减少圆筒和劣弧片上的毛刺和锐边,从而提高圆筒和劣弧片的表面质量并减少操作者被圆筒和劣弧片的锐边划伤的可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衬套划线样板的生产线,其优点是:可以快速、精确便捷的制造出连杆衬套。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杆衬套划线样板的生产线,包括数控机床、定心切割装置以及铣孔装置;定心切割装置:包括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第一平台、第一钻机和两个第一切割机,所述第一机架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圆片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一号三爪卡盘,所述第一平台在第一钻机下方还开设有排屑孔;铣孔装置:包括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上设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二平台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铣孔机和第二铣孔机,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用于固定圆筒的第二固定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数控机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它主要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操作者首先将料棒装夹至数控机床上,分别车出圆片和圆筒,并在圆筒内加工出环槽和直槽,然后将圆片放置在第一平台上,第一平台上的三爪卡盘收紧从外缘对圆片进行定心,再通过第一固定件从圆心处将圆片固定在第一平台上,此时两个第一切割机工作并切割出两个劣弧片;然后操作者将劣弧片固定在圆筒的一端,并将圆筒转动至劣弧片的径位于水平状态,再通过第二固定件将圆筒固定在第二平台上,最后第一铣孔机和第二铣孔机分别对圆筒的上下两侧进行铣孔得到方孔和长孔,从而快速便捷的加工出连杆衬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一个中心柱和一个及其以上的侧位柱,所述中心柱和侧位柱通过同步板相连并均位于圆片的同一直径上,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驱动同步板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液压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固定圆片时,操作者首先通过第一钻机对圆片的圆心进行铣孔中心孔,第一钻机再对圆片铣出侧位孔,然后液压缸驱动同步板向下移动,同步板上的中心柱和侧位柱分别插入中心孔和侧位孔内,从而将快速稳定的从圆片中部将圆片固定在第一平台上,以便于对圆片进行加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柱和侧位柱上均设有环板,所述环板朝向圆片的一侧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抵触在圆片背离第一平台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心柱和侧位柱插入中心孔和侧位孔内时,环板通过橡胶垫抵触在圆板的上表面,从而将圆板压紧在第一平台上,进一步稳定的将圆片固定在第一平台上,以便于提高加工精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平台上还设有两个平面割刀,两个所述平面割刀和中心柱位于同一直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片被固定在第一平台上后,两个平面割刀首先向着圆片移动并切割出第二槽,然后两个第一切割机再切割出两个劣弧片,从而快速便捷的获得带有第二槽的劣弧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平台上的二号三爪卡盘,所述二号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撑块,所述第一撑块与圆筒的内壁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劣弧片固定在圆筒一端,然后将圆筒放置在第二平台上,第二平台上的二号三爪卡盘伸入圆筒内并向外张开,从而通过第一撑块撑紧在圆筒内壁,从内部对圆筒进行固定,第一铣孔机和第二铣孔机对圆筒加工则是由外至内,因此这样的夹紧方式可以减少圆筒在加工过程中向内变形的可能,进而提高对圆筒的加工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平台上的v形底块和第三气缸,所述v形底块抵触在圆筒底部,所述v形底块上开设有与开口相同的通孔,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端上通过连接块连接有两个相背设置的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撑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二号三爪卡盘将圆筒的一端固定住后,第三气缸工作将转向电机送入圆筒内,此时转向电机工作带动两个第四气缸转动并沿竖直方向设置,两个第四气缸工作驱动第二撑块向着圆筒内壁移动并抵紧在圆筒内壁上,此时圆筒两端均被从内而外的固定住,以减少圆筒在加工过程中向内变形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平台在靠近劣弧片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同步丝杆,所述同步丝杆上螺纹连接有同步块,所述同步块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在第二平台上,所述同步块上设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驱动同步丝杆的驱动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圆筒进行铣孔前,同步电机驱动同步丝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此时红外线感应器移动至劣弧片的顶部时,同步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红外感应器的高度数据则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控制第一铣孔机和第二铣孔机精准的对圆筒进行铣削,提高了铣削精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快速、精确的制造出连杆衬套;

2、将圆片的圆心固定后再对圆片进行切割,可以使得切割过程中劣弧片不会具有向内靠拢的趋势,从而提高了劣弧片的切割精度;

3、通过第一撑块撑紧在圆筒内壁,从内部对圆筒进行固定,第一铣孔机和第二铣孔机对圆筒加工则是由外至内,这样的夹紧方式可以减少圆筒在加工过程中向内变形的可能,进而提高对圆筒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定心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排屑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铣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部的放大图。

图9是连杆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圆筒;11、方孔;12、长孔;13、第一槽;14、环槽;15、直槽;2、圆片;21、劣弧片;211、第二槽;3、数控机床;4、定心切割装置;41、第一机架;42、第一平台;421、一号三爪卡盘;422、排屑孔;423、平面割刀;424、第二电机;43、第一钻机;44、第一切割机;45、第一固定件;451、中心柱;452、侧位柱;453、同步板;454、液压缸;455、环板;456、橡胶垫;47、第一电机;48、连接架;5、铣孔装置;51、第二机架;52、第二平台;521、开口;54、第一铣孔机;55、第二铣孔机;56、第二固定件;561、二号三爪卡盘;562、第一撑块;563、v形底块;5631、通孔;564、第三气缸;565、转向电机;566、连接块;567、第四气缸;568、第二撑块;6、同步丝杆;61、同步块;62、红外线感应器;64、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连杆衬套划线样板的生产线,如图1,包括数控机床3、定心切割装置4以及铣孔装置5。操作者首先将料棒装夹在数控机床3上,然后数控机床3通过预定程序快速自动的将料棒加工出同等直径大小的圆筒1以及圆片2,其中圆筒1的一端加工出一道第一槽13(如图9),圆筒1内部加工出环槽14和直槽15(如图9)。

如图2和图3,定心切割装置4包括第一机架41,第一机架41上表面固设有第一平台42,第一平台42上设有一号三爪卡盘421,操作者将圆片2放置在第一平台42上后,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向内收紧并将圆片2夹紧,此时圆片2位于第一平台42的正中心,第一平台42的中部开设有排屑孔422。第一机架41上还设有一个第一钻机43,第一钻机43的钻头位于排屑孔422上方,第一钻机43工作时,首先在圆片2的圆心处钻出中心孔,然后再沿圆片2的直径方向加工出两个侧位孔,两个侧位孔关于中心孔对称设置。

如图2和图4,第一机架41上还设有用于进一步固定圆片2的第一固定件45,第一固定件45包括同步板453和液压缸454,液压缸454通过连接架48滑移连接在第一机架41上,并且第一机架41上设有驱动连接架48移动的第一电机47,第一电机47的输出端通过丝杆螺纹连接在连接架48上。液压缸454的输出端与同步板453连接,同步板453背离液压缸454的一侧中部固定有一个中心柱451,同步板453在中心柱451的两侧又对称连接有两个侧位柱452,两个侧位柱452与中心柱451之间的间距和中心孔与侧位孔之间的间距相同。中心柱451和侧位柱452上均固设有环板455,环板455朝向圆片2的一侧粘结有橡胶垫456。第一钻机43对圆片2钻孔后,第一电机47驱动连接架48移动并使得液压缸454位于预定位置,然后液压缸454驱动同步板453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中心柱451和侧位柱452分别插入到中心孔和侧位孔内,然后环板455通过橡胶垫456抵紧在圆片2上表面,快速便捷的对圆片2实现进一步压紧固定,减少圆片2移动、转动的可能。

如图2,第一平台42上设有两个平面割刀423,两个平面割刀423和中心柱451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与侧位孔-中心孔-侧位孔的连线成30°夹角,第一平台42上设有用于驱动平面割刀423向着中心柱451移动的第二电机424,第二电机424通过丝杆螺纹连接在平面割刀423的底座上。当圆片2被夹紧后,两个第二电机424驱动两个平面割刀423同时向着中心柱451移动,从而对圆片2切割出两个第二槽211(如图9)。

如图2,第一机架41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切割机44,两个第一切割机44平行设置并关于圆片2的中心孔对称,两个第一切割机44平行移动并从圆片2上切下两个同等大小的劣弧片21,此时两个第二槽211分别分布在两个劣弧片21上。这样操作者可以通过将第二槽211和第一槽13对齐的方式,将劣弧片21快速与定位在圆筒1端部,并快速准确的将劣弧片21焊接在圆筒1上。

如图5和图6,铣孔装置5包括第二机架51,第二机架51上固设有第二平台52,第二平台52上设有用于固定圆筒1的第二固定件56,第二固定件56包括v形底块563和二号三爪卡盘561,v形底块563固设在第二平台52上,二号三爪卡盘561也设置在第二平台52上,操作者将圆筒1放置于v形底块563上,此时圆筒1自动定心,然后二号三爪卡盘561的三个卡爪均伸入圆筒1内,并向外扩张,直至二号三爪卡盘561的三个卡爪同时抵紧在圆筒1的内壁上,此时圆筒1的一端便被快速的固定住。为了提高二号三爪卡盘561的三个卡爪与圆筒1之间的抵触面,二号三爪卡盘561的三个卡爪上均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撑块562,第一撑块562的外缘与圆筒1内壁完全贴合,从而便于二号三爪卡盘561更好的固定住圆筒1。

如图7和图8,第二平台52在远离二号三爪卡盘561的一端还设有第三气缸564,第三气缸564的输出端上固设有转向电机565,转向电机565的输出端上固设有连接块566,连接块566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四气缸567,两个第四气缸567相背设置,并且两个第四气缸567的输出端上均固设有第二撑块568。当二号三爪卡盘561将圆筒1的一端固定住后,第三气缸564工作驱动转向电机565伸入圆筒1远离二号三爪卡盘561的一端,然后转向电机565工作驱动连接块566转动90°,此时两个第四气缸567工作,驱动第二撑块568伸出并抵紧在圆筒1内壁的上下两端,从而快速便捷的将圆筒1远离二号三爪卡盘561的一端从内部固定住。

如图7和图8,第二平台5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铣孔机54和第二铣孔机55,第二平台52和v形底块563上分别开设有开口521和通孔5631,开口521和通孔5631大小相同,以便于第二铣孔机55的铣刀从第二平台52的底部伸出,穿过开口521和通孔5631后对圆筒1下壁进行铣削。第二平台52在靠近劣弧片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同步丝杆6,同步丝杆6上螺纹连接有同步块61,同步块61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在第二平台52上,同步块61上设有红外线感应器62,第二平台52上设有驱动同步丝杆6的驱动电机64,对圆筒1进行铣孔前,同步电机驱动同步丝杆6沿竖直方向移动,此时红外线感应器62移动至劣弧片21的顶部时,红外线感应器62控制同步驱动电机64停止工作,红外线感应器62的高度数据则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控制第一铣孔机54和第二铣孔机55精准的对圆筒1进行铣削,提高了铣削精度。第一铣孔机54和第二铣孔机55分别对圆筒1铣出方孔11和长孔12,从而快速便捷的加工出连杆衬套。最后操作者取下连杆衬套,并对连杆衬套进行喷砂处理,以去除毛刺,提高连杆衬套的加工质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