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3999发布日期:2020-02-07 22:2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置拆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电子设备生产厂家为增强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使电子设备手机向轻薄化、全面屏以及富有美感的方向发展。但是轻薄化、全面屏设计使得电子设备在整机拆卸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损伤。

电子设备完成组装出厂前需要进行出厂检测,及时发现电子设备的问题、确保产品出厂质量。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设备内部零件有问题,如:扬声器杂音或音量键按键手感不好等,此时需要把整机拆开进行零件更换。目前电子设备的拆卸一般是手工拆卸,辅助工具局限于使用吸盘、螺丝刀、拆机片等简单工具,或者是单一机型的专用维修夹具。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效地完成无损拆卸,导致工厂的加工效率极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无损拆卸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包括基座、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的固持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且对应于所述固持组件的拆卸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基座且用于驱动所述拆卸组件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固持组件的手柄组件;所述固持组件包括用于吸附所述电子设备第一表面的第一吸盘,所述拆卸组件包括用于吸附所述电子设备壳体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的第二吸盘,所述手柄组件驱动所述拆卸组件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固持组件进而实现所述壳体的拆卸分离。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包括箱体及与所述箱体抵接连接的箱盖,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固持组件、所述拆卸组件及所述手柄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箱盖背离所述箱体的表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持组件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基板及自所述基板的边缘延伸形成的挡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挡板围成用于收容所述第一表面的存放空间;所述基板朝向所述挡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吸盘的凹槽,其中所述凹槽形状对应于所述吸盘的形状。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箱盖上开设有多个配合孔,所述多个固定孔与所述多个配合孔一一对应并通过固定件固定进而实现所述固持组件与所述箱盖的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朝向所述存放空间的每侧表面边缘延伸形成多个弹性块,所述多个弹性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抵接;所述挡板朝向所述存放空间的表面开设有卡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拆卸组件还包括固定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托板;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挡块,所述底座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箱盖上并位于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挡块固定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箱盖的一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盘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持组件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吸盘连通;所述第二吸盘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拆卸组件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二吸盘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吸盘连通;所述基座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的真空泵与电路控制组件,所述真空泵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电路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抽取所述第一吸盘内空气的第一按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抽取所述第二吸盘内空气的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设置于所述箱盖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间隔设置于靠近所述基板的两侧;每个手柄组件包括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第一滑块以及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手柄;所述拆卸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板两侧的两个滑板,所述两个滑板分别固定于所述托板相背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两个手柄组件的滑轨对应;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两个手柄组件的滑轨的一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滑板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滑道,每个手柄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二滑块,每个第二滑块对应抵接于一个滑板的滑道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带动下沿所在的滑道往复运动,使得所述托板能够沿所述固定座转动进而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夹具。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道自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端的厚度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通过固持组件固定第一表面、拆卸组件固定第二表面及手柄组件分离固持组件与拆卸组件,进而实现对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无损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中基座中箱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中基座中箱盖与拆卸组件的固定座、手柄组件配合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中固持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中拆卸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包括基座10、固定于基座10上的固持组件20、转动连接于基座10且对应于固持组件20的拆卸组件30以及固定于基座10且用于驱动拆卸组件30远离或者靠近固持组件20的手柄组件40。

具体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用于拆卸电子设备的壳体,电子设备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固持组件20用于固定第一表面,拆卸组件30用于固定第二表面,手柄组件40驱动拆卸组件30远离或者靠近固持组件20进而实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分离。

请一并参照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0包括箱体11及与箱体11抵接连接的箱盖12,箱体11与箱盖12围成收容空间101。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1包括底板111及自底板111边缘沿垂直于底板111方向延伸形成的侧板112,箱盖12抵接连接于侧板112远离底板111的边缘。固持组件20、拆卸组件30及手柄组件40均固定连接于箱盖12背离箱体11的表面。

基座10还包括分别连接箱体11与箱盖12的多个合页13与两个支撑组件14,箱盖12与箱体11通过多个合页13及两个支撑组件14实现转动连接。具体的,侧板112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1121与连接两个第一侧板1121的两个第二侧板1122。每个合页13的一边与同一个第一侧板1121固定连接,另一边与对应的箱盖12的一侧固定连接,使得箱盖12沿第一侧板1121的边缘转动。两个支撑组件1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1122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箱盖12转动连接。具体的,每个支撑组件14包括一个活动杆141及转动连接于活动杆141一端的支撑座142,每个活动杆141远离支撑座142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侧板1122转动连接,支撑座142与箱盖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组件14一方面用于限制箱盖12的翻转角度,另一方面在箱盖12与箱体11盖合时支撑箱盖12,进而方便所述收容空间101的打开与关闭。

请参照图4,固持组件20包括夹具21及收容于夹具21中的第一吸盘22,夹具21用于收容并定位校准第一表面,第一吸盘22用于吸附固定第一表面。具体的,夹具21包括基板211及自基板211的边缘延伸形成的挡板212,基板211与挡板212围成用于收容第一表面的存放空间210;基板211朝向挡板212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收容第一吸盘22的凹槽2111,第一吸盘22用于吸附固定收容于存放空间210内的第一表面,其中凹槽2111的形状对应于第一吸盘22的形状,方便凹槽2111对第一吸盘22的卡持定位。

进一步的,挡板212朝向存放空间210的每侧表面边缘延伸形成多个弹性块2122,多个弹性块2122分别与第一表面的边缘抵接,用于校准定位第一表面。挡板212朝向存放空间210的表面开设有卡孔2123,方便放置及拆取电子设备的壳体。

挡板212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2121,箱盖12上开设有多个配合孔121,多个固定孔2121与多个配合孔121一一对应并通过固定件例如螺栓固定进而实现固持组件20与箱盖12的固定连接。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可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固持组件20进而实现对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的固定。

请参照图3及图4,箱盖12上还开设有收容槽122,收容槽122内设置有垫块123。第一吸盘2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21,固持组件20还包括连通第一通孔221的第一管道23,第一管道23通过第一通孔221与第一吸盘22连通。垫块123上开设有贯穿垫块123的贯穿孔1231,第一管道23穿过贯穿孔1231使得第一吸盘22抵接于垫块123。

请参照图2、图3及图5,拆卸组件30包括固定座31、转动连接于固定座31的托板32以及固定于托板32上的第二吸盘33。具体的,固定座31包括底座311及固定于底座311上的挡块312,底座311一端通过固定件例如螺钉固定连接于箱盖12上并位于基板211的一端。托板32的一端延伸形成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端321,每个固定端321上开设有一个贯穿固定端321的端孔3211,底座311上开设有轴孔3111,底座311夹于托板32的两个固定端321之间且轴孔31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端321的端孔3211对齐,托板32通过转轴322穿过两个固定端321的端孔3211及底座311的轴孔3111实现与固定座31的转动连接,挡块312固定于底座311远离箱盖12的一侧且与轴孔3111平行,用于限制托板32相对于底座311的旋转角度。

第二吸盘3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31,拆卸组件30还包括连通第二吸盘33的第二管道34,第二管道34通过第二通孔331与第二吸盘33连通,方便真空泵15与第二吸盘33连通进而控制第二吸盘33。

请参照图1及图2,基座10还包括收容于收容空间101中的真空泵15与电路控制组件16,其中电路控制组件16与真空泵15电连接并控制真空泵15工作。具体的,真空泵15分别与第一管道23及第二管道34连通,用于抽取第一吸盘22及第二吸盘33内的空气。电路控制组件16包括用于控制真空泵15抽取第一吸盘22内空气的第一按钮161以及用于控制真空泵15抽取第二吸盘33内空气的第二按钮162,第一按钮161与第二按钮162设置于箱盖12上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手柄组件40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间隔设置于靠近基板211的两侧。每个手柄组件40包括滑轨41、滑动设置于滑轨41上的第一滑块42以及带动第一滑块42沿滑轨41滑动的手柄43。拆卸组件3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托板32两侧的两个滑板35,每个滑板35对应一个手柄组件40。进一步的,两个滑板35分别固定于托板32相背的两侧并分别与两个手柄组件40的滑轨41对应。固定座31位于两个手柄组件40的滑轨41的一端。

每个滑板35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滑道351。具体的,滑道351与滑板35的表面成夹角设置且所成夹角为锐角,即滑道351自远离固定座31的一端向靠近固定座31的一端的厚度逐渐增大。每个手柄组件40还包括固定于第一滑块42上的第二滑块44,每个第二滑块44对应抵接于一个滑板35的滑道351并能够在第一滑块42的带动下沿所在的滑道351往复运动,使得托板32能够沿固定座31转动进而远离或者靠近夹具21。另外,滑道351与滑板35的表面所成夹角为锐角,使得托板32远离或者靠近夹具21的过程中对托板32的旋转角度的控制更精细。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滑块44包括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滑块42背离所在滑轨41表面上的支架441及转动连接于支架441的轴承442。第二滑块44与对应的滑道351滚动抵接,减小第二滑块44与对应滑道351的摩擦力,使得手柄组件40推动更省力。

此外,箱体11的第一侧壁1122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17、气源接口18、静电释放端子19。其中电源接口17用于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与外界电源连通,为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提供电能;气源接口18用于真空泵15与外界连通,便于真空泵15对第一吸盘22、第二吸盘33的抽真空;静电释放端子19用于导出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的静电,保证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正常运行。

工作时,将电子设备的壳体放置于固持组件20的存放空间210中且第一表面抵接于第一吸盘22,多个弹性块2122卡持第一表面的边缘边缘校准定位第一表面的位置。然后按下第一按钮161控制真空泵15吸取第一吸盘22与第一表面之间的空气,使得第一吸盘22紧紧吸附固定第一表面。然后推动每个手柄组件40的手柄43使得手柄43处于远离固定座31的一端,然后旋转拆卸组件30,使固定于托板32上的第二吸盘33抵接于第二表面上,接着按下第二按钮162控制真空泵吸取第二吸盘33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空气,使得第二吸盘33紧紧吸附固定第二表面。然后手工同步推动两个手柄组件40的手柄43向靠近固定座31的方向移动,带动对应的第二滑块44沿所在的滑道351向靠近固定座31的方向移动,使得拆卸组件30的托板32向远离固持组件20的方向旋转,进而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离。最后,分别再次按下第一按钮161与第二按钮162,使得第一吸盘22与第一表面、第二吸盘33与第二表面之间充气,进而实现第一吸盘22与第一表面、第二吸盘33与第二表面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通过固持组件20固定第一表面、拆卸组件30固定第二表面及手柄组件分离固持组件20与拆卸组件30,进而实现对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拆卸装置100,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无损拆卸。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