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686发布日期:2019-11-25 22:5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机的辅助设备,具体讲就是一种导卫。



背景技术:

导卫为轧机的辅助设备装置,被广泛应用在棒线材或型材的轧制设备系统中,即安装在轧机的出口和/或者入口位置处。根据辊体的辊型不同,广义上的导卫包括普通滚动导卫、扭转导卫和切分导卫,滚动辊为辊轮周向布置弧形槽、扭转辊锥形辊、切分辊周向为v切刃。普通滚动导卫起到对轧制件的卫护与导送的作用,扭转导卫对物料进行扶持扭转导送的作用,切分导卫则对板条状物料施以分切作用,具体可以有两切分、三切分甚至四切分,只是依据切分刃设置的个数而定。依据导卫辊和切分辊的布置方式来划分,包括卧式和立式两种基本结构形式,对于卧式结构来讲,辊轴轴芯水平布置;对于立式结构来讲,辊轴轴芯位于铅垂方向。现有技术中,无论是立式、卧式结构,导卫辊或切分辊的辊轴均直接设置在箱体上,当偏心调节机构的调节量达到最大值时,导卫辊或切分辊继续磨损就必须更换。由于导卫辊或切分辊直接设置在箱体上,所以通常的方法是将箱体整体从轧制线上卸下,从新更换新的导卫装置或切分装置,这样涉及到箱体的重新定位与固定,加之含辊子和箱体的导卫或切分装置总成的重量大、体积大,必须借助起吊设备完成更换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换辊工作量、提高更换效率的导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卫,包括箱体,箱体由拆分式连接的箱体座与箱体盖构成,配对的第一、二辊的轴端转动设置在辊架上构成整体式的辊系,箱体座上设有容纳辊系的敞口状的安装固定位,箱体盖围合封闭箱体座上的敞口处并与箱体座连接后围成约束区域固定辊系。

上述方案中,将第一、二辊的轴端转动设置在辊架上构成整体式的辊系,可以将其整体式地放入和取出箱体座上的敞口状固定安装位,只需直接将含辊的辊系实施更换即可,无需将箱体座一并拆卸而后又进行安装;并且在更换辊系时,只需打开或重新盖合箱体盖的简单操作操作,箱体座与辊系依据合理的设计与精加工设备的保证,所以保证了更换后的辊系无需经过繁杂的调整即实现重复更换安装且可满足与轧机轧辊的位置适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辊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辊系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导卫适用于普通滚动导卫、扭转导卫和切分导卫,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切分导卫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论述。

一种导卫,包括箱体10,箱体10由拆分式连接的箱体座11与箱体盖12构成,配对的第一、二辊42、43的轴端转动设置在辊架41上构成整体式的辊系40,箱体座11上设有容纳辊系40的敞口状的安装固定位,箱体盖12围合封闭箱体座11上的敞口处并与箱体座11连接后围成约束区域固定辊系40。

上述技术方案要点就是将切分辊先安装在独立于箱体座11的辊架41上,由此构成独立的辊系40或称辊系总成,辊系40不仅可以从箱体座11上被方便地取下,重新安装在箱体座11上也是十分方便,并且将箱体盖12与箱体座11开合也十分方便,这为直接在轧制线现场更换辊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图1、3所示箭头方向为物料输送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箱体盖12与箱体座11开合的便利性和可靠性,采用的优选方案是箱体盖12的一边与箱体座11之间凹凸式卡接镶嵌配合,远离该卡接镶嵌处的部位则由螺纹连接构成拆卸式锁紧连接。上述方案中由一边处卡接配合、相对侧的螺纹即螺栓连接,尽管上述方案极其简单却可靠地限定两者之间相对位移,包括相对平移和相对转动位移。

作为卡接配合的优选方案,箱体盖12的一边与箱体座11之间为单侧燕尾状的镶嵌配合,远离该镶嵌处的相对侧由螺纹连接构成拆卸式锁紧连接。上述单侧燕尾状的镶嵌结构,如图1、2、5所示,所谓的单侧燕尾状也可以理解为只选用了燕尾槽的一半,这样就可以实现沿槽长的垂直方向实施卡接或分离,并且仍保留了沿槽长方向上装配可能,依据现场状况可以灵活选择,使箱体盖12与箱体座11装配更加快捷。

所述箱体盖12上有螺纹孔连接锁紧螺钉60,锁紧螺钉60穿过箱体盖12的里端抵压在辊系40的辊架41上。该方案采用锁紧螺钉60限定辊架41就是避免由箱体盖12直接限定辊架41向置入的反向移动,可以避免箱体盖12与箱体座11装配时直接与辊架41接触而出现的干涉现象。

附图所示的实例结构为切分导卫,所以以下则以第一、二辊42、43为上、下位置关系的卧式形式来说明。

所述辊架41包括两侧的侧板411及连接侧板411的上、下连接板412a、412b,所谓上、下连接板412a、412b也可以理解为原本是一块整板,其中部开设了供物料通过的孔部而形成的,这样可以保证辊架41的刚性和强度,上、下布置的第一、二辊42、43的轴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侧板411上,侧板411的前和或/后侧边沿有凸部与箱体座11上的u型敞口的前和/或后壁上的凹凸部构成限位配合,该限位配合限制辊架41沿辊系40轴向的位移,即限定了水平向的垂直于物料行进方向的位移,同时也限定了物料行进方向的位移的位移,辊系40在物料行进路径上分别设置有进料口44和出料口45。

所述侧板411的后下方有斜面412与侧板411的后边和下边过渡,斜面412与箱体座11的u型腔室区域的后下部位之间构成空格区域50。该空格区域50的预留可以保证由于加工误差而导致的定位与装配困难。

所述第一、二辊42、43分别转动设置在上、下辊轴421、431上,上、下辊轴421、431的两端与辊架41的侧板411之间设置有第一、二辊42、43辊间距调节机构。第一、二辊42、43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磨损,通过调节机构可以实施补偿调节,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并且在设备初装时可以调节辊间距至理想状态。

辊架41与箱体座11装配的优选限位配合方案是侧板411的前和后侧边沿的凸部为条长为上下方向的前、后凸条413、414,前、后凸条413、414与箱体座11上的u型敞口的前和后壁上的凹凸条部位限位配合。

为了可靠导引物料,所述箱体10进料端的进口导板20上设置有拆分式的双线鼻尖21,所述各转动部位和工作部位连有润滑通路和水冷管路,这样对高速转动部位施以有效的润滑和冷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