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管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2274发布日期:2019-11-09 00:03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管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管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纤维纱线生产过程中,纱管用量非常大,这种纱管用于捻线机 或并捻机上,工作时将纱管放在捻线机的锭子上,纱线往上卷绕后形 成所需重量的成品纱卷或成品管纱,目前普遍使用纱管,有木质、纸质管等,纸质管制造技术日益成熟,其制造质量不断提高,成本越来越低,使用日益广泛,虽然可以多次使用。但是纱管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以及磨损走形,一旦磨员且弧度变形,纱管再次套在锭子上时,会出现纱管卡死或纱管跳动,严重影响了纱线的正常卷绕,这时,有的纺纱厂就会把这些经纱管全部报废换新,这样就会增大了纺纱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纱管修复装置,能够对变形的纱管进行修复后重新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纱管修复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固定有销钉、电机和轴承,所述销钉上铰链有支持杆,所述支持杆的右端头上安装有压轮,所述电机上连接有下皮带轮,所述轴承上套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套有上皮带轮,所述上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下皮带轮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右端头上连接有与压轮相对应的辊轮。

所述轴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上皮带轮设置在轴承之间。

所述压轮设置有四个,且为橡胶轮。

所述辊轮与旋转轴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压轮的长度小于辊轮的长度。

所述支持杆的左端头呈L形结构。

所述辊轮的外表面布满有条纹。

所述电机上连接有变频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电机带动辊轮旋转,纱管的内侧壁套入旋转的辊轮上,纱管的外侧壁上端收到压轮的压力,在辊轮和压轮的作用下将纱管的侧壁内外面进行压制,能够快速对变形的纱管侧壁进行修正,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资源。

2、通过两个以上的轴承,提高辊轮在旋转时的同心度,防止辊轮在旋转时发生偏心的现象,且稳定性好。

3、通过四个压轮可以对纱管侧壁不同变形的地方进行压平修正,且橡胶轮降低对纱管的摩擦损坏。

4、通过螺栓连接装卸方便,便于维修。

5、通过压轮短于辊轮便于压轮对纱管侧壁整体进行压制修正,提高压轮的作用效果。

6、通过支持杆的左端头呈L形结构,便于用脚压制旋转轴左端使其右端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7、通过条纹增加辊轮的摩擦力,便于带动纱管相对旋转,使纱管旋转便于自动进行侧面四周修复。

8、通过变频器控制电机,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电率可到达百分之20-60﹪,很容易实现带动电机正、反转,从而使辊轮实现正、反转,对纱管可进行来回滚动修复,提高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轮与辊轮修复纱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机架,2、支持杆,3、销钉,4、压轮,5、辊轮,6、电机,7、上皮带轮,8、皮带,9、下皮带轮,10、轴承,11、旋转轴,12、纱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2所示, 一种纱管修复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销钉3、电机6和轴承10,所述销钉3上铰链有支持杆2,所述支持杆2的右端头上安装有压轮4,所述电机6上连接有下皮带轮9,所述轴承10上套有旋转轴11,所述旋转轴11上套有上皮带轮7,所述上皮带轮7通过皮带8与下皮带轮9连接,所述旋转轴11的右端头上连接有与压轮4相对应的辊轮5。

启动电机6使下皮带轮9旋转,下皮带轮9通过皮带8传动使上皮带轮7旋转,上皮带轮7带动旋转轴11使辊轮5旋转,向下压支持杆2左端,支持杆2的右端绕销钉3向上旋转提升,将纱管12的内圈套入辊轮5上,松开支持杆2的左端,支持杆2右端的压轮4绕销钉3向下旋转,压轮4压制在纱管12的外表面上,纱管12上的皱褶在辊轮5的旋转和压轮4的压制作用下,皱褶被压平,旋转的辊轮5将纱管12内圈面凸出的部分向外压制,压轮4将纱管12外圈面凸出的部分向外压制,在压轮4和辊轮5的作用下将变形的纱管12修复完整,可以继续利用,通过电机6带动辊轮5旋转,纱管12的内侧壁套入旋转的辊轮5上,纱管12的外侧壁上端收到压轮4的压力,在辊轮5和压轮4的作用下将纱管12的侧壁内外面进行压制,能够快速对变形的纱管12侧壁进行修正,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资源。

实施例2

如图1至2所示, 一种纱管修复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销钉3、电机6和轴承10,所述销钉3上铰链有支持杆2,所述支持杆2的右端头上安装有压轮4,所述电机6上连接有下皮带轮9,所述轴承10上套有旋转轴11,所述旋转轴11上套有上皮带轮7,所述上皮带轮7通过皮带8与下皮带轮9连接,所述旋转轴11的右端头上连接有与压轮4相对应的辊轮5。

所述轴承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上皮带轮7设置在轴承10之间。

所述压轮4设置有四个,且为橡胶轮。

所述辊轮5与旋转轴11采用螺栓连接。

启动电机6使下皮带轮9旋转,下皮带轮9通过皮带8传动使上皮带轮7旋转,上皮带轮7带动旋转轴11使辊轮5旋转,向下压支持杆2左端,支持杆2的右端绕销钉3向上旋转提升,将纱管12的内圈套入辊轮5上,松开支持杆2的左端,支持杆2右端的压轮4绕销钉3向下旋转,压轮4压制在纱管12的外表面上,纱管12上的皱褶在辊轮5的旋转和压轮4的压制作用下,皱褶被压平,旋转的辊轮5将纱管12内圈面凸出的部分向外压制,压轮4将纱管12外圈面凸出的部分向外压制,在压轮4和辊轮5的作用下将变形的纱管12修复完整,可以继续利用,通过电机6带动辊轮5旋转,纱管12的内侧壁套入旋转的辊轮5上,纱管12的外侧壁上端收到压轮4的压力,在辊轮5和压轮4的作用下将纱管12的侧壁内外面进行压制,能够快速对变形的纱管12侧壁进行修正,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资源。

通过两个以上的轴承,提高辊轮5在旋转时的同心度,防止辊轮5在旋转时发生偏心的现象,且稳定性好。

通过四个压轮4可以对纱管12侧壁不同变形的地方进行压平修正,且橡胶轮降低对纱管12的摩擦损坏。

通过螺栓连接装卸方便,便于维修。

实施例3

如图1至2所示, 一种纱管修复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销钉3、电机6和轴承10,所述销钉3上铰链有支持杆2,所述支持杆2的右端头上安装有压轮4,所述电机6上连接有下皮带轮9,所述轴承10上套有旋转轴11,所述旋转轴11上套有上皮带轮7,所述上皮带轮7通过皮带8与下皮带轮9连接,所述旋转轴11的右端头上连接有与压轮4相对应的辊轮5。

所述轴承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上皮带轮7设置在轴承10之间。

所述压轮4设置有四个,且为橡胶轮。

所述辊轮5与旋转轴11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压轮4的长度小于辊轮5的长度。

所述支持杆2的左端头呈L形结构。

所述辊轮5的外表面布满有条纹。

所述电机6上连接有变频器。

启动电机6使下皮带轮9旋转,下皮带轮9通过皮带8传动使上皮带轮7旋转,上皮带轮7带动旋转轴11使辊轮5旋转,向下压支持杆2左端,支持杆2的右端绕销钉3向上旋转提升,将纱管12的内圈套入辊轮5上,松开支持杆2的左端,支持杆2右端的压轮4绕销钉3向下旋转,压轮4压制在纱管12的外表面上,纱管12上的皱褶在辊轮5的旋转和压轮4的压制作用下,皱褶被压平,旋转的辊轮5将纱管12内圈面凸出的部分向外压制,压轮4将纱管12外圈面凸出的部分向外压制,在压轮4和辊轮5的作用下将变形的纱管12修复完整,可以继续利用,通过电机6带动辊轮5旋转,纱管12的内侧壁套入旋转的辊轮5上,纱管12的外侧壁上端收到压轮4的压力,在辊轮5和压轮4的作用下将纱管12的侧壁内外面进行压制,能够快速对变形的纱管12侧壁进行修正,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资源。

通过两个以上的轴承,提高辊轮5在旋转时的同心度,防止辊轮5在旋转时发生偏心的现象,且稳定性好。

通过四个压轮4可以对纱管12侧壁不同变形的地方进行压平修正,且橡胶轮降低对纱管12的摩擦损坏。

通过螺栓连接装卸方便,便于维修。

通过压轮短于辊轮5便于压轮4对纱管12侧壁整体进行压制修正,提高压轮4的作用效果。

通过支持杆2的左端头呈L形结构,便于用脚压制旋转轴左端使其右端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通过条纹增加辊轮5的摩擦力,便于带动纱管12相对旋转,使纱管12旋转便于自动进行侧面四周修复。

通过变频器控制电机6,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电率可到达百分之20-60﹪,很容易实现带动电机正、反转,从而使辊轮5实现正、反转,对纱管12可进行来回滚动修复,提高修复效果。

本装置适用于不同纸管的修复,比如修复50和70g重量的纸管。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端”、“右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造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