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放电加工用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4526发布日期:2020-01-15 00:40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放电加工用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装夹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放电加工用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放电加工是特种加工技术的一种,广泛应用在模具制造、机械加工行业。放电加工可以用来加工传统切削方法难以加工的超硬材料和复杂形状的工件,通常用于加工导电的材料,可以在诸如钛合金、工具钢、碳钢和硬质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上加工复杂的型腔或者轮廓。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放电加工中必须用到电极,在将电极安装在放电设备机头下方时,通常需要电极a非加工面的一侧预先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板b,固定板b背向电极a的一侧再连接有固定杆c,固定杆c与固定板b相垂直;放电设备机头朝向加工平台的一侧安装有圆盘d;圆盘d朝向机头的一侧安装有圆环e;固定时,将固定杆c的一端穿过圆盘d,之后将螺杆f从圆环e外壁一侧旋入并穿过圆盘d,朝向固定杆c运动最终抵接在固定杆c上,以实现对电极a进行固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不同的电极a对模具上的零部件进行放电加工时;此处即指不同形状的电极a,又指不同尺寸的电极a;此时便需要在每个电极a上均安装固定板b以及固定杆c,进而导致电极a的安装固定较为麻烦,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电极安装的模具放电加工用治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模具放电加工用治具,包括主板以及驱动组件;主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杆;主板上背向连接杆的一侧设有定板;主板上背向连接杆的一侧还设有滑动装配于主板上的动板,动板与定板平行相对设置;驱动组件用于对动板与定板进行固定或解除对动板和定板的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电极进行安装时,第一步:根据电极的尺寸,手动沿主板滑动动板,驱使动板朝向或背向定板滑动,直至动板与定板之间的间距适配于电极的尺寸;第二步:通过驱动组件对定板和动板进行固定即可;当拆除电极时,第一步:通过驱动组件解除对定板和动板的固定;第二步:背向定板滑动动板,解除对电极的夹持,即可将电极取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电极安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螺栓、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开设在定板上并靠近主板;第二螺纹孔开设在动板上并靠近主板,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平行相对设置;驱动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反旋拧驱动螺栓,驱动螺栓依次进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以实现对定板和动板进行固定或者驱动螺栓依次旋出第二螺纹孔以及第一螺纹孔以解除定板和动板之间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主板的竖直截面呈十字状,动板与主板滑动装配的一侧开设有与主板相滑动适配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动板通过通孔滑动套设在主板上,为动板与主板之间的滑动装配建立基础,动板滑动时,通孔的内壁滑动抵接在主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动板滑动装配于主板的一侧设有滑块,主板上开设有与滑块相滑动适配的滑槽,滑块沿滑槽朝向或背向定板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动板与主板之间的滑动装配建立基础,动板滑动时,滑块在滑槽中朝向或背向定板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圆环筒以及螺杆;螺杆的一端转动装配于定板朝向动板的一侧;圆环筒设于动板朝向定板的一侧,圆环筒与螺杆螺纹连接;螺杆远离圆环筒的一端伸出定板并连接有转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反转动转头,转头的正反转动带动螺杆的正反转动,螺杆的正反转动带动螺杆旋进圆环筒或从圆环筒中旋出,进而驱动动板朝向或背向定板滑动,进而达到根据电极的尺寸对定板与动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头背向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内六角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转动转头,当需要对转头进行旋转时,通过内六角扳手插进内六角盲孔中即可实现对转头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板朝向动板且远离主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l形缺口;动板朝向定板且远离主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l形缺口,第一l形缺口的内角侧和第二l形缺口的内角侧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电极进行夹持时,使得电极夹持处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l形缺口和第二l形缺口处即可,而且第一l形缺口和第二l形缺口的设定能够实现对电极的初步定位,使得电极上表面处于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杆设于主板的中点处,连接杆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倾斜杆,倾斜杆的一端设于连接杆上,倾斜杆的另一端设于主板背向动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连接杆与主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电极在固定时的固定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当对电极进行安装时,第一步:根据电极的尺寸,手动沿主板滑动动板,驱使动板朝向或背向定板滑动,直至动板与定板之间的间距适配于电极的尺寸;第二步:通过驱动组件对定板和动板进行固定即可;当拆除电极时,第一步:通过驱动组件解除对定板和动板的固定;第二步:背向定板滑动动板,解除对电极的夹持,即可将电极取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电极安装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板;2、连接杆;21、倾斜杆;3、定板;31、第一l形缺口;4、动板;41、第二l形缺口;5、驱动组件;51、驱动螺栓;61、滑块;62、滑槽;71、圆环筒;72、螺杆;73、转头;74、内六角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模具放电加工用治具,包括主板1、连接杆2、定板3、动板4以及驱动组件5。连接杆2呈圆柱体状,连接杆2安装在主板1一侧的中点处,连接杆2与主板1相垂直。定板3安装在主板1背向连接杆2一侧的端部。动板4滑动连接在主板1背向连接杆2的一侧,动板4与定板3平行相对安装。驱动组件5用于对动板4与定板3进行固定或解除对动板4和定板3的固定。在治具使用时,预先将连接杆2背向主板1的一侧固定在放电设备的机头下方。

参照图2,在治具使用时,主板1水平放置,主板1的竖直截面呈十字状,动板4滑动连接在主板1的一侧开设有呈十字状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十字状的通孔与主板1相滑动适配,通孔的上侧贯通。

参照图2,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螺栓51、第一螺纹孔(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螺纹孔开设在定板3上,第一螺纹孔靠近主板1,治具使用时第一螺纹孔轴线水平。第二螺纹孔开设在动板4上,第二螺纹孔靠近主板1,治具使用时第二螺纹孔轴线水平,第二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平行相对且二者均为通孔。驱动螺栓51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杆,实现对定板3和动板4进行固定。

参照图2,连接杆2的两侧相对安装有倾斜杆21,倾斜杆21的一端安装在连接杆2上,倾斜杆21的另一端安装在主板1背向动板4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与倾斜杆21之间的夹角呈60度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2与倾斜杆21之间还可以呈30度或45度设置。

参照图2,模具放电加工用治具还包括第一l形缺口31以及第二l形缺口41。第一l形缺口31开设在定板3朝向动板4的一侧,第一l形缺口31位于定板3远离主板1的一侧。第二l形缺口41开设在动板4朝向定板3的一侧,第二l形缺口41位于动板4远离主板1的一侧,第一l形缺口31的内角侧和第二l形缺口41的内角侧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对电极进行装夹时,首先根据电极的尺寸沿主板1朝向或背向定板3滑动动板4,直至动板4与定板3之间的间距与电极的大小相适配;其次,将驱动螺栓51以及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最终使得动板4和定板3在电极的两侧对电极进行夹持。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模具放电加工用治具还包括滑块61以及滑槽62。滑块61安装在动板4朝向主板1的一侧。滑槽62开设在主板1安装有定板3的一侧,滑块61滑动连接在滑槽62中,滑块61抵接在滑槽62内壁上,滑块61沿滑槽6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定板3。

参照图3,驱动组件5包括圆环筒71、螺杆72以及转头73。螺杆72在治具使用时轴线水平,螺杆72的端部转动安装在定板3朝向动板4的一侧。圆环筒71,即圆环;圆环筒71的轴线与螺杆72的轴线重合,圆环筒71安装在动板4朝向定板3的一侧,圆环筒71与螺杆72背向定板3的一侧螺纹连接,圆环筒71的内壁上以攻丝的方式开设有内螺纹,螺杆72上以套丝的方式开设有外螺纹。转头73从定板3背向动板4的一侧伸入定板3中与螺杆72远离动板4的一端同轴连接。转头73背向定板3的一侧开设有内六角盲孔7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对定板3与动板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通过内六角扳手卡在内六角盲孔74中,正反转动扳手,带动螺杆72的正反转动,螺杆72的正反转动带动螺杆72的正反转,螺杆72的正反转动驱动螺杆72旋入或旋出圆环筒71,进而驱动动板4与定板3之间的间距缩小或增大。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与实施例一驱动组件5相同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