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铝合金槽道滚齿的压紧移动和压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9141发布日期:2019-12-17 22:3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用于铝合金槽道滚齿的压紧移动和压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槽道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铝合金槽道滚齿的压紧移动和压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建工程中会采用预埋槽道技术,即在现场浇筑、预制钢筋混凝土前植入预埋槽道,并与t型螺栓配合在任意倾斜面和圆弧表面代替膨胀螺栓来固定悬挂管线等产品。目前市场上现有预埋槽道普遍采用q235材料加工的热轧带齿槽道,槽道本体与背面的锚杆为分开加工,其工艺为热轧带钢经滚齿轮滚压出齿牙,再经滚轮滚压成槽道本体,槽道本体背面的锚杆通过反铆或焊接与槽道本体连接,最后进行表面处理。该工艺焊接部位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槽道焊接部位变形,预埋时混凝土会渗漏到槽道内侧,影响预埋效果,冷压铆接即通过加压使锚杆的端部发生塑性变形,形成较大的局部凸起台阶,影响产品外观,而且锚杆与槽道本体接触面积小,内侧压铆头周边厚度不均匀,锚杆固定不稳定;而且成型后的槽道齿牙位于槽钢内部,不方便齿牙检测;同时齿牙加工不均匀,齿牙轮廓不清晰,平均间隙为0.9-1.2mm,齿牙间距为2.5mm,尺寸较小,抗滑移承载力为9.6kn,齿牙受力部位承受载荷级别较低,影响整体质量。

公开号为cn10898825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一种高强铝合金预埋槽道及其成型工艺,公开了一种铝合金c形槽道是由锚杆和c形槽通过挤拉一体成型的,槽道齿牙设置在c形槽的槽口相对的两面上。

但是这种高强铝合金预埋槽道由于成型工艺的改变,致使在对铝合金槽道的齿形加工过程中,先要对槽道型材压直然后才能滚齿,每加工一段齿牙后,就要对槽道型材进行移动,而现有技术中没有合适的压紧移动和压直装置对槽道型材进行压紧移动和压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合金槽道滚齿的压紧移动和压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合适的压紧移动和压直装置用于对铝合金槽道齿形加工过程中的槽道型材进行压紧移动和压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铝合金槽道滚齿的压紧移动和压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置有压紧移动机构,在所述压紧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压直机构,所述压紧移动机构包括主动轮、驱动所述主动轮运行的驱动控制件、设置在主动轮正上方的从动轮和控制所述从动轮升降的升降控制件;所述压直机构包括上下压直件和控制上下压直件开合的压直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沿着移动方向还分别间隔设置有侧导向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门形框架、固定在所述第一门形框架一侧的支撑板和设置在第一门形框架上方的第二门形框架,所述主动轮通过主动转轴安装于第一门形框架内,所述驱动控制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升降控制件安装在第一门形框架上端,第二门形框架安装在升降控制件上端,所述从动轮通过从动转轴安装在第一门形框架内且所述从动转轴两端穿过第一门型框架与第二门形框架连接,且第一门型框架上供所述从动转轴穿过的穿孔为竖直的长圆孔以使从动轮能够在第一门型框架内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控制件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控制件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门形框架和第二门形框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压直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压直驱动件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上压直件与第二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下压直件与支架或第二气缸的固定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侧导向件和设置在工作台另一侧的活动侧压紧件,所述活动侧压紧件连接有侧压紧气缸。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能够用于铝合金预埋槽道的滚齿加工过程,能够方便的对槽道型材进行压紧移动,同时侧导向件对槽道型材的左右位置进行限位,当槽道型材移动到待滚齿位置,压直机构再对槽道型材压直,保证槽道型材上滚齿位置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紧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工作台,2-压紧移动机构,21-主动轮,22-从动轮,23-升降控制件,24-第二门形框架,25-第一门形框架,26-支撑板,27-驱动控制件,3-侧导向件,4-活动侧压紧件,5-压直机构,51-支架,52-压直驱动件,53-上压直件,54-下压直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铝合金槽道滚齿的压紧移动和压直装置,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上设置有压紧移动机构2,压紧移动机构2包括第一门形框架25,在第一门形框架22上通过主动转轴安装有主动轮21,在第一门形框架25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板26,支撑板26上安装有驱动控制件27,该驱动控制件27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轮21连接驱动主动轮21运行,在第一门形框架25上端固定有升降控制件23,该升降控制件23是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上端固定有第二门形框架24,第一门形框架25的上部位于第二门形框架24内,在第二门形框架24的下端通过从动转轴安装有从动轮22,同时从动转轴的两端穿过第一门形框架25的侧壁,使得从动轮22安装在主动轮21的正上方,第一门形框架25侧壁上供上述从动转轴穿过的穿孔为竖直的长圆孔,以使从动轮22能够在第一门型框架25内上下移动,第一气缸23通过驱动第二门形框架24的下移来控制从动轮22的下移与主动轮21压紧槽道型材,然后伺服电机驱动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将槽道型材往前移动。

在压紧移动机构2的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三个压直机构5,压直机构5包括支架51,在支架51下部固定有下压直件54,在支架51上部固定有压直驱动件52,压直驱动件52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动端固定有上压直件53,其他实施例中,下压直件54与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固定。上压直件53与下压直件54上下相对设置,且上、下压直件相对的一面的结构匹配槽道型材的外形结构,当槽道型材被压紧移动机构2移动一段距离停止后,压直驱动件52控制上压直件与下压直件将槽道型材压直。

在工作台1上沿着移动方向还分别间隔设置有侧导向机构,侧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三个侧导向件3,该侧导向件3为导向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侧导向件为导向板或导向块。在工作台另一侧与上述压直机构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三个活动侧压紧件4,该活动侧压紧件4后端连接有侧压紧气缸用于控制活动侧压紧件4的前后移动,从而与侧导向件3限定槽道型材在工作台上移动时的左右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