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3755发布日期:2020-02-07 22:19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罐罐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搅拌车的搅拌罐体的制造方式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因为罐体是采用的分段制造方式,由于罐体尺寸大,因而在将各段进行对接焊合时变形大,每段罐体的对接非常繁琐。目前,在罐体的焊接工艺中,罐体的中段与末段大致对接后,靠人工锤击的方式将焊点处对齐后进行焊接,也即将需焊接处凸出的边锤击至与另一边(需要焊接的另一段的边)对齐,然后再焊接,对齐精度差,操作繁琐,噪声大,生产效率非常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包括第一轨道、中段对中机构、末段对中机构、中段校正器和末段校正器。

第一轨道,为直线轨道。

中段对中机构,可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用于承载罐体中段,并驱动所述罐体中段绕所述罐体中段的轴线转动。

末段对中机构,可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用于承载罐体末段,并驱动所述罐体末段绕所述罐体末段的轴线转动。

所述罐体中段的轴线与所述罐体末段的轴线大致在同一直线上。

中段校正器,包括第一顶升装置和第一压头,由所述第一顶升装置顶升所述第一压头挤压所述罐体中段凸出的焊接边,使所述罐体中段凸出的焊接边与所述罐体末段的焊接边对齐。

末段校正器,包括第二顶升装置和第二压头,由所述第二顶升装置顶升所述第二压头挤压所述罐体末段凸出的焊接边,使所述罐体末段凸出的焊接边与所述罐体中段的焊接边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升装置为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压头设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头为圆柱形滚轮,所述圆柱形滚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使所述圆柱形滚轮的圆柱面与所述罐体中段的圆柱面为线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顶升装置为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压头设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头为圆锥台形滚轮,所述圆锥台形滚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使所述圆锥台形滚轮的锥面与所述罐体末段的锥面为线接触。

优选地,所述中段对中机构包括第一轨道座、第一轨道轮、第一轨道驱动电机和第一对中子机构,所述第一轨道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轨道座上,所述第一轨道座可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上,由所述第一轨道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轨道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轨道座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

所述第一对中子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滚轮和第一滚动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支座设于所述第一轨道座上,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座上,由所述第一滚动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滚轮转动;

所述第一对中子机构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对中子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座上,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对中子机构的所述第一滚轮支撑所述罐体中段并驱动所述罐体中段绕轴线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轮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滚轮的圆柱面与所述罐体中段为线接触,所述中段对中机构并列设置多个。

优选地,所述末段对中机构包括第二轨道座、第二轨道轮、第二轨道驱动电机和第二对中子机构,所述第二轨道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二轨道座上,所述第二轨道座通过所述第二轨道轮可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轨道上,由所述第二轨道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轨道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轨道座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

所述第二对中子机构包括第二支座、第二滚轮和第二滚动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支座设于所述第二轨道座上,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座上,由所述第二滚动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滚轮转动;

所述第二对中子机构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对中子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座上,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对中子机构的所述第二滚轮支撑所述罐体中段并驱动所述罐体中段绕轴线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滚轮为圆锥台状,所述第二滚轮的锥面与所述罐体末段的锥面为线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中段轴向限位器,所述中段轴向限位器包括轴向移动驱动单元和压轮,所述压轮设于所述轴向移动驱动单元上,由所述轴向移动驱动单元带动所述压轮沿所述罐体中段的轴线方向挤压在所述罐体中段的边缘上,使所述罐体中段与所述罐体末段挤压碰合。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所述轴向移动驱动单元包括第三轨道座、第三轨道轮和第三轨道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所述第三轨道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三轨道座上,由所述第三轨道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三轨道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三轨道座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包括第一轨道、中段对中机构、末段对中机构、中段校正器和末段校正器。中段对中机构和末段对中机构分别承载罐体中段和罐体末段,由于中段对中机构和末段对中机构均布置在第一轨道上,第一轨道为直线轨道,结合中段对中机构和末段对中机构分别对有罐体中段和罐体末段支撑的预设置,能够使得罐体中段的轴线与罐体末段的轴线大致在同一直线上,进而通过中段对中机构和末段对中机构在第一轨道上相对移动使罐体中段和罐体末段初步对接。

如果是罐体中段焊接边相对罐体末段的焊接边凸出,通过中段校正器的第一顶升装置顶升第一压头挤压罐体中段凸出的焊接边,使罐体中段凸出的焊接边与罐体末段的焊接边对齐,然后就可以将对齐的两个焊接边进行焊接。

如果是罐体末段焊接边相对罐体中段的焊接边凸出,通过末段校正器的第二顶升装置顶升第二压头挤压罐体末段凸出的焊接边,使罐体末段凸出的焊接边与罐体中段的焊接边对齐,然后就可以将对齐的两个焊接边进行焊接。

从而避免人工锤击对齐方式的对齐精度差,操作繁琐,噪声大的问题,由顶升装置通过压头挤压凸出的焊接边,能有效提高对齐精度,降低噪声,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对罐体中段和罐体末段进行对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对罐体中段和罐体末段进行对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轨道;2、中段对中机构;21、第一轨道座;22、第一对中子机构;221、第一支座;222、第一滚轮;223、第一滚动驱动电机;3、末段对中机构;31、第二轨道座;32、第二对中子机构;321、第二支座;322、第二滚轮;323、第二滚动驱动电机;4、中段校正器;41、第一顶升装置;42、第一压头;5、末段校正器;51、第二顶升装置;52、第二压头;6、中段轴向限位器;61、轴向移动驱动单元;62、压轮;7、第二轨道;8、末段轴向限位器;9、辅助成型机构;91、挤压轮;92、摆臂;01、罐体中段;02、罐体末段。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申请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定义:沿第一轨道方向为纵向,垂直于纵向且与第一轨道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为横向,垂直于纵向和横向的方向为垂向。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搅拌罐罐体自动对接装置,包括第一轨道1、中段对中机构2、末段对中机构3、中段校正器4、末段校正器5、中段轴向限位器6、第二轨道7、末段轴向限位器8和辅助成型机构9。

第一轨道1是直线轨道。

中段对中机构2可沿第一轨道1移动,用于承载罐体中段01,并驱动罐体中段01绕罐体中段的轴线转动。驱动罐体中段01绕轴线转动的目的是,便于将罐体中段01的焊接边圆周上不同的凸起部位转动至第一压头42处,进而对罐体中段01的焊接边圆周上不同的凸起部位进行校正。

进一步地,中段对中机构2包括第一轨道座21、第一轨道轮、第一轨道驱动电机和第一对中子机构22,第一轨道驱动电机设于第一轨道座21上,第一轨道座21可沿第一轨道1移动地设于第一轨道1上,由第一轨道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轨道轮转动以带动第一轨道座21沿第一轨道1移动。

第一对中子机构22包括第一支座221、第一滚轮222和第一滚动驱动电机223,第一支座221设于第一轨道座21上,第一滚轮222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支座221上,由第一滚动驱动电机223驱动第一滚轮222转动。

第一对中子机构22有两个,两个第一对中子机构22相对设置在第一轨道座21上,通过两个第一对中子机构22的第一滚轮222支撑罐体中段01并驱动罐体中段01绕轴线转动。

第一滚轮222为圆柱状,第一滚轮222的圆柱面与罐体中段01为线接触,从而提高对罐体中段01的支撑强度和支撑稳定性。中段对中机构2也可并列设置多个,从而对罐体中段01的支撑更加稳定,使罐体中段01的轴线与第一轨道1保持平行,避免向前或向后倾覆。

在两个第一对中子机构22的第一滚轮222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罐体中段01的轴线具有确定的位置。在罐体末段02的轴线具有同样确定位置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罐体中段01的轴线与罐体末段02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实际中,为了便于对罐体中段01的轴线位置进行调整,可以将两个第一支座221横向对称布置于第一轨道座21上,这样就可以保证罐体中段01的轴线处于中间的对称面上。使两个第一支座221可相对同步移动,从而使对称的两第一滚轮222同步相对移动,进而在保证罐体中段01的轴线处于中间的对称面上的基础上,使罐体中段01的轴线升高或降低。其中,使两个第一支座221相对同步移动,也即以同样的速度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相互靠近的时候,两个第一滚轮222沿罐体中段01的弧面向上挤压罐体中段01,可以使罐体中段01的轴线升高。相互远离的时候,两个第一滚轮222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罐体中段01的轴线逐渐降低。使两个第一支座221可相对同步移动,可通过电机带动双向丝杆,由双向丝杆带动两个第一支座221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的方式来实现。

末段对中机构3可沿第一轨道1移动,用于承载罐体末段02,并驱动罐体末段02绕罐体末段的轴线转动。驱动罐体末段02绕轴线转动的目的是,便于将罐体末段02的焊接边圆周上不同的凸起部位转动至第二压头52处,进而对罐体末段02的焊接边圆周上不同的凸起部位进行校正。

进一步地,末段对中机构3包括第二轨道座31、第二轨道轮、第二轨道驱动电机和第二对中子机构32,第二轨道驱动电机设于第二轨道座31上,第二轨道座31通过第二轨道轮可沿第一轨道1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轨道1上,由第一轨道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轨道轮转动以带动第二轨道座31沿第一轨道1移动。

第二对中子机构32包括第二支座321、第二滚轮322和第二滚动驱动电机323,第二支座321设于第二轨道座31上,第二滚轮322可转动地设于第二支座321上,由第二滚动驱动电机323驱动第二滚轮322转动。

第二对中子机构32有两个,两个第二对中子机构32相对设置在第二轨道座上,通过两个第二对中子机构32的第二滚轮322支撑罐体中段01并驱动罐体中段01绕轴线转动。

第二滚轮322为圆锥台状,第二滚轮322的锥面与罐体末段02的锥面为线接触,进而提高对罐体中段01支撑的稳定性,使罐体末段02的轴线与第一轨道1保持平行,避免罐体末段02向前或向后倾覆。

在两个第二对中子机构32的第二滚轮322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罐体末段02的轴线具有确定的位置。在罐体中段01的轴线具有同样确定位置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罐体中段01的轴线与罐体末段02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实际中,为了便于对罐体末段02的轴线位置进行调整,可以将两个第二支座321横向对称布置于第二轨道座31上,这样就可以保证罐体中段01的轴线处于中间的对称面上。使两个第二支座321可相对同步移动,从而使对称的两第二滚轮322同步相对移动,进而在保证罐体末段02的轴线处于中间的对称面上的基础上,使罐体末段02的轴线升高或降低。两个第二支座321相对同步机械原理可以与上述中段对中机构2的两个第一支座221相对同步机械原理相同。

通过以上手段,可以使罐体中段01的轴线与罐体末段02的轴线大致在同一直线上,使罐体中段01和罐体末段02基本同轴。

参照图3,中段校正器4,包括第一顶升装置41和第一压头42,由第一顶升装置41顶升第一压头42挤压罐体中段01凸出的焊接边,使罐体中段01凸出的焊接边与罐体末段02的焊接边对齐。

第一顶升装置41为第一液压缸,第一压头42设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第一液压缸的缸筒相对第一轨道1固定设置,在实施中可将第一液压缸的缸筒及第一轨道1同固定在地面上。

第一压头42为圆柱形滚轮,圆柱形滚轮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使圆柱形滚轮的圆柱面与罐体中段01的圆柱面为线接触。第一压头42与罐体中段01的圆柱面为滚动的线接触,一方面可以在罐体中段01滚动的过程中对罐体中段01的凸出焊接边与罐体末段02进行挤压对齐,另一方面第一压头42与罐体中段01的圆柱面线接触能够使罐体中段01的焊接边在轴向上保持平直,对焊接边的凸出变形进行校正。

末段校正器5包括第二顶升装置51和第二压头52,由第二顶升装置51顶升第二压头52挤压罐体末段02凸出的焊接边,使罐体末段02凸出的焊接边与罐体中段01的焊接边对齐。

第二顶升装置51为第二液压缸,第二压头52设于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第二液压缸的缸筒相对第一轨道1固定设置,在实施中可将第二液压缸的缸筒及第一轨道1同固定在地面上。

第二压头52为圆锥台形滚轮,圆锥台形滚轮可转动地设于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使圆锥台形滚轮的锥面与罐体末段02的锥面为线接触。第二压头52与罐体末段02的锥面为滚动的线接触,可以在罐体末段02滚动的过程中对罐体末段02的凸出焊接边与罐体中段01进行挤压对齐,而且能够使焊接边的凸出变形得到校正。

由于中段对中机构2和末段对中机构3均布置在第一轨道1上,第一轨道1为直线轨道,结合中段对中机构2和末段对中机构3分别对有罐体中段01和罐体末段02支撑的预设置,能够使得罐体中段01的轴线与罐体末段02的轴线大致在同一直线上,进而通过中段对中机构2和末段对中机构3在第一轨道1上相对移动使罐体中段01和罐体末段02初步对接。

如果是罐体中段01焊接边相对罐体末段02的焊接边凸出,通过中段校正器4的第一顶升装置41顶升第一压头42挤压罐体中段01凸出的焊接边,使罐体中段01凸出的焊接边与罐体末段02的焊接边对齐,然后就可以将对齐的两个焊接边进行焊接。

如果是罐体末段02焊接边相对罐体中段01的焊接边凸出,通过末段校正器5的第二顶升装置51顶升第二压头52挤压罐体末段02凸出的焊接边,使罐体末段02凸出的焊接边与罐体中段01的焊接边对齐,然后就可以将对齐的两个焊接边进行焊接。

从而避免人工锤击对齐方式的对齐精度差,操作繁琐,噪声大的问题,由顶升装置通过压头挤压凸出的焊接边,能有效提高对齐精度,降低噪声,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4,中段轴向限位器6包括轴向移动驱动单元61和压轮62,压轮62设于轴向移动驱动单元61上,由轴向移动驱动单元61带动压轮62沿所述罐体中段01的轴线方向挤压在罐体中段01的边缘上,使罐体中段01与罐体末段02挤压碰合。

轴向移动驱动单元61包括第三轨道座、第三轨道轮和第三轨道驱动电机,第三轨道轮可转动地设于第三轨道座上,由第三轨道驱动电机带动第三轨道轮转动以带动第三轨道座沿第二轨道7移动,第二轨道7与第一轨道1平行。

末段轴向限位器8可以是与中段轴向限位器6相同结构原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装置,用于中段轴向限位器6配合将罐体末段02与罐体中段01挤压碰合。

辅助成型机构9包括挤压轮91、摆臂92和摆臂驱动装置,挤压轮91设于摆臂92上,通过摆臂驱动装置驱动摆臂的摆动,挤压轮91和摆臂92对称设置两个。罐体中段01和罐体末段02在放置到中段对中机构2和末段对中机构3上后,由于尺寸大,受重力的影响会产生一定量的变形,使本应该是圆环形的横截面变成横向尺寸大于垂向尺寸的椭圆环形。这种变形可以利用辅助成型机构9进行辅助成型校正,具体地,通过摆臂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摆臂92向中间靠拢,使设置在两个摆臂92上的两个挤压轮91向中间挤压罐体中段01和罐体末段02,从而辅助罐体中段01和罐体末段02恢复圆形截面形状。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