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速驱动折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5549发布日期:2020-01-21 23:2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速驱动折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机械设备,特别是指一种低速驱动折弯机构。



背景技术: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在电线的生产制造中,为了便于其后期在设备中的安装连接,需要将电线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弯。传统方式中往往手工进行折弯,但是手工折弯存在随意性大,折弯尺寸与形状不能保证的问题,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低。随着劳动成本的逐渐提升和自动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制造一种自动化的电线折弯设备代替手工,成为了现今人们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速驱动折弯机构,解决了手动折弯电线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速驱动折弯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面上设有旋转的固定座,固定座的后端与安装板活动连接,固定座内设有导管,固定座上设有顶紧导管的紧固螺钉,安装板的后端面上设有低速电机,低速电机穿过安装板的输出轴上设有输出轮,输出轮与传动轮可拆卸连接,固定座的前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上设有至少两处铰接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孔与传动轮偏心处铰接。

所述安装板的上部设有固定用的螺栓孔。

所述固定座的背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穿过安装板与螺母连接。

所述固定座的后端内设有与导管配合的弧面,固定座的前端设有与导管配合的橡胶垫。

所述固定座通过销轴与连杆铰接,传动轮的偏心处设有铰接轴,铰接轴穿过连杆的铰接孔与螺母连接。

所述低速电机通过螺钉设在安装板上。

所述输出轮上设有方形凸部,传动轮上设有方形凹部,方形凹部紧扣在方形凸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机械设备代替手工,完成电线的折弯作业,生产效率高,折弯角度能够得到保证,便于后期的安装连接,不存在对电线进行二次纠正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中:1-安装板,2-固定座,3-导管,4-紧固螺钉,5-连杆,6-低速电机,7-输出轮,8-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3所示,一种低速驱动折弯机构,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上部设有固定用的螺栓孔,安装板1通过螺钉、螺栓孔固定在机座上,安装板的下部悬空,为低速电机6提供安置空间。安装板1的前端面上设有旋转的固定座2,固定座2的后端与安装板1活动连接,具体来说,固定座2的背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穿过安装板1与螺母连接,实现固定座2与安装板1的旋转配合。

固定座2内设有导管3,固定座2的后端内设有与导管3配合的弧面,固定座2的前端设有与导管3配合的橡胶垫,便于导管3在固定座2的稳定安置。固定座2上设有顶紧导管3的紧固螺钉4,拧紧紧固螺钉4,完成导管3在固定座2上的固定,放松紧固螺钉4,能够更换不同规格的导管,针对不同粗细的电线进行折弯。

安装板1的后端面上设有低速电机6,低速电机6通过螺钉设在安装板1上,低速电机6位于机座的下部,避免在机座上额外加工低速电机6的固定结构,减少加工量。低速电机6穿过安装板1的输出轴上设有输出轮7,输出轮7上设有方形凸部,传动轮8上设有方形凹部,方形凹部紧扣在方形凸部上,实现输出轮7和传动轮8的可拆卸连接。

固定座2的前端通过销轴与连杆5的一端铰接,连杆5的另一端上设有至少两处铰接孔,连杆5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孔与传动轮8偏心处铰接,具体来说,传动轮8的偏心处设有铰接轴,铰接轴穿过连杆5的铰接孔与螺母连接。当需要改变折弯角度时,拧下铰接轴上的螺母,拧松低速电机6上的螺钉,低速电机6带动输出轮7和传动轮8同步后退,将输出轮7从传动轮8上卸下,然后更换输出轮7,同时将输出轮7的铰接轴穿在不同的铰接孔内,完成折弯角度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根据设定长度,送线设备将一定长度电线送至导管内,低速电机启动,输出轮带动传动轮旋转,传动轮通过连杆带动固定座旋转,完成电线折弯,切线设备将电线切断,工人将电线抽出,放入成品箱内,然后导管复位,送线设备将电线送至导管内,依次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