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型材冲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3209发布日期:2020-05-12 17:2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状型材冲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状型材冲孔机。



背景技术:

冲孔是管状型材加工中常见的工序之一,冲孔时需要把管状型材固定好。由于管状型材是中空的,夹持固定管状型材时容易因夹持力过大而导致管状型材变形,现有的冲孔机常通过弹性的垫片对管状型材进行夹持,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冲孔时冲针由外至内对管状型材的管壁施力,这过程也容易使管状型材变形。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状型材冲孔机,其冲孔时管状型材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管状型材冲孔机,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前后贯穿下模具,所述开口槽上设有冲孔工位,所述冲孔工位的横向尺寸与开口槽的横向尺寸相等,所述冲孔工位的左侧、右侧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插销,两个所述插销分别与基架左右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架上还设有冲孔机构,所述冲孔机构包括基座和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基座与基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冲针,所述冲针设于冲孔工位正上方;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活动端上下设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固设于基架上,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活动端设于基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架上还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块、杠杆和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杠杆的支点与基架铰接,所述杠杆的一端与第一直线驱动器的活动端铰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压块固接,所述压块设于冲孔工位上方,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活动端上下设置,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固设于基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插销分别通过滑移组件与基架连接,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滑轨和设于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两个所述插销分别设于两个第一滑块上,两个所述第一滑轨均设于基架上;所述基架上还设有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均横向设置,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均固设于基架上,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的活动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插销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具上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竖向设置的定位销,定位销与第一通孔上下滑动连接,定位销底部设有竖向设置的第四直线驱动器,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活动端分别与基架、定位销连接,所述定位销设于所述冲孔工位的后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槽的前端设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设于开口槽内,所述第一推块的前侧设有第五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活动端前后设置,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固定设于基架上,所述第一推块设于第五直线驱动器的活动端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架上还设有横向设置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的左端段与所述开口槽的前端段重合,所述输送通道的右侧上方设有原料盒,所述原料盒具有叠放腔,所述叠放腔呈竖向设置的板状,所述叠放腔平行于正平面设置,所述原料盒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原料盒的底部敞开口的下方设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与原料盒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二推块设于输送通道内;所述第二推块与所述基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块移动至最右侧时第二推块的左端设于叠放腔的右方,所述第二推块移动至最左侧时第二推块的右端设于叠放腔的正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推块的前端面固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有第二滑块,所述基架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设于第二滑轨上;所述基架上还设有横向设置的第六直线驱动器,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固设于基架上,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器的活动端与连接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槽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翻转块,所述翻转块的底部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凹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翻转块通过第二转轴与下模具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设有竖向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左右贯穿翻转块;所述翻转块的前方设有第七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活动端前后设置,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与凹槽的内壁固接,所述直线驱动器的活动端与翻转块铰接,铰接处的铰轴设于通槽内;所述翻转块的竖向尺寸大于凹槽的深度,所述翻转块的横向尺寸小于凹槽的深度,使得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缩短时翻转块的顶部设于开口槽底面的下方、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伸长时翻转块的顶部设于开口槽底面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孔工位的前边缘所在的侧垂线称为第一直线,所述翻转块的顶端所在的侧垂线称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称为第三直线,所述第一直线设于第三直线的正上方或前上方,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三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直线与第三直线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管状型材冲孔机,通过设置插销,使用时管状型材放置到冲孔工位上之后,两侧的插销插入到管状型材内,使管状型材不能前后、上下移动;通过设置冲孔工位的横向尺寸与开口槽的横向尺寸相等,开口槽的侧壁限制了管状型材的左右移动,管状型材的左右位置固定了;同时,由于插销插入到管状型材内、能对管状型材的管壁起支撑作用,因此冲孔时管状型材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孔模块的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孔模块的结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孔模块的结构左视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8,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管状型材冲孔机,包括基架01,所述基架01上设有下模具51,所述下模具51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槽11,所述开口槽11前后贯穿下模具51,所述开口槽11上设有冲孔工位58,所述冲孔工位58的横向尺寸与开口槽11的横向尺寸相等,所述冲孔工位58的左侧、右侧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插销33,两个所述插销33分别与基架01左右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插销33,使用时管状型材放置到冲孔工位58上之后,两侧的插销33插入到管状型材内,使管状型材不能前后、上下移动;通过设置冲孔工位58的横向尺寸与开口槽11的横向尺寸相等,开口槽11的侧壁限制了管状型材的左右移动,管状型材的左右位置固定了;同时,由于插销33插入到管状型材内、能对管状型材的管壁起支撑作用,因此冲孔时管状型材不易变形。由于不同规格的管状型材内径不同,因此选用的插销33需要与管状型材的内径相匹配。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架01上还设有冲孔机构,所述冲孔机构包括基座43和第二直线驱动器42,所述基座43与基架0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基座43的底部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冲针45,所述冲针45设于冲孔工位58正上方;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42器的固定端、活动端上下设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42的固定端固设于基架01上,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42的活动端设于基座4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43的四角设有上下通孔,通孔内设有滑杆41,滑杆41固设于基架01上,所述基座43通过滑杆41与基架01上下滑动连接,其中的第二直线驱动器42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架01上还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块44、杠杆46和第一直线驱动器47,所述杠杆46的支点与基架01铰接,所述杠杆46的一端与第一直线驱动器47的活动端铰接,所述杠杆46的另一端与压块44固接,所述压块44设于冲孔工位58上方,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47的固定端、活动端上下设置,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47的固定端固设于基架01上。这样还能从上至下把管状型材压紧在冲孔工位58上,进一步固定了管状型材的位置,其中的第一直线驱动器47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上述的下模具51、冲孔机构和压紧机构合称为冲孔模块12。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插销33分别通过滑移组件与基架01连接,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滑轨36和设于第一滑轨36上的第一滑块35,两个所述插销33分别设于两个第一滑块35上,两个所述第一滑轨36均设于基架01上;所述基架01上还设有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31,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31均横向设置,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31的固定端均固设于基架01上,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31的活动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插销33连接。通过设置滑移组件,使得插销33的左右移动平稳,移动的方向精准,能准确插入管状型材内。其中的第三直线驱动器31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模具5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竖向设置的定位销32,定位销32与第一通孔上下滑动连接,定位销32底部设有竖向设置的第四直线驱动器34,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34的固定端、活动端分别与基架01、定位销32连接,所述定位销32设于所述冲孔工位58的后侧。这样放置管状型材时能先把定位销32升起,管状型材能由前至后很方便地放到冲孔工位58上,插销33插入管状型材内之后,定位销32降下,然后进行冲孔,冲孔完毕后管状型材能向后退出冲孔工位58。本实施例中定位销32有两个,两个定位销32左右间隔设置,定位更准确,其中的第四直线驱动器34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口槽11的前端设有第一推块03,所述第一推块03设于开口槽11内,所述第一推块03的前侧设有第五直线驱动器04,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04的固定端、活动端前后设置,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04的固定端固定设于基架01上,所述第一推块03设于第五直线驱动器04的活动端上。这样把管状型材横向放置在开口槽11的前端,然后第五直线驱动器04启动,第一推块03即把管状型材推送到冲孔工位58处,或管状型材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后移动、然后被定位销32阻挡停留在冲孔工位58处,本实施例中第五直线驱动器04是双杆气缸,第一推块03能直接设置在双杆气缸的活动端上,双杆气缸使第一推块03不会左右倾斜,结构简单,维修保养简便。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架01上还设有横向设置的输送通道10,所述输送通道10的左端段与所述开口槽11的前端段重合,所述输送通道10的右侧上方设有原料盒14,所述原料盒14具有叠放腔09,所述叠放腔09呈竖向设置的板状,所述叠放腔09平行于正平面设置,所述原料盒14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原料盒14的底部敞开口的下方设有第二推块07,所述第二推块07与原料盒14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二推块07设于输送通道10内;所述第二推块07与所述基架01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块07移动至最右侧时第二推块07的左端设于叠放腔09的右方,所述第二推块07移动至最左侧时第二推块07的右端设于叠放腔09的正下方。通过设置原料盒14,管状型材能叠放在叠放腔09内,进行输送时,第二推块07先往右侧移动,叠放腔09内的管状型材整体向下移动,位于最下方的管状型材掉落到输送通道10内,然后第二推块07向左移动,位于最下方的管状型材即沿输送通道10向左移动,完成输送,然后第二推块07回到原位;由于原料盒14是竖向设置的,大部分的管状型材在原料盒14内竖向堆叠,占据较小的面积;原料盒14设置在输送通道10右侧上方,不会阻挡操作人员观察冲孔工位58上的管状型材。原料盒14的顶部敞开,即使在输送过程中操作人员也能添加新的管状型材,而且能批量地放入新的管状型材堆放在叠放腔09内,操作简便;所述第二推块07移动至最右侧时第二推块07的左端设于叠放腔09的右方,这样管状型材才能掉落下来;所述第二推块07移动至最左侧时第二推块07的右端设于叠放腔09的正下方,这样最下方的管状型材在输送时,其他管状型材不会掉落到输送通道10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推块07的前端面固设有连接件06,所述连接件06的底部设有第二滑块13,所述基架01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滑轨05,所述第二滑块13设于第二滑轨05上;所述基架01上还设有横向设置的第六直线驱动器02,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器02的固定端固设于基架01上,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器02的活动端与连接件06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滑块13和第二滑轨05,连接件06的移动平稳,移动方向准确,其中的第六直线驱动器02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口槽11的底部设有凹槽52,所述凹槽52内设有翻转块54,所述翻转块54的底部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转轴57,所述第二转轴57与凹槽52的内壁连接,所述翻转块54通过第二转轴57与下模具5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设有竖向设置的通槽55,所述通槽55左右贯穿翻转块54;所述翻转块54的前方设有第七直线驱动器53,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53的固定端、活动端前后设置,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53的固定端与凹槽52的内壁固接,所述直线驱动器的活动端与翻转块54铰接,铰接处的铰轴56设于通槽55内;所述翻转块54的竖向尺寸大于凹槽52的深度,所述翻转块54的横向尺寸小于凹槽52的深度,使得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53缩短时翻转块54的顶部设于开口槽11底面的下方、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53伸长时翻转块54的顶部设于开口槽11底面的上方。有的管状型材需要加工上下贯穿的孔位,这样管状型材底面上在孔的边缘会出现毛刺,这些毛刺会嵌在下模具51中,导致管状型材难以从下模具51中取下来。因此通过设置翻转块54,在冲孔完毕后,第七直线驱动器53伸长,使翻转块54向上翻转,把冲孔工位58上的管状型材向上顶起,然后直线驱动器缩短,使翻转块54向下翻转回到凹槽52内,不会阻挡后续管状型材的上料以及冲孔;同时,翻转块54顶起管状型材时,由于翻转块54的顶部由前至后翻转,翻转块54对管状型材还施加了向后的力,使得管状型材向上移动与下模具51分离的同时,也向后移动离开冲孔工位58,便于下一个管状型材移动到冲孔工位58进行冲孔加工。其中的第七直线驱动器53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冲孔工位58的前边缘所在的侧垂线称为第一直线,所述翻转块54的顶端所在的侧垂线称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二转轴57的轴线称为第三直线,所述第一直线设于第三直线的正上方或前上方,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三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直线与第三直线的距离。由于冲孔时管状型材底部的前边缘设置在冲孔工位58的前边缘上,这样翻转块54顶起管状型材时,翻转块54的顶部高于管状型材的底部,翻转块54对管状型材除了施加向上的力之外,还施加了向后的推力,使得管状型材向上移动与下模具51分离的同时,也向后移动离开冲孔工位58,便于下一个管状型材移动到冲孔工位58进行冲孔加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