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测试校正的环闭式极片模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897发布日期:2020-05-22 20:2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测试校正的环闭式极片模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片模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测试校正的环闭式极片模切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传统的极片模切设备是人工放卷料后再针对极片的大小对设备进行调机适应不同尺寸的极片模切使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146783.8,公开了一种极片模切设备及其模切方法,极片模切设备包括上料装置、模切装置和下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送卷接带机构和第一储片机构,模切装置包括第一模切机构、第二模切机构和调节机构,下料装置包括收卷接带机构和第二储片机构;本发明能实现连续上料,模切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其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模切设备都存在的弊端,就是在更换不同尺寸的极片模切时,需要人工进行调节设备适应,从而导致整台设备多个工位都需要调节,在生产方面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视觉检测配合智能控制单元进行智能检测调节,在设备运行中不需要人工调节,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对极片模切精度高,设备可靠性强的基于测试校正的环闭式极片模切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测试校正的环闭式极片模切机,包括模切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模切单元设置有用于检测极片外形的检测单元,所述模切单元设置有用于调节极片位置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检测所极片位置调整极片位置,所述控制单元与模切单元、检测单元、和调节单元电连接。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模切单元包括模切装置和切断装置,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模切装置与切断装置之间设置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极片长度,设置于切断装置一侧的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极片宽度,所述模切装置连接第一调节装置用于纵向调节,所述切断装置连接第二调节装置用于横向调节。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模切装置包括模切支架,安装于模切支架用于将极片模切的模具,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于模切支架下方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切断支架,安装于切断支架的切刀组件,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与切断支架下方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为ccd检测镜头设置,其镜头端对应于极片通过模切装置位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第一调节装置调节模切装置将极片长度校正对位模切。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为ccd检测镜头设置,其设置于切断装置后方,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第二调节装置调节切断模组将极片宽度校正对位模切。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将极片放料进入模切装置的放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设置第三检测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对应第三检测装置设置校正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和校正装置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模切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模切单元设置有用于检测极片外形的检测单元,所述模切单元设置有用于调节极片位置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检测所极片位置调整极片位置,所述控制单元与模切单元、检测单元、和调节单元电连接。所述模切单元包括模切装置和切断装置,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

设置有用于将材料模切形成极片和极耳的模切装置,将切出极耳后的极片切断的切断装置,具体是在工作过程中将卷料放料先模切出极耳后再切断形成极片;还设置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为本设备的控制器,即为plc控制程序,其用于控制设备工作,在模切装置与切断装置之间设置用于检测极片长度的第一检测装置,同时模切装置连接有用于纵向调节的第一调节装置,具体是在第一检测装置的作用下,用于检测模切后极片的极耳位置和极片的长度,检测后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经过在控制单元输入数据,根据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后控制第一调节装置调节模切装置的具体位置,以保证模切极片长度的精度和尺寸,不需要人工调机,自动化程度高;另外,切断装置设置第二检测装置,切断装置连接有第二调节装置,具体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通过控制单元对比输入数据,进行自动检测分析,以保证极片宽度尺寸的切断,整体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物力,模切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视觉检测配合智能控制单元进行智能检测调节,在设备运行中不需要人工调节,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对极片模切精度高,设备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极片模切机100、模切装置110、模切支架111、模具112、切断装置120、切断支架121、切刀组件122、控制单元130、第一检测装置140、第二检测装置150、第一调节装置160、第二调节装置170、放料装置180、第三检测装置190、校正装置1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测试校正的环闭式极片模切机100,包括模切单元和控制单元130,所述模切单元设置有用于检测极片外形的检测单元,所述模切单元设置有用于调节极片位置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检测所极片位置调整极片位置,所述控制单元130与模切单元、检测单元、和调节单元电连接。

如图2所示,模切单元包括模切装置110和切断装置120,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装置140和第二检测装置150,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装置160和第二调节装置170,进一步改进是,模切装置110与切断装置120之间设置第一检测装置140用于检测极片长度,设置于切断装置120一侧的第二检测装置150用于检测极片宽度,所述模切装置110连接第一调节装置160用于纵向调节,所述切断装置120连接第二调节装置170用于横向调节。

切断装置120包括切断支架121,安装于切断支架121的切刀组件122,所述第二调节装置170与切断支架121下方相连,与上述相同的原理,是通过自动调节方式实现对极片切断位置进行切断,自动化程度高,切断精度高。

第一检测装置140为ccd检测镜头设置,其镜头端对应于极片通过模切装置110位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40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130,控制单元130控制第一调节装置160调节模切装置110将极片长度校正对位模切,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50为ccd检测镜头设置,其设置于切断装置120后方,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50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130,控制单元130控制第二调节装置170调节切断模组将极片宽度校正对位模切,控制单元130本身为plc控制系统,在设备工作前先输入极片尺寸数据后即可,后续通过自动调节对位、自动检测模切,实现全自动检测工作,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性强。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极片放料进入模切装置110的放料装置180,所述放料装置180设置第三检测装置190,所述放料装置180对应第三检测装置190设置校正装置191,所述第三检测装置190和校正装置191均与控制单元130电连接,具体是设置第三检测装置190和校正装置191的作用用于在极片上料过程中进行自动对位校正,在经过校正装置191后再进入模切装置110进行模切,减少模切装置110调节时间,提高模切效率。

包括有用于将材料模切形成极片和极耳的模切装置110,将切出极耳后的极片切断的切断装置120,具体是在工作过程中将卷料放料先模切出极耳后再切断形成极片;还设置控制单元130,控制单元130为本设备的控制器,即为plc控制程序,其用于控制设备工作,在模切装置110与切断装置120之间设置用于检测极片长度的第一检测装置140,同时模切装置110连接有用于纵向调节的第一调节装置160,具体是在第一检测装置140的作用下,用于检测模切后极片的极耳位置和极片的长度,检测后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130,经过在控制单元130输入数据,根据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后控制第一调节装置160调节模切装置110的具体位置,以保证模切极片长度的精度和尺寸,不需要人工调机,自动化程度高;另外,切断装置120设置第二检测装置150,切断装置120连接有第二调节装置170,具体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通过控制单元130对比输入数据,进行自动检测分析,以保证极片宽度尺寸的切断,整体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物力,模切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视觉检测配合智能控制单元130进行智能检测调节,在设备运行中不需要人工调节,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对极片模切精度高,设备可靠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见附图3,

1、检测装置通过ccd测量出极片a、b、c边的位置,及h1高度,把数据传给控制单元130的plc,控制单元130的plc根据数据通过第一调节装置160自动调整模切位置;

2、检测装置通过ccd测量出极片的w尺寸,把数据传给控制单元130的plc,控制单元130的plc根据位置第二调节装置170调整切刀位置;

3、难点主要采用的是模糊调整,由于是切好再检测,相当于反馈是有滞后的,设备是稳定的,算法是需要做滤波趋势分析然后再动作再调整,主要控制设备稳定运行达到公差范围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