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1475发布日期:2020-07-17 15:3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



背景技术:

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钻床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更换特殊刀具,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动,让刀具移动,将刀具中心对正孔中心,并使刀具转动。钻床的特点是工件固定不动,刀具做旋转运动。

在钻床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夹具对工件进行加固,现有技术的夹具的夹紧块在对球形工件进行加固的时候,夹紧块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降低了夹具对工件固定的牢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包括平台,还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平台上;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传动杆、加固组件、第一支撑环、两个第一连接套管、两个第一滑杆和两个气缸,所述第一连接套管的轴线与平台垂直,两个第一连接套管分别与平台的正对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一连接套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滑杆穿过第一连接套管,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一连接套管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与平台平行,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的轴线与平台垂直,所述第一支撑环与传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轴线与第一滑杆平行,两个气缸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杆的一侧,所述气缸的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与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平台上;

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二支撑环、两个第二连接套管、两个第二滑杆、两个弹簧和两个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环与第一支撑环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环设置在平台的靠近第一支撑环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套管的轴线与平台垂直,两个第二连接套管均与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与第二连接套管同轴设置,两个第二滑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环的靠近第一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穿过第二连接套管,所述第二滑杆与第二连接套管滑动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二滑杆上,所述第二滑杆的远离第二支撑环的一端通过弹簧与第二连接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之间,所述传动组件与平台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第二滑杆移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支撑杆、定滑轮和连接线,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平台的远离传动杆的一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定滑轮安装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第一滑杆的远离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的远离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与定滑轮的外周抵靠,所述连接线与定滑轮滚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线与定滑轮连接的牢固度,所述定滑轮的外周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线设置在环形槽的内部。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夹持的牢固度,所述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橡胶环。

作为优选,为了降低平台发生损坏的几率,所述平台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第二连接套管同轴设置。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远离传动杆的一端上均设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中,通过夹持机构可以从球形工件的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加固,则提高了夹具对球形工件加固的牢固度,与现有夹持机构相比,该夹持机构通过弹簧对第二支撑环的缓冲作用,降低了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与工件之间过度挤压的几率,降低了工件发生损坏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的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2.第一支撑环,3.传动杆,4.第一滑杆,5.橡胶环,6.第二支撑环,7.第二连接套管,8.第一连接套管,9.支撑杆,10.连接线,11.定滑轮,12.贯穿孔,13.弹簧,14.第二滑杆,15.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包括平台15,还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平台15上;

通过夹持机构可以从球形工件的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加固,则提高了夹具对球形工件加固的牢固度;

如图1所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传动杆3、加固组件、第一支撑环2、两个第一连接套管8、两个第一滑杆4和两个气缸1,所述第一连接套管8的轴线与平台15垂直,两个第一连接套管8分别与平台15的正对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4与第一连接套管8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滑杆4穿过第一连接套管8,所述第一滑杆4与第一连接套管8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3与平台15平行,所述传动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2的轴线与平台15垂直,所述第一支撑环2与传动杆3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的轴线与第一滑杆4平行,两个气缸1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杆4的一侧,所述气缸1的一端与传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的另一端与平台15固定连接,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平台15上;

如图2所示,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二支撑环6、两个第二连接套管7、两个第二滑杆14、两个弹簧13和两个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环6与第一支撑环2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环6设置在平台15的靠近第一支撑环2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套管7的轴线与平台15垂直,两个第二连接套管7均与平台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14与第二连接套管7同轴设置,两个第二滑杆1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环6的靠近第一滑杆4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14穿过第二连接套管7,所述第二滑杆14与第二连接套管7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3套设在第二滑杆14上,所述第二滑杆14的远离第二支撑环6的一端通过弹簧13与第二连接套管7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4之间,所述传动组件与平台15连接;

操作人员将球形工件放置在第一支撑环2与第二支撑环6之间,通过气缸提供动力,使传动杆3驱动第一支撑环2下降,则通过第一支撑环2对球形工件的顶端进行固定,同时通过传动杆3驱动第一滑杆4沿着第一连接套管8向下移动,在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使第二滑杆14收到的拉力减小,则通过弹簧13的弹力驱动第二滑杆14沿着第二连接套管7向上移动,通过第二滑杆14驱动第一支撑环6上升,则通过第一支撑环6对球形工件的底端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支撑环2与第二支撑环6将球形工件夹持住,提高了对球形工件固定的牢固度。

如图1所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支撑杆9、定滑轮11和连接线10,所述支撑杆9设置在平台15的远离传动杆3的一侧,所述支撑杆9的一端与平台15固定连接,所述定滑轮11安装在支撑杆9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线10的一端与第一滑杆4的远离传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10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14的远离传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10与定滑轮11的外周抵靠,所述连接线10与定滑轮11滚动连接;

通过支撑杆9提高了定滑轮11的稳定性,则在定滑轮11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一滑杆4可以通过连接线10拉动第二滑杆14移动,当第一滑杆4下降的时候,通过弹簧13驱动第二滑杆14上升,当第一滑杆4上升的时候,则通过连接线10拉动第二滑杆14下降。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线10与定滑轮11连接的牢固度,所述定滑轮11的外周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线10设置在环形槽的内部;

通过环形槽对连接线10的限位作用,降低了连接线10与定滑轮11发生脱离的几率,则提高了连接线10与定滑轮11连接的牢固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支撑环2与第二支撑环6夹持的牢固度,所述第一支撑环2与第二支撑环6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橡胶环5;

通过橡胶环5的缓冲作用,减小了第一支撑环2和第二支撑环6对工件产生的压力,降低了工件发生损坏的几率,同时通过橡胶环6增大了第一支撑环2和第二支撑环6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工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降低平台15发生损坏的几率,所述平台15上设有贯穿孔12,所述贯穿孔12与第二连接套管7同轴设置;

当钻床的钻头打穿工件的时候,钻头可以通过贯穿孔12穿过平台15,降低了钻头损坏的平台的几率。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滑杆4和第二滑杆14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滑杆4和第二滑杆14的远离传动杆3的一端上均设有限位块;

通过限位块的限位作用降低了第一滑杆4和第二滑杆14发生脱落的几率,提高了第一滑杆4和第二滑杆14的稳定性。

通过气缸提供动力,使传动杆3驱动第一支撑环2下降,则通过第一支撑环2对球形工件的顶端进行固定,同时通过传动杆3驱动第一滑杆4沿着第一连接套管8向下移动,在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使第二滑杆14收到的拉力减小,则通过弹簧13的弹力驱动第二滑杆14沿着第二连接套管7向上移动,通过第二滑杆14驱动第一支撑环6上升,则通过第一支撑环6对球形工件的底端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支撑环2与第二支撑环6将球形工件夹持住,提高了对球形工件固定的牢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球形工件加固的钻床夹具中,通过夹持机构可以从球形工件的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加固,则提高了夹具对球形工件加固的牢固度,与现有夹持机构相比,该夹持机构通过弹簧13对第二支撑环6的缓冲作用,降低了第一支撑环2和第二支撑环6与工件之间过度挤压的几率,降低了工件发生损坏的几率。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