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内筒抱圆传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7390发布日期:2020-04-14 19:5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机内筒抱圆传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标自动化滚筒洗衣机内筒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洗衣机内筒抱圆传递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化行业滚筒洗衣机的内筒钣金成型过程中,前期采用传统的铆接技术,将洗衣机内筒卷成圆筒再进行固定,随着现在非标自动化行业不断发展,对产品的节拍和生产成本减低以及成型产品质量与外观的要求不断提高,成型尺寸要求比较严格,同时生产厂家也在不断的要求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针对家电行业这种需求和现象,现有技术中洗衣机内筒采用自动抱圆激光焊接技术,使内筒工艺精度更高、焊缝更平滑,其强度也是传统铆接内筒的3.5倍,正满足了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的品质生活需求,在完成激光焊接之后的洗衣机内筒通过结构传递到接料输送线上。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中这种洗衣机内筒传递结构,用其成型的洗衣机内筒表面无法与传递结构贴合,可能会出现表面变形的情况,影响整体传递的过程,而且洗衣机内筒的表面可能会出现划伤的情况,因此可能会影响后续传递到其他工位时对洗衣机内筒的处理,导致废品率升高,成型质量与外观不理想,特再提供一种洗衣机内筒抱圆传递结构,用于对焊接完成的洗衣机内筒进行传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洗衣机内筒抱圆传递结构,用于对焊接完成的洗衣机内筒进行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洗衣机内筒抱圆传递结构,包括架体,架体右侧固定设置有竖向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内滑动设置有第一座体,第一导轨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与第一座体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座体右侧铰接有第二座体,第一座体的前侧铰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动端与第二座体前侧铰接,第二座体的右侧铰接有抱臂架,第二座体底端固定设置有回转支承,第二座体下方设置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本体与回转支承固定连接,第三气缸的活动端与抱臂架左侧铰接,抱臂架右侧固定设置有横向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的前后两侧对称滑动设置有抱臂,其中前侧抱臂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动端与后侧抱臂固定连接,第四气缸的本体穿出抱臂且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内。

洗衣机内筒激光焊接完成之后,第三气缸的活动端伸出将抱臂架向上推动,此过程中第三气缸的本体在回转支承内旋转,第三气缸的活动端在抱臂架左端转动,抱臂架通过第三通孔在第二销轴上转动,完成将抱臂架在竖直方向上旋转90°呈竖直方向的目的;然后第四气缸的活动端收缩带动抱臂在第二导轨内部移动,将洗衣机内筒夹紧;随后第三气缸的活动端收缩带动抱臂架逆向旋转90°回到最初水平方向;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伸出将第一架体向下推动,使得第一架体下降到输送线的高度处;第二气缸的活动端伸出推动第二架体,此时第二架体后侧的第二通孔在第一销轴上转动,由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是沿着竖直方向转动的,因此第二架体在第二气缸的推动下沿着水平方向向后转动,转动到输送线位置;第四气缸伸出使得抱臂在第二导轨内滑动,成对的抱臂之间的间隔变大,将抱臂夹住的洗衣机内筒松开,落到输送线上,实现对洗衣机内筒的传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座体左端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第一座体的右端的后侧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通孔,第二座体左端的后侧设置有竖向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销轴,第二座体左端的前侧与第二气缸的活动端铰接,通过第二通孔在第一销轴上转动,可以实现第二架体在第一架体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便于对抱臂夹紧的洗衣机内筒进行水平的转移。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座体右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横向的第二销轴,抱臂架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二销轴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二销轴设置在第三通孔内,便于抱臂架在第二座体上实现垂直方向上的转动,便于抱臂夹紧洗衣机内筒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气缸位于两个第二销轴之间的下方,回转支承固定设置在第二座体的前侧壁或者后侧壁上,便于对抱臂架的中间进行推动,使得抱臂架的受力点位于中心位置,避免抱臂架重心偏移的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回转支承为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第二座体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横向的孔洞,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设置在孔洞内,回转支承的内圈与第三气缸本体固定连接,便于承载第三气缸伸出或者收缩时在第二架体下端的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导轨的长度与抱臂架的长度相同,第二导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挡板,避免第四导轨伸出时,抱臂脱离抱臂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抱臂设置为弧形,抱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滑块,防滑块为橡胶材质,便于对洗衣机内筒进行夹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完成洗衣机内筒的移动和转动,将焊接完成的洗衣机内筒传送到下个工作流程;

2、洗衣机内筒的外表面与抱臂内表面紧密贴合,避免洗衣机内筒出现表面变形的情况,影响整体传递的过程;

3、通过各部件之间的配合传递,避免洗衣机内筒与其他部件接触而受到其他部件的划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抱臂垂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气缸将抱臂水平推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抱臂回复到水平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抱臂;3-第一导轨;4-第一座体;5-第一气缸;6-第二座体;7-第二气缸;8-抱臂架;9-回转支承;10-第三气缸;11-第二导轨;12-第四气缸;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第一销轴;16-第二销轴;17-第三通孔;18-孔洞;19-挡板;20-防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洗衣机内筒抱圆传递结构,包括架体1,架体1右侧固定设置有竖向的第一导轨3,第一导轨3内滑动设置有第一座体4,第一导轨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的活动端与第一座体4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座体4右侧铰接有第二座体6,第一座体4的前侧铰接有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的活动端与第二座体6前侧铰接,第二座体6的右侧铰接有抱臂架8,第二座体6底端固定设置有回转支承9,第二座体6下方设置有第三气缸10,第三气缸10本体与回转支承9固定连接,第三气缸10的活动端与抱臂架8左侧铰接,抱臂架8右侧固定设置有横向的第二导轨11,第二导轨11的前后两侧对称滑动设置有抱臂2,其中前侧抱臂2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四气缸12,第四气缸12的活动端与后侧抱臂2固定连接,第四气缸12的本体穿出抱臂2且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11内。

洗衣机内筒激光焊接完成之后,第三气缸10的活动端伸出将抱臂架8向上推动,此过程中第三气缸10的本体在回转支承9内旋转,抱臂架8通过第三通孔17在第二销轴16上转动,完成将抱臂架8在竖直方向上旋转90°呈竖直方向的目的;然后第四气缸12的活动端收缩带动前后两侧的抱臂2在第二导轨11内部相对移动,将洗衣机内筒夹紧;随后第三气缸10的活动端收缩带动抱臂架8逆向旋转90°回到最初水平方向;第一气缸5的活动端伸出将第一架体1向下推动,使得第一架体1下降到输送线的高度处;第二气缸7的活动端伸出推动第二架体1,此时第二架体1后侧的第二通孔14在第一销轴15上转动,由于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是沿着竖直方向转动的,因此第二架体1在第二气缸7的推动下沿着水平方向向后转动,转动到输送线位置;第四气缸12伸出使得前后两侧的抱臂2在第二导轨11内相对滑动,前后两侧的抱臂2之间的间隔变大,将抱臂2夹住的洗衣机内筒松开,落到输送线上,实现对洗衣机内筒的传送。

第一座体4左端与第一导轨3滑动配合,第一座体4的右端的后侧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通孔13,第二座体6左端的后侧设置有竖向的第二通孔14,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内设置有第一销轴15,第二座体6左端的前侧与第二气缸7的活动端铰接,通过第二通孔14在第一销轴15上转动,可以实现第二架体1在第一架体1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便于对抱臂2夹紧的洗衣机内筒进行水平的转移。

第二座体6右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横向的第二销轴16,抱臂架8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二销轴16相对应的第三通孔17,第二销轴16设置在第三通孔17内,便于抱臂架8在第二座体6上实现垂直方向上的转动,便于抱臂2夹紧洗衣机内筒进行上下移动。第三气缸10位于两个第二销轴16之间的下方,回转支承9固定设置在第二座体6的前侧壁或者后侧壁上,便于对抱臂架8的中间进行推动,使得抱臂架8的受力点位于中心位置,避免抱臂架8重心偏移的情况。

回转支承9为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9,第二座体6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横向的孔洞18,回转支承9的外圈固定设置在孔洞18内,回转支承9的内圈与第三气缸10本体固定连接,便于承载第三气缸10伸出或者收缩时在第二架体1下端的转动。第二导轨11的长度与抱臂架8的长度相同,第二导轨11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挡板19,避免第四导轨伸出时,抱臂2脱离抱臂架8。抱臂2设置为弧形,抱臂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滑块20,防滑块20为橡胶材质,便于对洗衣机内筒进行夹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