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5615发布日期:2020-06-30 19:5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麻花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打洞领域用的钻具,特别涉及一种麻花钻具。



背景技术:

对地基进行承载力测试时根据需要试验的内容不同需要钻不同直径的孔洞,需要用的钻杆的直径也会不同。

公开号为cn2082206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净空cfg桩钻杆,包括cfg钻杆本体,cfg钻杆本体包括多段钻杆节,多段钻杆节依次首尾拼接,钻杆节的下部外壁上设有螺旋叶片,钻杆节的上部设有用于被拼接设备夹持的待夹持部,多段式设计,在高压线、通信线或桥梁下方进行cfg桩钻孔施工中,先将最底端的钻杆节安装到钻进驱动装置上,随着钻进的深入,通过拼接装置逐个夹持钻杆节上部的待夹持部,使两两相邻的钻杆节依次对中、拼接,由此实现了在低净空条件下的钻孔作业。

但是这种同种规格的钻杆上的钻柄的直径固定,需钻不同直径的孔洞时需要换不同直径的钻杆,钻机在夹持这种钻杆时,需调节钻机上夹持钻柄的动力钳以配合不同直径的钻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花钻具,其优点是:通过多个夹片对不同直径的钻柄进行夹持,将不同直径的钻杆固定到同一直径的第一圆筒上,以便于钻机通过第一圆筒快速便捷地夹持不同直径的钻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麻花钻具,包括钻杆、麻花刀片和钻柄,所述麻花刀片螺纹缠绕在钻杆上,所述钻位于钻杆的一端,还包括用于夹持钻柄的夹持件和第一圆筒,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块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在固定块上,两个所述转动块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钻柄抵触,所述转动块远离钻柄的一端开设有缺口,两个所述缺口相对且两个缺口内放置有圆柱,所述圆柱上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丝杆穿过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内垂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丝杆的外周缘上开设有与固定柱配合的环槽,所述第一圆筒上开设有供固定块穿过的第三通孔,固定块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固定在第三通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钻柄伸入两个转动块之间,由于第一孔洞内的固定柱在丝杆上的环槽内且与环槽配合,丝杆只能在第一孔洞内旋转且不能在第一孔洞内滑动;由于丝杆与圆柱螺纹配合,丝杆旋转时,丝杆驱动圆柱在丝杆上朝向固定柱的一侧移动;由于圆柱位于两个缺口内,圆柱与两个缺口靠近固定柱的一侧抵触,从而驱动两个转动块靠近缺口的一端朝向固定块转动,进而驱动两个转动块远离缺口的一端朝向钻柄转动直至转动块抵触在钻柄上;由于丝杆在第一孔洞内的位置相对固定,丝杆不旋转时,圆柱与丝杆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丝杆通过圆柱固定圆柱和转动块的位置,使得转动块一直抵触在钻柄上,进而使得不同直径的钻柄可夹持。固定块远离转动块的一端从第一圆筒的内部穿过第三通孔并固定第三通孔内,使得夹持件位于第一圆筒内,夹持件夹持钻柄后,操作者便可将第一圆筒夹持到钻机上,钻机可通过夹持同一直径第一圆筒从而夹持不同直径的钻柄,以便于钻机通过第一圆筒快速便捷地夹持不同直径的钻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转动块上与钻柄抵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片,所述第一夹片面向钻柄的一侧呈v型且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一夹片与钻杆抵触,第一夹片增加了与钻柄的接触面积,橡胶块的作用是增加钻柄与第一夹片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钻柄在两个第一夹片之间滑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圆筒的上方设有中心固定件,所述中心固定件包括转动环,所述第一圆筒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底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夹片,所有所述第二夹片抵触在钻柄的四周,所述转动环螺纹连接在第二圆筒的顶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心固定件的作用是固定钻杆时使钻杆的中心线和圆盘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钻柄穿过第二圆筒,操作者向下顺着螺纹旋转转动环,转动环的底部与第二夹片背离钻柄的一侧抵触,使得所有第二夹片均匀地抵触在钻杆地外壁上,从而使钻杆的中心与第一圆筒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第一圆筒旋转时,钻杆在中心线上旋转,从而减少钻杆的中心与第一圆筒的中心偏离影响钻孔角度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有所述第二夹片的顶部背离钻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凸起抵触在转动环靠近钻柄的内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向下顺着螺纹旋转转动环时,转动环的底部与第二夹片上的凸起抵触,由于凸起位于第二夹片与转动环之间,凸起使得转动环对第二夹片的抵触力变大,从而增加第二夹片对钻柄的夹持力,使得中心固定件对钻柄的夹持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麻花刀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顺着麻花刀片螺纹缠绕在钻杆上,所述钻杆上螺纹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放置有干冰,所述圆盘顺着螺纹旋转至螺纹的底部时,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空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钻杆在工作时与岩土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对整个钻杆造成损伤;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降温,干冰在空腔内升华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沿着第一通孔进入麻花刀片,从而使得钻杆的温度降低,从而减少钻杆因高温造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盘远离钻柄的一侧开设有供干冰进入空腔的第二孔洞,所述空腔内的钻杆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孔洞配合挡板,所述圆盘顺着螺纹旋转至螺纹的底部时,所述挡板抵触在第二孔洞的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圆盘内的干冰使用完后,操作者先将圆盘顺着钻杆上的螺纹向上旋转,使得挡板错开第二孔洞,接着通过第二孔洞将干冰放置到空腔内,最后顺着钻杆上的螺纹向下旋转圆盘,挡板位于第二孔洞的下方且封住第二孔洞,减少钻杆工作时干冰从空腔内甩出的可能,从而快速地将干冰放置到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面向钻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温板,所述圆盘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隔温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温板和第二隔温板的作用是隔绝低温,减少操作者在旋转圆盘时干冰的低温冻伤手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钻杆的顶部至空腔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钻柄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通风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通过风机向通风管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鼓风,通风管内的气流通过空腔将干冰升华后的二氧化碳气体带到通孔内,从而加快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通,加快降温速度;另一方面,操作者也可以将通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水源,当干冰用完时,可通过通风管和第二通孔向钻杆内输送水,从而达到对钻杆降温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夹持件可夹持不同直径的钻杆,从而钻机只需夹持同一直径的第一圆筒便可驱动不同直径的钻具旋转;

2、利用干冰顺着第一通道延伸至整个钻杆,可对工作时的钻杆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用于体现夹持件和中心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截剖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钻杆;3、麻花刀片;4、钻柄;5、夹持件;501、固定块;502、第一夹片;503、转动块;504、缺口;505、圆柱;506、丝杆;507、第一孔洞;508、环槽;509、固定柱;6、第一圆筒;7、第三通孔;8、手柄;9、中心固定件;901、转动环;902、固定孔;903、第二圆筒;904、第二夹片;905、凸起;10、第一通孔;11、圆盘;12、空腔;15、第二孔洞;16、挡板;17、第一隔温板;18、第二隔温板;19、第二通孔;20、通风管;21、六角螺母;22、橡胶块;2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麻花钻具,如图1和图2,包括钻杆1、麻花刀片3和钻柄4,麻花刀片3螺纹缠绕在钻杆1上,钻柄4固定连接在钻杆1的一端;包括两个夹持件5,夹持件5包括固定块501、丝杆506、两个转动块503和两个第一夹片502,两个转动块503呈l形,两个转动块503直角的部分分别铰接在固定块501的两端,两个第一夹片502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块503朝向钻柄4的一侧,两个第一夹片502相对的一侧呈v型且固定连接有橡胶块22,钻柄4位于两个第一夹片502之间;两个转动块503远离第一夹片502的一端均开设有缺口504,两个缺口504呈弧形且相对,两个缺口504之间放置有圆柱505,圆柱505上螺纹连接有丝杆506,固定块501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孔洞507,丝杆506远离圆柱505的一端伸入第一孔洞507,第一孔洞507内垂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09,丝杆506上开设有与固定柱509相配合的环槽508(如图4);由于固定柱509与丝杆506上的环槽508配合,丝杆506只能在第一孔洞507内转动,由于丝杆506与圆柱505螺纹配合,丝杆506转动时,驱动圆柱505在两个缺口504内滑动;当圆柱505与两个缺口504内朝向固定块501的一侧抵触时,圆柱505驱动两个转动块503靠近缺口504的一端朝向固定块501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转动块503上与第一夹片502连接的一端朝向钻柄4转动,使得两个第一夹片502上的橡胶块22与钻柄4抵触;两个夹持件5的结构一样,两个夹持件5分别从不同角度夹持在钻柄4上,从而四个第一夹片502从不同角度夹持钻柄4,使得不同直径的钻柄4可夹持。

如图1和图3,包括第一圆筒6,第一圆筒6上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7,两个夹持件5位于第一圆筒6内,两个固定块501背离转动块503的一端分别伸入第三通孔7并固定连接在第三通孔7内,两个丝杆506上位于第一孔洞507内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六角螺母21,操作者可以在第一圆筒6外利用六角扳手转动丝杆506,从而使得夹持件5在第一圆筒6内夹持钻柄4,钻机可通过夹持同一直径的第一圆筒6从而快速夹持不同直径的钻杆1。

如图2和图3,位于第一圆筒6的顶部设有中心固定件9,中心固定件9包括转动环901,第一圆筒6的上方开设有固定孔902,固定孔90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903(如图1),第二圆筒903伸入第一圆筒601内,转动环901螺纹连接在第二圆筒903内,第二圆筒9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夹片904,钻柄4位于四个第二夹片904之间,第二夹片904背离钻柄4的一侧固定连接三角形的凸起905,凸起905与转动环901底部靠近钻柄4的内壁抵触;操作者向下旋转转动环901上,转动环901的底部将第二夹片904朝向钻柄4的侧壁上抵触,直至第二夹片904完全贴合在钻柄4上,从而使得钻柄4的中心与第一圆筒601和第二圆筒903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2和图3,钻杆1上螺纹连接有圆盘11,圆盘11内开设有空腔12,钻杆1上的麻花刀片3上顺着螺纹开设有第一通孔10;圆盘11上背离钻杆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孔洞15,钻柄4上固定连接有形状与第二孔洞15相配合的挡板16,当圆盘11顺着螺纹旋转至螺纹的底部时,挡板16抵触在第二孔洞15的下方,第一通孔10与空腔12连通;操作者可将圆盘11顺着螺纹朝向靠近钻柄4的方向旋转,使得挡板16远离第二孔洞15,此时操作者可将干冰从第二孔洞15放置到空腔12内,接着顺着螺纹朝向靠近钻杆1的方向转动圆盘11,直至挡板16抵触在第二孔洞15的下方,此时第一通孔10连通空腔16,从而干冰升华的二氧化碳气体顺着第一通孔10传输到钻杆1上,使得钻杆1在工作时干冰也可对钻杆1降温,从而减少钻杆1工作时与岩土摩擦产生的高温对钻杆造成损伤的可能。

如图3,圆盘1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温板18,圆盘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温板17,干冰放置到空腔12后,第一隔温板17和第二隔温板18的作用是隔绝干冰的低温,减少操作者旋转圆盘11时低温冻伤操作者的可能。

如图3和图5,钻柄4上沿着中心线开设有第二通孔19,第二通孔19与空腔12连通,第二通孔19的顶部连接有轴承23,第二通孔19固定连接在轴承23的内环上,轴承23的外环上固定连接有通风管20,通风管20穿过转动环901;通风管20远离第二通孔19的一端可通过风机向通风管20内鼓气,使得气流在空腔12和第一通孔10内流通,气流流通的同时带动干冰升华后的二氧化碳气体加速向第一通孔10内流动,从而加快干冰对钻杆1的降温速度;另一方面,干冰使用完后,操作者也可将通风管20的另一端连通水源,使水流进入第二通孔19、空腔12和第一通孔10,从而水流流经钻杆1,用水流代替干冰对钻杆1起到对钻杆1的降温作用。

操作步骤:操作者首先将圆盘11顺着螺纹向钻柄4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挡板16错开第二孔洞15,此时操作者可将干冰从第二孔洞15放置到空腔12内,接着反方向旋转圆盘11,圆盘11旋转至螺纹的底部时,第一通孔10的上端位于空腔12内,此时干冰升华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顺着第一通孔10向下蔓延,从而干冰对整个钻杆1起到冷却的作用。

操作者将钻柄4上的钻柄4放置到两个夹持件5上的四个第一夹片502之间并将钻柄4穿到四个第二夹片904的中间,接着转动转动环901,直至转动环901面向第二圆筒903的一侧与第二圆筒903抵触。随着转动环901与钻柄4的靠近,转动环901的底部对四个第二夹片904上的三角形的凸起905的抵触越来越紧,从而四个第二夹片904均匀的抵触在钻柄4的四周。然后操作者将用六角扳手通过第三通孔7伸入第一孔洞507内的丝杆506上,六角扳手与丝杆506上的六角螺母配合后旋转丝杆506,直至四个第一夹片502上的橡胶块22完全抵触在钻柄4的外侧,此时钻柄4便固定在夹持件5和固定件6上,接着操作者可将第一圆筒6安装到钻机上,使钻机通过夹持件5和第一圆筒6从而夹持不同直径的钻柄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