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定位的激光自动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9182发布日期:2020-07-14 17:16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红外线定位的激光自动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打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线定位的激光自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打孔,其原理是利用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照射被加工工件,使材料很快被加热至汽化温度,蒸发形成孔洞。与常规打孔手段相比,激光打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在利用激光进行打孔作业时,虽然工件上的打孔位置进行了划线标识,但是激光头是否对准上述标识的位置无法确认,现有的做法是通过量具测量打孔位置,以判断其是否摆放在激光头的正下方,上述操作繁琐,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且对打孔位置的调整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红外线定位的激光自动打孔装置,操作便捷高效,能够准确定位激光打孔位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外线定位的激光自动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平台、驱动机构和摆臂;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激光发射部;所述第一激光发射部的发射端朝向工作平台设置;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工作平台水平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动部转动;所述摆臂设置在转动部上;所述摆臂上设有第二激光发射部;所述第二激光发射部位于第一激光发射部的下方;所述摆臂跟随转动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激光发射部发射的激光束的传播路径与第一激光发射部发射的激光束的传播路径相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的一侧设有限位部,在摆臂跟随转动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摆臂与限位部接触,以限制摆臂朝一侧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上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位于第二激光发射部的上方设有激光接收部;所述摆臂跟随转动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激光发射部与激光接收部上下对应;所述激光接收部与设置在外部的声光报警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激光接收部用于采集第一激光发射部发射的红外线信号;所述声光报警装置用于接收红外线信号,并发出报警提示。

进一步的,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声光报警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激光接收部和声光报警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自动打孔装置还包括用于启动第二激光发射部工作的双手操作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激光束可通过的避让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激光发射部的配合使用,第一激光发射部发出的红色激光束照射到工件上,以标识打孔位置,将摆臂转动一定位置后,能够实现第二激光发射部发射的激光束的传播路径与第一激光发射部发射的红外激光束的传播路径相重合,进而第二激光发射部能够对第一激光发射部在工件上标识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操作便捷高效,能够准确定位激光打孔位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激光接收部以及声光报警器装置的配合使用,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判断第二激光发射部是否准确移动到打孔位置,以避免误操作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作平台;11、避让孔;2、第一支架;21、第一激光发射部;3、转动部;31、驱动机构;4、摆臂;5、第二支架;51、激光接收部;6、第二激光发射部;61、光纤;62、光纤激光器;7、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定位的激光自动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驱动机构31和摆臂4。工作平台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上安装有第一激光发射部21,第一激光发射部21的发射端朝向工作平台1,用于标识工件打孔位置。第一激光发射部21发射的激光束的颜色为红色,其波长为635nm或650nm,其发射的激光束的功率低于100毫瓦。工作平台1上安装有转动部3,转动部3与工作平台1水平转动连接。具体的是转动部3为轴类结构,其通过轴承与工作平台1转动连接。驱动机构31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用于驱动转动部3转动。驱动机构31包括驱动电机,其能够驱动转动部3正反转动,其与转动部3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常规手段,不做赘述。摆臂4为横梁结构,其一端安装在转动部3上。摆臂4上安装有第二激光发射部6,第二激光发射部6的发射端朝工作平台1布置,用于工件激光打孔。第二激光发射部6发射的激光束的功率以及波长依据实际打孔需求而定。第二激光发射部6位于第一激光发射部21的下方。摆臂4跟随转动部3转动到一定位置时,第二激光发射部6发射的激光束的传播路径与第一激光发射部21发射的激光束的传播路径相重合。

上述的第二激光发射部6以及第一激光发射部2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部件,光纤激光器62由电源供电,通过光纤61连接到激光发射部6,激光经由光纤61传输到第二激光发射部6,第二激光发射部6将激光光束整形为准平行光光束或具有焦距的会聚光束输出。第一激光发射部21为激光笔。工作平台1上加工有第二激光发射部6发射的激光束可通过的避让孔11。如果第二激光发射部6发射的激光束穿透工件,可以形成避让,避免接触到工作平台1.

使用原理:将工件摆放在工作平台1上,第一激光发射部21发出的红色激光束照射到工件上的待打孔位置,以标识打孔位置,将摆臂4转动一定位置后,能够实现第二激光发射部6发射的激光束的传播路径与第一激光发射部21发射的红外激光束的传播路径相重合,进而第二激光发射部6能够对第一激光21发射部在工件上标识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

如图1所示,为提高摆臂4转动到一定位置的准确性,在摆臂4的一侧安装有限位部7,在摆臂4跟随转动部3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摆臂4与限位部7接触,以限制摆臂4朝一侧的转动。限位部7为杆状或块状部件,其可以固定在工作平台1上,也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架2上。

为提高在激光打孔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还安装有用于启动第二激光发射部6工作的双手操作按钮。

本实施例操作便捷高效,能够准确定位激光打孔位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在摆臂4上安装有第二支架5,第二支架5上位于第二激光发射部6的上方安装有激光接收部51,摆臂4跟随转动部3转动到一定位置时,第一激光发射部21与激光接收部51上下对应,激光接收部51与安装在工作台1外部的声光报警装置电性连接,激光接收部51用于采集第一激光发射部2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声光报警装置用于接收红外线信号,并发出报警提示。具体的,激光接收部51为接收激光信号的激光传感器,其为常规部件。声光报警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声光报警灯,控制器分别与激光接收部51和声光报警灯电性连接。激光接收部51输出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声光报警等动作。

使用原理:第二激光发射部6移动到打孔位置时,第一激光发射部21与激光接收部51上下对应,激光接收部51接收到第一激光发射部21发出的激光信号,激光接收部51输出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声光报警灯动作。操作人员收到声光报警等的提示后,判断第二激光发射部6移动到打孔位置,然后进行后续的打孔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判断第二激光发射部6是否准确移动到打孔位置,以避免误操作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