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整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639发布日期:2020-07-10 15:4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整形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整形模。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生产领域需要带有角线的物件,以适应其它位置的配合需求,现有的生产工艺中一般是通过挤出成型的方式直接生产出带有角线的物件,物件角线的形状由用于挤出定型的出料口模确定,该工艺比较适合大批量生产,但是小批量生产时成本高,并且出料口模形状固定,不可改变角线的形状。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冲压整形模,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且可调整角线的形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冲压整形模,可将圆管材压出角线,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且可调整角线的形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包括模座和与模座相对滑动设置的上滑块,还包括整形结构,整形结构包括互成一定夹角布置的第一整形件和第二整形件,第一整形件和第二整形件的夹角处形成有整形空间,第一整形件设置于模座,第二整形件可伸缩的设置于第一整形件的一端;还包括用于对压第二整形件以改变整形空间大小的对压结构,所述对压结构设置于上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整形件和第二整形件之间的夹角为10°~150°。

进一步的,所述对压结构包括互成一定夹角布置的第一对压件和第二对压件,第二对压件可伸缩的设置于第一对压件的一端,第一对压件固定于上滑块,第二对压件滑动设置于上滑块;第二整形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对压件,第二对压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整形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整形件、第二整形件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对压件、第二对压件之间的夹角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整形结构还包括安装座、弹簧和盖板,安装座设置有u型槽和用于支撑第一整形件的支撑部,u型槽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盖板可拆卸设置于安装座且布置于u型槽的一端,第二整形件滑动设置于u型槽和盖板之间,弹簧设置于第二整形件和u型槽的槽底之间;支撑部布置于u型槽的上方,第一整形件设置有与支撑部的顶端配合的直角槽边。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通过螺栓设置于安装座。

进一步的,所述模座设置有竖直部和水平部,整形结构设置于水平部,上滑块滑动设置于水平部。

进一步的,所述模座设置有底座和两个导柱,两个导柱分别设置于底座的左右两端;整形结构设置于底座且布置于两个导柱之间,上滑块滑动设置于导柱且布置于底座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将待加工的圆管材放置于整形空间,动力装置下压对压结构,将圆管材压于互成一定夹角第一整形件和第二整形件,从而形成角线;第二整形件可伸缩的设置于第一整形件的一端,在对压结构下压时回缩,以减少整形空间的大小,并且控制可伸缩的第二整形件的压缩量可控制角线的角的边长,从而可形成不同形状的角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可将圆管材压出角线,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且可调整角线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模座

11—竖直部12—水平部

13—底座14—导柱

2—上滑块

3—整形结构31—第一整形件32—第二整形件

33—整形空间

4—安装座41—u型槽42—支撑部

5—弹簧6—盖板

7—对压结构71—第一对压件72—第二对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包括模座1和与模座1相对滑动设置的上滑块2,还包括整形结构3,整形结构3包括互成一定夹角布置的第一整形件31和第二整形件32,第一整形件31和第二整形件32的夹角处形成有整形空间33,第一整形件31设置于模座1,第二整形件32可伸缩的设置于第一整形件31的一端;还包括用于对压第二整形件32以改变整形空间33大小的对压结构7,所述对压结构7设置于上滑块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将待加工的圆管材放置于整形空间33,动力装置下压对压结构7,将圆管材压于互成一定夹角第一整形件31和第二整形件32,从而形成角线;第二整形件32可伸缩的设置于第一整形件31的一端,在对压结构7下压时回缩,以减少整形空间33的大小,并且控制可伸缩的第二整形件32的压缩量可控制角线的角的边长,从而可形成不同形状的角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可将圆管材压出角线,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且可调整角线的形状。

具体的,所述第一整形件31和第二整形件32之间的夹角为10°~150°。优选的,所述第一整形件31和第二整形件32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的,所述对压结构7包括互成一定夹角布置的第一对压件71和第二对压件72,第二对压件72可伸缩的设置于第一对压件71的一端,第一对压件71固定于上滑块2,第二对压件72滑动设置于上滑块2;第二整形件32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对压件71,第二对压件72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整形件3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对压结构7下压时,第二整形件32和第二对压件72同时收缩,使得下压成型的角的形状更优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整形件31、第二整形件32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对压件71、第二对压件72之间的夹角相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下压成型时,工件受力均匀,易于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整形结构3还包括安装座4、弹簧5和盖板6,安装座4设置有u型槽41和用于支撑第一整形件31的支撑部42,u型槽41的开口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盖板6可拆卸设置于安装座4且布置于u型槽41的一端,第二整形件32滑动设置于u型槽41和盖板6之间,弹簧5设置于第二整形件32和u型槽41的槽底之间;支撑部42布置于u型槽41的上方,第一整形件31设置有与支撑部42的顶端配合的直角槽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易于加工安装,且结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6通过螺栓设置于安装座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可调整盖板6与第二整形件32之间的压力,以调整第二整形件32之间的摩擦力,可适用调整不同压力需求的下压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模座1设置有竖直部11和水平部12,整形结构3设置于水平部12,上滑块2滑动设置于水平部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结构小巧简单,易于组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4所示,所述模座1设置有底座13和两个导柱14,两个导柱14分别设置于底座13的左右两端;整形结构3设置于底座13且布置于两个导柱14之间,上滑块2滑动设置于导柱14且布置于底座13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压整形模,可将圆管材压出角线,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且可调整角线的形状,结构稳固,适于较大压力的下压动作。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