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液循环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4973发布日期:2020-05-22 20:22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液循环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降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液循环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拉丝机是一种标准件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的机械设备。其通过对金属管材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及矫直度等标准均达到标准件金属制品生产所需要的处理要求。

现有申请号为cn200510061822.1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材料的拉丝机,其包括传动机构、拉丝机构、齿轮转动箱体和水箱体。拉丝机构包括四根塔轮轴、四根过渡轴和一根定速轮轴,每根塔轮轴、过渡轴和定速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齿轮转动箱体内,塔轮轴和过渡轴间隔排列,且定速轮轴位于齿轮转动箱体内的其中一端。水箱体内设置有四个塔轮个两个模架,四个塔轮分别固定在四个塔轮轴的其中一端,两个模架固定在齿轮转动箱体上且位于相邻塔轮轴之间。传动机构、塔轮轴、过渡轴和定速轮轴通过若干齿轮相互啮合,且塔轮与模架之间的位置相互对应,以平稳拉丝并保障其拉丝的精度。

但是,机体内腔缺少相应的冷却降温装置,当机体长时间对金属线材拉丝作业后,其拉丝用的轮轴发热较高并易产生金属疲劳,进而加快了设备的老化速度并影响其正常的使用寿命,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液循环降温系统,其具有降低机体运转时的温度,保障其正常使用寿命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液循环降温系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其中一端设置有通液管道,所述通液管道外侧壁设置有若干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远离通液管道方向的一端位于机体内腔;所述机体内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排液孔,所述排液孔底部设置有导流管,相邻所述导流管远离排液孔方向的一端共同设置有储液腔体;所述储液腔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抽压泵,所述抽压泵远离储液腔体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冷却机,所述冷却机与通液管道之间设置有输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机通过输送管向通液管道内输送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分流管不断喷淋至机体用于拉丝的零部件处,以降低机体的温度。冷却液在机体的内腔不断积聚,其由排液孔向下排放并经导流管流至储液腔体内。抽压泵将储液腔体内的冷却液抽取至冷却机中,冷却机再不断输送给通液管道,并由与通液管道相通的分流管喷淋至机体用于拉丝的零部件处。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侧壁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位于排液孔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设置于排液孔内侧壁且位于其底壁处,过滤件是由不锈钢细丝编织而成的滤网,以过滤机体拉丝过程中产生的屑条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侧壁设置有台阶槽,所述台阶槽环绕排液孔外周边设置,所述过滤件外缘设置有固定环板,所述固定环板位于台阶槽内;所述固定环板与机体之间共同设置有锁止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板一体成型于过滤件的外缘,台阶槽环绕排液孔的外周边设置,且固定环板位于台阶槽内。锁止件优选螺钉,其贯穿固定环板并延伸至机体内,以使过滤件固定于排液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腔体外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侧壁设置有观察玻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孔沿储液腔体外侧壁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以便操作人员观察储液腔体内冷却液的收集情况。观察玻璃粘附于观察孔内侧壁,其优选钢化玻璃,以减少冷却液从观察孔处向外溢出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腔体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沉降腔体,所述沉降腔体长度方向的端面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清污口,所述清污口内侧壁转动设置有挡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降腔体一体成型于储液腔体下表面,且沉降腔体的纵截面呈燕尾形,以沉降穿过过滤件并随冷却液一起流入储液腔体内的碎屑。清污口贯穿设置于沉降腔体长度方向的端面,以便操作人员及时清理沉降的碎屑。挡污板通过合页转动设置于清污口内侧壁,以减少储液腔体内的冷却液向外溢出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挡污板远离沉降腔体方向的表面转动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沉降腔体长度方向的端面设置有卡合块,所述卡合块上表面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抵接板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通过销钉转动设置于挡污板远离沉降腔体方向的表面,卡合块焊接于沉降腔体长度方向的端面,且其上表面设置有让位槽。操作人员转动抵接板并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抵入让位槽内,以使挡污板固定于清污口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板外侧壁设置有橡胶环圈,所述橡胶环圈位于清污口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环圈粘附于挡污板外侧壁,其通过自身柔软且易形变的特性以提高挡污板在清污口内侧壁的密封性,进而减少冷却液从挡污板与清污口之间的空隙间溢出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管远离通液管道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转换管,所述转换管远离分流管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螺旋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换管螺纹连接于分流管远离通液管道方向的一端,螺旋喷嘴螺纹连接于转换管远离分流管方向的一端,螺旋喷嘴用于加大冷却液喷淋的落地范围,进而提高冷却液对机体降温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带有分流管的通液管道,以喷淋冷却液至机体用于拉丝的零部件处,进而降低机体的温度;设置排液孔和连接有导流管的储液腔体,以收集机体内用过的冷却液并统一储蓄于储液腔体的内腔;设置抽压泵和带有输送管的冷却机,以通过抽压泵将储液腔体内储蓄的冷却液抽取至冷却机内,再由输送管输送至通液管道内,以喷淋机体。

2、设置台阶槽和带有固定环板的过滤件,以减少机体加工中产生的屑条废屑进入储液腔体内的现象;设置挡污板和带有清污口的沉降腔体,以沉降随冷却液流至储液腔体内的碎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液循环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螺旋喷嘴、过滤件和机体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挡污板和沉降腔体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01、排液孔;102、台阶槽;2、通液管道;201、分流管;202、转换管;203、螺旋喷嘴;3、储液腔体;301、导流管;4、过滤件;401、固定环板;402、锁止件;5、沉降腔体;501、清污口;502、卡合块;503、让位槽;504、观察孔;505、观察玻璃;6、挡污板;601、橡胶环圈;602、抵接板;7、抽压泵;8、冷却机;801、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液循环降温系统,参照图1,包括机体1。机体1其中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通液管道2,通液管道2内通有冷却液。通液管道2外侧壁一体成型有若干分流管201,分流管201与通液管道2内腔相通,且其远离通液管道2方向的一端位于机体1内腔,以排出冷却液并降低机体1拉丝部件处的温度。

参照图2,分流管201远离通液管道2方向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转换管202,转换管202远离分流管201方向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旋喷嘴203,螺旋喷嘴203用于加大冷却液喷淋的落地范围,进而提高冷却液对机体1降温的效率。

参照图1和图2,机体1内侧壁且位于其底部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排液孔101,机体1底部且位于排液孔101处焊接有导流管301,相邻的所有导流管301远离排液孔101方向的一端共同焊接有储液腔体3。储液腔体3用于收集并储存喷淋后的冷却液,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有抽压泵7。抽压泵7优选抽水泵,其远离储液腔体3方向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机8。冷却机8用于冷却抽压泵7从储液腔体3中抽出的冷却液,且冷却机8其中一端设置有输送管801,输送管801与通液管道2的内腔相通,以将再度冷却的冷却液通入机体1内,进而降低机体1拉丝部件处的温度。

参照图2,排液孔101内侧壁且位于其底壁处设置有过滤件4,过滤件4是由不锈钢细丝编织而成的滤网,以过滤机体1拉丝过程中产生的屑条杂质。过滤件4外缘一体成型有一圈固定环板401,机体1内侧壁且位于其底壁处,环绕排液孔101的外周边设置有一圈台阶槽102,固定环板401位于台阶槽102内。固定环板401与机体1之间共同设置有若干锁止件402,锁止件402优选螺钉,其贯穿固定环板401并延伸至机体1内,以使过滤件4固定于排液孔101处。

参照图1和图3,储液腔体3下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沉降腔体5,沉降腔体5的纵截面呈燕尾形,以沉降穿过过滤件4并随冷却液一起流入储液腔体3内的碎屑。沉降腔体5长度方向的端面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清污口501,以便操作人员及时清理沉降的碎屑。清污口501内侧壁通过合页转动设置有挡污板6,挡污板6外侧壁粘附有一圈橡胶环圈601,橡胶环圈601位于清污口501内侧壁,以通过其柔软且易形变的特性提高挡污板6在清污口501内侧壁的密封性,进而减少冷却液从挡污板6与清污口501之间的空隙间溢出的现象。

参照图1和图3,挡污板6远离沉降腔体5方向的表面通过销钉转动设置有抵接板602,沉降腔体5长度方向的端面焊接有卡合块502,卡合块502上表面设置有让位槽503。操作人员转动抵接板602并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抵入让位槽503内,以使挡污板6固定于清污口501内侧壁。储液腔体3外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观察孔504,观察孔504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储液腔体3内冷却液的收集情况,观察孔504内侧壁粘附有观察玻璃505,观察玻璃505优选钢化玻璃,以减少冷却液从观察孔504处向外溢出的现象。

工作原理如下:

冷却机8通过输送管801向通液管道2内输送冷却液,冷却液从分流管201长度方向一端设置的螺旋喷嘴203处不断喷淋至机体1用于拉丝的零部件处,以降低机体1的温度。冷却液在机体1的内腔不断积聚,并通过带有过滤件4的排液孔101,经导流管301流至储液腔体3内。抽压泵7将储液腔体3内的冷却液抽取至冷却机8中,冷却机8再不断输送给通液管道2,并由与通液管道2相通的分流管201喷淋至机体1用于拉丝的零部件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