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4420发布日期:2020-05-22 21:0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较大的碎屑可以直接排出,但细小如金属粉末的碎屑被人体吸入将影响人的健康,以及冷却液冷却工件时,造成冷却液的挥发,冷却液多为油性,挥发到空气中使车间充满机油味,金属的粉末和气化的冷却液,使生产环境不好,另外机床加工产生热量,造成环境温度的升高,若使用空调降温耗能大,不用空调加工环境又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所述数控机床包括壳体,加工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防污染装置包括:

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风道端部设置增压腔,所述增压腔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风道的横截面;

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边缘位置,且开口位置相对的两个边缘处均设置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为从外界到壳体内部的方向,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增压腔,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引风面,所述引风面设置为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弯曲的圆弧面;

排风装置,所述壳体设置出风口,所述排风装置通过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壳体内部;

风源,所述风源将风送入所述风道。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门体,所述门体横向运动,所述门体打开方向的一侧为所述壳体的第一固定部,所述门体内部设置所述风道,所述门体内的风道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的风道连通,所述门体的开闭端的边缘位置设置所述出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门体设置一扇,所述门体关闭方向的一侧为所述壳体的第二固定部,所述门体的开闭端与第二固定部相抵,所述门体的开闭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门体的出风口相邻的边缘处也设置出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门体设置两扇,两扇所述门体的开闭端之间形成所述开口,两扇所述门体相对运动时所述壳体的开口封闭,当两扇所述门体远离时,所述开口打开,两扇所述门体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两条相邻的边均设置所述出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门体的上端和下端,并在所述门体的开闭端处汇合,从所述开闭端的出风口处吹出。

作为优选,所述门体风道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邻的所述风道之间通过伸缩连接罩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排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若干所述数控机床的所述排风装置连通到总过滤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的端部设置用于防止杂质进入出风口的过滤网。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通过向内吹风的方式,使得产生的金属粉末和气化的冷却液,随着气流一起从排风装置排出,使生产环境变好,且利用了康达效应,使更多出风口未覆盖的区域也能实现气流从外向内流动,同时将加工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排风装置排出,排风装置可以将被排出的气体过滤后引入到室外,使加工环境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的门体的后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的门体的俯视剖面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开口;11、门体;111、开闭端;112、引风面;12、第一固定部;13、第二固定部;2、风道;21、增压腔;3、出风口;4、排风装置;5、伸缩连接罩;6、透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防污染装置,数控机床包括壳体1,加工装置设置于壳体1内部,防污染装置包括:

风道2,所述风道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风道2端部设置增压腔21,所述增压腔21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风道2的横截面;

气流从风道2进入增压腔21后产生气流的积聚,将气压增大,这样吹出的风风压更大。

出风口3,所述出风口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10边缘位置,且开口10位置相对的两个边缘处均设置所述出风口3,所述出风口3的出风方向为从外界到壳体1内部的方向,所述出风口3连通所述增压腔21,所述出风口3朝向所述壳体1的引风面112,所述引风面112设置为朝向所述壳体1内部弯曲的圆弧面;

出口口的横截面的尺寸远小于增压腔21的尺寸,并通过引风面112形成康达效应,带动外部气流向内吹。

排风装置4,壳体1设置出风口3,排风装置4通过出风口3连通壳体1内部;

风源,风源将风送入风道2。

进一步地,壳体1包括门体11,门体11横向运动,门体11打开方向的一侧为壳体1的第一固定部12,门体11内部设置风道2,门体11内的风道2与第一固定部12内的风道2连通,门体11的开闭端111的边缘位置设置出风口3。

壳体1上的主要开口10,就是门所在的开口10,这样利用门体11进行出风。

更进一步地,门体11设置两扇,两扇门体11的开闭端111之间形成开口10,两扇门体11相对运动时壳体1的开口10封闭,当两扇门体11远离时,开口10打开,两扇门体11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两条相邻的边均设置出风口3。

这样在两扇门之间形成康达效应,使外部的气体也能随着出风口3吹出的风进入到机床内部。

进一步地,风道2设置于门体11的上端和下端,并在门体11的开闭端111处汇合,从开闭端111的出风口3处吹出。

由于门体11上一般都会开透视窗6,这样上下两端的风道2可以给中间的透视窗6让位。

另外,门体11风道2与第一固定部12相邻的风道2之间通过伸缩连接罩5连接。这样可以使门体11移动的过程中,开闭端111的出风口3始终出风。

进一步地,排风装置4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若干数控机床的排风装置4连通到总过滤装置。

这样不需要每个数控机床单独处理排出的风,而是一个车间多个机床的排出气体集中处理,例如集中过滤气化的冷却液,集中过滤金属粉尘。

以及,出风口3的端部设置用于防止杂质进入出风口3的过滤网。

这样加工中产生的碎屑不会进入出风口3堵塞风道2。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向内吹风的方式,使得产生的金属粉末和气化的冷却液,随着气流一起从排风装置4排出,使生产环境变好,且利用了康达效应,使更多出风口3未覆盖的区域也能实现气流从外向内流动,同时将加工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排风装置4排出,排风装置4可以将被排出的气体过滤后引入到室外,使加工环境得到改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门体11设置一扇。其他结构相同不做赘述。

具体地,门体11关闭方向的一侧为壳体1的第二固定部13,门体11的开闭端111与第二固定部13相抵,门体11的开闭端111与第二固定部13之间形成开口10,第二固定部13与门体11的出风口3相邻的边缘处也设置出风口3。

这样使一扇门的开闭端111与第二固定部13之间形成康达效应,使气流从外向内运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