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0027发布日期:2020-05-15 15:3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能器壳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能量储蓄装置,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是用于蓄能器壳体球形端部掏孔等加工,由于蓄能器壳体一般体积较大,质量重,人工上下料工作量大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蓄能器壳体加工上下料存在的上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实现蓄能器壳体自动上下料、提高加工效率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上下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架和下料架,机架一侧设有上下设置的上料台和下料台,所述上料架倾斜设置,上料架的上端对接上料台,上料架的下端与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对接,下料架倾斜设置,下料架的上端与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对接,下端对接上述下料台,所述上料架处设有一第一挡料机构,下料架处设有一第二挡料机构,所述上料架与上述上料台对接处还设有一拨料机构。上料架和下料架倾斜设置,蓄能器壳体在重力作用下滚动,实现输送,第一挡料机构用于上料架上的蓄能器壳体的挡料和放料,第二挡料机构用于下料架上的蓄能器壳体的挡料和放料,拨料机构用于将上料台上的待加工蓄能器壳体拨到上料架上,下料台上用于放置加工好的蓄能器壳体。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上料台和下料台均由多个辊轴依次排列组合而成,辊轴转动设置在上述机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第一挡料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机架上的上挡料件以及驱动上挡料件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上挡料件位于上料架上的蓄能器壳体的上方,上挡料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挡杆以及固设在上挡杆一端的上挡块,蓄能器壳体沿上料架倾斜方向滚落过程中依次与上挡块、上挡杆相抵触。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第二挡料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下挡料件以及驱动该下挡料件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下挡料件位于下料架上的蓄能器壳体的下方,下挡料件包括转动设置机架上的下挡杆以及固设在下挡杆一端的下挡块,蓄能器壳体沿下料架倾斜方向滚落过程中与依次与下挡杆、下挡块相抵触。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拨料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拨料件以及驱动拨料件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拨料件呈“√”型。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上料架与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对接处设有对接件,对接件一端转设置在上述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上,对接件能在一第四旋转驱动的驱动下转动使其另一端与上料架下端或下料架上端对接。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上料架由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上料杆组合形成,下料架由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料杆组合形成,上料杆和下料杆上下一一对应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第一挡料机构包括多个上挡料件,多个上挡料件通过一第一连杆相连,第二挡料机构包括多个下挡料件,下挡料件一一对应位于相邻两下料杆之间,多个下挡料件通过一第二连杆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拨料机构包括多个拨料件,多个拨料件一一对应位于相邻两上料杆之间,同时多个拨料件一一对应位于相邻两辊轴之间,多个拨料件通过一第三连杆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对接件设有多个,多个对接件一一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上料杆之间,多个对接件通过一第四连杆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第二旋转驱动、第三旋转驱动、第四旋转驱动均包括连杆机构以及气缸。连杆机构将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中,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第二旋转驱动、第三旋转驱动、第四旋转驱动均为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完成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料与下料,配合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使用,能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机架;2、上料架;3、下料架;4、上料台;5、下料台;6、上挡杆;7、上挡块;8、下挡杆;9、下挡块;10、拨料件;11、对接件;12、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能器壳体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上下设置在机架1上的上料架2和下料架3,机架1左侧设有上下设置的上料台4和下料台5,上料台4和下料台5上下平行,上料台4由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辊轴依次等距间隔排列组合而成,下料台5同样由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辊轴依次等距间隔排列组合而成,辊轴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

上料架2从左向右倾斜向下,上料架2的左端与上料台4对接且该对接处设有一能将上料台4上的待加工的蓄能器壳体拨到上料架2上的拨料机构,上料架2的右端通过对接件11与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12对接,上料架2由多个平行等距间隔设置的上料杆组合形成,上料架2上的蓄能器壳体能在重力作用下从左向右倾斜向下滚动并经对接件11滚落到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12上;下料架3位于上料架2的下方,下料架3从右向左倾斜向下,下料架3右端通过上述对接件11与蓄能器壳体对接,下料架3左端对接下料台5,下料架3由多个平行等距间隔设置的下料杆组合形成,下料杆与上料杆一一对应,下料杆与对应的上料杆上下平行对齐,加工好的蓄能器壳体经对接件11滚落到下料架3上并在下料架3上从右向左倾斜向下运动,直至滚落到下料台5上。

上料架2上方设有一第一挡料机构,第一挡料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机架1上的上挡料件以及驱动上挡料件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上挡料件设有多个,多个上挡料件通过一第一连杆相连,第一旋转驱动通过驱动第一连杆或其中一上挡料件转动即可使所有上挡料件同步转动;

上挡料件位于上料架2上的蓄能器壳体的上方,上挡料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上挡杆6以及固设在上挡杆6左端的上挡块7,上料架2上位于最右端的第一蓄能器壳体顶靠在上挡杆6的内侧,逆时针转动上挡杆6即可脱离第一蓄能器壳体实现放料,上料架2上的所有蓄能器壳体会向下滚动,而同时上挡块7会逆时针转动插入第一蓄能器壳体和第二蓄能器壳体之间,第一个蓄能器会滚落到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12上,而第二蓄能器壳体会顶靠在上挡块7外侧而被挡住,实现一次只放一个料,然后顺时针转动上挡杆6复位,上挡块7脱落第二蓄能器壳体,第二蓄能器壳体向下滚动最终会顶靠在上挡杆6内侧,然后重新开始上述的放料过程。

下料架3处设有一第二挡料机构,第二挡料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下挡料件以及驱动下挡料件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下挡料件设有多个,下挡料件一一对应位于在相邻两下料杆之间,

多个下挡料件通过一第二连杆相连,第二旋转驱动通过驱动第二连杆或其中一个下挡料件转动即可使所有下挡料件同步转动;

下挡料件位于下料架3上的蓄能器壳体的下方,下挡料件包括转动设置机架1上的下挡杆8以及固设在下挡杆8左端的下挡块9,如图1所示,下料架3上位于最左端的第一蓄能器壳体顶靠在下挡杆8的外侧,顺时针转动下挡杆8即可脱离第一蓄能器壳体实现放料,下料架3上的所有蓄能器壳体会向下滚动,而同时下挡块9会向上转动挡在蓄能器壳体的滚动路径上,第一蓄能器壳体会顶靠在下挡块9内侧而被挡住,然后下挡杆8逆时针转动复位,下挡块9向下转动放料,同时下档杆的右端会插入第一蓄能器壳体和第二蓄能器壳体之间,从而挡住第二蓄能器壳体,保证一次只放一个料。

拨料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拨料件10以及驱动拨料件10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拨料件10呈“√”型,拨料件10下部托于蓄能器壳体的下方,第三旋转驱动通过驱动拨料件10顺时针转动,就能将蓄能器壳体拨到上料架2上,拨料件10设有多个,多个拨料件10一一对应位于相邻两上料杆之间,同时多个拨料件10一一对应位于相邻两辊轴之间,多个拨料件10通过一第三连杆相连,第三旋转驱动通过驱动第三连杆或其中一个拨料件10转动即可带动所有拨料件10同步转动。

对接件11右端转设置在蓄能器壳体加工机床12上,对接件11能在一第四旋转驱动的驱动下转动使其左端与上料架2下端或下料架3上端对接,对接件11设有多个,多个对接件11一一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上料杆之间,多个对接件11通过一第四连杆相连,第四旋转驱动通过驱动第四连杆或其中一个对接件11转动即可带动所有对接件11同步转动。

第一旋转驱动、第二旋转驱动、第三旋转驱动、第四旋转驱动包括连杆机构以及气缸,连杆机构能将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第一旋转驱动、第二旋转驱动、第三旋转驱动、第四旋转驱动也可以是电机。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