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9109发布日期:2020-07-29 02:37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辅助加工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毛刺一直是一个无法完全从根源上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机加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变成了一个长久的话题。对于一些处于外表面的毛刺,一般采用倒角等方式来去除,但对于内表面的毛刺,处理起来则较为复杂和麻烦了,其中,相贯孔内毛刺是常见的一种情况,也是处理起来很麻烦的一种情况。采用冲模、冷冻、热爆、化学、电解等方式去除毛刺不仅成本较大,而且可能对零件本身的属性造成影响,例如生锈变形、尺寸超差、失去金属光泽等。

如申请号为cn201220050186.8,名称为一种去除型腔内相贯孔毛刺的工具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和稳定性好的去除型腔内相贯孔毛刺的工具。该工具包括呈柱状的本体,所述的本体的一端部外侧面上具有若干片沿本体周向分布且围绕成圈状的刀片。本工具主要用于去除型腔内相贯孔圆弧面的毛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该工具用于去除相贯孔内的毛刺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包括刃部和杆部;

所述杆部一端沿杆延长的方向设置有用于去除毛刺的刃部,所述刃部外径与相贯孔的内径相当,所述刃部设有刃口,所述刃口长度大于两相贯孔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刃口为单刃口。

进一步,所述在杆部的另一侧沿杆的延长方向上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为设置于杆部另一端的多面体。

进一步,所述夹持部为设置有四个端面的主体。

进一步,所述刃部前端设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刃部和杆部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刃部为柱状刀头,所述杆部为柱状刀杆;所述刀头和刀杆之间通过紧定螺钉连接。

进一步,所述刀头包括刃口端和装配端;所述刃口端沿刃口方向延伸设置装配端,所述装配端上设有一平面,所述刀杆上设置有与装配端平面匹配的装配面,所述刀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装配端的紧定螺钉孔。

进一步,所述刀头开有一个缺口部位,所述缺口部位形成的棱边被设置为两个刃口,分别为第一刃口、第二刃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去毛刺工具,主要用于去除相贯孔内毛刺,包括工具包括刃部和杆部,且在刃部前端设有倒角,便于工具进入相贯孔内,刃部外径与孔内径相当,刃口为单刃设计,可以保证刃部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并避免将孔内壁划伤;刃口长度大于两相贯孔的直径,采用机械式方法去除毛刺,不会影响产品的尺寸等性能,同时方便快捷、基本不会增加人工成本,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夹持部安装在机床上,可将工具送入到孔中去除毛刺而不被卡住,使该工具使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带相互贯通孔的零件示意图。

图2为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刀杆示意图。

图4为刀头示意图。

图5为刀头和刀杆连接整体示意图。

图中,1-1为交界孔边、1-2为贯通孔产品、1-倒角,2-刃部,3-刃口,4-杆部,5-夹持部;21-刀头、31-紧定螺钉、41-刀杆;22-第一刃口、23-第二刃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图1为带相互贯通孔的零件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零件是有相互贯通的孔,即第一孔d1和第二孔d2,在两孔(即第一孔和第二孔)相交的相贯线位置上布满了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图中1-2为贯通孔产品,1-1为交界孔边,即第一孔d1和第二孔d2形成的交叉孔毛刺、飞边。

如图2所示,图2为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包括刃部2和杆部4,刃部前端设有倒角1,便于工具进入第一孔或第二孔内,刃部2外径与孔内径相当,且能较为轻松的在第一孔或第二孔内滑动,在刃部设有一刃口3,刃部刃口为单刃设计,可以保证刃部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并避免将孔内壁划伤;刃口长度大于两相贯孔的直径,在杆部上端部位设置有夹持部5,所述夹持部5为设置于杆部另一端的多面体,本实施提供的夹持部5设置有四个端面,用于装入特定工具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刃部2、杆部4和夹持部5采用一体式结构制作。本实施例提供的刃部2长度可以根据贯通孔的深度来确定,本实施例提供的杆部4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实施例2

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采用分体式设计,将刃部2单独设计成柱状刀头21,将杆部4单独设计成柱状刀杆41;刀头21和刀杆41之间通过紧定螺钉3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刀头21包括刃口端、装配端;所述刃口端沿刃口方向延伸设置装配端,所述装配端上设有一平面,所述刀杆41上设置有与装配端平面匹配的装配面,所述刀杆4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装配端的紧定螺钉孔,所述刀头开有一个缺口部位,所述缺口部位形成的棱边被设置为两个刃口,分别为第一刃口22、第二刃口23。

可以根据相贯孔直径选用不同规格的刀头,刀头的大端为刃口端,小端为装配端,装配端上设有一平面,与刀杆装配时,紧定螺钉旋入刀杆,底端与该平面贴合,将刀杆与刀头锁紧,防止两者发生相对位移。刀头采用超硬材料制作而成,刀头开有一个缺口部位,两缺口部位均为刀口,因刃口未相对于刀头的最大外圆轮廓突出,所以在刀具正转或反转时,均不会对非工作刀口进行损坏,导致崩刃的情况。因此工具在正转或反转时均可去除毛刺。刀头设有一缺口部位即刃口部位,工具在旋转时,无法实现动平衡,刀头出现轻微的摆动,该摆动可以用于消除工具与工件的间隙,更好的去除毛刺。

本实施例提供的去除相贯孔毛刺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当两相贯孔加工完成后,使用与第一孔内径相当的工具旋转进入第一孔内,将第一孔内毛刺去掉一大部分,少量毛刺进入到第二孔内,然后工具退出;使用与第二孔内径相当的工具旋转进入第二孔内,将第二孔内毛刺去除。

由于工具刃部与工件内壁间隙较小,工具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力,可轻易将孔内的毛刺去除干净。该工具不仅适用于设备上,也可以与丝锥扳手等类似工具联用,进行手工去毛刺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