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复合制孔的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2275发布日期:2020-08-14 19: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复合制孔的刀具,包括刀头(1)和设置在刀头(1)周面上的切削部(1a),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1a)自刀头(1)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包括有用来钻削的底刃部(3)、用来切削的第一刃部(4)及用来挤压的第二刃部(6),所述第一刃部(4)和第二刃部(6)相间隔布置,所述刀头(1)的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来排屑的排屑槽(8),所述排屑槽(8)自刀头(1)的头端延伸至刀头(1)的末端、且贯穿所述切削部(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8)至少有两个,且螺旋延伸并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刃部(4)包括沿轴向螺旋排布的切削螺牙(41),任意相邻两切削螺牙(41)的螺距p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刃部(6)包括沿轴向螺旋排布的挤压螺牙(61),任意相邻两挤压螺牙(61)的螺距相同,并与第一刃部(4)的螺距p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刃部(4)邻近头端的一端具有自头端向尾端逐渐向外侧倾斜延伸的导锥面(42),所述导锥面(42)的外切线与刀头轴线之间所呈的夹角α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刃部(3)的尾端和第一刃部(4)的头端之间具有间隔,且所述底刃部(3)的最大外径d1与第一刃部(4)的最小内径d2满足的如下关系:d1≤d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刃部(4)和第二刃部(6)之间具有过渡部(5),所述过渡部(5)的内径d4满足d4≤d2,所述过渡部(5)的长度为np+δp,其中n为整数,n≥0,δp满足关系0<δp<p/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铰削的第三刃部(7),所述第三刃部(7)位于所述切削部(1a)的尾端、且该第三刃部(7)的头端与第二刃部(6)的尾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1)的尾端具有刀柄(2),所述第三刃部(7)为自刀柄(2)的头端朝第二刃部(6)方向收缩的收缩段,所述第三刃部(7)通过过渡段(9)与所述第二刃部(6)的尾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刃部(7)的刃口的前角α3为0°~20°,所述第三刃部(7)的刃口的后角α4为0°~20°,主偏角β为30°~8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复合制孔的刀具,包括刀头和设置在刀头周面上的切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自刀头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包括有用来钻削的底刃部、用来切削的第一刃部及用来挤压的第二刃部,所述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相间隔布置,所述刀头的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来排屑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自刀头的头端延伸至刀头的末端、且贯穿所述切削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特有的切削螺牙刃部、过渡部和挤压螺牙刃部,使制孔过程中产生了抵消一部分钻削底刃部对工件材料切削作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效果,有利于减少刀具挠曲变形和工件变形,提高孔加工精度,特别适用于深孔加工工况。

技术研发人员:刘公雨;李灏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协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4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