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244发布日期:2020-07-07 14:17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螺母上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很多场合都会涉及在螺杆螺合之后,利用螺母进行顶紧的固定方式,以通信行业为例,射频转换器在安装谐振杆时,需要将螺杆由射频转换器内侧螺合于谐振杆的指定深度,然后旋拧套设在螺杆上的螺母,直至将谐振杆锁固在射频转换器上。但是现有的安装方式一般是手动安装,这种装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螺杆的螺合深度、螺母的锁紧程度不易控制,导致装配品质低下,难以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化装配、易于控制螺合深度和锁紧程度,进而提高装配品质、提高装配效率的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其包括有机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纵向支撑板和横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上设有升降板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上固定有中间支架和竖直设置的扭力电机,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横向支撑板之间通过一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借由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使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升降板上升或者下降,所述中间支架上穿设有一竖直设置的螺母套管,所述螺母套管的下端穿过所述横向支撑板,所述螺母套管与所述横向支撑板转动连接,且所述螺母套管能够相对所述横向支撑板上下滑动,所述螺母套管的下端开设有内六角孔,所述内六角孔用于装入螺合后的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且所述内六角孔与所述螺母相互匹配,所述中间支架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螺母套管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扭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批杆,所述批杆插设于所述螺母套管内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批杆端部的批头抵接于所述螺杆的螺帽且二者相互匹配;当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使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升降板下降,直至所述螺杆对准安装孔位时,所述扭力电机驱使所述螺杆旋拧至预设深度,再由所述旋转驱动机构驱使所述螺母套管转动,借由所述螺母套管将所述螺母锁紧于所述螺杆与所述安装孔位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螺母套管的下端形成有多个瓣形夹块,所述内六角孔位于多个瓣形夹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螺母套管上套设有滑套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滑套上套设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嵌设于所述横向支撑板上。

优选地,所述螺母套管上套设有中间套管,所述中间套管上套设有上轴承,所述上轴承嵌设于所述中间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有步进电机、两个皮带轮及一皮带,两个皮带轮分别套设于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以及所述螺母套管上,所述皮带环绕于两个皮带轮,当所述步进电机运转时,通过两个皮带轮和所述皮带的传动作用驱使所述螺母套管转动。

优选地,所述中间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升降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中间支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气缸支撑板,两个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气缸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向下延伸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升降板上固定有l形支板,所述扭力电机穿过所述l形支板且二者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纵向支撑板上固定有竖向导轨,所述竖向导轨上卡设有竖向滑块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板与所述竖向滑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纵向支撑板上固定有两个竖向导杆,两个竖向导杆分设于所述竖向导轨的两侧,所述竖向导杆上套设有导向滑块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板与所述导向滑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中,在所述扭力电机的驱使下,可先将所述螺杆旋拧至安装孔位的预设深度,然后利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驱使所述螺母套管和所述螺母转动,直至所述螺母锁紧于所述安装孔位的边缘。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化装配,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和所述扭力电机的作用下,易于控制所述螺杆的螺合深度和所述螺母的锁紧程度,不仅提高了装配品质,而且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的局部分解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的局部分解图二;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仅用于更加清楚地描述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向,因此,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出的方位变更,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结合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有机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纵向支撑板1和横向支撑板2,所述纵向支撑板1上设有升降板3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3上固定有中间支架4和竖直设置的扭力电机7,所述中间支架4与所述横向支撑板2之间通过一升降驱动机构5连接,借由所述升降驱动机构5驱使所述中间支架4和所述升降板3上升或者下降,所述中间支架4上穿设有一竖直设置的螺母套管6,所述螺母套管6的下端穿过所述横向支撑板2,所述螺母套管6与所述横向支撑板2转动连接,且所述螺母套管6能够相对所述横向支撑板2上下滑动,所述螺母套管6的下端开设有内六角孔60,所述内六角孔60用于装入螺合后的所述螺杆101和所述螺母100,且所述内六角孔60与所述螺母100相互匹配,所述中间支架4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螺母套管6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8,所述扭力电机7的动力输出端设有批杆70,所述批杆70插设于所述螺母套管6内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批杆70端部的批头抵接于所述螺杆101的螺帽且二者相互匹配;

当所述升降驱动机构5驱使所述中间支架4和所述升降板3下降,直至所述螺杆101对准安装孔位时,所述扭力电机7驱使所述螺杆101旋拧至预设深度,再由所述旋转驱动机构8驱使所述螺母套管6转动,借由所述螺母套管6将所述螺母100锁紧于所述螺杆101与所述安装孔位的连接处。

上述装置中,在所述扭力电机7的驱使下,可先将所述螺杆101旋拧至安装孔位的预设深度,然后利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8驱使所述螺母套管6和所述螺母100转动,直至所述螺母100锁紧于所述安装孔位的边缘。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化装配,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8和所述扭力电机7的作用下,易于控制所述螺杆101的螺合深度和所述螺母100的锁紧程度,不仅提高了装配品质,而且提高了装配效率。

为了便于装入螺母100,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母套管6的下端形成有多个瓣形夹块61,所述内六角孔60位于多个瓣形夹块61之间。上述多个瓣形夹块61还对所述螺母100起到弹性夹持作用,从而防止螺杆和螺母掉出。

为实现所述螺母套管6转动以及上下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母套管6上套设有滑套9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滑套9上套设有下轴承10,所述下轴承10嵌设于所述横向支撑板2上。

为了保证所述螺母套管6稳定可靠地相对所述中间支架4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母套管6上套设有中间套管11,所述中间套管11上套设有上轴承12,所述上轴承12嵌设于所述中间支架4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旋转驱动机构8包括有步进电机80、两个皮带轮81及一皮带82,两个皮带轮81分别套设于所述步进电机80的转轴以及所述螺母套管6上,所述皮带82环绕于两个皮带轮81,当所述步进电机80运转时,通过两个皮带轮81和所述皮带82的传动作用驱使所述螺母套管6转动。上述步进电机有助于精准控制所述螺母套管6的旋拧程度和锁紧力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间支架4的两侧分别设有升降驱动机构5。

为了较好地实现升降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5为气缸,所述中间支架4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气缸支撑板50,两个升降驱动机构5分别与两个气缸支撑板50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向下延伸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支撑板2。

为了起到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3上固定有l形支板13,所述扭力电机7穿过所述l形支板13且二者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纵向支撑板1上固定有竖向导轨14,所述竖向导轨14上卡设有竖向滑块15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板1与所述竖向滑块1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支撑板1上固定有两个竖向导杆16,两个竖向导杆16分设于所述竖向导轨14的两侧,所述竖向导杆16上套设有导向滑块17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板1与所述导向滑块17固定连接。

上述滑动机构,可使得所述纵向支撑板1更加稳定地上下滑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可靠性与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螺杆螺母自动锁附装置,其适用于射频转换器装配谐振杆的工序中,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不限于此,即无论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到任何一种装配工序,均属于对本实用新型应用方式的灵活选择,因此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