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搓丝机的油槽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0520发布日期:2020-07-17 15:3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搓丝机的油槽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料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搓丝机的油槽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搓丝机是用来加工螺钉的机械设备,目前搓丝机用于几乎所有机械制造行业。搓丝机避免了车床、钻床或手动攻丝的局限性,省时、省力、不易烂牙、丝锥不易折断,使它具有其它类似设备无法取代的优点。

现有的搓丝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对设备进行喷油冷却,从而使油覆盖在螺钉表面,搓丝产生的铁屑因为螺钉表面覆盖有油的原因也吸附在螺钉表面,参照图1,螺钉在箱体7加工完成后,通过出料口5进入前部的输送装置6,输送装置6包括倾斜设置的输送挡板61,输送挡板61下方设有两根输送滚轴62,两根输送滚轴62中间有一定空隙,使油与铁屑在空隙中掉落而不使螺钉掉落,输送滚轴62后端设置为粗段621,粗段621之间的空隙较小,输送滚轴62前端设置为细段612,细段622之间的空隙较大,螺钉从粗段621进入到输送滚轴62,螺钉表面的油在粗段621之间的空隙中掉落,螺钉进入到细段622时,体积较大的铁屑从细段622之间的空隙中掉落。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油从后方向前方流动,在流到前方时带动铁屑一起流动,油与铁屑混合物掉落后需要用人力去收集和清理,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搓丝机的油槽收集系统,其优点为可将油与铁屑收集后统一排出,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搓丝机的油槽收集系统,包括位于搓丝机下方的底座,底座侧面连接有排油管,开口处下方设有排油槽,排油槽一端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下方设有油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与铁屑从滚轴之间的孔隙中掉落到底座中,并从排油管流出到排油槽,由排油槽统一排出,油通过排油槽的出油口后落入油池,多台设备产生的油被收集到油池,方便统一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内部底面倾斜设置,在底面最低处与所述排油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底面为斜面,底面最低处开口,所以油与铁屑的混合物可快速顺斜面通过开口处排出,开口处倾斜设置排油管可避免油在排出过程中发生飞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油槽内沿排油方向设有凸块,凸块前端为竖直面,凸块后端为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与铁屑在排油槽内流动时,经过凸块会被斜面暂时挡住,会在斜面和上一个凸块的竖直面形成的凹槽内沉积,由于重力原因,铁屑沉淀,油飘在上方,并随着下方铁屑的积累漫过斜面流出,做到油与铁屑的分离,方便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油槽上部设有防止人踩入排油槽的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排油槽设在两台设备之间,操作人员会经过排油槽,在排油槽上部设置支撑架,防止操作人员误踩入排油槽内滑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于排油槽横向放置的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侧面固定有沿排油槽排油方向放置的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侧面与排油槽上部之间固定有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支撑杆沿排油方向覆盖于排油槽上部,防止人误踩入排油槽,横向支撑杆将水平支撑杆一端与排油槽上端固定,起到对水平支撑杆的支撑作用,连接杆将水平支撑杆侧面与排油槽上端固定,起到对水平支撑杆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池顶部设有油池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覆盖于油池顶部的网架呈网格型,可防止人意外踩入油池内造成意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内滑动连接有铁屑吸附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屑沉积在凸块之间的凹槽内,需要将铁屑清理出来,铁屑吸附装置可沿支撑架滑动将排油槽内的铁屑吸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屑吸附装置包括把手,把手下部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中部两侧开设有卡槽,卡槽与水平连接杆卡接,连接块下部连接有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与水平连接杆卡接,使铁屑吸附装置与水平连接杆滑动连接,铁屑吸附装置下端的磁铁可以将排油槽内的铁屑吸附,操作人员可横向拖动把手移动铁屑吸附装置清理不同位置的铁屑,铁屑吸附装置可从支撑架之间的空缺位置拿出,便于清理吸附在磁铁上的铁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每台设备下方设有底座,底座侧面下端固定的排油管将油与铁屑统一排入排油槽,混合物在流动时,铁屑沉积,油通过排油槽排入油池,做到统一排放统一回收,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在排油槽上端设有支撑架,防止操作人员误踩入排油槽,排油槽内滑动连接有铁屑吸附装置,将凸块内的铁屑吸附,便于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体现输送装置得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底座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1体现凸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体现排油槽与支撑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铁屑吸附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排油管,12、底面,2、排油槽,21、凸块,211、竖直面,212、斜面,22、出油口,23、油池,231、油池支撑架,3、支撑架,31、横向支撑杆,32、水平支撑杆,33、连接杆,4、铁屑吸附装置,41、把手,42、连接块,43、卡槽,44、磁铁,5、出料口,6、输送装置,61、输送挡板,62、输送滚轴,621、粗段,622、细段,7、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搓丝机的油槽收集系统,包括输送滚轴62下方的底座1,底座1为上方开口,内部掏空有凹槽,用来收集螺钉输送时掉落的油和铁屑,底座1内部底面12倾斜设置,在底面12最低处开设有圆形孔,并向下倾斜固定有圆形的排油管11,螺钉在输送滚轴62上输送时,先经过粗段621,油通过粗段621中的空隙掉落在底面12高处位置,经过细段622时,铁屑落在底面12低处位置,油从高处向低处流,和铁屑一起通过排油管11排出。

参照图2和图4,排油管11出油的管口下方设有横向放置的排油槽2,排油槽2截面为圆弧形,由于有多个搓丝机排列在排油槽2旁边,所以排油槽2内依次设有若干凸块21,用来将油与铁屑分离,凸块21前部为竖直面211,凸块21后部为斜面212,油与铁屑的混合物通过排油管11排出后流到排油槽2内,在流动过程中,油与铁屑的混合物在凸块21斜面212与后端凸块21竖直面211形成的凹槽内积淀,由于重力原因,铁屑沉淀到凹槽底面,油通过积累漫过凸块21的斜面212,然后继续向前流动,排油槽2沿排油方向设有出油口22,出油口22下方设有油池23,将所有搓丝机排出的油收集起来,油池23顶部设有油池支撑架231,防止操作人员意外掉落。

参照图2和图5,排油槽2上部固定有支撑架3,支撑架3包括横向支撑杆31,横向支撑杆31横向固定于排油槽2上部一端,横向支撑杆31侧面中部固定有两根水平支撑杆32,水平支撑杆32侧面与排油槽2上部横向固定有若干连接杆33,横向支撑杆31和连接杆33对水平支撑杆32起到支撑作用,两根水平支撑杆32作用是防止操作人员误踩入排油槽2中。

参照图5和图6,水平支撑杆32之间固定有铁屑吸附装置4,铁屑吸附装置4包括中部掏空的把手41,把手41下端固定有连接块42,连接块42两端开设有卡槽43,连接块42下端固定有磁铁44,铁屑吸附装置4通过卡槽43与水平连接杆32卡接,从而使铁屑吸附装置4与支撑架3滑动连接,铁屑吸附装置4下端的磁铁44可将排油槽2内的铁屑吸附,磁铁44位于凸块21上方,操作人员拉动把手41移动铁屑吸附装置4来清理不同位置的铁屑,凸块21不会影响铁屑吸附装置4的移动,参照图2,由于有多个搓丝机设在排油槽2旁边,所以需要设置多组支撑架3,相邻的支撑架3之间设有空缺位置,相互不连接,铁屑吸附装置4可以在此空缺位置放入或退出,方便清理磁铁44上的铁屑。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搓丝机开始工作后,油与铁屑的混合物掉入底座1内,通过排油管11排到排油槽2内,在排油槽2的出油口22排入到油池23,油与铁屑混合物通过锯齿形凸块21后铁屑沉积于凹槽内,将铁屑吸附装置4卡接于水平支撑杆32,用手拉动铁屑吸附装置4即可吸附铁屑,需要清理铁屑吸附装置4时,将铁屑吸附装置4滑离竖直连接杆4,取走磁铁44上的铁屑即可完成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