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车车架牵引梁的定位铆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0886发布日期:2020-07-31 21:1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用于轨道车车架牵引梁的定位铆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铆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车架牵引梁的定位铆接工装。



背景技术:

轨道车车架牵引梁是铁道车辆底架的重要部位之一,作为车钩连接缓冲装置的载体,它承担着传递机车车辆牵引力、纵向压缩和冲击力的作用。而现有牵引梁制作工艺为:在立板上划线,确定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的位置,然后将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点固于立板上,根据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上的孔,配钻立板上的孔,最后在组对拼焊好的牵引梁的铆接面接触部位刷漆后进行铆接,铆接完成后,清理点固焊点;采用上述工艺步骤,牵引梁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铆接位置一致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车车架牵引梁的定位铆接工装,通过设置用于对立板、后从板座和前从板座进行铆接定位的立板定位块和从板座定位块,完成对立板、后从板座和前从板座铆接位置的快速定位,并由铆接定位夹紧装置将后从板座和其两侧的立板夹紧后实现对车架牵引梁的定位夹紧铆接,提高了车架牵引梁的生产效率和尺寸精度,车架牵引梁铆接一致性好,省去铆接后对焊点的清理工作,省时省力,优化了车架牵引梁制造的工艺流程,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轨道车车架牵引梁的定位铆接工装,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立板定位块和从板座定位块,所述立板定位块上板面一端制有定位台且放置于立板定位块上的从板座定位块下端部抵于定位台内侧壁上,所述从板座定位块中部左右侧壁上均制有定位缺口且分别放置于从板座定位块左右侧板面上的后从板座和前从板座抵于对应侧定位缺口的定位面上,位于立板定位块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板与立板定位块侧壁贴合,且通过钻模制于立板上的铆钉孔与后从板座和前从板座上的孔位置对应,并由穿过后从板座上的孔和铆钉孔以及前从板座上的孔和铆钉孔的定位销对立板、后从板座和前从板座定位,位于从板座定位块上方的铆接定位夹紧装置将后从板座和其两侧的立板夹紧后实现对车架牵引梁的定位夹紧铆接。

其中,所述从板座定位块由中座板和设于中座板下端两侧的底板组成,所述中座板左右侧壁上均制有两个定位缺口,所述立板定位块两侧壁下端和定位台外端面两侧均制有定位凸棱,所述立板放置于立板定位块两侧壁下端的定位凸棱上并与立板定位块侧壁贴紧,且立板豁口端抵于定位台外端面两侧的定位凸棱上。

进一步地,所述铆接定位夹紧装置包括两个l形长拉杆、l形短拉杆、顶柱和调节栓,两个所述l形长拉杆和l形短拉杆呈十字结构分布且l形长拉杆和l形短拉杆四杆交汇端通过直角板固连,所述l形长拉杆和l形短拉杆下端均固定有螺孔套且端部连接有顶柱的调节栓与螺孔套适配旋合,设于四个直角板中部的固定有连接栓与设于从板座定位块上端面中部的螺孔旋合,并通过旋转调节栓使顶柱将两块立板以及后从板座夹紧。

进一步地,所述钻模包括上模板和底座板,所述上模板板面上制有与后从板座和前从板座安装位置相同且孔位对应的通孔,所述底座板上固定有限位板且上模板固定于底座板上,所述立板插入上模板与底座板之间且立板豁口端和板沿分别抵于限位板内端沿和侧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用于对立板、后从板座和前从板座进行铆接定位的立板定位块和从板座定位块,完成对立板、后从板座和前从板座铆接位置的快速定位,定位精准效率高;

2、本技术方案由铆接定位夹紧装置将后从板座和其两侧的立板夹紧后实现对车架牵引梁的定位夹紧铆接,提高了车架牵引梁的生产效率和尺寸精度,车架牵引梁铆接一致性好,省去铆接后对焊点的清理工作;

3、本技术方案通过钻模可在立板上快速钻制铆钉孔,省去了划线点固从座板的时间,提高了钻制铆钉孔的效率;

4、本技术方案省时省力,优化了车架牵引梁制造的工艺流程,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板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板座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钻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从而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用于轨道车车架牵引梁的定位铆接工装,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立板定位块1和从板座定位块2,所述立板定位块1上板面一端制有定位台3且放置于立板定位块1上的从板座定位块2下端部抵于定位台3内侧壁上,所述从板座定位块2中部左右侧壁上均制有定位缺口6且分别放置于从板座定位块2左右侧板面上的后从板座7和前从板座8抵于对应侧定位缺口6的定位面上,位于立板定位块1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板9与立板定位块1侧壁贴合,其中,立板定位块1两侧限位面之间的距离(即立板定位块1的宽度)与两块立板9的铆接固定距离相等,通过钻模10制于立板9上的铆钉孔11与后从板座7和前从板座8上的孔位置对应,并由穿过后从板座7上的孔和铆钉孔11以及前从板座8上的孔和铆钉孔11的定位销对立板9、后从板座7和前从板座8定位,位于从板座定位块2上方的铆接定位夹紧装置将后从板座7和其两侧的立板9夹紧后实现对车架牵引梁的定位夹紧铆接;具体的,所述从板座定位块2由中座板4和设于中座板4下端两侧的底板5组成,所述中座板4左右侧壁上均制有两个定位缺口6,所述立板定位块1两侧壁下端和定位台3外端面两侧均制有定位凸棱12,所述立板9放置于立板定位块1两侧壁下端的定位凸棱12上并与立板定位块1侧壁贴紧,且立板9豁口端抵于定位台3外端面两侧的定位凸棱(12上;具体的,所述铆接定位夹紧装置包括两个l形长拉杆13、l形短拉杆16、顶柱14和调节栓15,两个所述l形长拉杆13和l形短拉杆16呈十字结构分布且l形长拉杆13和l形短拉杆16四杆交汇端通过直角板17固连,所述l形长拉杆13和l形短拉杆16下端均固定有螺孔套18且端部连接有顶柱14的调节栓15与螺孔套18适配旋合,设于四个直角板17中部的固定有连接栓23与设于从板座定位块2上端面中部的螺孔24旋合,并通过旋转调节栓15使顶柱14将两块立板9以及后从板座7夹紧;具体的,所述钻模10包括上模板22和底座板19,所述上模板22板面上制有与后从板座7和前从板座8安装位置相同且孔位对应的通孔20,所述底座板19上固定有限位板21且上模板22固定于底座板19上,所述立板9插入上模板22与底座板19之间且立板9豁口端和板沿分别抵于限位板21内端沿和侧沿上,其中,限位板21为带凸沿的l形结构,限位板21与底座板19固连后凸沿将底座板19与上模板22一端部封住,从而使立板9插入底座板19与上模板22之间后,由限位板21的凸沿对立板9豁口端限位,使立板9豁口端与板沿分别抵于凸沿和限位板21侧沿后直接钻制铆钉孔11。

本技术方案中,利用钻模10可直接对立板9上的铆钉孔11进行钻制,无须划线确定从板座安装位置后,点固从板座,利用从板座上的孔进行铆钉孔11的钻制,简化了铆钉孔11的钻制工序,上模板22与底座板19之间一次可插入4块立板9同时完成立板9的钻孔加工工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尺寸精度。利用铆接定位夹紧装置进行夹紧后的铆接,即将从板座定位块2放置于立板定位块1上,前从板座8和后从板座7紧贴对应侧的底板5放置,以前从板座8和后从板座7为基准,放置两侧立板9,使立板9下端紧贴立板定位块1两侧壁下端的定位凸棱12放置且立板9豁口端紧贴定位台3端面上的定位凸棱12上,利用定位销将两块立板与前从板座8和后从板座7固定,使用铆接定位夹紧装置,旋转旋转调节栓15使顶柱14将两块立板9以及后从板座7夹紧固定,然后进行铆接,利用铆接定位夹紧装置夹紧固定,可有效防止铆接时发生错位,使用定位销可确保立板9上各孔与前从板座8和后从板座7上对应的各孔同心,其余未穿定位销的各孔中穿入冷铆铆钉,铆接方法按照原有工艺方法进行,铆接完成后,将定位销取出,穿入冷铆铆钉,按照上述铆接方法铆接。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用于对立板9、后从板座7和前从板座8进行铆接定位的立板定位块1和从板座定位块2,完成对立板9、后从板座7和前从板座8铆接位置的快速定位,定位精准效率高,由铆接定位夹紧装置将后从板座7和其两侧的立板9夹紧后实现对车架牵引梁的定位夹紧铆接,提高了车架牵引梁的生产效率和尺寸精度,车架牵引梁铆接一致性好,省去铆接后对焊点的清理工作,通过钻模10可在立板上快速钻制铆钉孔11,省去了划线点固从座板的时间,提高了钻制铆钉孔的效率,省时省力,优化了车架牵引梁制造的工艺流程,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