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凸轮交换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3148发布日期:2020-09-18 19: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预备工装(100)、凸轮滚子转台(200)和升降旋转装置(300),所述预备工装包括安装座(110)、旋转基台(120)、定位座(130)和第一旋转工作台(140),所述旋转基台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所述旋转工作台支撑定位于所述旋转基台的顶部,所述定位座能够锁定和解锁所述旋转基台;所述凸轮滚子转台包括第一箱体(210)、通过旋转输出轴(220)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上的旋转座(230)、传动给所述旋转输出轴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凸轮滚子传动机构(240)、为所述凸轮滚子传动机构提供驱动力的第一驱动电机(250),所述凸轮滚子转台还包括第二旋转工作台(260)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和所述旋转座之间的若干锥座(270),所述旋转座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之间通过所述锥座进行锁定和解锁;所述升降旋转装置包括第二箱体(310)、旋转板(340)、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内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板升降和旋转的凸轮传动机构(320)和为所述凸轮传动机构提供驱动力的驱动机构(330),所述旋转板的两端均呈u型,所述旋转板通过两端的u型臂支撑并定位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和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基台顶部间隔形成有若干环槽(121),对应每个环槽,设有一个第一下锥座(150)和一个第一上锥组件(160),所述第一上锥组件包括第一上锥座(161)和第一挂钉(162),所述第一上锥座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底部,并与所述旋转基台上对应的环槽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挂钉的底端形成有第一钉头(1621),所述第一挂钉的中部形成有第一钉盘(1622);所述第一挂钉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一上锥座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上锥座的开口端内侧形成有第一内锥面(1611);所述第一下锥座安装于所述环槽上,所述第一下锥座的顶端外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内锥面相互配合的第一外锥面(151),所述第一下锥座的中心位置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一挂钉的槽孔(152);所述第一下锥座的第一外锥面插置于所述第一上锥座的第一内锥面内,使所述第一挂钉容置于所述槽孔内,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支撑定位于所述旋转基台的顶部;所述旋转基台的底部间隔形成有若干定位槽(122),所述定位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定位座具有可上下运动的活塞柱(131),所述活塞柱上下运动能够锁定或解锁所述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还包括固定块(132)和定位座本体(133),所述固定块顶部形成有固定槽(1321),所述活塞柱包括柱杆部(1311)和位于所述柱杆部下端的活塞部(1312),所述定位座本体包括下座部(1331)、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下座部并位于所述下座部底端的连接部(1332)和位于所述下座部顶端的上盖部(1333),所述下座部及所述连接部中空,形成一容置所述活塞部的活塞腔(134),所述上盖部上形成有避让所述柱杆部的柱孔(13331);所述固定块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连接部安装于所述固定块的固定槽内,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槽的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环(170),所述活塞柱安装于所述定位座本体内,并使所述柱杆部设于所述柱孔内,所述活塞部设于所述活塞腔内;所述柱杆部与所述柱孔的内壁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环(180),所述活塞部与所述活塞腔的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三密封环(190),所述下座部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13311)和第二气流通道(13312),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接所述活塞部下方的活塞腔和外部气源装置,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接所述活塞部上方的活塞腔和外部气源装置;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的驱动下,所述活塞柱能够向上运动,使所述柱杆部插置于旋转至所述柱杆部上方的旋转基台的定位槽内,将所述定位槽锁定;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的驱动下,所述活塞柱能够向下运动,使所述柱杆部解锁所述旋转基台的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备工装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100),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下座部的侧壁上形成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内安装有第一滚珠(1101)、第一滑杆(1102)和第一复位弹簧(1103),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设置,在所述柱杆部插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活塞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滚珠向所述第一滑杆运动,进而由所述第一滑杆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座包括第二上锥组件(271)和下锥组件(272),所述第二上锥组件包括第二上锥座(2711)和第二挂钉(2712),所述第二上锥座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底部,所述第二挂钉的顶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上锥座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上锥座的开口端内侧形成有内锥面(27111),所述第二挂钉的底端形成有第二钉头(27121),所述第二挂钉的中部形成有第二钉盘(27122);所述下锥组件包括第二下锥座(2721)、下环体(2722)和活塞(2723),所述第二下锥座安装在所述旋转座的顶部的第一容置槽(2301)内,所述第二下锥座顶部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内锥面相配合的第二外锥面(27211);所述下环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底部的第二容置槽(2302)内;所述活塞上下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下锥座及所述下环体内,所述活塞中空,所述活塞靠近顶端位置形成有若干收纳孔(27231),所述第二下锥座的内壁上设有对应每个收纳孔的收纳槽(27212),每个收纳孔内设有第二滚珠(2725);所述第二上锥座设置于所述第二下锥座上,使所述第二外锥面插置于所述内锥面内,所述第二挂钉的第二钉头插置于活塞内,所述第二挂钉的第二钉盘正对所述第二下锥座的顶端开口;所述活塞向下移动能够使若干所述收纳孔与对应的所述收纳槽错开,并驱动若干所述第二滚珠向内移动锁定所述钉头;所述活塞向上移动能够使若干所述收纳孔与对应的所述收纳槽正对,使所述钉头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锥组件还包括第二滑杆组件(2724),所述第二滑杆组件包括第二滑杆(27241)、第二复位弹簧(27242)和止挡盘(27243);所述第二滑杆(27241)包括竖杆部(272411)和帽部(272412),所述活塞包括中空的上管部(27232)、中空的下管部(27233)、连接于所述上管部的内壁及所述下管部的内壁之间的内缘部(27234)和连接于所述上管部的外壁及所述下管部的外壁之间的外缘部(27235);所述下管部与所述下环体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726),所述上管部与所述第二下锥座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2727),所述外缘部与所述第二下锥座之间安装有第三密封圈(2728);所述第二滑杆上下滑动设置于所述上管部及所述下管部内,使所述帽部位于所述上管部内,并使所述竖杆部穿过所述内缘部上的通孔伸入到所述下管部及所述下环体内,所述竖杆部的底端连接所述止挡盘,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竖杆部上并位于所述帽部和所述内缘部之间;所述内缘部上形成连通所述上管部与所述下管部的若干第一小孔(272341),所述上管部上形成有沿径向的第二小孔(272321);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形成有避让所述止挡盘的第三容置槽(2303),所述第三容置槽通过第三气流通道(2304)连接气源装置;所述下管部、所述外缘部的底部、所述第二下锥座及所述第一容置槽围成一第一密闭空间(2305),所述第一密闭空间通过第一液压油通道(2306)接入液压油;所述上管部、所述外缘部的顶部及所述第二下锥座围成一第二密闭空间(2307),所述第二密闭空间通过第二液压油通道(2308)接入液压油;所述第三气流通道通过气流管路连接至气源装置,所述气流管路上安装有用于气密性检测的检测阀;所述下环体与所述旋转座之间安装有第四密封圈(2729);所述第二下锥座与所述旋转座之间安装有第五密封圈(27210);所述第二上锥座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之间安装有第六密封圈(272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上形成有横向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竖向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凸轮传动机构包括中心轴(321)、出力轴(322)、入力轴(323)、两个平板凸轮(324)、两个摇臂(325)和弧面凸轮(326),所述凸轮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入力轴沿横向设置,所述入力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上,所述入力轴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出并通过轴承进行转动安装;所述第二安装孔处安装有导向座(311),所述中心轴沿竖向设置,所述中心轴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上,所述中心轴的顶端从所述导向座的通孔内穿出,所述出力轴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且所述出力轴能够相对所述中心轴上下滑动和旋转,所述出力轴的顶端从所述导向座的通孔内穿出;所述旋转板的中部固接于所述出力轴的顶端,且所述旋转板的中部形成有避位所述中心轴的避位通孔,所述旋转板的一端u型臂(341)上安装有用于顶升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和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顶升凸座(342),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底部对应安装有顶升凹座(343);所述出力轴与所述入力轴垂直设置,所述出力轴上靠近底端位置沿周向安装有若干滚子(327),所述出力轴中部形成有环形导槽(3221),所述弧面凸轮套固于所述入力轴上,所述弧面凸轮上形成有与所述滚子啮合的驱动弧面(3261),所述弧面凸轮通过所述驱动弧面与所述滚子之间的啮合间歇驱动所述出力轴及所述旋转板旋转;两个所述平板凸轮套固于所述入力轴上,并夹持于所述弧面凸轮的两侧;所述摇臂的内侧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一滚针轴承(328),所述摇臂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滚针轴承(329);所述摇臂的后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摇臂的中部活动套在所述入力轴外,且两个所述摇臂夹持定位于两个所述平板凸轮的外侧,使所述第一滚针轴承插置于所述环形导槽内,并使所述第二滚针轴承接触所述平板凸轮;所述平板凸轮的外周面为由顶升面(3241)、圆弧面(3242)和下降面(3243)组成的弧形面;在所述入力轴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进行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平板凸轮通过顶升面驱动所述第二滚针轴承并带动所述摇臂、所述第一滚针轴承、所述出力轴及所述旋转板上行,所述平板凸轮通过圆弧面保持所述第二滚针轴承、所述摇臂、所述第一滚针轴承、所述出力轴及所述旋转板的高度不变,所述平板凸轮通过下降面引导所述第二滚针轴承、所述摇臂、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及所述出力轴及所述旋转板下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331)、第二驱动电机(332)、主动齿轮(333)和被动齿轮(334),所述齿轮箱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齿轮箱,所述入力轴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齿轮箱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齿轮箱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伸入到所述齿轮箱内,所述主动齿轮安装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被动齿轮安装于所述入力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被动齿轮之间啮合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上对应所述凸轮入轴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处安装有轴盖(335),所述入力轴的另一端从轴盖的通孔内穿出,所述入力轴穿出的部分上安装有第一感应轮(336)和第二感应轮(337),所述第一感应轮上形成有第一近接弧形块(3361),所述第二感应轮上形成有第二近接弧形块(3371),所述齿轮箱上安装有用于探测所述第一近接弧形块的第一近接开关(338)和用于探测所述第二近接弧形块的第二近接开关(33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凸轮交换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旋转装置还包括盖板(370),所述盖板固接于所述旋转板的顶部,并遮盖住所述避位通孔及所述入力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凸轮交换台,包括横向设置的预备工装、凸轮滚子转台和升降旋转装置,预备工装包括安装座、旋转基台、定位座和第一旋转工作台,凸轮滚子转台包括第一箱体、旋转座、凸轮滚子传动机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旋转工作台和连接于第二旋转工作台和旋转座之间的若干锥座,升降旋转装置包括第二箱体、旋转板、设置于第二箱体内用于驱动旋转板升降和旋转的凸轮传动机构和为凸轮传动机构提供驱动力的驱动机构,旋转板的两端均呈U型,旋转板通过两端的U型臂支撑并定位第一旋转工作台和第二旋转工作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升降及旋转的功能,能够节约凸轮滚子转台停机装夹工件的时间,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相雨;邱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古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0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