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密封圈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5762发布日期:2020-08-21 15:3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侧密封圈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密封圈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发动机的下缸体进行装配时,需要在下缸体特定的位置安装密封圈。现有的装配方式是通过人工装配,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提高装配效率的侧密封圈压装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的缸体,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导杆以及滑台缸,所述滑台缸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压头,所述导杆套接有所述密封圈压头,所述第一滑动座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滑动方向垂直。

根据

本技术:
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密封圈套接在导杆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第一气缸推动第二固定板,带动密封圈压头运动,使得密封圈到达下缸体的安装位置附近,滑台缸带动密封圈压头动作,密封圈压头推动导杆上的密封圈至下缸体的安装位置,并使密封圈脱离导杆,完成密封圈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能够解决现有的人工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密封圈压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210以及与第一固定板210滑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220,第一固定板210与第二固定板220平行,第一固定板210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211的缸体,第一气缸211的活塞杆与第二固定板22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20固定连接有导杆221以及滑台缸230,滑台缸230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座231和第二滑动座232,第一滑动座231与第二固定板220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座232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压头233,导杆221套接有密封圈压头233,第一滑动座231相对于第二滑动座232的滑动方向与第二固定板220相对于第一固定板210的滑动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常第一固定板与机架固定,将密封圈套接在导杆上,第一气缸驱动第二固定板运动,带动密封圈运动至下缸体的安装位置附近,通常为下缸体的侧面,滑台缸动作,驱动密封圈压头运动,密封圈压头推动密封圈至下缸体的安装位置,并使密封圈脱离导杆,从而完成密封圈的压装。第一固定板相对于第二固定板滑动,可以在第二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滑轨,在第一固定板上固定滑槽,滑轨与滑槽滑动配合实现导向。

进一步的,密封圈压头233背向第二固定板220的一侧设置有台阶凸起234,密封圈压头233背向第二固定板220一侧表面靠近导杆221的边缘设置有台阶凸起23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台阶凸起,在密封圈压头对密封圈进行压装的过程中,台阶凸起推动密封圈运动,能够减小密封圈压头与下缸体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降低了密封圈压装过程中损伤下缸体的可能性,提高了侧密封圈压装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板220面向导杆2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23,固定座22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225,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固定板22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25与第一滑动座231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座来连接滑台缸与第二固定板,能够提高滑台缸与第二固定板的连接强度。也能够便于实现模块化,便于侧密封圈压装装置的维护。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板220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26,第一固定板210设置有通孔212,连接块226从通孔212伸出并与第一气缸21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块来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固定板,能够使得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维持竖直方向,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受力合理,同时,通孔也能够起到对连接块的限位作用,保证了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压装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导杆221通过第二气缸222与第二固定板220连接,第二气缸222的缸体与第二固定板220固定连接,第二气缸222的活塞杆与导杆221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气缸能够调整导杆与下缸体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在第二固定板运动过程中与下缸体产生碰撞,便于对密封圈进行压装。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的缸体,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导杆以及滑台缸,所述滑台缸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压头,所述导杆套接有所述密封圈压头,所述第一滑动座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滑动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压头背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台阶凸起,所述密封圈压头背向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表面靠近所述导杆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台阶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面向所述导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滑动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块从所述通孔伸出并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通过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导杆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密封圈压装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的缸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导杆以及滑台缸,所述滑台缸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压头,所述导杆套接有所述密封圈压头,所述第一滑动座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滑动方向垂直。密封圈压头推动导杆上的密封圈至下缸体的安装位置,并使密封圈脱离导杆,完成密封圈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扬;潘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野智能装备南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