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坯液压机以及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47429发布日期:2020-07-29 03:01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坯液压机以及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锻压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坯液压机以及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法兰制坯液压机均采用多工位移动工作台进行镦粗、预冲孔和终冲孔;这种结构型式使得预冲孔和终冲孔两道工序,两道工序之间需要移动工作台把合适的锻造工具移至液压机中心处;冲孔模式为摆动式冲头,即冲头在设备的外侧,预冲孔和终冲孔要两次摆动冲头到设备中心处;移动工作台和摆动式冲头的运动就会产生了预冲孔和终冲孔中心定位产生偏差,使得最终成型法兰坯件形成冲孔偏差或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坯液压机,能够使法兰坯料的中心孔精确成型,不易产生冲孔偏差。

一种制坯液压机,包括支撑架、主工作缸,活动梁与下冲孔缸,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与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上梁,所述主工作缸设于所述上梁中,所述主工作缸具有能够向下伸出的活塞杆,所述活动梁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所述下冲孔缸设于所述底座中,所述下冲孔缸具有能够向上伸出的下冲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活动梁中的上冲孔缸,所述上冲孔缸与所述下冲孔缸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上冲孔缸具有能够向下伸出的上冲头。

使用时,主工作缸驱动活动梁下移,将坯料镦粗,上冲头与下冲头进行升降动作,在镦粗后的坯料上冲出贯通的中心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冲孔缸与所述下冲孔缸处于所述支撑架的中轴线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对中油缸,所述对中油缸具有能够朝所述支撑架的中轴线相向伸出的对中活塞杆。通过对中活塞杆对坯料进行对中,来进一步降低冲孔时的偏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梁的底面上设有镦压板,所述镦压板上具有供所述上冲头伸出的导向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上表面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中心处具有供所述下冲头从中穿过的让位通道,坯料的冲孔工序在该工作台上进行,具有更好的稳固性与耐久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工作台中有容置腔,所述让位通道从所述容置腔中穿过,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上设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具有能够朝所述让位通道方向伸出的推杆,所述容置腔面朝所述推杆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孔。能够通过推动气缸将冲孔后的余料推出工作台外。

一种本制坯液压机的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坯料置于工作台上;

主工作缸带动活动梁下压,位于所述活动梁底面上的镦压板将所述坯料镦粗至预定厚度;

所述镦压板保持对所述坯料的下压状态,下冲头从坯料底面对所述坯料进行预冲孔,随后上冲头从所述坯料顶面对所述坯料进行预冲孔;

预冲孔完成后,所述下冲头缩回下冲孔缸内,所述上冲孔继续向下冲孔,将坯料冲孔中的余料冲出,从而在所述坯料上形成上下贯通的中心孔。

采用这种冲孔方法,上冲头与下冲头只需进行升降动作即可完成冲孔,无需采用摆动式冲头,也无需分别置于移动平台上,避免了因冲头摆动以及移动平台进行平面方向上动作所导致的误差,提高了冲孔的精度。

作为本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冲头的预冲孔行程为镦粗后坯料厚度1/5-1/3,所述上冲头的预冲孔行程为镦粗后坯料厚度的1/2-3/5。

作为本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活动梁下压前,通过对中装置将所述坯料对中于所述工作台的几何中心,以进一步提高冲孔精度。

一种本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坯料上冲出上下贯通的中心孔后,通过推动气缸将冲孔余料推出所述工作台外。

综合以上,采用本发明的制坯液压机以及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能够使法兰坯料的中心孔精确成型,不易产生冲孔偏差,相比现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图片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纵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横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动作流程图;

其中:100-支撑架,101-上梁,102-底座,103-立柱,104-固定板,200-镦压装置,201-主工作缸,202-活动梁,203-缸体,204-活塞杆,205-法兰部,206-镦压板,300-上冲孔装置,301-上冲孔缸,302-上冲头,400-下冲孔装置,401-下冲孔缸,402-工作台,403-下冲头,404-让位通道,405-容置腔,406-推动气缸,407-推杆,408-开孔,500-对中装置,501-对中油缸,502-对中活塞杆,600-坯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近一步阐述:

如图1展示了一种制坯液压机,包括支撑架100、镦压装置200、上冲孔装置300、下冲孔装置400,优选还包括对中装置500。

支撑架100包括上梁101、底座102以及连接于上梁101与底座102之间的立柱103。立柱103对应设于上梁101与底座102的四角位置处。

镦压装置200包括设于上梁101中的主工作缸201、由主工作缸201驱动升降的活动梁202以及设于活动梁202底面上的镦压板206。

上梁101的中心处具有安装孔,主工作缸201设于该安装孔内,其包括缸体203与活塞杆204,缸体203置于安装孔内,缸体203的下端具有从安装孔中伸出的法兰部205,该法兰部205沿径向向外延伸,通过穿过法兰部205并螺旋固定于上梁101底面上的螺栓,实现对缸体203的安装固定。活塞杆204设于缸体203内,其能够在缸体203内滑动升降,活塞杆204下端从缸体203的底部开口处伸出。

活动梁202与活塞杆204底端相连,从而能够在活塞杆204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为避免活动梁202运行时出现摆动或晃动,立柱103上优选设有与活动梁202相适配的导轨或导向面(图中未表示),使活动梁202能够在导轨或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升降,减少运行时的摆动或晃动。

上冲孔装置300包括设于活动梁202中的上冲孔缸301,具体的,活动梁202的中心处具有安装孔,上冲孔缸301缸口朝下地置于该安装孔内,上冲孔缸301包括能够向下伸出的上冲头302。镦压板206上具有供上冲头302穿出的导向孔。

下冲孔装置400包括设于底座中102的下冲孔缸401以及设于底座102上的工作台402。

底座102的中心处具有安装孔,下冲孔缸401缸口朝上地置于该安装孔内,下冲孔缸401包括能够向上伸出的下冲头403。上冲孔缸301与下冲孔缸401处于同一轴线上,即支撑架100的中轴线上,上下相对布置,且上冲头302与下冲头403的直径相等。

如图1与图2所示,工作台402设于底座102上表面的几何中心处,工作台402的中心处具有供下冲头403从中穿过的让位通道404。

如图3所示,工作台402中还具有容置腔405,让位通道404从容置腔405中穿过,容置腔405内侧壁上设有水平布置的推动气缸406,该推动气缸406具有能够朝让位通道404方向伸出的推杆407,容置腔405面朝推杆407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孔408。

如图1与图2所示,为保证坯料600的放置位置正好处于工作台402的几何中心处,在本发明带有对中装置500的优选方式中,支撑架100左右两侧的两根立柱103之间具有与立柱103一体化相连的固定板104。对中装置500为分设于两侧固定板104上的对中油缸501,两个对中油缸501相对布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该高度优选为工作台402以上50cm。两个对中油缸501具有能够以同样的速度朝支撑架100中轴线方向相向伸出的对中活塞杆502。这样当对中活塞杆502向前伸出后,能够将坯料600抵持限位于工作台402的正中位置,进一步降低冲孔时的偏差。

图1与图4展示了通过本制坯液压机来实现的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其步骤如下:

在工作台402上放置坯料600;

对中装置500对坯料600进行对中,使坯料600处于工作台402的几何中心;

主工作缸201带动活动梁202下压,使镦压板206将坯料600镦粗,当镦压板206将坯料600镦粗至预定厚度时,停止下压,并使镦压板206保持对坯料600的下压状态;

下冲孔缸401驱动下冲头403上升,从底面对坯料600进行预冲孔,当冲孔行程达到镦粗后坯料600厚度的1/5-1/3时,下冲头403停止冲孔并维持原位;

主工作缸201带动活动梁202略微抬升,以释放形变应力,随后上冲孔缸301驱动上冲头302下降,从顶面对坯料600进行预冲孔,当冲孔行程达到镦粗后坯料600厚度的1/2-3/5时,上冲头302停止冲孔并维持原位;

下冲头403降回下冲孔缸401内,上冲头302保持不动,主工作缸201带动活动梁202下移,镦压板206压住坯料600的上表面,将坯料600上表面处因冲孔产生的凸起压平;

上冲头302继续向下冲孔,将坯料600冲孔中的余料冲出,形成上下贯通的通孔;

推动气缸406将冲孔余料从容置腔405内推出工作台402外,各机构复位,就此完成了一整套冲孔动作。

在本双冲头法兰制坯方法中,上冲头302与下冲头403只需进行升降动作即可完成冲孔,无需采用摆动式冲头,也无需分别置于移动平台上,避免了因冲头摆动以及移动平台进行平面方向上动作所导致的误差,提高了冲孔的精度。

综合以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各冲孔部件均只进行升降动作,而无需进行摆动动作或平面方向上的动作。因而避免了进行摆动或平面方向上动作所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冲孔的精度。另外,通过设置对中装置,使坯料能够始终对准工作台的几何中心,进一步提高了精度。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