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活性钎剂、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及灌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76710发布日期:2020-11-19 23: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金属易氧化表面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领取并称量配制微活性钎剂的原材料,进行微活性钎剂的配制:将松香、丙三醇、石蜡、氯化锌、氯化铵放入加热熔化有凡士林溶液的坩埚中,直至完全熔化,并搅拌均匀后,放入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步骤2,将金属易氧化零件待钎焊区域进行机械清理和/或化学清洗后加热,待加热至钎料熔化温度后,蘸涂上微活性钎剂,实施金属氧化膜的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微活性钎剂中,基于100质量份的凡士林,松香60~70质量份;丙三醇35~40质量份;60#石蜡15~20质量份;氯化锌20~25质量份;氯化铵12~18质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微活性钎剂的配制方式如下:石蜡切成2~3mm的薄片,松香捣碎成粉末状,与丙三醇、氯化锌、氯化铵放入加热熔化至110℃~140℃的凡士林溶液的坩埚中,直至完全熔化,制得微活性钎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制得的微活性钎剂酸值不大于100mgkoh/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金属零件去膜方法具体为:将零件待钎焊区域用细砂纸打磨和/或草酸弱酸洗后,用纯净水清洗,酒精清洗吹干,将零件加热至钎料熔化温度后,蘸涂微活性钎剂,完成化学除膜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草酸弱酸洗零件待钎焊区域的方式为:采用5~10%草酸溶液浸泡零件待钎焊区域2-3分钟,将酸洗后的零件放入纯净水中浸泡1~2分钟,在酒精中清洗后吹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金属易氧化表面蘸涂上述微活性钎剂的时间为1~3min。

8.一种灌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领取并称量配制微活性钎剂的原材料,进行微活性钎剂的配制:将松香、丙三醇、石蜡、氯化锌、氯化铵放入加热熔化有凡士林溶液的坩埚中,直至完全熔化,并搅拌均匀后,放入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步骤2,将金属易氧化零件的待钎焊区域进行机械清理和/或化学清洗后加热,待加热至钎料熔化温度后,蘸涂上微活性钎剂,实施金属氧化膜的去除;

步骤3,将蘸涂上微活性钎剂并加热至钎焊温度的零件待钎焊区域注入液态锡,并不停搅动液态锡;

步骤4,对灌锡后零件进行清理、检查;

步骤1和步骤2构成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与上述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零件的表面为铜及其合金或银及其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机械清理和/或化学清洗后至灌锡完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30min。

11.一种适用于金属易氧化表面的微活性钎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分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活性钎剂,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配制得到:石蜡切成2~3mm的薄片,松香应捣碎成粉末状,与丙三醇、氯化锌、氯化铵放入加热熔化至110℃~140℃的凡士林溶液的坩埚中,直至完全熔化。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活性钎剂、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及灌锡方法,包括:步骤1,领取并称量配制微活性钎剂的原材料,进行微活性钎剂的配制:将松香、丙三醇、石蜡、氯化锌、氯化铵放入加热熔化有凡士林溶液的坩埚中,直至完全熔化,并搅拌均匀后,放入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步骤2,将金属易氧化零件待钎焊区域进行机械清理和/或化学清洗后加热,待加热至钎料熔化温度后,蘸涂上微活性钎剂,实施金属氧化膜的去除,金属氧化膜去除后灌锡。利用本发明中微活性钎剂、金属氧化膜去除方法及灌锡方法,在保证基材或镀层稳定性的前提下,解决了钎焊中润湿差、结合力弱等缺陷产生造成的产品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高凤林;杨海鑫;成志富;邹鹤飞;赵衍华;朱平萍;孙敏力;彭铮;李文武;陈雪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4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