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精准定位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2182发布日期:2021-02-26 18:5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精准定位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零部件模具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为了提高汽车生产制造效率和汽车生产制造水平,人们需要重视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水平,从而为汽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汽车零部件的大部分模具为prg连续模,连续模对于模具的安装位置有很高要求,必须安放在设备台面的中心进行生产。
[0003]
基于上述描述,并检索一件目前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822032722.1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关于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精准定位打孔装置在使用时具有以下缺点:
[0004]
1、通过使用者对控制面板进行操控摄像机的视野调整,随着调整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使其能够拍摄用于进行获取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目标作业区域图像信息,得出计算能够有效节省打孔时间,且打孔定位精度更加准确,但是由于模具的打孔深度不同,单一的钻取无法精确的保障钻头打孔的深度,不便于连续进行打孔工作;
[0005]
2、无法对打孔机打孔进行缓冲,容易导致钻头钻穿模具后与工作台接触,造成钻头不必要的磨损,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精准定位打孔装置。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精准定位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机架、电动位移平台、固定座、限位框、限位螺杆、螺母、限位块、固定架、打孔机和控制开关,所述工作台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的正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位移平台,所述电动位移平台的外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电动位移平台的侧面下端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螺杆,所述限位螺杆的外端配套设置有螺母,所述限位螺杆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座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打孔机,且所述打孔机的下端设置有钻头,所述工作台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
[0008]
优选的,所述电动位移平台、打孔机和控制开关均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且控制开关通过电线与电动位移平台、打孔机之间呈电性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与电动位移平台的滑块之间相固定,且打孔机通过电动位移平台与机架之间呈活动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呈侧“凹”形设置,且限位框的正面设置有刻度值。
[0011]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的内侧上端与钻头的上端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水平线,且限位框的内侧下端与钻头底部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水平线。
[0012]
优选的,所述限位螺杆呈竖直设置,且限位螺杆贯穿固定座延伸至固定座的下端。
[0013]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限位螺杆之间呈垂直设置,且限位块呈圆盘状设置,限位块为橡胶材质制成。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
(1)该种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精准定位打孔装置,通过控制开关可以控制电动位移平台、打孔机的工作状态,打孔机通过电动位移平台与机架之间呈活动连接,当电动位移平台工作时,电动位移平台的滑块能够带动打孔机进行上下位移,从而进行打孔,通过设置限位框,限位框的正面设置有刻度值,限位框的内侧上端与钻头的上端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水平线,且限位框的内侧下端与钻头底部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水平线,在需要限定打孔的深度时,将限位螺杆在限位框的前端进行调整,调整限位螺杆的伸出长度,调整限位螺杆底部的限位块与限位框内侧下端之间的距离,至打孔的深度数值对应相同的数值,从而在钻头向下进行进行钻入的同时限位螺杆底部的限位块抵住模具的表面,使得钻头无法向内继续钻入,从而可以精确的保障钻头打孔的深度,便于连续的进行打孔工作,提升模具打孔的工作效率。
[0016]
(2)通过在钻头向下进行进行钻入的同时限位螺杆底部的限位块抵住模具的表面,使得钻头无法向内继续钻入,并且通过橡胶材质的限位块在接触模具的表面时,进行缓冲,避免钻头钻穿模具后与工作台接触,避免造成钻头不必要的磨损,有效提升钻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与打孔机具体连接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与限位螺杆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工作台;2-机架;3-电动位移平台;4-固定座;5-限位框;6-限位螺杆;7-螺母;8-限位块;9-固定架;10-打孔机;11-控制开关;101-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如图所示1-3;
[002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精准定位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1、机架2、电动位移平台3、固定座4、限位框5、限位螺杆6、螺母7、限位块8、固定架9、打孔机10和控制开关11,工作台1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机架2,机架2的正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位移平台3,电动位移平台3的外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电动位移平台3
的侧面下端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限位框5,固定座4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螺杆6,限位螺杆6的外端配套设置有螺母7,限位螺杆6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固定座4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9,固定架9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打孔机10,且打孔机10的下端设置有钻头101,工作台1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1。
[0025]
进一步的,电动位移平台3、打孔机10和控制开关11均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且控制开关11通过电线与电动位移平台3、打孔机10之间呈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为电动位移平台3、打孔机10和控制开关11提供电力来源,保障其正常运行,通过控制开关11可以控制电动位移平台3、打孔机10的工作状态。
[0026]
进一步的,固定座4通过螺栓与电动位移平台3的滑块之间相固定,且打孔机10通过电动位移平台3与机架2之间呈活动连接,当电动位移平台3工作时,电动位移平台3的滑块能够带动打孔机10进行上下位移,从而进行打孔。
[0027]
进一步的,限位框5呈侧“凹”形设置,且限位框5的正面设置有刻度值。
[0028]
进一步的,限位框5的内侧上端与钻头101的上端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水平线,且限位框5的内侧下端与钻头101底部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水平线,通过设置限位框5,在需要限定打孔的深度时,将限位螺杆6在限位框5的前端进行调整,调整限位螺杆6的伸出长度,调整限位螺杆6底部的限位块8与限位框5内侧下端之间的距离,至打孔的深度数值对应相同的数值,从而在钻头101向下进行进行钻入的同时限位螺杆6底部的限位块8抵住模具的表面,使得钻头101无法向内继续钻入,从而可以精确的保障钻头101打孔的深度,便于连续的进行打孔工作,提升模具打孔的工作效率。
[0029]
进一步的,限位螺杆6呈竖直设置,且限位螺杆6贯穿固定座4延伸至固定座4的下端。
[0030]
进一步的,限位块8与限位螺杆6之间呈垂直设置,且限位块8呈圆盘状设置,限位块8为橡胶材质制成,通过在在钻头101向下进行进行钻入的同时限位螺杆6底部的限位块8抵住模具的表面,使得钻头101无法向内继续钻入,并且通过橡胶材质的限位块8在接触住模具的表面时,进行缓冲,避免钻头101钻穿模具后与工作台1接触,避免造成钻头101不必要的磨损,有效提升钻头101的使用寿命。
[0031]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保持与外部电源连接,外部电源为电动位移平台3、打孔机10和控制开关11提供电力来源,保障其正常运行,通过控制开关11可以控制电动位移平台3、打孔机10的工作状态,打孔机10通过电动位移平台3与机架2之间呈活动连接,当电动位移平台3工作时,电动位移平台3的滑块能够带动打孔机10进行上下位移,从而进行打孔,通过设置限位框5,限位框5的正面设置有刻度值,限位框5的内侧上端与钻头101的上端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水平线,且限位框5的内侧下端与钻头101底部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水平线,在需要限定打孔的深度时,将限位螺杆6在限位框5的前端进行调整,调整限位螺杆6的伸出长度,调整限位螺杆6底部的限位块8与限位框5内侧下端之间的距离,至打孔的深度数值对应相同的数值,从而在钻头101向下进行进行钻入的同时限位螺杆6底部的限位块8抵住模具的表面,使得钻头101无法向内继续钻入,从而可以精确的保障钻头101打孔的深度,便于连续的进行打孔工作,提升模具打孔的工作效率,通过在在钻头101向下进行进行钻入的同时限位螺杆6底部的限位块8抵住模具1的表面,使得钻头101无法向内继续钻入,并且通过橡胶材质的限位块8在接触住模具的表面时,进行缓冲,避免钻头101钻穿模具后与工
作台1接触,避免造成钻头101不必要的磨损,有效提升钻头101的使用寿命。
[0032]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