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4926发布日期:2021-06-18 16:3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属于焊接用导电嘴,该导电嘴采用可调节的结构,能够及时补充焊丝对导电嘴的磨损,使导焊丝与导电嘴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接触,保证焊接时电流不因导电嘴的磨损而衰减,提高了焊接品质。又因为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供焊丝磨损,所以也提高了导电嘴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使用的导电嘴,虽然品牌众多,规格型号也不同,但其结构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选取一种导电性能优异的材料,中间加工一个与焊丝直径相当的孔,后端加工一段与焊枪的连接螺纹,前端再加工成圆锥体,就成了一颗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导电嘴。这种结构沿用至今已经整整70年了,虽然也有很多焊接领域的技术人士对导电嘴进行了各种创新,也申请了很多导电嘴的专利,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有价值的创新点,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创新成果都没有转化成真正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能被行业普片认同和使用的产品。70年来,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的焊机却不断发展了很多新技术,以前是可控硅焊机,现在发展成逆变焊机,以前焊接过渡采用短路过渡,现在发展成脉冲过渡,焊丝以前是实心焊丝,后来药芯焊丝出现了,再后来又有了金属粉心焊丝。导电嘴领域的创新虽然多,但具有能够真真正正被广泛使用的发明却很少。我们使用的导电嘴,70年来还是始终如一的模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传统导电嘴的发明创新,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不起眼且结构简单的小零件,但要做到既能提高传统导电嘴的性能(使用寿命的延长,导电性能的提高等),使用方便,成本低,能够被业界普遍接受的好的技术创造,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为什么要对传统导电嘴进行发明创新呢,传统导电嘴用了整整70年,难道不好吗?上面说到,传统导电嘴的中间有一个比焊丝直径略大的孔,焊丝从该孔穿出被电弧熔化后进入熔池。导电嘴刚开始使用时,这个孔的孔径只是略大于焊丝直径,能保证焊丝与导电嘴的充分接触,电能的传导性好。焊接时焊丝不断从导电嘴通过,焊丝与导电嘴孔壁不断摩擦,焊接时间越久,孔就变得越大。孔越大,焊丝与导电嘴接触就越不充分,电能的传导性就越差,焊接品质也越来越不好。传统导电嘴的这种结构,有两大弊端,一是导电嘴从刚开始使用的那时起,导电性就开始减弱,二是导电嘴需频繁更换,使用寿命短。社会在进步,对产品的焊接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导电嘴的频繁更换,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人于2018年申请了《易于加工的耐用焊接导电嘴及其制造方法》(后改为《耐高温长寿命焊接导电嘴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专利,该专利在导电嘴前端设置了两个对称的导电块,两导电块中间有缝隙,缝隙的大小与焊丝基本一致,焊丝从两导电块中间穿过,给焊丝导电。两导电块之间的距离经过精确调配,使焊丝在导电块中间不晃动,从而实现导电块与焊丝更加充分的接触,提高导电嘴的导电性。将导电块的截面尺寸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确保在焊接时的高温环境中不变形。当焊丝将导电块磨损,焊丝出现晃动的时候,将导电块向内压,使焊丝与导电块能够很好的接触,此时焊丝不晃动,导电嘴又恢复到良好的导电状态,如此反复多次,直到两导电块贴拢为止。与其他导电嘴的专利相比,该发明中导电块具有足够的强度,在电弧的高温辐射中不变形,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焊丝在导电块之间不晃动,使焊丝与导电嘴能够充分接触,提高了导电嘴的导电性能。导电嘴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提高了导电嘴的使用寿命。但该发明即提高了导电嘴的导电性能,又提高了导电嘴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成本低,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当导电块被磨损后,需要借用钳子等工具将导电块向内压稍许,导电嘴才能继续使用。在实际的操作中导电块需要向内压多少,回弹量多大,因是人工操作,所以这些因素不太好控制,往内压少了,焊丝仍然在晃动,导电性能达不到最佳状态。往内压多了,导电块把焊丝夹太紧,焊丝又出不来。还有就是焊接产生的飞溅容易溅到导电块之间的缺缝里面,如果不清理,当导电块向内收拢时,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此外,飞溅可能在缺缝处大量堆积,影响保护气体的流动,熔池缺少保护气体的保护,会产生气孔。所以该专利虽然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但还有些美中不足,需要继续优化和创新。

发明创造本来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千方百计地去解决问题,发明创造才具有生命力,发明创造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增添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上述导电嘴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利,上下两个导电块之间距离的调节更轻松,更精确,申请人设计出了可以对导电块进行随意调节的导电嘴,并且还提供了调节导电块距离的方法。将导电块的长度适当延长,导电块的前端是锥度结构,此外增加一个调节套,调节套通过螺纹与导电嘴连接,调节套通过左旋和右旋前进和后退,调节套前进时对导电块的锥度施加一个外力,锥度将调节套前进时的轴向力转化为径向力,这样调节套对导电块便会产生一个向内的压力,使导电块收拢,这样就达到了调节导电块之间距离的目的。当导电块磨损后,旋转调节套前进,导电块之间的距离随之变小,直到导电块与焊丝正好接触,这样就提高了导电嘴的导电性能。如果导电块将焊丝夹持太紧,焊丝出丝不顺畅,则可以旋转调节套向后退,调节套给导电块施加的力变小,焊丝出丝则恢复顺畅。调节套前进和后退距离的多少,是由旋转螺纹来实现,所以调节起来不仅很方便,调节套调节导电块距离的精确性也得到保证。如果将调节套螺纹的螺距改成细螺纹,则调节的精度会更高。考虑到导电嘴在焊接时会受到电弧的高温辐射,调节套温度升高后产生膨胀,膨胀后的隔热套有松动的风险,影响导电块调节的精确性,调节套可使用陶瓷等热膨胀系数低的材料制造。

该发明的原理是在导电块的锥度位置施加外力,导电块就可以向内移动,我们可以使用调节套给导电块施加外力。同理,也可以使用弹簧在导电块的锥度位置施加外力,弹簧可以自动给导电块施力,不用像使用调节套那样需要人为的旋转,那么对导电块的调节就更加方便,而且当导电块磨损后,由于弹簧的作用,导电块会一直保持对焊丝的良好接触,那么导电嘴的导电性能也始终会保持一种最佳的状态。焊接品质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导电嘴分为主体和调节套两部分,主体的前端是两个对称的导电块。导电块的长度和结构根据三个方面来确定,一是导电嘴的长度,二是导电块磨损后需要往前拧调节帽时来自导电块的阻力不易太大,三是导电块应预留足够的材料供焊丝磨损。主体上有与调节帽连接的螺纹,为了保证调节精度,最好使用螺距小的螺纹,导电块前面是锥度结构,目的是当调节帽往前拧时作用力在该锥度上将两个导电块向内收拢。调节帽使用防飞溅材料制作,如不使用防飞溅的材料,则应对材料进行防飞溅处理。综合分析,使用陶瓷制作调节帽是最优方案,陶瓷这种材料不粘飞溅,而且耐高温,最大的好处是热膨胀系数低,高温后不膨胀。而导电嘴的主体通常使用导电性能好的铜制作,铜的热膨胀系数高,受热易膨胀,主体与调节套通过螺纹连接,主体为外螺纹,调剂套为内螺纹,外螺纹旋入内螺纹内,主体的材料是铜,调节套的材料是陶瓷,铜受热后膨胀,陶瓷不膨胀,铜膨胀后与陶瓷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实现了主体与调节帽的稳定连接。如果调节帽不使用热膨胀系数低的材料,受热膨胀后会产生松动后退的迹象,调节帽后退就会失去对导电块的约束,失去约束的两导电块之间的距离有增大的风险,从而影响导电嘴的导电性能。采用热膨胀系数低的陶瓷调节套,由于连接更稳固,调节套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对导电块能产生很好的约束,导电性更好。调节套采用封闭结构,将整个导电块包裹在内部,消除了导电块之间形成的缝隙,防飞溅的效果也更好。

为了得到更好的导电效果,将调节套给导电块施加外力的那部分功能改用弹簧代替,利用弹簧能产生持久应力的特点给导电块施加外力,使导电块与焊丝一直保持很好的接触,导电嘴对焊丝便能始终保持最佳的导电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导电嘴的结构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将主体分为本体与核心体两部分,本体与焊枪连接。核心体前端是导电块,导电块前端有锥度,该锥度的方向与上述第一种方案相反,锥度朝核心体的后侧。将弹簧从核心体后插入,弹簧的前端与导电块的锥度接触,核心体的后端插入本体内,弹簧后端抵在本体的前臂上。核心体插入本体的距离要确保弹簧产生压缩,使弹簧产生一个力并施加在导电块的锥度上,导电块的刚度不易太大,以便导电块磨损后能自动收缩,始终与焊丝保持最佳的接触状态。弹簧的弹力也不易太大,否则会造成出丝不畅的不良后果。本体与核心体的连接不仅要牢固,防止核心体从本体脱出,还要保证有足够多的接触面积,以利于电能的传导。该方案使导电嘴的导电性能达到最佳效果,焊接质量也最好。由于导电嘴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弹簧最好使用镍基耐高温材料制造,以免弹簧在高温环境中发生松弛而影响导电效果。另外,在弹簧外面加一个套子,还可以起到防护飞溅和隔热的双重效果。

导电块磨损后向内收拢而使导电嘴可以继续满足使用条件,当两导电块收拢到完全接触时,此时导电块被焊丝磨成一个根焊丝孔径一样的圆孔,此时导电嘴的使用寿命仍能抵上一颗市场上商品化的传统导电嘴的使用寿命。故使用寿命比传统导电嘴更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导电嘴主体和调节套上增加螺纹、锥度、陶瓷材料等特征,且导电嘴主体和调节套的密切配合,达到了仅仅通过转动调节套就能精确调节上下两个导电块之间距离的目的。与传统需要额外使用钳子等工具、调节距离不好控制相比,不仅提高了效率,调节精度还更高,更便捷。调节的封闭结构避免了飞溅进入导电块的缺缝内,起到了隔绝飞溅的作用。

弹簧起到了在导电块的锥度上持续施加外力的作用,使导电块与焊丝的接触更充分;当导电块被焊丝磨损后,弹簧自动将导电块向内收拢,使导电嘴在焊接过程中始终保持与焊丝的最佳接触状态,导电性也能够始终保持最佳,进一步提高了焊接品质。

调节套将导电块包裹在内部,起到隔离导电块的作用,焊接时调节套阻挡了来自电弧的热辐射,导电块的温度会比直接暴露在电弧环境下的传统导电嘴更低,高温软化现象也大大降低,同等材料条件下,导电块更耐磨,导电嘴使用寿命也更高。

导电块被磨损后可以向内收拢,使导电嘴能持续保持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导电嘴可以持续使用更长的时间,跟市场上传统商品化导电嘴相比,使用寿命可提高4-6倍。

附图说明

图1展示的是主体使用外螺纹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结构图。

图2展示的是主体使用内螺纹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结构图。

图3展示的是导孔为圆柱孔和圆锥孔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导结构图。

图4是短型号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结构图。

图5展示的是反向调节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结构图。

图6展示的是弹簧作用力向导电嘴后端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结构图。

图7展示的是弹簧作用力向导电嘴前端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结构图。

图8展示的是弹簧作用力在导电块上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结构图。

图9展示的是弹簧和调节套同时给导电块施加外力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结构图。

图10展示的是一侧导电块有减料槽,另一侧导电块没有减料槽的导电嘴核心体结构图。

图11展示的是导电块之间有斜缺缝的导电嘴核心体结构图。

图12展示的是导电块单侧有减料槽,双侧有锥度的主体结构图。

图13展示的是导电块前端有防脱销的主体结构图。

图14展示的是简化后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三维图。

图15展示的是导电块宽度比焊丝直径小的主体三维图。

图16展示的是有刻度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三维图。

图17展示的是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连接部的各种样式。

图18展示的是一种长型号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的三维图。

图19展示的是一种短型号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的三维图。

图中编号含义:100-主体,105-连接部,110-拆装平面,115-主体螺纹,120-啮合部,125-导电块,130-容纳部,135-限位平面,140-弹簧柱,145-支撑台,150-基准刻度,155-导正柱。200-调节套,205-调节套螺纹,210-调节孔,215-拧转平面,220-导孔,225-防溅部,230-卷边,235-隔热槽,240-调节刻度。300-核心体,305-翻边;400-弹簧;500-连接销;600-承力环;700-防脱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该图为导电嘴未磨损时的状态,导电嘴由主体100和调节套200组成。主体100选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制造,如铜、银、铝、石墨烯等。调节套200可以用各种金属材料制造,在选材的时候,最好是选择热膨胀系数比主体100低的材料,材料还应具有一定的防飞溅性能,如使用防飞溅性能差的材料,要对其进行防飞溅处理。但最佳方案是陶瓷,因为陶瓷不仅可以对任何材料的焊接都能起到很好的防飞溅的作用,而且热膨胀系数低,与主体100连接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主体100的后端是与焊枪的连接部105,通常导电嘴与焊枪采用螺纹(内螺纹或者外螺纹)连接,但也有通过其他方式连接,连接部105的结构由焊枪的结构决定。主体100内部有供焊丝通过的圆柱孔;拆装平面110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用于将导电嘴安装到焊枪上,导电嘴用完后再从焊枪上拆下来。为了确保焊枪的电能能够很好的传导给导电嘴,导电嘴与焊枪要有很稳固的连接,拆装平面110是为使用扳手安装或者拆卸导电嘴。主体螺纹115是外螺纹,与调节套螺纹205的内螺纹相啮合,主体螺纹115加上啮合部120就是主体100调节螺纹的长度,调节套螺纹205加上啮合部120就是调节套200调节螺纹的长度。防溅部225用于预防焊接飞溅粘到主体螺纹115上,从而保证调节套200拧转的顺畅。主体100的前端是导电块125,导电块125的数量没有限制,一般以2-4个为宜——图示为2个。导电块125之间有间隙,当间隙小于焊丝直径时,间隙越大,导电嘴的使用寿命越长,当间隙大于焊丝直径时,导电嘴的使用寿命不会再延长。导电块125前端是锥度结构,锥度的方向朝前,导电块125的其他结构在满足以下条件下结合图1的结构可以灵活设计,一是头部要有足够的材料供焊丝磨损,二是要有足够的截面积确保电能的传输,三是刚度尽量低,避免调节套200往前拧转时造成很大的阻力。上下两个导电块125之间的距离与焊丝的直径相当,为了使导电块125的导电性能更好,可以适当增加与焊丝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导电块125上设置与焊丝直径匹配的下凹弧面,使焊丝埋入导电块125少许,此时导电块125之间的距离会略小于焊丝直径,下凹弧面不易太深,否则会降低导电嘴的使用寿命。调节套200为内空结构,调节套的前端是导孔220,导孔220与主体100内部的圆柱孔导孔在同一轴线上,220可以是圆柱孔,也可以是锥形孔,只要能保证焊丝顺利穿过即可。导孔220后面是圆柱形的调节孔210,调节孔210与调节套200后端的腔体之间设置一个有锥度的过渡结构,这样可以保证调节套200有足够的强度,锥度可以和导电块125的锥度保持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如果调节套200的强度足够,调节孔210与调节套200后端的腔体之间可以设置成直角过渡。通常情况下,用手指接触调节套200的外表面就可以完成调节套200的前拧或者后拧工作,为了增加摩擦力,可以将调节套200尾部的外表面加工粗糙一些,防止调节套200拧转时打滑(头部的表面应尽量光滑,以防止飞溅粘连)。当无法用手拧转的情况发生时,就用扳手从拧转平面215来拧转调节套200。导电嘴使用前,先用扳手从拆装平面110处将导电嘴安装在焊枪上并拧紧,如遇到焊丝无法穿出的情况,可以将调节套200往后拧松再试,如还不能穿出,则将调节套200完全拧下,使焊丝穿出主体100并伸出一段距离,调节套200从焊丝穿过后再拧到主体100上。导电嘴装好后,先判断焊丝与导电块125的接触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如果导电块125将焊丝夹持太紧,则将调节套200向后拧松稍许,如果太松,则将调节套200向前拧紧稍许。当焊丝将导电嘴磨损后,向前拧转调节套200,则调节套200就会在导电块125的锥面上施加一个外力,锥面使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导电块125便会向内收缩,导电块125与焊丝的接触又恢复到焊接前的状态。如此反复,直到导电块125之间的间隙为零,此时导电块125被焊丝磨成一个直径与焊丝相当的圆孔,即便这样,导电嘴的使用寿命仍然强于一颗传统导电嘴——传统导电嘴的焊丝过孔大于焊丝外径。

调节套200向前移动的同时,导电块125也慢慢进入调节孔210内,容纳部130的长度也随之缩短。容纳部130处可以为螺纹结构,与调节套200上的螺纹相啮合,但由于容纳部130是裸露在外,如果焊接是飞溅落到螺纹上,会卡住调节套上的内螺纹,给导电嘴的调节带来一定困扰,故容纳部130采用光滑的表面结构为最佳。容纳部130的长度应与调节孔210的长度相当,当导电块125进入调节孔210的长度与调节孔210自身的长度一样时,调节套200无法再向前拧转,此时导电嘴就丧失调节功能。因此,上下两个(也可能是3个或者4个甚至更多)导电块125的最前端就应该贴拢,即两个导电块125头部的距离为零时。导电块125进入调节孔210的长度应小于或者等于调节孔210自身的长度,如果导电块125进入调节孔210的长度达到调节孔210自身的长度时,上下两个导电块125的最前端还有间隙,则说明导电嘴还可以继续使用,就没有将导电嘴的最大使用寿命发挥出来。所以导电块125锥度的度数要与调节孔210的长度相匹配。根据图1的结构可以得出,导电块125的锥度的度数越大,那么将两个导电块125头部贴拢时调节套200需要往前拧的距离就越短,导电块125进入调节孔210的长度也越短,调节孔210的长度也就越短,反之则越长。因此导电块125锥度的度数较小的话,则调节孔210的长度也要长一些,反之则可以短一些。导电块125的锥度不易太大,将导电块125收拢至贴紧状态调节帽200需要前进的距离会很短,这样会影响调节精度,为了提高调节精度,主体螺纹115和调节套螺纹205可以采用螺距较小的螺纹,这样相同调节尺寸旋转的圈数会多一些。同样,导电块125的锥度也不易太小,否则调节距离就会很长,调节孔210的长度,导电嘴的长度也会边长。以使用1毫米焊丝的导电嘴为例,建议导电孔210的长度为2毫米,导电嘴在使用前的长度比传统导电嘴长1毫米,随着导电块125的磨损,调节套200慢慢向前拧转(即导电嘴的后端),导电嘴的总长度会慢慢变短。当导电块125进入的距离等于(或者小于)调节孔210的长度时,则调节套200向前移动了2毫米(或者小于2毫米),比传统导电嘴短1毫米(或者小于1毫米),此时导电块125最前端的距离为零。在导电块125为相同锥度度数的情况下,焊丝直径越大,由于使用前导电块125之间的间隙更大,因此将导电块125之间距离收拢为零所调节套200所需要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在焊接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焊丝大小零活设置调节距离——调节套200前移的长度。本实施例中,调节套200的调节孔210或者调节孔200与腔体的过渡部位对导电块125进行约束,才能确保导电块125与焊丝的良好接触。

为了便于调节,采用螺纹来实现调节套200的前后移动是最优选择,并且主体100和调节套200又是通过该螺纹连接,焊接使导电嘴的温度迅速升高,金属大多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如果调节套200产生较大的膨胀,那么与主体100的连接就会因为松动而后移,后移的调节套200对导电块125的约束能力变差,就会产生导电块125与焊丝接触不充分的风险,影响导电嘴的导电性能。所以调节套200尽量选择热膨胀系数比主体100低的材料,其中陶瓷为最佳。

我们知道,焊接时导电嘴会受到来自电弧的热辐射,使导电嘴的温度升高,本发明的调节套200不仅起到调节导电块125之间距离的作用,还为导电块125隔绝了热源,使导电块125焊接时产生的温度更低。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导电块125的温度,调节套200应劲量多地将主体100包裹在腔体内,同时应减少主体100与调节套200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导电块125与调节套200的接触面积。必要时,还可以在调节套200的相关部位设置隔热槽或者散热槽,以减弱热量的传导。

实施例2: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主体螺纹115为内螺纹,调节套螺纹为外螺纹。本实施例中导电块125的前端没有锥度,但为了达到向内收拢导电块125的目的,将锥度设置在了调节孔210上,因此调节孔210为圆锥形。为了便于制造,将导电块125设在了核心体300上,因此这个结构可以将导电块125做得很长,在不提高其刚度的前提下,导电块125的截面尺寸可以适当增加。核心体300与主体100内部有供焊丝通过的圆柱孔,核心体300再与主体100连接,核心体300与主体100的连接要紧密,并确保有足够的接触面,以利于电能的传导——图中采用螺纹将主体100和核心体300进行连接。核心体300与主体100内部的圆柱孔以及导孔220三者在用以轴线上。根据实施例1的描述结合图2可以得出,导电块125与导孔220之间的距离,就是导电嘴的最大调节距离。当导电块125被采用锥形孔结构的调节孔210收拢到距离为零时,调节套200向前(即导电嘴的后端)移动的距离应该小于或者等于导电块125与导孔220之间的距离。因此调节孔210圆锥孔的锥度值应该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取值。该实施例中,主体螺纹115为内螺纹,调节套螺纹205为外螺纹,与实施例1恰恰相反,所以调节套200应该采用热膨胀系数比主体100高的材料制造,比如主体100用铜,调节套200则用铝、锌、镁、锰等制造。如果调节套200还是采用热膨胀系数高比主体100低的材料制造,只能达到相反的效果,调节套在焊接中更容易松动。为了防止调节套200在焊接时松动,可以在主体100调节螺纹位置的外表面加一个使用热膨胀系数低的材料制作的收紧套,来约束主体100的膨胀,避免调节套200的松动。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调节套200采用内螺纹,调节孔210为圆锥孔,如图3所示。导电块125的结构在满足实施例1所描述的三个前提条件下可以灵活处理。导孔220的前端为圆柱孔,后端为圆锥孔,调节套的前端为圆角结构,目的是减小头部平面的面积,可以有效减少飞溅的粘连。另外优化调节套200尤其是头部的表面粗糙度,使其变得更加光滑,也可以起到减少飞溅粘连的效果。陶瓷的调节套虽然有热膨胀系数低的特点,但韧性没有铜质调节套好,调节套200用陶瓷还是铜、铝等金属,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旋选择。

实施例4:图4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该实施例是为短型号的导电嘴而设计。导电嘴的长度有很多种规格,有的长,有的短,实施例1和实例2适合应用在较长型号的导电嘴上。但是如果需要短型号的导电嘴,上述方案则不太合适。上面已经说到,导电块125的结构要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一是前端要求足够的材料供导电嘴磨损,二是刚度不能太大,三是要有足够的截面尺寸来满足电能的输送。因此仅仅依靠缩短导电块125的长度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同时还要缩短主体100的长度。不仅如此,还要取消防飞溅部225,这样一来,主体100调节螺纹的长度就只有啮合部120的长度,调节套200的长度还是啮合部120的长度加上调节套螺纹150的长度。飞溅部取消后225,调节套螺纹205就移到了最外侧,为了使调节套200能往前拧转,容纳部130的外径就必需小于调节套螺纹205的小径,只有这样,调节套螺纹205才能进入到容纳部130内。

为了进一步缩短导电嘴的长度,可以将拆装平面110和容纳部130融合成在一起。容纳部130为圆柱体结构,外径比调节套螺纹205的小径小,满足这个条件后,再在容纳部130上加工一对对称的平面,作为拆装平面110。但这样的方法还应满足一个条件,就是如果出现导电嘴使用外螺纹连接到焊枪的这样情况,容纳部130的外径要大于该外螺纹的小径。不然就会出现导电嘴拧入焊枪太多的情况,导电嘴拧入焊枪太多,就等于导电嘴的长度缩短,就会影响正常焊接。当然不加工平面也可以,导电嘴的拆卸和安装可以使用专门用于拧转圆柱体形状的专用扳手,也是可以的。此外还可以在容纳部130上钻一个孔,用圆柱体的金属棒插入孔内进行拧转导电嘴操作,也起到拆、装导电嘴的作用,方法很多。

实施例5:图5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该实施例从相反的方向对导电嘴进行调节。图中展示的是导电嘴已经调节到极限时的状态,此时上下导电块125的头部已经贴拢,导电块125也已经被磨成与焊丝直径相当的圆柱形孔。即便这样,该导电嘴的使用寿命仍能抵上传统导电嘴,甚至还略长一些,因为传统导电嘴圆柱形孔的孔径比焊丝直径会略大一些。由于该方案的设计有点特殊,在这里先介绍一下导电嘴的组装方法。组装前核心体300没有翻边305,该部位的外形与相邻部位的大小一样,否则导电嘴无法组装。组装先后顺序为,先将核心体300的尾部从调节孔210穿入,然后通过调节套螺纹205和主体螺纹115将调节套200慢慢拧入主体100上,在调节套200拧入主体100的同时,将核心体300的尾部慢慢从主体100中间的大孔插入,直到达到主体100的尾部,为保证导电性,应确保主体100与核心体300能够充分接触,最后将核心体300的尾部加工成翻边305。翻边305是主体100与核心体300的一种连接方式,主体100与核心体300还可以通过过盈连接和螺纹连接。装配时应该注意,应首先安装调节套200,再装核心体300,如果两者装配的顺序发生颠倒,则无法装配。限位平面135并不仅仅是一个平面,当连接部105是外螺纹时,限位平面135是在外径比连接部105外螺纹的小径大的圆柱体,然后再加工一对相对称的平面而获得,是平面与圆柱体的组合。由于核心体300是一个独立的部件,这样的结构可以将导电块125加工得更长。由于调节导电块125时调节套200前进的方向是导电嘴的前端,与上述方案相反,因此导电块125的锥度方向应该朝向导电嘴的后端。与上述方案的区别还在于,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导电嘴的总长度不会发生改变。导电块125锥度的长度(即锥度的轴向垂直距离)应等于或略大于调节套200将导电块125贴拢所需要的长度,导电块125头部完全贴拢时的高度应等于或略大于调节孔210的直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该技术方案的特点,将导电嘴的使用寿命发挥到极限。调节导电块125时调节套200的移动方向是往导电嘴的前端,故主体螺纹115上的飞溅不会对调节套200的拧转造成负面影响,本实施例可以将防飞溅部225取消。

结合实施例2中主体100和调节套200的结构,可以将本实施例的主体螺纹115设计成内螺纹,调节套螺纹205设计成外螺纹。为了确保拧转调节套200的顺畅,此方案应加上防溅部225。

结合实施例2中核心体300和调节套200的结构,可以将本实施例的调节孔210设计成锥孔的结构,但需要将实施例2中导电块125的头部加一个凸台,或者保留导电块125的锥度结构。

实施例6:图6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通过弹簧400移动调节套200,来实现导电嘴的自动调节(图中展示的是焊丝将被弹簧400收拢的导电块125又撑开的状态),该实施例的好处是,直到导电块125被焊丝磨成一个直径与焊丝相当的圆柱孔之前,导电嘴的导电性始终不会衰减,导电性能更优。主体100上有弹簧柱140,弹簧400为螺旋弹簧,弹簧400穿入弹簧柱140内,支撑台145给弹簧提供支撑,在调节套200没有卷边230的前提下将调节套200插入主体内,压缩弹簧400后,再加工卷边230,完成导电嘴的装配,装配时需保证调节套200可以自由滑动。陶瓷材料的塑性太差,无法进行卷边加工,因此本实施例中调节套200不适合使用陶瓷。此结构通过弹簧400受压缩后产生的势能给调节套200施加一个向导电嘴后端的力,当调节块125磨损后,调节套200会通过调节孔210上的锥度将力传导到导电块125上,锥度改变了力的方向,使导电块125自动收拢,实现导电嘴的自动调节。且导电块125与焊丝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导电嘴的导电性能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焊接品质更优。此方案在保证导电块125的截面能够传输足够多的电能的前提下,尽量将截面缩小,以降低导电块125的刚度。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导电块125的后半部分或者整体都设计成由若干细丝或者薄片汇集而成的结构。此外,还应尽量减小调节孔210与导电块125锥度的接触面积,以减小两者的摩擦力。另外,提高导电块125锥度面的硬度,也是一个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支撑台145与调节套200内壁,卷边230与弹簧柱140均不能接触太紧,否则会给调节套200带来阻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摩擦力,可以在弹簧400、弹簧柱140,卷边230、调节套200内壁,支撑台145径向表面涂上润滑油。支撑台145与调节套200内壁,卷边230与弹簧柱140之间也不能有太大的间隙,否则会造成调节套200的无序摆动,造成导孔220对焊丝的干扰。弹簧400的弹力不易太大,不然会有出丝不畅的风险,但弹簧400又必须有足够的力将导电块125收拢至间隙为零。为了保证焊接时的高温环境中弹簧的弹力不减弱,弹簧400应采用镍基合金等高温材料制造。弹簧400应有足够的自由长度,确保调节套200到达死点(即调节套200将导电块125压拢至间隙为零)时,弹簧400仍处于合理的压缩状态。

实施例7:图7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中弹簧400的用力方向与实施例6正好相反。导电块125头部有凸台,这样在调节套200的调节孔210锥度朝外的情况下,便能将导电块125收拢。图中展示的是导电嘴被焊丝磨成一个圆孔的效果图,此时导电块125已经贴拢至间隙为零。弹簧400在调节套200的腔体内,弹簧的一端被限制在主体100前端的侧壁上,另一端贴在调节套200腔体的前壁,弹簧400处于压缩状态。弹簧400对调节套200施加一个往导电嘴前端的力,调节套200再将力传导给导电块125的锥面上,当焊丝磨损后,导电块125便会自动向内收缩,使导电嘴与焊丝始终保持最佳的接触。该方案导电嘴的装配方法跟实施例4类似——在将核心体300与主体100形成牢固尔充分的连接之前,应先装入调节套200和弹簧400。调节套200的内孔应能在容纳部130上自由滑动,但两者之间不能有太大的间隙。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调节套200与主体100之间的摩擦阻力;导电块125应在不影响电能传输的前提下尽量做得柔软。弹簧400不能在高温环境中产生松弛,否则调节孔210施加给导电块125的力会变弱,进而影响导电嘴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弹簧40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成锥形结构。

结合上面的实施例,调节孔210和导电块125的结构可以有多种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8:图8是本实施例结构图,本实施例中弹簧400的作用力直接施加在导电块125的锥形面上。图中展示的是导电嘴还未使用的状态,导电块125被来自弹簧400的外力压拢至间隙为零。将弹簧400插入核心体300后,再将核心体300与主体100进行牢固而充分的连接。弹簧400的一端被限制在主体100的侧壁上,另一端与导电块125前端的锥面接触。调节套200上有拧转平面215,该平面作为安装和拆卸导电嘴之用。由于拧转平面215在安装和拆卸导电嘴时需要承受很大的力,所以不适合使用陶瓷。调节套200上有隔热槽235,目的是将调节套200传导给导电块125的热量减弱,降低导电块125的温度。隔热槽235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必要时隔热槽235还可以设置在主体100上。隔热槽235不仅可以降低热量的传导,还加速了热量的散发,因此还起到了散热槽的作用。隔热槽235还可以设在与主体100接触的内壁,用于减小与主体100的接触面积,以达到降低热量传递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在主体100与调节套200之间的接触部位使用隔热垫,隔热垫由隔热材料制造,或者是在隔热垫表面增加隔热槽235等来降低热量的传导。为了防止调节套200脱落,可以在调节套200和主体100之间插入连接销500(主体100与核心体300也可以使用连接销500进行连接)。主体100与调节套200还可以采用压凹连接的方法,即在主体100上钻孔(或者不钻孔),将调节套200的材料压入孔里面,主体100与调节套200之间的连接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能脱落,二是当扳手拧转调节套200时,调节套200与主体100之间不能产生旋转,只能是调节套200带动主体100使整个导电嘴旋转,调节套200与主体100之间保持静止状态。弹簧400的内径应小于导电块125贴拢后锥度的高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该技术方案的特点,将导电嘴的使用寿命发挥到极限。弹簧400的一端被限制在主体100前端的侧壁上,另一端与导电块125的锥面接触,弹簧400被压缩后产生的力直接施加在导电块锥面上,没有调节套200与主体100之间的摩擦力,也不需要力去推动调节套200,力的损失更小。弹簧400应具有耐高温的性能,导电块125应在不影响电能传输的前提下尽量做得柔软,以便该方案的优点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导电嘴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导电嘴的型号足够长,可以在主体100上设置拆装平面110,来替代拧转平面215。由于主体上有了拆装平面110,就不需要连接销500来防止调节套200的旋转,故主体100与调节套200的连接可以适当简化,只要不脱落即可,比如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

将弹簧400内径扩大,使其能够从导电块125的头部将弹簧400放入,则可以将主体100与核心体300组合为一个零件,组合后的零件类似于图1中主体100的样式,但导电块125的锥度应该改成图8中的结构。这样弹簧400的一端就被限制在导电块125根部的侧壁上,另一端与导电块的锥度接触,弹簧400通过压缩后产生的力将导电块125收拢。

图8中仅仅将主体100、核心体300和弹簧400进行组合,取消调节套200和连接销400,也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9:图9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弹簧400和调节套200同时给导电块125施加外力。导电块125的前端前后两个方向都有锥度,弹簧400为锥形结构。承力环600从支撑台145穿入,并移至限位平面135的位置。弹簧400小的一端插入导电块125内,与导电块125内侧的锥面接触。核心体300与主体100进行牢固而充分的连接,插入调节套200,调节孔210与导电块125外侧锥面接触。将承立环600朝导电嘴的前方推,一边压缩弹簧400一边将承力环移600与调节套200靠拢,最后将承力环600与调节套200焊接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在支撑台145上可以进行自由滑动。导电块125磨损后,调节套200会往导电嘴的后方移动,因此承力环600的内径应大于限位平面135中圆柱面的外径,否则承力环600无法通过。如果是长规格的导电嘴,可以将支撑台145做长一些,则不必准守此规则。承力环600与调节套200可以通过螺纹、销连接500等方式连接。压缩状态的弹簧400,会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用力。根据这个原理,弹簧400的一端可以直接给导电块125的后锥面用力,迫使导电块125向内收拢。弹簧400的另一端的力施加在承力环600上,带动调节套200向导电嘴的后端移动,调节孔210便会在导电块125的外锥面上施加一个外力,迫使导电块125向内收拢。此方案将弹簧400压缩后形成的应力更好的发挥出来,对应力的利用率更高。由于弹簧400直接给导电块125的内锥面施加外力后使导电块125向内收缩一部分,调节孔210的长度可以适当缩短,导电嘴在使用过程中长度的变化也没有那么大。

实施例10,图10展示的是一侧导电块125有减料槽,另一侧导电块125没有减料槽的核心体300的本实施例结构图,导电块125之间是平直缺缝。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前端有锥度,没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的前端无锥度。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薄,没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厚。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减料槽做得更深一些,使导电块125变得更加柔软;没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可以做得更大一些,从而弥补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的导体损失,使导电块125有足够的导体给焊丝导电。由于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上才有锥度,无减料槽的导电块125没有锥度,弹簧400会给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施加弹力。该导电块125就会与焊丝保持良好的接触,同时弹力又会传递到无减料槽的导电块125上,使无减料槽的导电块125与焊丝也能保持良好的接触,无减料槽的导电块125有足够的导体给焊丝导电,导电嘴的导电性能并不会因为减料槽的加深而变弱。由于有减料槽的导电块125变得更加柔软,这样就可以使用弹力更小的弹簧400,弹簧400的弹力变小,导电块125对焊丝的阻力会更低。

为了使导电块125完全贴拢,如果仅减料槽一侧的导电块有锥度,势必会增加锥度的高度。从而增加调节套200的外径。为了缩小导电嘴导电嘴的外径,可以在没有减料槽一侧的导电块上也相应地设置锥度,这样可降低减料槽一侧锥度的高度。

实施例11,图11展示的是导电块125之间的缺缝为斜缺缝的核心体300的本实施例结构图。斜的缺缝达到了减料槽的作用,可以使一侧的导电块125的截面尺寸变小,让该侧导电块125变得更加柔软。由于该侧导电块125上有锥度,弹簧400就会压迫该侧导电块125与焊丝保持良好的接触,同时弹力又会通过焊丝传导给另一侧的导电块125,焊丝会与两侧的导电块保持良好的接触。另一侧的导电块125不需要向内收缩,所以可以截面尺寸可以更大,去弥补截面尺寸变小一侧的导电块125的导体损失,这样就会有充分的导体给焊丝导电。即保证了导电性能,又进一步降低了导电块125给焊丝的阻力。与两侧导电块125都有锥度相比,仅单侧导电块125上有锥度会使弹簧400与导电块125的摩擦力更小。

为了使导电块125完全贴拢,如果仅减料槽一侧的导电块有锥度,势必会增加锥度的高度。从而增加调节套200的外径。为了缩小导电嘴导电嘴的外径,可以在没有减料槽一侧的导电块上也相应地设置锥度,这样可降低减料槽一侧锥度的高度。但锥度的高度高,相应的弹簧400的内径也可以相应加大,弹簧400的着力点更远,根据杠杆原理,锥度越高将导电块125收拢所需要的弹簧400的弹力就越小。因此需要在调节套200的外径和锥度的高度两者之间进行综合取舍。

实施例12,核心体300虽然实现了发明目的,但是使导电嘴的结构过于复杂,增加了导电嘴的制作成本。为了简化导电嘴的结构,本实施例取消了核心体300,而改用主体100,主体100的结构如图12所示。为了将弹簧400顺利装入导电块125内,弹簧400的内径应略大于导电块125前端锥度的高度。先将导电块125前端完全贴拢(此时两侧导电块125的高度应小于弹簧400的内径),弹簧400装入导电块1225后,使用外力将弹簧400的前端缩小或者压扁,这样弹簧400就不会从导电块脱出。此方法即简化了导电嘴结构的目的,又实现了发明目的。

解决同样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上述方法将弹簧400插进导电块125,使用外力将导电块125的锥度顶端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增加锥度的高度。主体100通常由导电性能好的铜等金属制造,铜这种金属质地软而塑性好,因此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实施例13,如图13所示,在保证有足够导体传输电能的情况下,在将两侧导电块125开设减料槽。为了防止弹簧400在导电块125锥度上施力时将导电块125弄歪,导致出丝不准的风险。可以在导电块125的后方设置导正柱155,导正柱155的直径略大于弹簧400的内径,使弹簧400插入导正柱155时产生过盈配合,而将弹簧400固定在导正柱155上,将弹簧400导正,避免弹簧400歪斜将导电块125弄歪的情况发生。导电块125歪斜会导致焊丝出丝不准的情况发生,因此与导电块125锥度接触一侧的弹簧400的端面最好是一个平面,这样可以对两侧导电块125的锥度同时用力。

锥度侧也可以设置导正柱155,但导正柱155的内径应比导电块125在该处的外径略小,以保证弹簧400嫩自由伸缩;核心体300上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导正柱155。

另外为了避免弹簧400滑脱,可以在导电块125锥度的前端插入防脱销700,也能起到防止弹簧400脱落的作用。

实施例14:图14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该方案力求使用最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发明目的。调节套200简化为一个圆环结构,圆环内部的圆柱孔为调节孔210,导电块125同样是采用了锥度的结构,有所不同的是,导电块125的锥面上还加工了主体螺纹115,相应地,调节套200内也加工了调节套螺纹205(图14为三维图,故无法显示该螺纹)。当导电块125被焊丝磨损后,将调节套200往前拧(导电嘴的后方),导电块125受到来自调节套200的压迫,导电块125则向内收拢,导电块125与焊丝的接触又恢复到最佳状态。上面说到,导电块125的数量一般为2-4个,导电块125数量为2个时采用180度对称分布,导电块125数量为3个时采用120度均匀分布,导电块125数量为4个时采用90度均匀分布。导电块125数量为3个及其3个以上均匀分布的,导电块125收缩后的外形也基本是一个圆形(圆形收缩)。但如果导电块125的数量为2个对称分布时,导电块125的收缩实际上只是高度方向收缩,宽度方向则不会产生收缩,即非圆心收缩,导电块125高度方向的尺寸会越来越小,而宽度方向的尺寸却始终保持不变。当导电块125高度方向的尺寸缩小到小于宽度方向的尺寸时,宽度方向的结构就会对导电块125的收缩造成障碍,因此导电块125为两个180度对称布局时,导电块125高度方向收缩至间隙为零时的尺寸,应小于导电块宽度方向的尺寸。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间接减少了螺纹的螺旋的总长度,使螺纹被飞溅粘连的几率降低。为了防止松动,调节套200使用陶瓷是最优选择。

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结合实施例2、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新的不同技术方案,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实施例15:本实施例展示的是一种使用寿命更高的技术方案,如图15所示。上面的技术方案中,当导电块125磨损到完全贴拢时,虽然此时还略高于一颗传统导电嘴的使用寿命,但也意味着导电嘴的使用寿命即将到达终点。有没有一种使用寿命更长的技术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方法就是将导电块125(尤其是头部)的宽度做到比焊丝直径略小,这样无论导电块125怎么磨损,导电块125永远都不会贴拢,直到导电块125的材料耗尽,导电嘴的寿命才终结。因此导电块125的高度就可以劲量做的更高,以提供更多的材料供焊丝磨损。

核心体300也可以参照图15将导电块125的宽度做成比焊丝直径小的结构。

不管是哪种方案,应劲量在将导电块125收拢时对其进行垂直用力,导电块125完全收拢时的高度应大于导电块125的宽度,否则导电块会出现无法完全收拢的风险,在加工导电块125时需要注意。

实施例16:在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没有安装弹簧400的情况下,为了精确控制导电嘴的调节量,可以在导电嘴的表面增设刻度(如图16所示),分别是基准刻度150和调节刻度240。当旋转调节套200时,通过观察调节刻度240相对于基准刻度150的移动量来判断调节套200的前进量,进而精确控制导电块125的收缩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电嘴的调节精度,可以在每个刻度的对应处添加相应的数值,数值可以代表调节套200的移动量,也可以代表导电块125向内收拢的量。数值可以根据刻度之间距离的长短灵活设置,如果将每个刻度的调节量定义为0.1毫米,那么转动一格的调节量就是0.1毫米,转动两个的调节量就是0.2毫米,那么对应刻度的数值就是0.1、0.2,或者1、2,以此类推。如果将每个刻度的调节量定义为0.5毫米,那么转动一格的调节量就是0.5毫米,转动两个的调节量就是1毫米,那么对应刻度的数值就是0.5、1,或者5、10,以此类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导电块125上有锥度,调节孔210没有锥度的技术方案,调节套200越往前移动,即便是前进的同样相同,越到最后,调节套200收缩导电块125的量越多。这是因为导电块125的根部相当于一个支点,导电块相当于一个杠杆,导电嘴刚开始使用时,加力点(导电块125锥面与调节套200的接触点即是加力点)在导电块125的最前端,与支点的距离最远。调节套200越往前移,加力点与支点的距离越近,此时导电块125的前端已经移到加力点的后方,加力点将导电块125往内收缩的量自然比导电块125前端收缩的量小。在对导电嘴进行调节时,或者是在设置导电嘴刻度时,应将这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但总的来说,调节套200前移的长度相对于导电块125的长度来说,相对较短,对导电嘴调节精度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是采用导电块125无锥度,调节孔210有锥度的技术方案,调节套200对导电块125的着力点永远是在导电块125的最前端,因此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实施例17:图17展示的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连接部的结构。从左至右第一图是导电嘴使用内螺纹与焊枪连接;第二图是外螺纹与焊枪连接;第三图是t型连接;第四图是有锥度的t型连接;图五是外螺纹连接,但螺纹前端有锥度,图五连接部伸入焊枪内部较长,该部位有两个作用,当外径与焊枪内径进行完全配合时,可以起到导正导电嘴的作用,当内孔与焊丝配合时,变相延长了导电嘴的长度,在导电嘴露出焊枪部位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增加导电嘴与焊丝的接触面积,还可以起到校直焊丝的作用。为了便于交流,这里将导电嘴向焊枪内部延长的部分统一称之为矫直部。

图18展示的是一种长尺寸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的三维图。

图19展示的是一种短尺寸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的三维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易调节耐用焊接导电嘴的性能,可以对主体100或者核心体300进行时效强化处理。

通过调节套200与导电块125的相对运动产生力,利用锥度将力的运动方向进行转换,来实现将导电块125向内收拢的目的,是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之一。但上述实施例只公开了移动调节套200来达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根据上述原理,还可以设计出移动主体100或者核心体300来实现同一目的的其他技术方案。

以上所诉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以上诉实施例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每个实施例公开了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根据这些实施例所给出的技术启示,实施例与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替换或者组合,从而得到新的实施例。由于这些新的实施例可以将已公开的这些实施例进行自由替换或者组合后获得,因此就不一一列举,在此特别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