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4074发布日期:2021-07-13 15:4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加工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



背景技术:

加工中心是由机械设备与数控系统组成的适用于加工复杂零件的高效率自动化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的综合加工能力较强,工件一次装夹后能完成较多的加工内容,加工精度较高,就中等加工难度的批量工件,其效率是普通设备的5~10倍,特别是它能完成许多普通设备不能完成的加工,对形状较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单件加工或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更为适用。

现有的卧式加工中心均以w型排屑底座为主,该类底座在机床加工时所产生的铁屑通常需要通过卷屑螺杆来排屑,尾端再配合链板排屑机将铁屑运输到铁屑车内,该方式需要两条螺杆和两套减速电机,结构复杂,且排屑效果不好,使用的便利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排屑效果好的、便于使用的卧式加工中心底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包括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一端的、与所述第一基座垂直的第二基座,设置在第一基座顶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顶部的、与所述第一导轨垂直的第二导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顶部的、位于所述第一导轨两侧的集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一侧的、与所述集屑槽连通的吸屑机构;所述集屑槽为中间低、两边高设置,所述集屑槽的中部设置有排屑槽,所述集屑槽通过排屑槽与吸屑机构固定并连通;通过把所述集屑槽设置为中间低、两边高,且把所述排屑槽设置在集屑槽的中间位置,有利于加工时产生的粉屑滑至排屑槽并被所述吸屑机构吸走。

作为优选,所述吸屑机构包括集屑箱,设置在所述集屑箱一端的、与所述集屑箱内部固定并连通的吸屑软管,设置在所述吸屑管上的、与所述排屑槽固定并连通的吸屑斗,设置在所述集屑箱远离吸屑管一端的、与所述集屑箱内部固定并连通的吸屑风机,以及由上至下插入所述集屑箱内部的过滤体。

作为优选,所述吸屑风机通过风管与集屑箱的内部固定并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体包括位于所述集屑箱上方的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底部的、位于所述集屑箱内部的不锈钢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固定块顶部的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集屑箱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不锈钢过滤网的底部与容纳腔的底部相接触,有利于所述不锈钢过滤网充分过滤粉屑,避免粉屑从不锈钢过滤网底部与容纳腔底部之间的空隙进入吸屑风机,从而有利于粉屑集中在集屑箱中。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便于通过所述把手把不锈钢过滤网从集屑箱的内部取出来,从而便于清理所述不锈钢过滤网上的过滤孔,避免不锈钢过滤网因过滤孔堵塞而不能使用,从而有利于不锈钢过滤网的多次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设置中间低、两边高的集屑槽,且把排屑槽设置在集屑槽的中间位置,加工工件时产生的粉屑,会在重力和吸屑机构的吸力共同作用下进入排屑槽,并通过排屑槽进入吸屑机构,因此,本卧式加工中心底座通过集屑槽、排屑槽和吸屑机构,就能完成排屑,排屑效果好,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吸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基座1,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1一端的、与所述第一基座1垂直的第二基座2,设置在第一基座1顶部的第一导轨3,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2顶部的、与所述第一导轨3垂直的第二导轨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1顶部的、位于所述第一导轨3两侧的集屑槽5,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1一侧的、与所述集屑槽5连通的吸屑机构6。所述集屑槽5为中间低、两边高设置,所述集屑槽5的中部设置有排屑槽51,所述集屑槽5通过排屑槽51与吸屑机构6固定并连通;通过把所述集屑槽5设置为中间低、两边高,且把所述排屑51槽设置在集屑槽5的中间位置,有利于加工时产生的粉屑滑至排屑槽41并被所述吸屑机构6吸走。

所述吸屑机构6包括集屑箱61,设置在所述集屑箱61一端的、与所述集屑箱61内部固定并连通的吸屑软管62,设置在所述吸屑管61上的、与所述排屑槽51固定并连通的吸屑斗63,设置在所述集屑箱61远离吸屑管61一端的、与所述集屑箱61内部固定并连通的吸屑风机64,以及由上至下插入所述集屑箱61内部的过滤体65。所述吸屑风机64通过风管与集屑箱61的内部固定并连通。所述过滤体65包括位于所述集屑箱61上方的固定块651,设置在所述固定块651底部的、位于所述集屑箱61内部的不锈钢过滤网652,设置在所述固定块651顶部的把手653。所述集屑箱6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611,所述不锈钢过滤网652的底部与容纳腔611的底部相接触,有利于所述不锈钢过滤网652充分过滤粉屑,避免粉屑从不锈钢过滤网652底部与容纳腔底部之间的空隙进入吸屑风机,从而有利于粉屑集中在集屑箱61中。所述把手653上设置有防滑纹6531,便于通过所述把手653把不锈钢过滤网652从集屑箱651的内部取出来,从而便于清理所述不锈钢过滤网652上的过滤孔,避免不锈钢过滤网652因过滤孔堵塞而不能使用,从而有利于不锈钢过滤网652的多次循环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屑风机64为型号y5-47的抽风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设置中间低、两边高的集屑槽,且把排屑槽设置在集屑槽的中间位置,加工工件时产生的粉屑,会在重力和吸屑机构的吸力共同作用下进入排屑槽,并通过排屑槽进入吸屑机构,因此,本卧式加工中心底座通过集屑槽、排屑槽和吸屑机构,就能完成排屑,排屑效果好,便于使用。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包括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一端的、与所述第一基座垂直的第二基座,设置在第一基座顶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顶部的、与所述第一导轨垂直的第二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顶部的、位于所述第一导轨两侧的集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一侧的、与所述集屑槽连通的吸屑机构;所述集屑槽为中间低、两边高设置,所述集屑槽的中部设置有排屑槽,所述集屑槽通过排屑槽与吸屑机构固定并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屑机构包括集屑箱,设置在所述集屑箱一端的、与所述集屑箱内部固定并连通的吸屑软管,设置在所述吸屑管上的、与所述排屑槽固定并连通的吸屑斗,设置在所述集屑箱远离吸屑管一端的、与所述集屑箱内部固定并连通的吸屑风机,以及由上至下插入所述集屑箱内部的过滤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屑风机通过风管与集屑箱的内部固定并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包括位于所述集屑箱上方的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底部的、位于所述集屑箱内部的不锈钢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固定块顶部的把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屑箱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不锈钢过滤网的底部与容纳腔的底部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底座,包括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一端的第二基座,设置在第一基座顶部的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顶部的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顶部的、位于所述第一导轨两侧的集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一侧的吸屑机构;所述集屑槽为中间低、两边高设置,所述集屑槽的中部设置有排屑槽,所述集屑槽通过排屑槽与吸屑机构固定并连通;通过设置中间低、两边高的集屑槽,且把排屑槽设置在集屑槽的中间位置,加工工件时产生的粉屑,会在重力和吸屑机构的吸力共同作用下进入排屑槽,并通过排屑槽进入吸屑机构,因此,本卧式加工中心底座通过集屑槽、排屑槽和吸屑机构,就能完成排屑,排屑效果好,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寿;王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金志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