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0036发布日期:2021-07-13 15:3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面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折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面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折弯方式通常是冲头在上,工件设置在冲头下方,可以对工件的顶面进行折弯,但是这种方式不方便甚至无法实现工件的侧面折弯,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一种侧面折弯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方便甚至无法实现工件的侧面折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面折弯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侧面折弯模具,包括:

可上下位移的主动推块,其上设有第一锲形面;

从动推块,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锲形面相对应的第二锲形面,当所述主动推块向下位移时,所述主动推块通过所述第一锲形面推动所述第二锲形面向前位移;

以及两个分别用于侧向折弯工件两侧的侧冲压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从动推块的前侧两端。

上述方案中的侧面折弯模具的使用时,首先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在工件的上方设置防止工件位移的压块;然后使主动推块向下位移,从而使主动推块通过第一锲形面推动所述第二锲形面向前位移,从而带动从动推块及两个侧冲压件向前位移,进而使两个侧冲压件分别侧向折弯工件两侧,故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折弯模具可实现工件的侧向折弯,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锲形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锲形面平行的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锲形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锲形面平行的第二缓冲件;

所述主动推块通过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接触而推动所述从动推块向前位移。

进一步地,还包括滑板,所述从动推块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板上设有滑槽,所述从动推块通过滑块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氮气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设有所述滑块;

三个所述滑块均与所述从动推块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冲压件,所述主冲压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侧冲压件连接;

所述主冲压件的中部向下延伸,所述主冲压件向下延伸的部分用于冲压工件的后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用于挡设在所述侧冲压件侧向外侧的侧挡块,两个所述侧挡块挡设在向前位移的主冲压件的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限位在所述主动推块前侧的第一限位缓冲件及第二限位缓冲件;

所述第一限位缓冲件设置在所述主动推块的后侧;

所述第二限位缓冲件限位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缓冲件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侧面折弯模具的使用时,首先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在工件的上方设置防止工件位移的压块;然后使主动推块向下位移,从而使主动推块通过第一锲形面推动所述第二锲形面向前位移,从而带动从动推块及两个侧冲压件向前位移,进而使两个侧冲压件分别侧向折弯工件两侧,故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折弯模具可实现工件的侧向折弯,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折弯前)。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折弯后)。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从动推块及侧冲压件的俯视图(折弯后)。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从动推块、侧冲压件、主冲压件及侧挡块的俯视图(折弯后)

图5是滑槽、滑块及氮气弹簧的俯视图(折弯后)。

图中:10-主动推块;101-第一锲形面;11-第一缓冲件;121-第一限位缓冲件;122-第二限位缓冲件;20-从动推块;201-第二锲形面;21-第二缓冲件;31-侧冲压件;32-主冲压件;33-侧挡块;40-工件;51-工作台;52-压块;53-定位销;61-滑板;611-滑槽;62-滑块;63-氮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面折弯模具包括主动推块10、从动推块20以及两个分别用于侧向折弯工件40两侧的侧冲压件31。

可上下位移的主动推块10上设有第一锲形面101,从动推块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锲形面101相对应的第二锲形面201,当所述主动推块10向下位移时,所述主动推块10通过第一锲形面101推动所述第二锲形面201向前位移,进而带动从动推块20向前位移。

两个侧冲压件31分别设置在所述从动推块20的前侧两端,分别用于侧向折弯工件40两侧,本实施例的侧面折弯模具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工件40放置在工作台51上,并在工件40的上方设置防止工件40位移的压块52(可通过第一升降气缸使压块52向下位移:如将第一升降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与压块52连接,当第一活塞杆伸出时,压块52向下位移而压住工件40防止工件40位移;当第一活塞杆缩回时,会使压块52向上位移,便于在工作台51上放置工件40,最好在工作台51上设置至少两个定位销53,使每次放置在工作台51上的工件40通过两个定位销53定位放置,如图3所示,图中工件40通过两个定位销53定位,使每次放置的工件放置在同一位置上);然后使主动推块10向下位移,会使主动推块10通过第一锲形面101推动所述第二锲形面201向前位移,从而带动从动推块20及两个侧冲压件31向前位移,进而使两个侧冲压件31分别侧向折弯工件40两侧(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二升降气缸使主动推块10上下位移:如将第二升降气缸的第二活塞杆与主动推块10连接,当第二活塞杆伸出时,主动推块10向下位移而侧向推动从动推块20使从动推块20向前位移;当第二活塞杆缩回时,主动推块10向上位移。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锲形面10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锲形面101平行的第一缓冲件11,所述第二锲形面20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锲形面201平行的第二缓冲件21。

主动推块10向下位移过程中,所述主动推块10可通过所述第一缓冲件11与所述第二缓冲件21接触而推动所述从动推块20向前位移,进而带动两个侧冲压件31向前位移而使两个侧冲压件31分别侧向折弯工件40两侧(如图2所示)。

主动推块10向下位移过程中,主动推块10与从动推块20并不直接接触,防止因主动推块10推动从动推块20过程中而导致出现主动推块10与从动推块20硬碰撞接触,避免主动推块10与从动推块20的损坏,可通过第一缓冲件11及第二缓冲件21保护主动推块10与从动推块20。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侧面折弯模具还包括滑板61,所述从动推块20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板61上。所述滑板61上设有滑槽611,所述从动推块20通过滑块62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611上。

所述滑槽611内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6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板61连接,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可选用氮气弹簧63。主动推块10向下位移过程中,所述主动推块10可推动从动推块20而使从动推块20向前位移,进而带动两个侧冲压件31向前位移而使两个侧冲压件31分别侧向折弯工件40两侧,这个过程中,氮气弹簧63被压缩(参见图5);完成工件40的侧向折弯后,可使主动推块10向上位移,从动推块20及两个侧冲压件31会在氮气弹簧63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后位移而复位,等待下次再被主动推块10侧推而对下一个工件40进行侧向折弯。

所述滑槽6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滑槽611内均滑动设有所述滑块62;三个所述滑块62均与所述从动推块20连接(参见图3及图4),从动推块20通过三个滑块62前后位移地滑动地设置在滑板61上,这样可使从动推块20更好地沿着前后方向定向位移。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侧面折弯模具还包括主冲压件32,所述主冲压件32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侧冲压件31连接(如图1及2所示)。

所述主冲压件的中部向下延伸,所述主冲压件向下延伸的部分用于冲压工件40的后端,主动推块10侧推从动推块20的过程中,可使从动推块20向前位移而使两个侧冲压件31分别侧向折弯工件40两侧(参见图2及图3),同时使主冲压件32向下延伸的部分冲压工件40的后端(参见图4)。

侧面折弯模具还包括两个用于挡设在所述侧冲压件31侧向外侧的侧挡块33,两个所述侧挡块33挡设在向前位移的主冲压件32的两侧(如图4所示),两个侧冲压件31分别侧向折弯工件40两侧时,主冲压件32向下延伸的部分冲压工件40的后端,两个所述侧挡块33挡设在向前位移的主冲压件32的两侧,用于限位主冲压件32向前冲压的进程,避免冲压超过预期设定位置,可更好地对工件40进行冲压。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侧面折弯模具还包括用于限位在所述主动推块10后侧的第一限位缓冲件121及第二限位缓冲件122;所述第一限位缓冲件121设置在所述主动推块10的后端,所述第二限位缓冲件122设置在第一限位缓冲件121的后侧;主动推块10侧推从动推块20的过程中,向下位移的主动推块10上的第一限位缓冲件121慢慢开始与第二限位缓冲件122接触,而使所述第二限位缓冲件122限位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缓冲件的后侧。通过第二限位缓冲件122及第一限位缓冲件121限位在主动推块10后侧,可更好地通过主动推块10侧推从动推块20进而更好地冲压工件,进而更好地对工件40进行侧向折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