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边模具及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5356发布日期:2021-10-09 12:3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边模具及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边模具及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车身零部件中的地板类零件的周边都存在翻边,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身零部件中的地板类零件的翻边示意图,请参看图1,翻边角度均为90
°
。现有技术的地板类零件多为钣金件,在加工地板类零件周边的翻边结构时,通过推动翻边刀块加工得到翻边,图2是现有技术中垂直翻边的加工示意图,请参看图2,刀块3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运动,对待翻边凸模2进行垂直翻边后将得到翻边4,但由于钣金件存在弹性变形,翻边成型完成后钣金件将发生回弹,从翻边4将回弹到回弹后翻边5,如果翻边4的回弹量超出产品工程要求,则生产出的钣金件是不合格的。
3.因此仅仅是靠翻边结构无法确保零件合格,如需解决此问题还需要增加侧面整形工序,但这无疑增加了模具投入和加工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4.(一)实用新型目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边模具及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通过优化翻边模具的结构设计,在同一个模具上进行垂直翻边和侧整形,解决钣金件垂直翻边后回弹的问题,确保钣金零件合格的同时减少工序和模具的投入。
6.(二)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翻边模具,包括:用于设置待翻边件的翻边件固定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翻边件固定单元相对间隔设置;从动单元,所述从动单元设置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翻边件固定单元之间且能够逐渐沿靠近或远离两者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从动单元上设有翻边刀具,所述从动单元逐渐沿靠近两者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翻边刀具对所述待翻边件进行垂直翻边,同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从动单元靠近所述翻边件固定单元,以对垂直翻边后的所述待翻边件进行侧整形。
8.进一步的,所述从动单元靠近所述驱动单元的一侧设置有从动斜面,所述驱动单元靠近所述从动单元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斜面,所述从动斜面与所述驱动斜面相适配;当所述从动单元逐渐靠近所述驱动单元时,所述从动斜面先与所述驱动斜面接触,再于所述驱动单元的反作用力下驱动所述从动单元靠近所述翻边件固定单元。保证固定不动的驱动单元能够提供给从动单元一个朝向翻边件固定单元的力。
9.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斜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驱动斜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当所述从动单元逐渐靠近所述驱动单元时,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接触,且所述第一凸起被所述第二凸起驱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的面积占所述从动斜面的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所述第二凸起的面积占所述驱动斜面的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所述从动斜面的斜面角度α与所述驱动斜面的斜面角度β相等。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均为1

3mm。
12.进一步的,所述翻边件固定单元包括翻边件放置部和设置于靠近所述驱动单元一侧的垂直翻边部;所述垂直翻边部靠近所述驱动单元的一侧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的倾斜趋势与所述驱动斜面一致。使得初始垂直翻边时的弯折角度大于90
°
,为后续的钣金件回弹提供了一定的回弹余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垂直翻边回弹导致的产品不合格问题。
13.进一步的,所述翻边件固定单元还包括:与所述垂直翻边部连接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翻边刀具相适配,当所述翻边刀具对所述待翻边件进行垂直翻边后,所述翻边刀具贴合于所述过渡部。
14.进一步的,所述翻边刀具包括相连接的刀具部和侧整形部;所述刀具部与所述过渡部相适配,所述侧整形部与所述垂直翻边部相适配,所述刀具部贴合于所述过渡部时,所述侧整形部与所述垂直翻边部相贴合,以完成垂直翻边后的侧整形。保证侧整形工序是在完成垂直翻边工序后即刻开始的,使得侧整形的整形量保持在1

3mm之间,确保产品合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垂直翻边回弹导致的产品不合格问题。
15.进一步的,所述从动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均为斜梯型结构。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包括以上所阐述的翻边模具。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在进行垂直翻边的同时加入了侧整形结构,通过侧整形解决垂直翻边回弹导致的产品不合格问题,提高钣金件翻边的合格率;同时将侧整形结构与垂直翻边结构集成在一起,使得垂直翻边加工完后即刻进行侧整形,减少模具投资的同时也减少了模具加工工序。
20.(2)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作。
附图说明
21.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身零部件中的地板类零件的翻边示意图;
22.图2是现有技术中垂直翻边的加工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模具进行垂直翻边的加工状态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模具进行侧整形的加工状态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0026]1‑
底板零件翻边;2

待翻边凸模;3

翻边刀具;4

翻边;5

回弹后翻边;6

从动单元;7

驱动单元;8

第一凸起;9

第二凸起;21

翻边件放置部;22

垂直翻边部;23

过渡部;31

刀具部;32

侧整形部;α

从动斜面的斜面角度;β

驱动斜面的斜面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28]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9]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1]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0032]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模具进行垂直翻边的加工状态示意图,请查看图3。
[0033]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翻边模具包括:用于设置待翻边件的翻边件固定单元2、与翻边件固定单元2相对间隔设置的驱动单元7,以及从动单元6,从动单元6设置于驱动单元7与翻边件固定单元2之间,且从动单元6能够逐渐沿靠近或远离驱动单元7和翻边件固定单元2的方向往复移动。
[0034]
其中,翻边件固定单元2和驱动单元7均固定不动。且翻边件固定单元2包括翻边凸模或翻边凹模,将需要进行翻边的零部件置于翻边凸模或翻边凹模上后即可进行垂直翻边。
[0035]
从动单元6上靠近翻边件固定单元2的一端设有翻边刀具3,从动单元6逐渐沿靠近翻边件固定单元2和驱动单元7的方向移动时,带动翻边刀具3对待翻边件进行垂直翻边,同时驱动单元7驱动从动单元6靠近翻边件固定单元2,以对垂直翻边后的待翻边件进行侧整形。
[0036]
可选的,从动单元6与翻边刀具3一体成型,或翻边刀具3可拆卸地安装于从动单元6上。
[0037]
如图3所示,图3中竖直方向的双箭头表示从动单元6的移动方向,当需要对翻边件固定单元2上的待翻边件进行垂直翻边时,从动单元6带动翻边刀具3沿着箭头中所指竖直向下的方向移动至翻边件固定单元2,进行垂直翻边工作;当结束垂直翻边后,从动单元6带动翻边刀具3沿着箭头中所指竖直向上的方向退回。
[0038]
在本实施例中,翻边件固定单元2包括翻边件放置部21和设置于靠近驱动单元7一侧的垂直翻边部22;垂直翻边部22靠近驱动单元7的一侧为斜面结构;该斜面结构与翻边件放置部21连接,且该斜面结构相对于翻边件放置部21的夹角为锐角。
[0039]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的翻边凸模或翻边凹模也包括翻边件放置部21和垂直翻边部22,但现有技术中的翻边件放置部21和垂直翻边部22是相互垂直的,如图2所示,待翻边件置于翻边件放置部21上,需要翻边的部分延伸至翻边件放置部21外,当翻边刀具3移动至翻边凸模或翻边凹模时,将推动需要翻边的部分朝向垂直翻边部22的方向弯折,弯折角度为
90
°
,最终完成垂直翻边。
[0040]
本实施例中,翻边件固定单元2整体形成为矩形体,该矩形体的上表面为翻边件放置部21,用于放置待翻边件;垂直翻边部22靠近驱动单元7的一侧为斜面结构,使得垂直翻边部22相对于翻边件放置部21的夹角为锐角。待翻边件置于翻边件放置部21上,需要翻边的部分延伸至翻边件放置部21外,当翻边刀具3移动至翻边件固定单元2时,将推动需要翻边的部分朝向垂直翻边部22的方向弯折,弯折角度大于90
°
。本实施例的垂直翻边部22使得初始垂直翻边时的弯折角度大于90
°
,为后续的钣金件回弹提供了一定的回弹余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垂直翻边回弹导致的产品不合格问题。
[0041]
在本实施例中,翻边件固定单元2还包括:与垂直翻边部22连接的过渡部23;过渡部23与翻边刀具3相适配,当翻边刀具3结束了对待翻边件的垂直翻边后,翻边刀具3将贴合于过渡部23。
[0042]
而翻边刀具3包括相连接的刀具部31和侧整形部32;刀具部31与过渡部23相适配,侧整形部32与垂直翻边部22相适配,刀具部31贴合于过渡部23时,侧整形部32与垂直翻边部22相贴合,以完成垂直翻边后的侧整形工序。
[0043]
具体地,翻边件固定单元2与翻边刀具3相适配,当进行垂直翻边时,刀具部31推动需要翻边的部分朝向垂直翻边部22的方向弯折;当垂直翻边结束后,刀具部31移动至过渡部23,此时,与刀具部31连接的侧整形部32移动至垂直翻边部22,并与垂直翻边部22相贴合,进一步压紧被垂直翻边后的钣金件,进行侧整形。因此本实施例的侧整形工序是在完成垂直翻边工序后即刻开始的,保证了回弹量,使得侧整形的整形量保持在1

3mm之间,确保产品合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垂直翻边回弹导致的产品不合格问题。
[0044]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翻边模具中的驱动单元7与翻边件固定单元2相对间隔设置,当从动单元6移动至一定位置时,从动单元6与驱动单元7接触,固定不动的驱动单元7将提供给从动单元6一个朝向翻边件固定单元2的力,使得从动单元6精确完成垂直翻边及后续的侧整形工序。
[0045]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固定不动的驱动单元7能够提供给从动单元6一个朝向翻边件固定单元2的力,从动单元6靠近驱动单元7的一侧设置有从动斜面,驱动单元7靠近从动单元6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斜面,从动斜面与驱动斜面相适配;当从动单元6逐渐靠近驱动单元7时,从动斜面先与驱动斜面接触,再于驱动单元7的反作用力下驱动从动单元6靠近翻边件固定单元2。
[0046]
其中,如图3所示,从动斜面、驱动斜面、垂直翻边部22的斜面结构以及侧整形部32的倾斜趋势均一致,都是朝向左边倾斜,保证垂直翻边和侧整形的顺利进行。
[0047]
具体地,驱动单元7与翻边件固定单元2设于同一轴线(即x轴)上,从动单元6在垂直于x轴的方向上来回移动(即在方向上y轴方向上来回移动)。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模具进行侧整形的加工状态示意图,图4中所示的竖直方向的双箭头表示从动单元6在y轴方向上来回移动,水平方向的双箭头表示从动单元6在x轴方向上来回移动。
[0048]
当从动单元6在y轴方向上移动至一定位置后,从动单元6与驱动单元7相接触,固定不动的驱动单元7将提供给从动单元6一个朝向翻边件固定单元2的力,使得从动单元6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也在x轴方向上移动,从而精确完成垂直翻边工序及后续的侧整形工序。
[0049]
同时,从动斜面的斜面角度α与驱动斜面的斜面角度β相等,相同角度的斜面保证了驱动单元7提供给从动单元6的力的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
[0050]
可选的,从动单元6和驱动单元7均为斜梯型结构,具体为斜梯型的斜楔件。
[0051]
本实施例中,从动斜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8,驱动斜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9;当从动单元6逐渐靠近驱动单元7时,第一凸起8与第二凸起9接触,且第一凸起8被第二凸起9驱动。从动单元6和驱动单元7相接触进行翻边操作时,需要二者提供较大的挤压力,因此从动单元6和驱动单元7相接触的部分需要设置强度较高的材料,本实施例为节省材料,在从动斜面上设置第一凸起8,在驱动斜面上设置第二凸起9,第一凸起8与第二凸起9的强度高于从动斜面和驱动斜面的强度。
[0052]
可选的,第一凸起8与第二凸起9在斜面上的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保证能完成垂直翻边及侧整形即可。而由于第一凸起8与第二凸起9相接触进行翻边操作时,需要二者提供较大的挤压力,因此第一凸起8与第二凸起9在斜面上的面积不能过小,面积过小将造成第一凸起8与第二凸起9在翻边操作损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8的面积占从动斜面的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第二凸起9的面积占驱动斜面的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凸起的高度为1

3mm,保证垂直翻边及侧整形达到最优效果。
[0053]
本实施例中,翻边模具还包括:电驱动机构;从动单元上装配有滑块机构,电驱动机构驱动滑块机构移动,从而使得滑块机构带动从动单元在驱动单元与翻边件固定单元之间往复移动。
[0054]
可选的,电驱动机构为压力机。
[0055]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包括翻边模具。
[0056]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一种翻边模具,包括:用于设置待翻边件的翻边件固定单元2;以及驱动单元7,驱动单元7与翻边件固定单元2相对间隔设置;从动单元6,从动单元6设置于驱动单元7与翻边件固定单元2之间且能够逐渐沿靠近或远离两者的方向往复移动;从动单元6上设有翻边刀具3,从动单元6逐渐沿靠近两者的方向移动时,翻边刀具3对待翻边件进行垂直翻边,同时驱动单元7驱动从动单元6靠近翻边件固定单元2,以对垂直翻边后的待翻边件进行侧整形。还保护一种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包括翻边模具。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翻边模具的结构设计,在同一个模具上进行垂直翻边和侧整形,解决钣金件垂直翻边后回弹的问题,确保钣金零件合格的同时减少工序和模具的投入。
[0057]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