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拾器的托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9427发布日期:2021-10-09 16:2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拾器的托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拾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端拾器的托料机构。


背景技术:

2.在多工序的冲床程序中,工序内容包括对加工零件的两侧修边等多个程序。对应的下模座包括两个修边部,同时在下模座的中央部分还设置有零件定位器。加工零件自身体积偏小,可用做托料及感应的空间也有限。
3.端拾器是指在多工位压机自动化生产中取放零件机械手。如图1所示,应用于冲床程序的端拾器的托料机构包括支撑杆110、位于支撑杆110端部的托料器111和感应器。其中,感应器的感应端头121与托料器111位于同一端,感应器用于感应模具内的加工零件是否到达预定位置,当加工零件到达预定位置后,支撑杆110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带动托料器111承托加工零件进行移动。但是,现有的感应器端头位于支撑杆上的托料器外,与托料器为分体结构,感应和托料过程中需要的空间较大,无法满足加工零件较小时的托料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和托料过程中所需要空间较小的端拾器的托料机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拾器的托料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感应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器,所述感应器包括感应端头和固设于支撑杆的感应器本体,所述感应端头位于托料器内。
6.优选地,所述托料器设置于支撑杆的侧面。
7.优选地,所述感应器本体与所述托料器位于支撑杆的同一侧。
8.优选地,所述托料器面向被承托物的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感应端头从所述通孔中伸出。
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端拾器的托料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感应端头位于托料器内,减小了托料机构感应和托料过程所需要的空间;进而使得在加工零件允许的托料空间较小的情况下,该托料机构也可以对加工零件进行托料操作。
附图说明
11.图1为现有的端拾器的托料机构示意图;
12.图2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的托料机构示意图;
13.图3本实用新型的端拾器的托料机构的另一示意图;
14.图4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托料机构的下模座的示意图;
15.图5为图4中b区域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位于下模座上的托料结构承托加工零件时的示意图;
17.图7为图6中a区域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100、托料机构;110、支撑杆;111、托料器;112、通孔;120、感应器;121、感应端头;122、感应器本体;200、下模座;210、修边部;220、零件定位器;300、加工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2.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端拾器的托料机构100,包括支撑杆110和感应器120,支撑杆110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器111,感应器120包括感应端头121和固设于支撑杆110的感应器本体122,感应端头121位于托料器111内。
23.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当模具内的加工零件300到达预定位置时,托料器111内的感应端头121感应加工零件300到位后,支撑杆110沿其长度方向动作,带动托料器111承托加工零件300进行移动。由于感应端头121位于托料器111内,减小了托料机构100感应和托料过程所需要的空间。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模具的下模座200包括两个修边部210,同时在下模座200的中央部分还设置有零件定位器220。加工零件300自身体积偏小,可用做托料及感应的空间也有限,进而使得在加工零件300允许的托料空间较小的情况下,该托料机构100也可以对加工零件300进行托料操作。
24.如图2和图3所示,托料器111设置于支撑杆110的侧面。由于感应器本体122设置在支撑杆110上且感应器本体122与感应端头121一般电连接,托料器111位于支撑杆110侧面时,更加便于感应端头121布置在托料器111内。
25.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感应器本体122与托料器111位于支撑杆110的同一侧。托料机构100沿着支撑杆110长度方向运动,因此,在模具中,感应器本体122与托料器111的运动轨迹的相应位置需要开设避让空间,托料器111与感应器本体122位于同一侧,能够减小避让空间。
26.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托料器111面向被承托物的端面开设有通孔112,感应端头121从通孔112中伸出。这样的布置,简单合理,且满足了位于感应器120内感应端头121可顺利感应模具内的加工零件300是否到位。
2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端拾器的托料机构,包括支撑杆(110)和感应器(1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0)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器(111),所述感应器(120)包括感应端头(121)和固设于支撑杆(110)的感应器本体(122),所述感应端头(121)位于托料器(1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器(111)设置于支撑杆(110)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本体(122)与所述托料器(111)位于支撑杆(110)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器(111)面向被承托物的端面开设有通孔(112),所述感应端头(121)从所述通孔(112)中伸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拾器的托料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感应器,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器,感应器包括感应端头和固设于支撑杆的感应器本体,感应端头位于托料器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感应端头位于托料器内,减小了托料机构感应和托料过程所需要的空间;进而使得在加工零件允许的托料空间较小的情况下,该托料机构也可以对加工零件进行托料操作。构也可以对加工零件进行托料操作。构也可以对加工零件进行托料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田华 李玉强 徐伟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7
技术公布日:202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