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器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8426发布日期:2022-03-02 05:3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能器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蓄能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能器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者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者位能转变为液压能或气压能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
3.相关技术中的蓄能器通常包括上瓶体和下瓶体,上瓶体和下瓶体焊接固定。上瓶体的上端部设置有油阀,下瓶体内设置有气囊,下瓶体的下端部设置有气阀,并且气阀与气囊连通。
4.当气体通过气阀进入气囊时,气囊逐渐膨胀,此时,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油液通过油阀排出。当油液通过油阀进入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时,气囊内的空气通过气阀排出。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需要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焊接固定时,上瓶体和下瓶体必须完全对准,否则会对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气密性产生影响。然而,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精确对准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从而影响蓄能器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蓄能器的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器及其生产工艺。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蓄能器,包括上瓶体、下瓶体、油阀、气囊和气阀,所述下瓶体的上端部沿其周向方向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上瓶体的下端部沿其周向方向固定有定位环,所述定位槽供所述定位环卡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焊接时,将定位环卡入定位槽内,此时,上瓶体和下瓶体即可完全对准,随后即可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焊接。通过利用定位环和定位槽的配合,方便生产人员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对准,从而节省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对准时所需要的时间,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提高操作便利性。同时,定位环和定位槽的配合,还能提高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提高蓄能器的密封性。
9.可选的,所述定位环的下端表面固定有若干弹性的密封环,且若干所述密封环共中心线,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开设有若干供相应的所述密封环卡入的密封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环和密封槽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的密封效果,进一步提高蓄能器的密封性。通过,多个密封环和多个密封槽能够形成迷宫密封,从而显著提高蓄能器的密封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定位环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导向弧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弧面,提高对定位环的导向效果,从而使得定位环能够快速插入定位槽中,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器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步骤:s1,将所述气阀与
所述下瓶体焊接固定,再将所述气囊与所述气阀固定;s2,将所述油阀与所述上瓶体焊接固定;s3,利用焊接装置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焊接固定,从而得到蓄能器。
14.可选的,所述焊接装置包括支撑架、输送机构以及焊接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对所述上瓶体和所述下瓶体进行运输,所述焊接机构用于对所述上瓶体和所述下瓶体进行焊接固定;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侧壁;限位块,竖直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侧壁;限位柱,竖直设置于所述限位块的下端部,且所述限位柱的下端部开设有供所述油阀卡入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柱上固定有用于磁吸所述油阀的电磁铁;支撑块,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侧壁;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部,且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部开设有供所述气阀卡入的支撑槽;连接杆,竖直固定于所述限位块的底部;连接槽,开设于所述支撑块上,且所述连接槽供所述连接杆插入;控制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水平运动;其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限位块竖直运动的驱动件,当所述上瓶体运动至所述下瓶体的正上方时,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限位块向下运动,并使所述定位环卡入所述定位槽内,此时,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连接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焊接时,将油阀卡入限位槽内,并通过电磁铁对油阀进行磁吸固定,同时,将气阀卡入支撑槽内。随后,通过控制件驱动支撑板带动限位块等部件朝向焊接机构运动,当上瓶体运动至下瓶体的正上方时,定位环与定位槽对准,连接杆与连接槽对准。紧接着,通过驱动件驱动限位块等部件向下运动,并使得定位环卡入定位槽中,连接杆插入连接槽内。此时,通过控制件驱动支撑板带动限位块以及支撑块等部件同步运动,当上瓶体和下瓶体位于焊接机构的位置时,焊接机构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焊接固定,从而实现蓄能器的生产。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焊接机构,实现对上瓶体和下瓶体的快速焊接,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16.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水平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侧壁的驱动条、设置于所述驱动条端部的驱动斜面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弹簧,当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驱动斜面分离时,所述定位环刚好与所述定位槽对准,所述弹簧用于驱动所述限位块向下运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带动限位块朝向焊接机构运动时,限位块沿着驱动斜面滑动,从而使得上瓶体等部件逐渐降低。当限位块脱离驱动斜面时,定位环刚好位于定位槽的正上方,此时,限位块在自身重力以及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定位环卡入定位槽内,进而实现上瓶体和下瓶体的精准对接。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驱动效果稳定的驱动件,实现限位块以及上瓶体等部件的快速运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此设计使得支撑板运动的过程中,限位块等部件即可自动竖直运动,既能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联动效果,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设置弹簧,对上瓶体提供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上瓶体和下瓶体的对接稳定性,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出现缝隙的风险,进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18.可选的,所述焊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机械臂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械臂端部的焊枪。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机械臂控制焊枪运动,然后焊枪即可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焊接固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0.可选的,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块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柱上固定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支撑架的侧壁水平固定有驱动齿条,当所述上瓶体和所述下瓶体分别位于所述焊枪的侧方时,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瓶体和下瓶体位于焊枪侧方时,驱动齿轮与驱动齿条啮合,随着支撑柱等部件的继续运动,支撑柱在驱动齿轮和驱动齿条的作用下带动上瓶体和下瓶体转动。此时,通过机械臂带动焊枪运动,并使得焊枪与支撑柱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焊枪能够缩短运动行程,进而提高焊接效果。同时,当支撑柱等部件经过焊枪时,上瓶体和下瓶体能够自动转动,既能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联动效果,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2.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风箱,所述风箱内竖直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定有若干叶轮,所述风箱的一侧连接有进风管、且另一侧连通有喷嘴,所述喷嘴用于吹击所述上瓶体和所述下瓶体的焊缝,所述支撑轴的下端部延伸至相应的所述风箱的外部并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支撑块上水平固定有从动齿条,且所述从动齿条能够与若干所述从动齿轮依次啮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等部件从焊枪经过后,从动齿条与若干从动齿轮依次啮合,此时,若干支撑轴先后转动。随后,若干风箱内的冷风通过相应的喷嘴喷出,并且喷嘴中喷出的冷风对上瓶体和下瓶体的焊缝进行吹击,从而实现冷却降温能力,进而方便生产人员对蓄能器的收集。同时,当支撑板运动的过程中,若干支撑轴能够自动转动,既能节省支撑轴的驱动源,又能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联动配合效果,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4.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侧壁水平固定有承接条,所述机械臂位于所述驱动条和所述承接条之间,所述承接条靠近所述驱动条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的下端部抵接的导向斜面,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抵接的行程开关,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启闭的控制器,当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导向斜面抵接时,所述支撑板触动所述行程开关,且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铁关闭。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块等部件经过若干从动齿轮后,限位块的下端部与导向斜面抵接,并且支撑板的侧壁触动形成开关,此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铁关闭。随着支撑块等部件的继续运动,限位块在导向斜面的作用下带动限位块等部件向上运动,并使得油阀从限位槽中脱出,此时,生产人员可以对成品蓄能器进行收取。此设计使得生产人员需要对成品蓄能器进行收取时,限位块与油阀能够自动分离,既能方便生产人员对成品蓄能器的收取,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利用定位环和定位槽的配合,当定位环卡入定位槽内时,上瓶体和下瓶体即可完全对准,此设计能够节省对上瓶体和下瓶体进行对准时所需要的时间,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提高操作便利性;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焊接机构,实现对上瓶体和下瓶体的快速焊接,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利用喷嘴中喷出的冷风对上瓶体和下瓶体的焊缝进行吹击,从而实现冷却降温能力,进而方便生产人员对蓄能器的收集。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蓄能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蓄能器的局部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焊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送机构和焊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3.图7是图5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4.图8是图5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5.图9是图5中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上瓶体;2、下瓶体;3、油阀;4、气囊;5、气阀;6、定位环;7、定位槽;8、导向弧面;9、密封环;10、密封槽;11、焊接装置;12、支撑架;13、输送机构;131、支撑板;132、限位块;133、限位柱;134、限位槽;135、电磁铁;136、支撑块;137、支撑槽;138、连接杆;139、连接槽;140、支撑柱;14、焊接机构;141、机械臂;142、焊枪;15、控制件;16、驱动件;161、驱动条;162、驱动斜面;163、弹簧;17、驱动齿轮;18、驱动齿条;19、风箱;20、支撑轴;21、叶轮;22、进风管;23、喷嘴;24、从动齿轮;25、从动齿条;26、承接条;27、导向斜面;28、行程开关;2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蓄能器。参照图1和图2,蓄能器包括上瓶体1和下瓶体2,并且上瓶体1和下瓶体2焊接固定。上瓶体1的上端部焊接固定有油阀3,以实现对上瓶体1端口启闭的控制。下瓶体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4,下瓶体2的下端部焊接固定有气阀5,并且气囊4的开口端与气阀5固定连接,以实现气囊4端口启闭的控制。
39.参照图2和图3,上瓶体1的下端部一体成型有定位环6,并且定位环6沿上瓶体1的周向方向布置。同时,下瓶体2的上端部开设有供定位环6卡入的环形的定位槽7,既能提高上瓶体1和下瓶体2之间的密封效果,还能提高上瓶体1与下瓶体2的对准度。
40.参照图3,定位环6的两侧壁分别一体成型有导向弧面8,以提高对定位环6的导向效果,从而使得定位环6能够快速卡入定位槽7。同时,定位环6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的密封环9,密封环9采用耐热橡胶制成,并且若干密封环9共中心线。同时,定位槽7的槽底开设有若干密封槽10,并且密封槽10供相应的密封环9卡入,以提高上瓶体1与下瓶体2的密封稳定性。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蓄能器的实施原理为:当定位环6卡入定位槽7内,上瓶体1和下瓶体2即可完全对准,随后,生产人员即可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通过利用定位环6和定位槽7的配合,方便生产人员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对准,从而节省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对准时所需要的时间,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提高操作便利性。
42.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蓄能器的生产工艺。蓄能器的生产工艺包括:s1,将气阀5卡入下瓶体2的下端口,然后将气阀5与下瓶体2焊接固定,随后,再将气囊4与气阀5固定连接;s2,将油阀3卡入上瓶体1的上端口,再将油阀3与上瓶体1焊接固定;s3,将上瓶体1与下瓶体2对接,并使的定位环6卡入定位槽7,再利用焊接装置11对
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固定,即可实现蓄能器的生产加工。
43.参照图4,焊接装置11包括支撑架12,支撑架12上设置有输送机构13和焊接机构14,输送机构13用于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运输,并使上瓶体1和下瓶体2对接,同时将上瓶体1和下瓶体2一起运输至焊接结构的侧方。焊接机构14用于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固定,从而实现蓄能器的焊接作业。
44.参照图5和图6,输送机构13包括水平滑动连接于支撑架12上端侧壁的支撑板131,支撑板131的侧壁竖直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32,并且限位块132的下端部竖直设置有限位柱133。同时,限位柱133的下端部开设有供油阀3卡入的限位槽134,限位柱133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35,并且电磁铁135用于对油阀3进行磁吸固定。
45.参照图5和图7,支撑架12的下端侧壁水平滑动连接有支撑块136,支撑块136的上端部竖直设置有支撑柱140,并且支撑柱140的上端部开设有供气阀5卡入的支撑槽137,以实现对下瓶体2的限位。
46.参照图6和图8,限位块132的下端部竖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8,支撑块136的上端部开设有供连接杆138插入的连接槽139。当连接杆138插入连接槽139内时,限位块132与支撑块136能够连接为一个整体,此时,限位块132即可带动支撑块136同步运动。
47.参照图5和图6,支撑架12上设置有控制件15,控制件15可以采用气缸或电动推杆,并且气缸或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支撑板131固定连接,从而为支撑板131的水平滑移提供稳定的驱动力。
48.参照图5和图6,支撑板1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块132竖直运动的驱动件16,当上瓶体1朝向焊接机构14运动,并且上瓶体1位于下瓶体2的正上方时,驱动件16能够驱动限位块132带动上瓶体1等部件向下运动。此时,定位环6卡入定位槽7内,以实现上瓶体1和下瓶体2的对准,同时,连接杆138插入连接槽139内,以实现限位块132与支撑块136的连接。
49.当需要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时,将油阀3卡入限位槽134内,并通过电磁铁135对油阀3进行磁吸固定,同时,将气阀5卡入支撑槽137内,从而实现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的固定与限位。随后,通过控制件15驱动支撑板131带动限位块132等部件朝向焊接机构14运动,当上瓶体1运动至下瓶体2的正上方时,定位环6与定位槽7对准,连接杆138与连接槽139对准。
50.随后,通过驱动件16驱动限位块132带动上瓶体1等部件向下运动,并使得定位环6卡入定位槽7中,连接杆138插入连接槽139内。此时,通过控制件15驱动支撑板131带动限位块132以及支撑块136等部件同步朝向焊接机构14运动,当上瓶体1和下瓶体2位于焊接机构14的位置时,焊接机构14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固定,从而实现蓄能器的生产。
51.参照图5和图6,驱动件16包括水平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2侧壁的驱动条161,并且限位块132的下端部与驱动条161的上端表面抵接。驱动条161靠近焊接机构14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驱动斜面162,当限位块132沿着驱动斜面162朝向焊接机构14滑动时,限位块132即可自动下降。当限位块132与驱动斜面162分离时,定位环6刚好与定位槽7对准,从而使得上瓶体1和下瓶体2对准。
52.参照图5和图6,支撑板131上设置有弹簧163,弹簧163的一端与支撑板13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限位块132固定连接,并且弹簧163用于驱动限位块132向下运动。当上瓶体1与下瓶体2对接后,弹簧163能够对上瓶体1提供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以提高上瓶体1与下瓶
体2的对接稳定性。
53.当支撑板131带动限位块132朝向焊接机构14运动时,限位块132先沿着驱动条161的上端表面滑移,再沿着驱动斜面162滑动,从而使得上瓶体1等部件逐渐降低。当限位块132脱离驱动斜面162时,定位环6刚好位于定位槽7的正上方,此时,限位块132在自身重力以及弹簧163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当定位环6卡入定位槽7内时,即可实现上瓶体1和下瓶体2的精准对接,随后,即可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作业。
54.参照图4和图5,焊接机构14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2上的机械臂141,机械臂14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焊枪142,机械臂141用于控制焊枪142运动,焊枪142用于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
55.参照图6和图7,限位柱133与限位块132转动连接,支撑柱140与支撑块136转动连接,并且支撑柱140上固定套设有驱动齿轮17。同时,支撑架12的侧壁水平固定连接有驱动齿条18,并且驱动齿轮17能够与驱动齿条18啮合。
56.当上瓶体1和下瓶体2刚要经过焊枪142时,驱动齿轮17与驱动齿条18啮合,随着支撑柱140等部件的继续运动,支撑柱140在驱动齿轮17与驱动齿条18的作用下带动下瓶体2和上瓶体1转动。此时,焊枪142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固定时,焊枪142的运动方向与支撑柱140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节省焊枪142的操作行程,进而提高焊接效率。当上瓶体1和下瓶体2完成焊接后,驱动齿轮17与驱动齿条18分离。
57.参照图5和图9,支撑架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风箱19,风箱19位于机械臂141的侧方,当上瓶体1和下瓶体2完成焊接后,上瓶体1和下瓶体2依次经过若干风箱19。风箱19内竖直转动连接有支撑轴20,并且支撑轴20上固定套设有若干叶轮21。风箱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22、且另一侧固定连通有喷嘴23,并且喷嘴23用于吹击上瓶体1和下瓶体2的焊接位置。
58.参照图7和图9,每个支撑轴20的下端部均延伸至相应的风箱19的外部,并且每个支撑轴20的下端部均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24。同时,支撑块136的侧壁水平固定连接有从动齿条25,并且从动齿条25能够与若干从动齿轮24依次啮合。
59.当焊枪142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后,随着支撑块136等部件的继续运动,从动齿条25与若干从动齿轮24依次啮合,此时,若干支撑轴20在从动齿轮24和从动齿条25的驱动下先后转动。随后,若干风箱19内的冷风依次通过相应的喷嘴23喷出,并且喷嘴23中喷出的冷风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的焊缝进行吹击,从而实现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的焊缝的冷却降温。
60.参照图5和图6,支撑架12的侧壁水平固定连接有承接条26,并且若干风箱19分别位于驱动条161和承接条26之间。同时,承接条26靠近驱动条16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供限位块132的下端部抵接的导向斜面27,当限位块132经过若干风箱19后,限位块132沿着导向斜面27滑动,并且限位块132向上运动。
61.参照图5和图6,支撑架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行程开关28,行程开关28与电磁铁135电连接,并且行程开关28用于控制电磁铁135启闭。同时,限位柱13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电磁铁135启闭的控制器29。当限位块132与导向斜面27抵接时,支撑板131触动行程开关28,并且控制器29控制电磁铁135关闭。随后,限位块132向上运动,并且油阀3与限位块132逐渐分离,随后,生产人员即可将蓄能器取出。
6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蓄能器的生产工艺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输送机构13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运输,并使得上瓶体1与下瓶体2对接。随后,焊枪142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进行焊接,然后若干喷嘴23喷出的冷风对上瓶体1和下瓶体2的焊缝进行吹拂降温。紧接着,对成品蓄能器进行收取,即可实现对蓄能器的生产。
6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