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8097发布日期:2021-11-18 10:4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生活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缺少的电子产品,在对终端设备进行批量生产时,需要将终端设备的各个组件分别进行组装。在对屏体和面壳组装时,需要将屏体的柔性电路板弯折,然后降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组入面壳的插孔中,完成屏体与前壳之间的组装。
3.发明人发现在对屏体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时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产线中对屏体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时,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弯折,然而利用人工进行弯折,所弯折的程度的一致性较差,无法保证每个柔性电路板均弯折成同样的角度,增大了产品组装的难度,在弯折的角度与所需角度相差较大时,屏体无法与面壳进行组装,影响了产线的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治具,保证了柔性电路板弯折程度的一致性,加快了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屏体的贴合良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装治具,用于将屏体的柔性电路板组入面壳的插孔,组装治具包括:容纳部,设置于容纳部上的吸附部,设置于容纳部上的驱动部和与驱动部连接的定位部,吸附部用于吸附屏体并将屏体移动向面壳,驱动部驱动定位部移动、以经由定位部将屏体的柔性电路板折弯成适于组入面壳的插孔的预设角度。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利用组装治具将屏体的柔性电路板组入面壳的插孔,组装治具包括容纳部,设置在容纳部上的吸附部和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相连的定位部,吸附部吸附屏体并将屏体移动向面壳,在屏体处于面壳上方时,驱动部驱动定位部移动,控制定位部将屏体的柔性电路板弯折成适合组入面壳的插孔的预设角度,以方便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可以顺畅的组入面壳的插孔,而不会与插孔的孔壁摩擦产生阻力,提高了屏体与面壳之间的贴合良率。另外,利用组装治具可以快速的将柔性电路板弯折成预设角度,加快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的成本。
7.另外,容纳部中设有容纳槽以及与容纳槽连通的开口,容纳槽的容置空间的形状与定位部的形状相匹配、定位部置于容纳槽内,在驱动部驱动定位部时、定位部沿容置空间向开口外移动、以使定位部移出容置空间并折弯柔性电路板。将定位部设置在容纳部内部,节省了组装治具所占的空间。
8.另外,定位部包括用于与柔性电路板相贴合、以向柔性电路板施加外力并折弯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面,接触面为光滑面。这样做可以避免柔性电路板被定位部划伤。
9.另外,定位部还包括柔性接触件,柔性接触件用于与柔性电路板相贴合、以向柔性
电路板施加外力并折弯柔性电路板。这样做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柔性电路板进行保护。
10.另外,柔性接触件的材质为塑胶。
11.另外,驱动部还用于:在屏体的柔性电路板折弯成适于组入面壳的插孔的预设角度之后、驱动定位部移入容置空间。这样做方便屏体与面壳之间进行贴合。
12.另外,定位部的行进轨迹为弧形。
13.另外,定位部的形状为弧形。这样做便于定位部可以绕过屏体的玻璃盖板直接与柔性电路板相贴合。
14.另外,定位部一端与容纳部表面枢转连接,定位部的另一端用于与柔性电路板相贴合。
15.另外,驱动部为与定位部传动连接的马达。
附图说明
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屏体和面壳结构的示意图;
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装第一阶段时组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装第二阶段时组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组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装第二阶段时组装治具、屏体及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装第三阶段时组装治具、屏体及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组装治具,用于将如图1所示的屏体1的柔性电路板11组入面壳2的插孔21。组装治具如图2至图3所示,包括:容纳部31,设置于容纳部31上的吸附部32,设置于容纳部31上的驱动部(未标示)和与驱动部连接的定位部33,吸附部32用于吸附屏体1并将屏体1移动向面壳2,驱动部驱动定位部33移动、以经由定位部33将屏体1的柔性电路板11折弯成适于组入面壳2的插孔22的预设角度。
24.屏体和面壳的结构如图1所示,屏体1上设置有柔性电路板11以及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上的连接器12。面壳2上设置有插孔21。在对屏体1和面壳2进行组装时,将屏体1的柔性电路板11弯折,然后降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11组入面壳2的插孔21中,完成屏体1与面壳2的组装,组装后的屏体1上设置的连接器12贯穿过面壳2的插孔21。
25.在对屏体1和面壳2进行组装时,第一阶段如图2所示,利用组装治具3对屏体1进行吸附,将屏体1固定于组装治具的下方,例如,可以利用机械爪抓取屏体,从而使屏体固定在组装治具的下方。在屏体固定之后组装治具3的定位部33与屏体1的柔性电路板11相接触。
利用驱动部驱动定位部33移动,定位部33推动柔性电路板11弯折,直至第二阶段如图3所示,定位部33推动柔性电路板11弯折至适于组入面壳2的插孔21的预设角度。在实际应用中,该预设角度可以为90
°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利用组装治具将屏体的柔性电路板组入面壳的插孔,组装治具包括容纳部,设置在容纳部上的吸附部和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相连的定位部,吸附部吸附屏体并将屏体移动向面壳,在屏体处于面壳上方时,驱动部驱动定位部移动,控制定位部将屏体的柔性电路板弯折成适合组入面壳的插孔的预设角度,以方便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可以顺畅的组入面壳的插孔,而不会与插孔的孔壁摩擦产生阻力,提高了屏体与面壳之间的贴合良率。另外,利用组装治具可以快速的将柔性电路板弯折成预设角度,加快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的成本。
27.另外,容纳部31中设有容纳槽以及与容纳槽连通的开口,容纳槽的容置空间的形状与定位部33的形状相匹配、定位部33置于容纳槽内,在驱动部驱动定位部33时、定位部33沿容置空间向开口外移动、以使定位部33移出容置空间并折弯柔性电路板11。这样将定位部33设置在容纳部31内部,在使用时将定位部33移出容纳部31,在使用完成后将定位部33容纳在容纳部31内部,节省了组装治具所占用的空间。
28.另外,定位部33的行进轨迹为弧形,以便定位部33可以绕过屏体1的玻璃盖板直接与柔性电路板11相贴合并对柔性电路板11进行弯折。
29.另外,定位部33的形状为弧形。从而避免在定位部33弯折柔性电路板11时受屏体的其他结构所阻挡,而导致影响柔性电路板11的弯折效果。
30.另外,定位部33的形状还可以为条形或不规则形状。定位部33相对于容纳部31的设置位置可以为,将定位部33设置于容纳部31的内部,或者将定位部33设置于容纳部31的外部。
31.在实际应用中,组装治具的结构还可以如图4所示,将定位部33设置在容纳部外部靠近吸附屏体的一侧。定位部33一端与容纳部31表面枢转连接,定位部33的另一端用于与柔性电路板11相贴合。定位部33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旋转,并带动柔性电路板11弯折成预设角度。驱动部可以为与定位部33传动连接的马达。
32.另外,定位部33在对柔性电路板11进行弯折时,定位部33与柔性电路板11所贴合的位置随着柔性电路板11的弯折发生移动,例如,在第一阶段如图2所示,定位部33与柔性电路板11靠近连接器12的位置相贴合,在弯折过程中,贴合位置逐渐朝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处靠近,在第二阶段如图2所示,定位部33与柔性电路板11的弯折处相贴合。
33.另外,定位部33包括用于与柔性电路板11相贴合、以向柔性电路板11施加外力并折弯柔性电路板11的接触面,接触面为光滑面,以避免定位部在贴合柔性电路板移动时柔性电路板11被定位部所划伤。
34.另外,定位部33还包括柔性接触件,柔性接触件用于与柔性电路板11相贴合、以向柔性电路板11施加外力并折弯柔性电路板11。这样做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柔性电路板进行保护。另外,柔性接触件的材质可以为塑胶。
35.另外,在对屏体1和面壳2进行组装过程中,其中,第二阶段将柔性电路板11弯折为预设角度之后,还包括如图5所示的将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11靠近面壳2,直至部分柔性电路板11抵靠在面壳2的插孔21的内壁。将部分柔性电路板抵靠在面壳2的插孔21的内壁之
后,进行如图6所示第三阶段,将定位部33朝远离柔性电路板方向移动,由于柔性电路板被插孔21的内壁阻挡,柔性电路板11不会改变所弯折的角度。在定位部33移离之后,将屏体1靠近面壳2移动,直至屏体1与面壳2完成组装。整个组装过程中无需投入大量人力,仅利用组装治具即可完成柔性电路板的弯折,以及屏体与面壳之间的组装,保证了柔性电路板弯折程度的一致性,加快了生产的效率。
36.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