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铁生产的钢材锤炼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8743发布日期:2021-12-01 09:4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铁生产的钢材锤炼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铁生产的钢材锤炼成型装置,属于成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钢铁是人们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金属,主要是因为金属性质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小到钢珠,大到各种大型设备等,钢铁在刚铸造出来时,是需要进行反复锤炼的,以提高其性能。
3.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钢铁进行锤炼时均是采用人工对其进行翻动,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钢铁生产的钢材锤炼成型装置。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钢铁生产的钢材锤炼成型装置,包括对工件进行锤炼的冲压块,冲压块安装在第一液压缸上,第一液压缸安装在上支撑板上,上支撑板的底部靠近两侧的位置分别安装有立柱,立柱的下端安装有下支撑板,下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支腿,下支撑板上设置有带动工件上下移动和旋转的调整单元,工件由夹持单元带动翻转,调整单元包括能够上下移动和旋转的升降板,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液压缸,第三液压缸与升降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翻转气缸,第二翻转气缸与升降板连接,下支撑板上开设有便于第二翻转气缸上下移动的通孔,夹持单元包括对工件进行夹持的两个夹持部,该两个夹持部对称设置,夹持部上远离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转气缸,第一翻转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一翻转气缸的一端与夹持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
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翻转气缸和第二翻转气缸均采用市售的
°
翻转气缸。
7.进一步优化:所述夹持部包括纵截面为矩形的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有多个移动杆,移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座外并顶紧在工件上。
8.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容纳移动杆往复移动的圆孔,移动杆的纵截面为t形,且圆孔内设置有防止移动杆移动位置的凸台,凸台为环形结构。
9.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座上远离工件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挡板。
10.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板上与每个圆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起。
11.进一步优化:所述凸起与相应的移动杆之间设置有弹簧。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液压缸和夹持部,实现了对工件的夹持,通过设置第一翻转气缸,实现了对工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翻转,通过设置第三液压缸、第二翻转气缸,实现了对工件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通过设置弹簧和移动杆,实现了夹持部与工件的稳定接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钢铁进行锤炼时均是采用人工对其进行翻动,比较费力
的问题。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

第一液压缸;2

上支撑板;3

冲压块;4

立柱;5

第二液压缸;6

第一翻转气缸;7

夹持部;8

工件;9

升降板;10

第二翻转气缸;11

通孔;12

第三液压缸;13

下支撑板;14

挡板;15

安装座;16

移动杆;17

弹簧;18

凸台;19

凸起;20

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钢铁生产的钢材锤炼成型装置,包括对工件8进行锤炼的冲压块3,冲压块3安装在第一液压缸1的伸缩端,第一液压缸1固定安装在上支撑板2上靠近中部的位置,上支撑板2的底部靠近两侧的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立柱4,立柱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板13,下支撑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下支撑板13上设置有带动工件8上下移动和旋转的调整单元,工件8由夹持单元带动翻转。
18.所述调整单元包括能够上下移动和旋转的升降板9,升降板9设置在下支撑板13上端面,这样便于升降板9带动工件8进行上下移动和旋转。
19.所述升降板9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液压缸12,第三液压缸12的缸体通过钢板固定安装在下支撑板13底部,第三液压缸12伸缩带动升降板9上下移动,进而控制升降板9是否与下支撑板13接触。
20.所述第三液压缸12的伸缩端与升降板9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翻转气缸10,第二翻转气缸10的一端与升降板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液压缸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这样设计便于第二翻转气缸10带动升降板9转动。
21.所述下支撑板13上开设有便于第二翻转气缸10上下移动的通孔11,这样便于升降板9与下支撑板13贴合,以便于冲压块3对工件8进行锤炼。
22.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对工件8进行夹持的两个夹持部7,该两个夹持部7对称设置。
23.所述每个夹持部7上远离工件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转气缸6,第一翻转气缸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5,第一翻转气缸6的一端与夹持部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液压缸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5固定安装在立柱4上,这样设计便于第二液压缸5带动夹持部7对工件8进行夹持,并通过第一翻转气缸6带动工件8进行翻转,实现对工件8不同面的锤炼。
24.所述第一液压缸1、第二液压缸5和第三液压缸12均采用现有的非圆形液压缸,以防止液压缸伸缩杆转动,且第一液压缸1、第二液压缸5和第三液压缸12均连接有液压泵。
25.所述第一翻转气缸6和第二翻转气缸10均采用市售的90
°
翻转气缸,第一翻转气缸6和第二翻转气缸10均连接有气泵。
26.所述夹持部7包括纵截面为矩形的安装座15,安装座15内设置有多个移动杆16,移动杆16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座15外并顶紧在工件8上。
27.所述安装座15内开设有容纳移动杆16往复移动的圆孔20,移动杆16的纵截面为t
形,且圆孔20内设置有防止移动杆16移动位置的凸台18,凸台18为环形结构。
28.所述圆孔20的内径大于移动杆16的最大外径,凸台18的内径小于移动杆16的最大外径,且大于移动杆16的最小外径,以便于移动杆16在圆孔20内移动。
29.所述安装座15上远离工件8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挡板14,挡板14上与每个圆孔20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起19。
30.所述凸起19与相应的移动杆16之间设置有弹簧17,以便于弹簧17推动移动杆16与工件8顶紧。
31.使用时,将工件8放置的升降板9上,并使第三液压缸12收缩带动升降板9与下支撑板13贴合,第一液压缸1带动冲压块3对工件8进行锤炼,锤炼结束后,第三液压缸12伸长带动升降板9上升,并带动工件8来到两个夹持部7之间,然后控制第二液压缸5伸长,带动夹持部7与工件8夹紧,然后第三液压缸12带动升降板9下降,然后第一翻转气缸6带动工件8旋转90
°
,然后第三液压缸12带动升降板9上升至工件8的下方,并控制第二液压缸5收缩将工件8放置在升降板9上,然后第三液压缸12带动升降板9下降与下支撑板13贴合,第一液压缸1带动冲压块3对工件8进行锤炼,如此重复,直至将工件的四个面锤炼完,然后第三液压缸12带动升降板9上升至两个夹持部7之间,然后第二翻转气缸10转动通过升降板9带动工件8旋转90
°
,然后两个夹持部7与工件8夹紧,第三液压缸12带动升降板9下降,并在第一翻转气缸6的作用下带动工件8翻转90
°
,此时升降板9上升与工件8接触,夹持部7复位,升降板9下降与下支撑板13接触,冲压块3对工件8进行锤炼,锤炼结束后,升降板9上升将工件8送至夹持部7之间,夹持部7对工件8夹持,升降板9下降,第一翻转气缸6带动工件8旋转90
°
,然后升降板9上升与工件8接触,夹持部7和第一翻转气缸6复位,夹持部7再次与工件8接触,升降板9下降,第一翻转气缸6再次带动工件8旋转90
°
,然后升降板9上升与工件8接触,夹持部7复位,升降板9下降与下支撑板13贴合,冲压块3对工件8进行锤炼。
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液压缸和夹持部,实现了对工件的夹持,通过设置第一翻转气缸,实现了对工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翻转,通过设置第三液压缸、第二翻转气缸,实现了对工件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通过设置弹簧和移动杆,实现了夹持部与工件的稳定接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钢铁进行锤炼时均是采用人工对其进行翻动,比较费力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