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动器组装机用精准型产品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9310发布日期:2021-11-18 10:5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动器组装机用精准型产品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动器组装机产品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动器组装机用精准型产品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簧片因用途不同而有各种形状和结构。按外形可分为直片弹簧和弯片弹簧两类,按板片的形状则可以分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和阶段形,异形等;
3.在现有的簧片安装到弹簧上时,需要对簧片的压力值进行测试,查看簧片是否满足使用标准,但现有的测试装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4.现有的簧片测试机构其测试结果不够精确,从而导致连接到弹簧上的簧片使用效果降低,为此,提出一种触动器组装机用精准型产品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触动器组装机用精准型产品测试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触动器组装机用精准型产品测试装置,包括运行组件和固定限制组件,所述运行组件包括l型支撑板、第一连接板、第一气缸、第一板体、l型连接板、第一缓冲件、第二气缸、第一通孔、壳体、压力传感器、第二连接板、第一凹槽、压力头、t型板、第二缓冲件和连接块;
7.所述l型支撑板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l型支撑板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焊接有第一板体,所述l型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方相互对称焊接有四个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一缓冲件。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型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l型连接板的下方对称焊接有两个t型板,所述l型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t型板的下方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活塞杆带动第二缓冲件。
9.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t型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贯穿于第一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焊接有第二缓冲件,通过安装第二缓冲件减缓所受压力。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远离l型支撑板的一侧焊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安装压力传感器对压力进行检测。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压力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压力头,通过设置压力头对簧片进行施压。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行组件的下表面设有固定限制组件;
14.所述固定限制组件包括第二板体、管体、t型杆、第二凹槽、第二通孔、弹簧、连接杆和斜板;
15.所述运行组件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相斥一侧均焊接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t型杆,所述t型杆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t型杆的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通过设置管体便于t型杆在其内部进行滑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相邻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邻一侧均焊接有斜板,且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水平方向三十五度,通过开设第二通孔,便于弹簧在内部进行连接,并通过弹簧连接斜板。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8.一、通过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板体进行移动,从而利用壳体连接到第一板体的压力传感器进行联动,并借助压力头对簧片进行施压,压力传感器可以对压力进行检测,通过安装的压力传感器使测试的压力值更加具体,从而提高测试准确性;
19.二、通过设置的第二板体开设的第二通孔,从而将弹簧进行安装,通过簧片对斜板进行上顶,利用弹簧的弹性性能使斜板对簧片进行卡紧,借助第二通孔上方的压力头对簧片进行精确施压,从而有效提高测试的精确性,进而提高连接到弹簧上簧片的使用效果。
20.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限制组件结构图。
26.附图标记:1、运行组件;101、l型支撑板;11、第一连接板;12、第一气缸;13、第一板体;14、l型连接板;15、第一缓冲件;16、第二气缸;17、第一通孔;18、壳体;19、压力传感器;20、第二连接板;21、第一凹槽;22、压力头;23、t型板;24、第二缓冲件;25、连接块;3、固定限制组件;301、第二板体;31、管体;32、t型杆;33、第二凹槽;34、第二通孔;35、弹簧;36、连接杆;37、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9.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动器组装机用精准型产品测试装置,包括运行组件1和固定限制组件3,运行组件1包括l型支撑板101、第一连接板11、第一气缸12、第一板体13、l型连接板14、第一缓冲件15、第二气缸16、第一通孔17、壳体18、压力传感器19、第二连接板20、第一凹槽21、压力头22、t型板23、第二缓冲件24和连接块25;
30.l型支撑板101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1远离l型支撑板101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气缸12,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焊接有第一板体13,l型支撑板101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连接板11的下方相互对称焊接有四个l型连接板14,l型连接板14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一缓冲件15。
31.在一个实施例中,l型支撑板101的一侧且位于l型连接板14的下方对称焊接有两个t型板23,l型支撑板101的一侧且位于t型板23的下方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气缸16,通过t型板23所开设的第一通孔17对第二气缸16的活塞杆进行限位,借由第二气缸16的活塞杆连接第二缓冲件24。
32.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t型板2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7,第二气缸16的活塞杆贯穿于第一通孔17的内部,第二气缸16的活塞杆焊接有第二缓冲件24,通过设置的第二缓冲件24缓冲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板体13下压时的压力。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3远离l型支撑板101的一侧焊接有壳体18,壳体18的上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9,通过安装压力传感器19检测第一气缸12下压到簧片时的压力。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8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块25,两个连接块25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二连接板20,通过设置连接块25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20,借助第二连接板20开设的第一凹槽21连接压力头22。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0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的内部安装有压力头22,通过设置压力头22对簧片进行施加压力。
36.在一个实施例中,运行组件1的下表面设有固定限制组件3;
37.固定限制组件3包括第二板体301、管体31、t型杆32、第二凹槽33、第二通孔34、弹簧35、连接杆36和斜板37;
38.运行组件1的两个第二连接板20相斥一侧均焊接有管体31,管体3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t型杆32,t型杆32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二板体301,第二板体301的上表面且位于t型杆32的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33,通过设置管体31,实现t型杆32连接的第二板体301进行水平移动。
3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板体30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34,第二通孔34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弹簧35,两个弹簧35相邻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杆36,两个连接杆36相邻一侧均焊接有斜板37,且斜板37的倾斜角度为水平方向三十五度,通过第二通孔34用于连接弹簧35,弹簧35通过设置的连接杆36连接斜板37,利用斜板37卡紧簧片,从而提高施压时的精准性。
40.本实施例中,l型支撑板10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控制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16启动与关闭的开关组,开关组与外界市电连接,用以为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16供电。
41.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2的型号为sc32x

1000。
42.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16的型号为sc40x

800。
43.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9的型号为rl

2088。
44.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打开开关组启动第一气缸12,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带动连接的第一板体13进行垂直运动,从而连接在第一板体13一侧的壳体18进行联动,当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板体13运行到t型板23时,通过连接在壳体18上的第二连接板20并借助t型板23进行运动限制,防止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板体13继续垂直向下,从而将簧片损坏,通过第二板体301所开设的第二通孔34将弹簧35进行安装,利用连接杆36连接弹簧35的斜板37将簧片进行卡紧,连接在第二连接板20开设第一凹槽21内的压力头22对簧片进行施压,利用安装在壳体18上的压力传感器19对施压压力值进行检测,借助斜板37对簧片进行卡紧,实现位于第二通孔34上方的压力头22精确施压,从而提高测试装置整体的准确性。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